林潔
摘 要:創設情境導入所創設的情境本身豐富的美感、鮮明的形象伴以教師情感的抒發、渲染,能激起兒童的情緒,使兒童純真的情感參與學習活動,這樣在導入的過程中,兒童不光靠耳朵聽,靠眼睛看,而且以教師的“情”去拔動兒童的“心弦”促使他們用“心眼”去學習。
關鍵詞:復現生活;創設活動;展示音畫;導入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而別具匠心、引人入勝的一段新課導入是教師經驗、學識、智慧、創新的結晶。優秀的教師總是讓課的開場便像磁鐵一樣緊緊地吸引住學生,使他們獲得首次的深刻的感知。而在教學中要想做到“激趣導學”可以采取多種導入方法。如:巧設懸念,講故事,抓住文眼提問,聯系舊知等等。也可應用掛圖、錄像、錄音、講演等多種形式對課文記敘的人、事、物、景進行形象的描繪、環境的渲染、想象的啟迪,把學生帶到特定的藝術境界中去,這種方法叫做創設情境導入。
贊可夫曾說:“教者一旦觸及了學生的情緒和精神需要,便能發揮其高度有效的作用。”特別是低中年級的孩子是最富有情感的,但是因為生活的經驗不足,對事物的認識不深,對于一些課文中所蘊含的情感難以深入領會。所以上課伊始如何調動孩子心中的情,引情入景,引導他們深入領會課文所蘊含的情感便顯得至關重要。創設情境導入所創設的情境本身豐富的美感、鮮明的形象伴以教師情感的抒發、渲染,又激起兒童的情緒,使兒童純真的情感參與學習活動,這樣在導入的過程中,兒童不光靠耳朵聽,靠眼睛看,而且以教師的“情”去撥動兒童的“心弦”促使他們用“心眼”去學習。可見,這種創設情景使之“未成曲調先有情”的導入方法是小學語文新課導入的最高境界,它好比一把鑰匙,開啟著學生的心扉,達到“課未始,興已濃”的良好狀態。那么怎樣才能把學生帶入情境中,歸納起來大概可以從以下三面入手:
一、復現生活情境導入
復現生活情境是在生活中選取某一典型場景,作為兒童觀察的客體,并以教師語言的描繪,鮮明地復現在兒童眼前。這種導入方法一般是為了幫助學生到生活的源泉中獲取豐富的寫作題材。生活的場景是廣闊的,怎樣才能更好地復現生活,以達到激趣導入的目的呢?我認為教師事先應選取鮮明的、富有典型意義的畫面,選取情境應有主有次、有取有舍,使情境具有鮮明性和新異性。情境選定后,先讓學生感受什么,有一個程序的問題。只有合理的程序才便于兒童對所獲得的感性材料進行思考,從而促進學生思維活動有序地進行。在教學中還要充分利用情境,使它成為激起兒童想象的契機。
例如:教學作文課“春天的田野”,春天的田野生機勃勃,顯示出無限的生命力,可以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有知識的獲取,也有智慧的啟迪;有美感的享受,也有勞動的歡愉。課前我先去觀察春天的田野,那時正是菜花盛開的季節,金黃的菜花兒一叢叢、一簇簇,遍地都是。我讓這多彩的菜花圖在我的相機中定格。上課伊始,當那美麗的圖畫在課件中出現,孩子們興致勃勃、贊嘆聲不斷。我引導他們先觀察陽光下一望無際的菜花圖,再仔細觀察每一朵菜花的不同姿態,感受菜花不同的美麗。通過這樣有序地指導觀察,從“整體”到“局部”再到“細節”,孩子們獲得的關于事物的映象更清晰,內涵更豐富了。當我問到:“你能用自己的的語言來描繪這美麗的菜花嗎?”孩子們都像小作家,他們不斷地搶著說:“老師,那兩朵菜花像在跳舞!”“老師,那朵菜花像要展翅高飛的小鳥!”……在此基礎上,我繼續引導啟發學生在觀察中展開想象:“畫中的菜花很美,但你們口中的菜花更美,你們看蝴蝶和蜜蜂在它們身邊快活地飛舞著,時而嬉戲時而竊竊私語,它們會說些什么呢?”于是,孩子們的心靈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久久地沉醉在那一幅菜花圖中。那一次,藍天、陽光、蝴蝶、蜜蜂、菜花,在他們的筆下是那么的生動那么的美幻。
二、創設活動情境導入
小學生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好奇心驅使他們輕易進入學習、求知。創設活動情境導入能一開始就打動學生的心,調動學生的情感和學習興趣。創設活動情境常用的形式有:
