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勝含
摘要:小學生普遍比較愛玩、好動、愛探索,但他們對事物的專注時間卻非常短,而體育訓練是一門比較枯燥無味的學科,對此學生們難以積極地展開訓練。而體育游戲具有趣味性強、挑戰性大等特點,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教學,還能推動學生主動且積極地參加體育訓練。文中將游戲融合到體育培訓中,進而培養小學生對體育這一門課程的興趣,讓學生在開心的體育游戲中提升活動效率。只有如此,小學課堂體育教育才會充滿朝氣。
關鍵詞:小學體育游戲;培養學生興趣;優化體育教學
隨著德育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持續發展,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有了新的規定。老舊的體育教學方式早已達不到新時期發展的標準,體育教學方式的改進和升級已經成為刻不容緩的事情。在這個環境之下,一種新的多樣化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方式應時而生,為搭建有效教學打下了基本。此時,課堂游戲教學法在眾多教學方法中慢慢嶄露頭角。體育課堂游戲教學法,運用了課堂游戲進行體育教學,徹底滿足了新課程改革和德育教育所推崇的“以學生為本,重視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教學核心理念。
一、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合理挑選體育游戲
體育課堂游戲教學過程中,游戲的選取是游戲教學合理執行的先決條件和前提條件,也是一門非常值得老師用心分析和剖析的教學模式。因為游戲教學的形式各種各樣,而游戲教學的科學應用不但能激起學生的興趣愛好、思維邏輯、智力和技術創新能力,還能豐富學生的心身,但需要留意的是,僅有切合學生對體育的積極性、合乎體育教學內容的游戲,才可以實現較好的體育教學實際效果,并推動學生全方位地發展。縱覽小學游戲教學的現況,大部分學校的體育老師并不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來挑選游戲。這類個人行為教學最終使得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沒辦法得到加強,體育課堂上的一些重點內容并沒有通過游戲表達出來,因此體育課堂游戲教學效率普遍偏低。
體育老師在挑選課堂游戲的過程中,一定要選擇能激發學習積極性的趣味性課堂教學,造就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例如“籃球教學”老師傳授給學生籃球傳球技術后,可以利用原地不動傳球、接球的小游戲以此推進。將學生分為五組,使學生呈五邊形位置站好,A號隊員傳給B號隊員,C號隊員傳給D號隊員,D號隊員再傳給A號隊員,不斷訓練后,難度系數可以逐漸提高,同時用2個球進行傳遞,這樣既能讓學生訓練專業技能,增強了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又能擴寬知識層面。針對小學生而言,娛樂性強、挑戰性強地籃球游戲可以激發他們體內的活躍因子,進而真正高效率地加入體育課堂中。
二、加入輔助教器材,讓體育游戲趣化
小學生的學習是自發性的、主動性的,但“做”是整個學習過程中的一個起始點。給學生們適合的輔助教學器材,才可以引導他們慢慢去掌握和探尋,讓小學生最后得到有益于自己進步的能力和專業知識,因此,在體育課堂中加入輔助教學器材是體育游戲的關鍵構成部分。
例如在“追野兔”的游戲中,小朋友們有的用紙球做“野兔”,有的用竹球做“野兔”;有時候是孤軍奮戰,有時候又是團隊合作。不同的輔助材料,以不一樣的方式來展現自主創新的游戲玩法,讓學生們體驗到游戲帶來的快樂。
三、根據個體差異,有效開展針對性強的游戲
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游戲的應用與學生的個體差異有很大的聯系,換句話說,老師在執行游戲教學時要盡量考慮到每一個學生的體質、接受能力、個人專長等要素,對體育游戲有目的地挑選、設定和執行。大家都知道,小學階段的女孩子和男孩子在身體素質、性格、喜好等很多地方都是不一樣的。老師在借助游戲上課時,務必認真考慮男女生之間的這種差別,挑選或編排科學合理的游戲來推動體育課堂教學的發展。實際上,有一些游戲讓男同學歡喜萬分,情緒高漲,但女同學卻并不感興趣;反過來,女同學喜歡的男同學不一定會喜愛,因此老師就要依據男女同學的個體差異來進行體育游戲教學,盡量挑選男女同學都喜歡游戲。
例如,為了更好地塑造小學生的機敏、果敢、樂觀、團結互助的精神,增加學生的靈活性,老師可以將“拔河賽”引進日常教學中,既可以讓學生在拔河賽當中了解到互相幫助、互相配合以及團體合作的重要性,而且這個項目男女同學可以一起參加。這個游戲還需注意的一點是拔河賽的兩方需按男女同學比例進行組合,防止因力量不均等導致的不合理狀況出現。這項男女同學一起參加、一起進步的游戲,更有益于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總體品質。
四、 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階段的學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正處于一個萌芽時期,這也使他們沒法專心致力于體育課堂教學學習中,而游戲可以跨過這個限定范圍。體育課堂教學是符合新課程改革核心理念的合理教學方式,可以為學生創設有意思且生動的課堂游戲學習情境,完成高效學習法的教學策略。老師作為課堂的策劃者和引領者,要善于充分發揮能動性,根據選取適宜的游戲、創設有趣的游戲課堂教學情境、關心學生的個性化差別來進行游戲課堂教學,根據開展課堂游戲喚醒體育課堂教學,提高學生體育課堂參與度。
參考文獻:
[1]王紅哲.上海市浦東新區部分小學弄堂游戲開展現狀研究[D].上海:上海體育學院,2009.
[2]常婷.民間游戲的傳承與發展[D].北京:首都體育學院,2021.
[3]孔祥珍.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體操類運動項目教學方法研究[D].成都:成都體育學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