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瑋
摘 要:在社會快速發展背景下,我國教學制度逐漸優化和完善,體育傳統文化也不斷創新,體育學科有了良好的發展態勢,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中國優秀傳統體育文化為我國體育的進步做出了偉大貢獻,傳統的體育項目也在進步中轉變,展現出了當前社會的狀態。傳統體育文化是豐富多樣的,在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我國社會對中國傳統體育文化逐漸關注和重視,其中所包含的精神得到落實傳承。因此,本文將圍繞中國優秀體育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為主題,分析體育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應注意的事項,再提出促進中國優秀體育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的可行性對策。
關鍵詞:中國 優秀體育傳統文化 傳承與發展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5.037
社會的進步離不開民族的富強,在全面倡導復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背景下,落實對中華優秀傳統體育文化傳承和長遠穩定發展已經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育文化建設以及體育強國建設的保障和基礎。中華傳統體育文化在當代的傳承和發展其實就是堅持遵循創新發展、創造變化的精神,有針對性地進行繼承及融合。實現中國特色體育文化稍微發展,要始終堅守中華傳統體育文化立場,積極傳承中華傳統體育文化基因,讓全體公民都具有堅定的文化自信,促使我國體育文化蓬勃發展。
一、針對中國優秀體育傳統文化變遷的探究
當前社會正處于動態發展階段,各種文化也會發生變遷,這是客觀存在的現象。一般文化的變遷主要原因就是由于社會狀況改變以及外來文化所形成的沖擊,如果從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角度展開探究,傳統體育文化的變遷發展也會有新老更替的過程,其在人類發展過程中逐漸進化,并積極融合外來文化。需要注意的是,在融合外來文化的同時,要提取精髓,體現出體育精神實質。我國的傳統體育文化,其最為顯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具有穩定性。所謂穩定性并不代表著停滯、不發展,在文化發展的歷史中,中國傳統體育文化也會隨著社會進行改革和進步。
我國體育傳統文化的類型豐富多樣,而且各種傳統文化體育項目都是有悠久的發展歷史的,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在社會快速進步中,各種傳統體育項目逐漸淡出了我們的視野,而其中仍然具有一小部分的體育項目受到我們的喜愛和歡迎。例如,賽龍舟、摔跤,武術等都是較為常見的傳統體育活動,而且在教學工作中也可加以利用,實現對優秀體育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讓學生們積極學習,認識體育傳統文化,具備正確的學習態度。上述項目的發揚會促進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思想的傳播。古代教育家孔子始終堅持以“仁”作為思想核心,并且將“禮”當作現實中的文化追求。在對“仁”的認識上,要準確把握衡量標準,而其道德實踐是我國社會至今依然重視的。太極拳深受中老年人的喜愛,也成為體育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項目,太極拳的內涵反映了我國傳統人文思想觀念。除此之外,各種武術也承載著傳統文化,教師要通過開展體育教育工作把體育和文化兩者相互融合,來對學生以及全體公民落實身體和精神上的培育。
二、傳承與發展中國優秀體育傳統文化的注意事項
教育工作是促進體育發展的關鍵途徑,中國傳統文化和體育其實就是相互促進、相互發展的狀態。在體育教學中,只有實現傳統和現代文化相互促進,學生才能有更加廣闊、美好的未來。在體育現代化發展中,教育工作者要把傳統文化中所具備的精髓提取出來,并落實、繼承,將中國的文化藝術在體育教學工作中全面融合,發揚光大。
體育的發展其實是具有無限可能性的,因為體育的內容較為廣泛,而且發展的途徑也較為多樣,當體育教育壯大后,才會促進國家體育文化的進步,對傳統文化的歷史進程也會有著深遠影響。體育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但是大多數都是來源于民間,在人民群眾中有著廣良好基礎,中國傳統體育文化也和醫學、哲學有聯系。當前在快節奏的生活中,人們都開始推崇健康養生理念,這就對體育文化的進步提供了保障和推動。以往我國民間體育會受到各種因素的限制,最為顯著的就是缺乏專業的鍛煉器材或者場地等,但是如今蓬勃發展的中國,開始提倡體育文化的發展和進步,各級政府也給予了更多支持和政策扶助。例如,在社區體育公共設施創建了各種條件,搭建體育設施。在教學領域中也完善教學資源,構建健身平臺,體育文化思想會轉變全國人民的生活習慣。而在健身保養這一領域中,我國的精神文化將會受到傳統體育的影響,也就是說全民都在推崇健身,在傳統體育項目中,體育文化代表了當前社會的健康符號。