(一)表演體會情境導入
情境教學中的表演有兩種:一是進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所謂“進入角色”即是“假如我是課文中的誰”。如在教學《西門豹》第二課時,在初步感知課文的基礎上,我說:“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都知道西門豹破除了鄴地的天災人禍,讓鄴地富強起來。魏王知道了這件事以后想獎勵他,讓他寫個述職報告,如果你是西門豹,你要怎么寫呢?這一節課我們都來當當西門豹,通過學習課文來完成這份述職報告。”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就被撥動起來,迫不及待地讀起了課文。所謂“扮演角色”,則是擔當課文中的某一角色,進行表演。教學《倔強的小紅軍》,我就與一位學生合作演了一出:在紅軍長征途中,陳賡和一位掉隊的小戰士相遇了,陳賡詢問了小戰士掉隊緣由后,要給他干糧,并要他騎上自己的馬走,而小戰士卻執意不肯-----表演至此嘎然而止。我相機板書課題:《倔強的小紅軍》,這樣,不但把畫面搬進了課堂,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而且使學生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并急欲學習下文。
(二)游戲創設情境導入
把游戲引入課堂,寓教于樂,不僅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學習自主意識,而且可以高度調動學生學習和主動性,積極性,激發興趣。因此,在開課之初老師若能創設一個精當的游戲,往往可以出現人人參與,各個爭先的熱鬧場面,釀造好整堂課的氣氛。如我在教學《田忌賽馬》一文時,課前先創設一個游戲:“比大小”:教師和一個學生手里各拿三張牌,并亮給其它學生看。教師拿的是2、4 、7,學生拿的是3、5、9,拿牌的那位學生一看,樂了,說:“老師不用比了,肯定是我大。”老師神秘一笑:“我現在不和你比,等上完了這節課,你再來看我有沒有辦法贏你。”于是學生立刻打開了書本,認真地讀起書來。
三、展示音畫情境導入
賞心悅目的圖畫、奇妙的音響效果,將生動鮮活的畫面呈現在學生面前,能制造一種與文章情境相應的氛圍,先聲奪人地吸引學生的全部注意力,激發情境相應的氛圍,先聲奪人地吸引學生的全部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情感、興趣。
(一)展示圖畫情境導入
圖畫是展開形象的主要手段。課文用語言描寫的情境,通過圖畫再現出來,一下子就變得那么具體,看得見也摸得著,因此,用圖畫再現課文情境進行導入,符合兒童對形象樂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認知特點。用畫面創設情境常用的形式有:
1.1放大插圖創設情境導入
放大的掛圖創設情境導入一般用在教材內容美感特別豐富,形象特別鮮明,意境又廣遠的課文中。例如:《燕子》是一篇優美的散文,上課前,我先拿一幅春景圖讓學生觀察描述他們從圖中看到了什么。學生調動了自己積累的所有描寫春天的好詞佳句來贊美春天。我接著說:“有人說燕子是春天的使者。是啊,在春天這幅多姿多彩的圖畫中,怎么可能會沒有小燕子呢?今天,讓我們伴著這美好的春光,一起走進有燕子的春天,去欣賞美麗的燕子,去品讀描寫燕子的課文!”這樣,在上課伊始便已激活了孩子們對春天、對春天燕子的向往,從而受到情感的熏陶,嘗到審美的樂趣。
1.2簡易粉筆畫創設情境導入
