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伶 劉園 王勝杰
摘? 要: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一直是外語教育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并深刻影響教育教學的背景下,教師角色的轉變、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信息技術的應用,中國大學法語口語教學的現狀如何?是否遇到了新的困難和挑戰?本文根據這些問題開展了全國性法語口語教學現狀的調查,同時從信息通信技術與外語教育相結合的角度,提出了一些相關的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法語口語教學;信息通信技術
在人際交往當中,口語表達往往是最直接的手段。然而在外語教學當中,口語能力的培養卻也是最復雜的部分,不僅與語言本身有關,還離不開該語言背后的文化、政治因素,以及說話者的心理、生理因素。在中國大學法語口語教學當中,我們經常遇到學習了幾年法語的中國學生在口語表達上卻總是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不準確的發音,斷斷續續的句子,非常多的語法、句法錯誤等等。這些現象已經被反復描敘,試圖改變這一現象提高學生法語口語水平的研究也比比皆是。但是,我們發現,這些研究多是從個別院校、個別班級出發,沒有對中國大學法語口語教學現狀做整體性的調查研究,同時從教師、學生、知識、教學工具、環境等因素綜合性考量的研究還少之甚少。
為了調查中國大學法語口語教學現狀以及信息通信技術在教學中應用的情況,我們通過“問卷星”調查平臺,在全國范圍內向大學法語教師和法語專業及二外法語學生發放問卷。問卷于2021年3月25日發布,2021年5月4號截止,共收到國內28所大學共273位中國學生和36所大學共36名法語教師的有效答卷。這些大學位于北京、黑龍江、山東、河北、湖北、浙江、湖南、江西、廣東、廣西、四川、福建等省市,可以說幾乎涵蓋了中國大部分地區,為我們從總體上了解中國大學法語口語教學提供了依據。
一、問卷分析
兩份問卷都是從“基本情況、語言能力、信息技術能力、法語口語教學(學習)、二語習得”五個維度出發,學生類問卷共35個問題,教師類46個。具體數據分析如下:
1.教師
1.1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中,女性教師占很大比例(91.67%),年齡段主要集中在31-40歲(66.67%),法語專業和二外法語教師占比幾乎一致(52.78%和47.22%)。教齡多集中在5年-15年(共47.22%)。
1.2語言能力
教師的法語水平(包括閱讀理解能力、聽力理解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多在C1及以上。除法語以外97.22%的教師掌握英語。大部分的教師(66.67%)有法語國家學習經歷。
1.3信息技術能力
面對信息技術在法語教學中的應用,69.45%的教師熱衷使用新技術,但是參加信息技術培訓的機會很少,69.44%的教師偶爾參加培訓,11.11%的教師很少或從不參加。在信息技術能力方面,63.89%的教師認為他們的能力足以應對教學,然而在利用信息技術對學生進行評價、反饋和個性化學習以及幫助提高學生信息技術方面的能力仍顯不足。
2.學生
2.1基本情況
參加此次問卷調查的學生主要是女生,占比84.25%。學生大多為法語專業(75.46%)。大多數學生已經學習了1-2年的法語,處于法語學習的初級階段。
2.2語言能力
在法語水平上,84.61%的學生處于初級或以下水平(入門-初級階段)。除普通話外,88.28%的學生還掌握方言,幾乎所有的學生(99.63%)都掌握英語這一門外語。另外還有部分學生掌握日語、漢語、西班牙語等。學生的英語水平都在大學英語四級以上,多為大學英語六級(39.56%)。
2.3信息技術能力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學生具備基本的信息技術能力:使用搜索引擎查找獲取資源、使用手機軟件獲取資源信息與他人互動交流合作、使用在線軟件或者平臺與他人交流合作等等;并且經常(45.79%)或總是(31.5%)用信息通訊工具(如智能手機、電腦以及相關軟件與服務)進行法語語言學習。在教學模式上面,他們更傾向于課堂教學與在線教學相結合。
3.法語口語教學
3.1法語口語課基本情況
根據調查,班級學生人數主要集中在20-30人以內。課時方面,法語專業口語課主要集中在大一大二,課時大多數是2個或者4個課時,大三開始課時逐漸減少直到大四很多學校不設口語課;二外法語一半以上的學校(58.82%)沒有固定的法語口語教學時間,如果有也少于1個小時。
參加問卷調查的所有老師都認為口語在法語學習中有重要的地位,教學的目的是能夠讓對話者明白自己想表達的意思。絕大部分教師(80.56%)認為口語表達是一個很難提升的能力。究其原因,主要體現在:口語課課時不夠;口語表達能力的構成非常復雜并且很難掌握;學生人數太多,課堂上很難顧及到每位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學生上、課后都缺乏口語鍛煉的機會;對中國學生來說,法語是一門與母語相差甚遠的語言;學生因為害羞或害怕犯錯誤或因學習習慣不愿意在課上發言;國內現有的法語等級考試忽略了口語表達能力的評價。在教學方法上,教師主要采取任務型教學法,注重語言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教學評價方面,有52.78%的教師會對學生的法語口語水平進行階段性或者最終性評估,評估主要針對語音語調。
學生方面,絕大多數學生(96.7%)認為口語在法語學習中重要或非常重要。他們認為在線口語交流和使用每日法語聽力等手機軟件最能提高自己的法語口語水平。
法語口語教學主要內容集中在法語語音、語調、節奏、詞匯、語義、文化等方面。其中大部分教師認為口語表達中最重要的是語音和語義兩個部分。
3.2課堂法語口語教學
在課堂法語口語教學中,83.33%的教師們通過課堂問答提高學生口語水平,同時也會進行小游戲、角色扮演、討論等活動;使用手機軟件練習口語成為少部分教師選擇的活動。