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小學時期正是學生培養形成良好道德品質、正確“三觀”的黃金時期,所以在教學工作中也要注重融入和中華傳統體育文化相關的內容,加強當代體育文化建設。在小學教學工作當中開展中國傳統體育教育工作,設立傳統體育課程,讓中國傳統體育文化能夠深入到學生的學習和日常生活當中;為傳承體育文化,讓學生們具備體育文化意識,為體育文化在當下社會中的傳播奠定堅實的基礎。
我國社會正處于轉型發展的黃金階段,在該發展階段當中積極地弘揚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精神是至關重要的。但是不可否認,在傳承工作中也要進行適當的變革和創新,把具有價值的精髓保留,及時地舍棄較為落后的思想。但是部分體育組織的社會化功能在當前社會中依然不夠專業和全面,部分組織專業性技能有待提升,很難深入挖掘和積極傳承我國傳統體育文化。這就需要政府部門對體育組織給予幫助和政策扶持,落實傳承中國傳統體育文化;而體育行政主管部門也要發揮自身各項職能和權利,承擔起傳承的義務,主動和地方政府溝通交流,協調合作,并結合社會中的各種力量來促進體育文化向著更長遠的方向進步。
三、針對中國優秀體育傳統文化實際發展的探究
只有全民健康,國家才能富強,所以全民健身成為一種熱潮,傳統體育文化在其中也發揮出自身獨特優勢。在社會在快速發展中,全球化趨勢不斷深入,在面對新的契機和機遇時,要求在推動民族傳統教育上要更進一步,加強創新。傳統體育作為“古老”的競技項目,應受到關注和全面推廣,并落實在推廣當中創新,把傳統體育項目和現代競技體育相互融合,堅持遵循以競技為基礎,落實發揚體育精神,展現出全民健身的價值。
體育文化是指以體育運動為基礎、以身體鍛煉為主要目的而形成和傳播的具有一定意義的文化,它具有物質性、社會性以及精神行等特征。體育文化精神中最突出的是“人”與“知識”這兩個詞,體育文化不僅反映了一個國家或者地區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習慣,還體現出某一民族的特定歷史文化背景。
提起全民健身,最常見也最受百姓們歡迎的就是廣場上的廣場舞。廣場舞是群眾們最容易接觸到的體育文化,它不僅可以鍛煉身體,還能夠培養人良好習慣,在全民健身中起到關鍵性作用。廣場舞不斷發展,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們可以結合傳統文化改編廣場舞,并根據老百姓的意愿舉辦廣場舞比賽,讓廣場舞不僅成為一種娛樂方式,更成為一種新的體育文化形式。努力發展廣場舞體育文化,不僅可以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還可以提高人們自身修養,增強人們的身體素質和心理健康,更能讓我國傳統文化更好地融入體育活動之中,將傳統文化以一種新的形式進行傳播和發展。
中國傳統體育要實現以全新的面貌面向世界,走向未來,逐漸成為全世界人民歡迎的健身項目,讓全世界都了解傳統體育文化。中國傳統體育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民族精神和獨特魅力,對于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且在校園當中傳播傳統體育文化,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在活動中培養自己終身鍛煉的良好習慣,不僅能讓年輕群體在參加運動比賽中感受到體育的樂趣,更弘揚傳統文化,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發揚和繼承便能夠得到有效落實,讓下一代發揚和繼承體育文化,才能確保其經久不息,增加民族的團結力,樹立民族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創設良好的體育文化氛圍。
四、促進中國優秀體育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的可行性對策
1.始終保持客觀和科學的態度
中華傳統體育文化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社會的進步和我們的日常生活,在社會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傳統也會伴隨著社會發展而逐漸轉變。如果從傳統空間以及價值形態的角度上展開探究,可以發現中華傳統體育文化是一直處于“動態”中的,同時也處于“變異”狀態。
因此,在面對中華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時,我們要始終保持科學和客觀的態度,要以一種正確的眼光看待中華傳統體育文化所具備的優勢和所存在的弊端。大部分的中華傳統體育文化都是具有借鑒和傳承價值的,對實現豐富社會生活教學資源、激勵學生努力奮進和促進社會進步都有推動作用。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其所具備的缺陷,因為部分中華傳統體育文化是在特定歷史背景下誕生和發展的,難免會存在過時、不合理的內容。這就要求文化傳承在新時代中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在保持中華民族自身特色的前提下,也要采取有效手段突破體育文化在歷史發展進程中所形成的局限性,淘汰其中和新時代不相符的相關內容,積極學習和吸收各類型體育發展的優秀成果,加強借鑒和鑒別的能力。
2.加強保護和融通