簡易粉筆畫是以粉筆勾勒形體的線條再現情境的。有時,簡易畫也很容易把學生帶入情境。例如:《太陽》是一篇說明文,相對比較枯燥,如何在教學中創設情境,使整個課堂生動活潑呢?在上課之前,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微笑著的太陽,并用一張紙將它蓋住。開始上課,我做出傾聽的樣子,神秘地問:“你們聽到了嗎?好像有誰在很遠很遠的地方說:‘同學們,你們認識我嗎?’在哪里呢?啊,原來在這里。”當我掀開那張紙,孩子們哈哈大笑起來,有的還興奮地說:“原來是太陽公公。”“是誰啊?”我接著問。“太陽公公!”他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我板書了課題并問:“你們認識他嗎?有什么問題要問他嗎?”上到這里,孩子們顯得特別興奮,他們問了許許多多的問題。真沒想到簡簡單單的幾筆粉筆畫竟將孩子們與太陽的距離拉得如此的近,從而使一篇枯燥的說明文也能上得童話般的生動。
1.3剪切畫創設情境導入
剪切畫最大的優越性是可以貼上抓下、靈活運用,使畫面充滿生趣。例如教《灰雀》時,我先在黑板上用粉筆畫了一棵白樺樹,貼上三只灰雀,并進行描述:“聽,三只灰雀在枝頭歡蹦亂跳地唱歌,我么惹人喜愛啊,列寧每天散步都來到這里來和它們打招呼,問候它們。可是有一天,列寧發現有一只灰雀不見了(摘掉一只灰雀),它到哪兒去了呢?你們想知道嗎?趕快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通過灰雀的一貼一摘,高度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他們帶著好奇,帶著想象進入到課文的學習中,這何償不是“課伊始,趣亦生”的典型呢?
(二)音樂渲染情境導入
音樂是人類心靈的詩章,音樂能打動所有真誠而豐富的心靈。用音樂導入能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進入或體會到所描繪的境界,收到寓教于樂的效果。
如:教學《掌聲》時,我在學生課前唱歌停止時說:“同學們的歌聲真好聽,聽了你們這么動聽的歌聲后,老師也想一展歌喉了,老師唱首歌給你們聽好嗎?”聽說老師要唱歌,孩子們已經很興奮了。我接著說:“但老師現在有點害怕,用掌聲鼓勵鼓勵老師好嗎?”聽到這里,孩子們高興地鼓起了掌。我借機說:“聽到你們雷鳴般的掌聲,老師充滿了信心,我給大家唱《掌聲響起》這首歌。”當我唱完這首歌時,教室里又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無論是從剛才的談話還是從那首歌,孩子們已經感知到原來掌聲是可以給人信心和鼓舞的。他們對這個掌聲的故事有所感知又充滿好奇,那一節課,孩子們收獲了很多,這很難說不是音樂導入的功勞啊!
別林斯基說:“人在精神的幼年時期,不過是美的靈魂,遠不是完整的具體人。”小學時期是人的幼年時期,正如一年四季的春季,春天是一個夢幻,必須讓他沉湎在夢幻里。我們的語文教學應把學習者主體體驗過程看作是活動基本內容和形式,使靜態知識在個體心靈中被激活,從而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啟迪,審美的樂趣。所以,在小學語文課上,這種“未成曲調先有情”的創設情境導入法就顯得那么的彌足可貴。當然,物極必反,如果過份強調語文的情、美,必然會忽視了語文的工具性。創設情境導入法應根據實際情況恰當地運用而不是一味的亂用、濫用。導入藝術是鮮活靈動、變化無窮的,正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重在啟發。”教師要結合教材、學生和自身的教學實際,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導入方法。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年出版
2.《李吉林:建構中國特色的情景教育學》,江蘇教育2020年第一刊
3.《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1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