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紅
摘要:課堂中,拉近教師與學生距離最直接的方式莫過于語言,客觀的評價與真誠的鼓勵有利于學生思維火花的迸發。怎樣讓你的提問和評價有針對性,有獨特性,甚至讓學生感覺到自己真正的優點只有這位老師才能發現? 作為音樂老師,我們也必須要有觀察者角色意識,觀察學生們在課堂內外的特殊表現。才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音樂活動中來。
關鍵詞:觀察;教學評價
在我多年的小學音樂教學中,課堂教學的高效與否和學生的參與性息息相關,在日常的教學組織中發現大多數學生是可以參與其中的,影響課堂教學秩序的往往是一小部分較特殊的學生。這些學生有的學習狀態是積極的,但是過于自我為中心,同學或老師一旦不隨她的心意,便會做出極端的行為:比如在課堂上怒斥同學,甚至質問老師;有的學生學習狀態是消極的,漠視課堂內發生的一切,似乎與自己毫不相干;還有幾位喜歡尋找“存在感”的同學,但凡歌曲中出現的內容有超出他們的認知,就會發出與課堂極不和諧的噓聲,隨后教室內的音樂氛圍瞬間被破壞。此時很多老師會有一種不知所措的無奈感。有些老師會選擇用氣勢強壓學生,有些老師只能屏住呼吸,讓孩子們的情緒漸漸平靜下來才能繼續進行下去。但是這些辦法都不能有效解決問題,這樣的例子時不時會再現,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秩序。那怎樣才能讓這些孩子能主動參與到音樂教學活動中來呢?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說:“生命力沒有好與壞,生命力只有一種,當被看見的時候它就會變成好的生命力,比如‘熱情、創造力、愛等’;沒有被看見,他就變成了黑色的生命力,這個時候就變成“恨、攻擊、憤怒等”。所以作為一名音樂老師,我們也應該多多關注孩子們的所思所想,多多傾聽孩子們內心的聲音。音樂老師應該為有鮮明特點的學生量“生”定制教學語言,教學方式,甚至可以利用他們感興趣的元素進行教學設計。讓孩子們真正感受到自己的生命力被看見了。這樣他們生命的能量才會得到激發,才能在音樂活動中感受到美好,體驗到樂趣。作為音樂老師,我們應該怎樣讓孩子們感受到他們是被老師關愛著的呢?
一、觀察課外活動方向,挖掘學生的獨特性
老師們經常會說的一句話就是:“似乎每個孩子在課余時間看上去更靈動,更有生命力。”比如:了解到一位經常在課堂內與同學拌嘴,老師提問沒有邀請他就大喊大叫指責老師的陳同學,在課余時間他喜歡了解歷史和政治,喜歡把他了解的知識講給身邊的人聽。所以在課堂上在與同學們交流音樂背景的過程中,我會有意識的請他來講講這段歷史。有幾次他能回答得很順利,似乎嘗到了甜頭,接下去的每一節音樂課都能認真參與,甚至會主動提醒身邊的同學保持安靜;當他遇到不熟悉的問題時,表現得很平靜,但是心里似乎有一股不服輸的勁,回家查資料學習,第二節課他總要舉手再講講上一節未回答的問題。這個時候我的評價就是:“陳同學愛看書愛學習,但是他知道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他沒有停止自己的腳步,在遇到自己不懂的問題時,他會要求自己盡快了解并把知識分享給身邊的人。這種精神值得學習和發揚,請大家把掌聲送給他。”此時陳同學的情緒是滿足的,他的學習勁頭是高漲的。
二、觀察課內活動狀態,提高評價的針對性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希望孩子的生命力在課堂內也能精彩地綻放。這就需要我們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教師不僅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指導者,還是課堂的觀察者、記錄者和解讀者,而在這一系列中觀察無疑是最為核心的,它是開展一切教育活動的前提。教師應該在課前做好觀察計劃,明確觀察要點,才能給出有針對性的實時評價并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以下為我在日常教學中必須觀察的要點:1.孩子的神態是否專注;2.孩子的情緒是否愉悅;3.孩子的回答是否在理;4.音樂活動是否積極參與;5.合作精神是否具備;6.知識掌握是否牢固。當我發現兩眼無神,心事重重的孩子時,我會用肯定的眼神與他對視,然后拋出一個開放性的問題請他回答,并做出積極的評價和建議。如:在學唱《我是少年阿凡提》的時候,我請一位有此問題的學生用一種方式為歌曲添彩。他不假思索地彈起舌頭,歌聲與彈舌聲融為一體,教室瞬間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此時我的評價為:“你的創意得到了全班同學的認可,你是一個很有想法的人,如果上課的時候你能拋開其他問題,全心關注課堂內容,你將會成為一個不凡的人。”此學生似乎被某種力量點醒,眼神有了神采,很快進入了學習狀態。
對教師的幾點提醒:
教師在課堂中應保持絕對的專注,上課前清空頭腦中與課堂無關的所有問題。
教師應該逐個或者逐類解決問題,不要妄想在短時間內就能解決所有問題。
參考文獻:
[1]葉浩生.有關具身認知思潮的理論心理學思考[J].心理學報,2011(43):589-598.
[2]黃思源.具身認知理論對課堂教學的啟示[J].教育評論,2019(9):157-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