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靜
摘要:隨著“新高考”改革的頒布,越來越多的高中英語教師開始意識到高考對于學生多方面素養——尤其是閱讀素養的考查出現了根本性的變革,在內容和方向上都呈現出了全新的考查局面。根據這一事實,筆者將結合個人的工作經驗和有關研究、分析成果,依托文獻法和案例分析法等手段,圍繞“高考閱讀考查內容和方向的變革”這個題目撰寫本文,并從不同角度出發談一談自己的見解,希望可以給諸位的工作優化帶來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高考;閱讀考查;內容;方向;變革
高中是我國系統教育的“收官環節”,進入到這一階段后,學生的英語學習已經完全實現了從“記憶+解讀+復刻”到“理解+分析+創新”的轉變;此外,高中生在經過了長時間的英語學習后也具備了更強的自主思維、認知和表達能力,對學習活動的主體參與感亦更為強烈。“新高考”在英語閱讀考查方面的諸項改革正是基于上述事實而提出的,旨在對學生的生本素養、應用素養和創新素養創設更多的考查平臺和更全的檢測維度。在筆者看來,英語閱讀方面的高考考查變化主要可被概括為以下幾點:
一、高考英語閱讀考查內容的變革
(一)材料文體的多元性
雖然進入了高中階段,但是學生們在英語閱讀中所形成的文體思維卻并沒有像他們在語文科目中那樣呈現出足夠的多元性,依舊在較大程度上存在著以記敘性思維為主的態勢。英語是一門應用范圍很廣且仍處在發展狀態中的活性語言,能夠以多種表達方式來完成信息的輸出、整合和攝入,并不滿足于對情節性信息的單純陳述。
正是意識到了這樣的問題和事實,“新高考”改革下的英語閱讀考查逐步表現出了突出的材料文體多元性,傳統的陳述性材料所占比重不斷下降并停留在一個較低的水準,而具有議論、說明和情感抒發性質的材料則持續“搶鏡”,這就在內容上實現了閱讀考查文體維度的實質性擴充。
(二)材料主題的情感性
盡管筆者在上一點中提到了記敘性材料在“新高考”英語閱讀考查中比重的下降,但是這并不意味著記敘性材料唯一的變化就是“量”的減少。筆者通過分析真題發現,近幾年來各省高考英語閱讀材料中記敘性材料仍是“保留項目”,且在材料的主題上彰顯出了更強的情感屬性——注重于對人物心理情感、環境氛圍和社會活動中情懷內涵的刻畫。
在這種變化的影響下,記敘性材料的閱讀題目也大多體現出對學生感性情懷認知和提煉能力的考查,這就意味著學生不僅要憑借基本的英語知識和技法完成“材料識讀”,更要借助語文思維和素養來完成“材料賞析”。
二、高考英語閱讀考查方向的變革
(一)更加注重對學生英語應用素養的考查
“實踐出真知”,這是幾乎為所有教育工作者所認同的教學至理,如今其在“新高考”下的英語閱讀考查中也得到了同樣的體現。近年來的高考英語閱讀題目一改傳統模式下“純客觀題”的套路,開始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以簡單為主要形式的主觀題,并且在題干的設計上也體現出了更大的發散空間。
這種變化意味著學生們一方面有了更大的自我表現的余地,能夠充分利用英語書面表達技能去給出“非制式”答案;而另一方面也象征著學生們在思考答案、表現答案時需要做出更多角度的考量,并要從材料當中搜集更為全面的素材。這些均是英語閱讀考查提高了對學生英語應用素養要求的鮮明表現。
(二)更加注重對學生語言推導能力的考查
語言的價值并不僅僅在于表達和理解,還在于合理的語言信息推導——這在本質上是一種語言思維功能的體現。在“新高考”的影響下,很多英語閱讀材料不再以“完整”的面貌出現,而開始參照“完形填空”題型的方式存在一些內容性空缺,且這種空缺所預設的信息往往以句式的形式出現。
這種變化代表著英語閱讀考查已經逐步體現出了對學生語言推導能力的強調,要求學生以“結合上下文”的模式對目標信息做出合理的推設,并結合自身日常的英語閱讀經驗來對有關內容信息的整合方式、表達技法做出相對應的選擇和處理,從而完成對關鍵詞匯、句式、句法的選擇或主觀書寫,并通過這種方式來體現出自己的英語語言信息預推素養。這種考查對學生而言是綜合性的,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綜合能力。
三、結語
總而言之,教育的發展在于不斷地自我更新,而這種更新也必然會帶來一系列考查內容和方向的變化。高中英語教師要對“新高考”的整體形勢以及以閱讀為代表的多元課程模塊的考查變革趨勢形成清晰、完整、深刻、正確地認識,并在這種認識的指導下及時完善日常教學模式和具體策略,引導學生實現個人英語綜合素養的成長狀態調整和發展方向矯正,在主客觀上達成與“新高考”對齊的目標,從而為學生閱讀等英語素養模塊的有效生成、持續優化提供可靠的保障。
參考文獻:
[1]陳麗媛.高考英語閱讀理解題(2018-2019)與課程標準的一致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20.
[2]蒙坤.基于高考內容改革的英語閱讀理解考查內容例析——以2021年高考全國甲卷英語閱讀理解試題為例[J].廣西教育,2021(44):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