中國優秀體育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應注重加強保護和融通,堅持遵循以專項保護、科學采用、合理管理的關鍵方針,落實做好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工作。非物質文化遺產方式豐富多樣,傳統體育作為我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主體之一,應實現和各地區的進步相互協調,同時還要深入挖掘、整理、宣傳、保護。而政府部門也要發揮自身各項職能,落實現政策到位,開展專業的保護工作。
在社會快速發展的形勢下,多媒體技術有著廣泛應用空間,而這也要求融通多媒體資源,優化創新表達形式,體現出中華傳統體育文化所具備的獨特魅力,采用的創新表達形式,積極傳承中華傳統體育文化,將具體的傳統體育活動合理融入現代人的日常生活和學習當中。
例如,融入體育文化建設當中,構建以國家戰略為基礎的全民健身文化格局。相關部門要開展體育健身文化傳播工作,普及健身文化知識,提升全民健身意識,最為關鍵的就是要把中國優秀體育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國民教育當中。所謂的全方位融入,主要包括啟蒙教育階段、基礎教育階段、職業教育階段、高等教育階段以及繼續教育階段,實現對相關學科優化完善,加強建設,促使其更加高效地融入校園文化中,和體育教學結合,促進傳統體育進校園,為實現把中華傳統體育文化的精髓全方位融入體育教學體系中提供保障。
3.落實深入交流溝通、借鑒
在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的背景下,信息正在廣泛傳播,人際交往也變得越來越頻繁,所以還要注重對外文化交流、合作工作,以此促進中華傳統體育文化走向世界,落實國際傳播。而在這一國際傳播工作中應關注交流手段的優化和文化交流、內容的創新,采用孔子學院、各種體育活動來促進上述工作開展。需要注意的是,中華傳統體育文化在國際上的交流溝通,互相借鑒發展,要始終堅持遵循不忘初心、吸收精華、走向未來的基本原則,交流和傳播要立足于中國本土,具有傳統文化、體育文化的定力和耐力。我國政府也應依據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發展制定政策保障,因為中國傳統體育文化匯聚了不同時期、各個領域、不同形態的文化因素,在經過發展得長久的發展后,構成了巨大的文化體系,在面對復雜多樣的文化形態時,要具備專業、合理、完善的政策作為保障。國家對體育事業也提出了各項要求,從而為傳承中華優秀體育傳統文化打了一劑“定心針”,更好地促進了中國優秀體育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通過上述問題的分析,我們充分地意識到中國優秀體育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的重要性。這就要求我們始終把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放在首要位置,加強對文化的深層次研究和分析,并在這一潛移默化的過程中落實優化創新,使傳統體育文化能在現代體育熱潮中占據關鍵地位,把其當作我們中國民族精神文明的關鍵層面之一,才能顯著提升我國整體發展水平,促進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進步,積極弘揚民族精神。這也要求我們關注中國優秀體育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中應注意的問題,始終保持客觀和科學的態度;加強保護和融通以及落實深入交流、溝通、借鑒,為促進中國優秀體育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涂傳飛、陳志丹、嚴偉《民間體育、傳統體育、民俗體育、民族體育的概念及其關系辨析》,《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7年第8期。
[2] 楊威、劉宇《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路徑探究:基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分析視角》,《齊魯學刊》2015年3期。
[3] 崔樂泉、孫喜和《中華優秀傳統體育文化傳承發展的理論與實踐:〈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解讀》,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8年。
[4] 黃莉《體育強國的理論框架與頂層設計:從“十九大”報告中的國家大戰略思考體育發展戰略》,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8年。
[5 張冰純《基于當代設計視角下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研究——以故宮文創產品為例》,《輕紡工業與技術》2021年第12期。
[6] 劉慧寬《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的發展范式及其問題——以上海大學中華古詩文吟誦和創作基地建設為例》,《非遺傳承研究》2021年第3期。
[7] 羅強《仫佬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保護與創新發展研究——評〈仫佬族傳統體育文化研究〉》,《林產工業》2020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