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春妮
摘 要:雙減政策落地實施以來,教學效率提升和教學作業減負成為教育的重要課題,針對作業布置模式的調整也成為教學系統化改革的重要環節,如何利用雙減政策優勢,在作業減負的大背景之下,提升作業完成的效率和質量,關鍵是要回答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動性的問題。
關鍵詞:雙減美術作業優化
就初中美術教學而言,作業布置需要考察如下要素:首先,初中階段相較于小學,學生的課業壓力增大,學生面臨更多知識輸入的需求,學生一方面需要通過多學科學生提升綜合素養,一方面需要更科學地進行作業安排;其次,就美術學科本身特性來看,美術學科以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為目標,沒有急迫的作業完成目標,關鍵是要靠學生的自覺和熱愛。因此,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讓學生有更多的收獲,才是美術教學的首要目標。
一、興趣為主,廣泛學習
無論是哪一種學科學習,學生的學習興趣永遠都是學生深入了解的源動力,學生要對一門學科培養持久的熱愛,首先就需要有足夠的學習興趣。而學習興趣的培養往往并不一定基于天賦,而是日常的好奇和探索欲望,以及在此基礎上的行動和了解。美術天然就是能夠喚起人們的美感和愉悅情緒,同學們也大多都有涂涂畫畫的習慣,這是美術學科教學需要被發掘的一大優勢。
教師完全可以趣味性的作業布置,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初中美術教科書里有很多趣味性的美術主題,例如剪紙、雕塑、手繪等等,這些美術創作往往形狀各異、異彩紛呈,非常適合孩子們探索學習。同時,這些門類活動自由度高,學生們可以由易到難,根據自己的學習狀況和學習愛好確定。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可以按照先博后約的教學方式進行,先讓同學們廣泛接觸各種美術內容,以手繪作業為例,可以給學生展示各類手繪創作,可以包含多種創作題材,如水果蔬菜等食品、河流山川等自然風光、還可以是人物肖像畫,讓同學們先從品鑒入手,選擇自己最喜歡的繪畫主題,先臨摹或者鑒賞一組相同或相似主題的畫作,然后確定自己要完成的作業主題。在作業完成時,同學們也可以從小處入手,比如要完成一幅肖像畫,同學們可以分階段完成,最初可以用鉛筆勾勒出基本的任務線條,隨著色彩課程等學習內容的不斷深入,再逐步完善自己的作品,直至形成自己滿意的創作。
二、貼近生活,培養習慣
生活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習的靈感源泉。美術是一門事關創造和審美的學科,學生需要在更廣闊的生活情境中體味美術學科的妙處,也需要在生活中積累學習靈感。教師完全可以以生活為主題,以生活為素材,相應布置課堂課后作業,幫助學生了解“藝術來源于生活”的內涵。
以桂美版教材中的剪紙教學為例,剪紙藝術不僅僅是美術創作的典型代表,同樣也是民間藝術的重要載體,通過剪紙學習,學生不僅能夠提升自己的藝術鑒賞力和創造力,還要有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自覺意識。為了讓同學們更深入了解剪紙文化,教師就要讓學生們深入民間,仔細觀察,完成一份生活化的剪紙作業。例如,教師可以讓同學們去到剪紙工坊,詢問手藝人制作剪紙的基本工藝,根據自己的情況確定自己可以完成的剪紙作品;也可以根據課本上以及課堂上教師講到的剪紙步驟自行制作剪紙,記錄自己的制作心得,再在課堂上和大家分享心得體會。此外,戶外寫生、手工陶藝等活動,都是將美術學習和生活體驗結合的典范,學生完全可以借助這些類型的美術作業完成,發掘更多生活的樂趣和價值。
三、交流互動,氛圍感染
學習氛圍對于任何一門學科學習而言都是至關重要的,良好的學習氛圍除了有序、科學的教學設計,還需要學生長期的合作與堅持。要讓美術學習蔚然成風,就要善于利用作業完成等諸多細節,帶動學生互動交流,讓學生打開交流的“話匣子”,同時開啟思維和想象的“寶庫”。
美術是一門啟迪心靈的學問,而美術教學中的分享與溝通同樣是一門心對心的學問,學生要學有所思,更要能學會表達。教師可以經常性開展一些美術畫廊“活動,讓學生們定期展示自己的美術作業,一來是讓同學們有展示的空間,二來則能讓同學們以自己的美術作業為窗口,實現更深入地交流。此外,教師還可以開展專門的美術”茶話會,讓同學們上臺講述自己的創作靈感、分享創作經驗以及對作品的獨特理解,其他同學也可以發表對作品的鑒賞觀點,這是一個互相交流、互相取經的過程,同學們在這一過程中也能夠吸收更多創作經驗,同時懂得反思自己創作的一些問題,更重要的是學會包容和理解。在美術創作素養提升之外,學生能夠獲得更廣闊的心靈世界。
結語
美術學習需要靈感、需要熱情,更需要長久的堅持。與此相對應,美術作業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進度,調整作業布置時間和完成期限,同時要注重作業內容的豐富性和作業形式的多樣性。總之,就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潛力,將學生導引向更為廣闊的藝術天地中去。
參考文獻
1、周健,賈學健.淺析信息技術在初中美術課堂的有效應用[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9:55-56.
2、耿曉.例析初中美術合作學習的價值與運用[J].中學教學參考,2018: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