在課堂學習中,學生們主要使用普通話與其他同學交流,課堂上主動發言的頻率很低,其中偶爾主動發言占比54.21%,很少主動發言19.78%,另外還有6.96%的同學從不主動發言。究其原因,主要因為害怕犯錯誤、害羞、不習慣在課堂上發言等等。而主動發言的那部分學生發言的原因多來自于與老師或其他同學互動。
3.3在線法語口語教學(學習)
在線法語口語教學方面,一半以上的教師使用過視頻會議軟件教授法語口語課。他們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遇到的問題是技術和溝通方面,另外學生無法適應在線教學模式、更傾向于課堂教學模式導致學習積極性減退也是在線口語教學遇到主要的困難。教學模式方面,47.22%的教師傾向于課堂教學,52.78%的教師傾向于將講課堂教學與在線教學結合起來,沒有教師傾向于單獨采用在線教學。參加問卷的教師們認為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更便于師生、生生之間的溝通,可以及時的收到反饋,互動效果好。在線課堂有海量化的信息資源,可以提高效率,形成個性化教學方式,然而卻需要教師具備更高的信息技術能力和花費更多的課前備課時間,同時也依賴學生們的學習自主性,最后線上師生、生生溝通也是一大難題。只有將兩種模式結合起來,相互補充,才能有助于學生進行語言知識的輸入與輸出轉換。
學生方面,68.86%的學生通過視頻軟件上過外語口語課,課上遇到的主要問題多來源于技術問題和溝通問題。84.71%的學生認為在線視頻法語口語課的理想時長為30分鐘-1小時。
3.4課后法語口語練習
在課后法語口語教學中,83.33%的教師采取給學生布置法語口語對話任務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另外,信息技術也廣泛利用到課后練習當中:利用數字資源、手機軟件等。
而在課后大部分學生只是偶爾主動練習法語口語,采取的方式主要是在線下與老師、同學們或其他講法語的人練習法語口語,或者利用線上線下視頻、音頻,以及利用各類法語學習手機軟件。
4.通信技術在法語口語學習中的應用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100%的學生擁有智能手機,大部分學生(82.78%)都有手提電腦,或者其他類型的電腦。絕大部分的教師在課堂中會使用信息技術及其工具提高學生法語口語水平,比如利用數字資源(如音頻、視頻、文字、圖片等)或電腦及軟件設備(如word,ppt等)。視頻會議軟件被廣泛地利用于在線法語口語課中。課后教師們還會使用電腦軟件、手機應用等提高學生法語口語水平。學生在課后會利用視頻、音頻、法語學習網站、法語學習手機軟件以及各類社交手機軟件來提高自己的法語口語水平。
5.教學環境
由于信息通信技術的加入,教學的地點不再限于課堂,教學的時間也不再限于課堂內的幾個小時。視頻會議軟件讓學生可以在任何地點加入到教學當中。而電腦和手機軟件的應用,使得學生們可以隨時隨地地學習或練習法語口語。
與此同時,教學機構也為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相結合提供了有利條件。根據問卷調查結果,86.11%的機構鼓勵將信息技術引入到語言教學當中。
6.結論
通過以上數據匯總和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口語教學在法語學習中占有重要地位,受到老師和學生的普遍重視,教學的目的體現在表達的可理解性上,而教學的重點則集中在語音和語義的學習上。
2)中國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很難提升,原因主要是:課時不夠;學生人數太多,課堂上很難顧及到每位學生;學生課上、課后都缺乏口語鍛煉的機會;學生沒有課堂上主動發言的習慣以及國內現有的法語等級考試忽略了口語表達能力。
3)在課堂教學中,大多數教師都是通過課堂問答提高學生口語水平,較少組織其他靈活多變、內容豐富的口語活動;課堂內多使用數字資源進行課堂教學,但是與信息通信技術或工具的結合較為薄弱。
4) 教師們缺少信息技術方面的培訓,信息技術能力多處于初級階段,普遍的技術問題和溝通問題導致在線法語口語教學的實施困難重重。
5)課后學生的法語口語學習缺乏自主性,使用信息通信技術或工具進行口語學習的頻率較低。
二、教學建議與反思
法語口語教學由于課時少、學生人數多、學生課內課外都缺乏口語鍛煉的機會、學生害怕或沒有主動發言習慣等原因導致學生的口語水平難以提高。而將信息通信技術和工具引入到教學當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偏好選擇相應的資源,并且隨時隨地地進行法語口語學習,比如利用海量的音頻視頻資源,進行法語語言的輸入。同時,學生們也可以利用法語學習軟件或者網站,進行發音訓練,并及時地獲得反饋,進而調整自己的法語發音。另外,得益于信息通信工具,學生可以利用社交軟件或者視頻會議軟件與老師、同學或者法語母語者進行溝通交流,增加鍛煉法語口語的機會。最后,線上的非傳統課堂,或者課后非正式學習,都能有效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
在將信息通信技術或工具應用到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起著引導、調節的作用。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法語口語學習。歐盟在2011年提出了“數字素養項目”并根據此項目建立了數字素養框架。該框架指出了教師應具備的信息技術能力應該包括溝通協作、數字資源、教學、評價反饋、個性化學習以及促進學生提高信息技術能力六個方面。溝通協作能力指的是能夠使用信息技術加強與學習者的溝通并與其他教育工作者進行協作;數字資源方面指教師能夠根據特定的學習目標、背景、教學方法和學習者群體,識別、評估、選擇、修改或者創造用于教學的數字資源,并且能夠管理、保護和共享數字資源;教學方面,教師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合理使用數字化設備和資源,以提高教學干預的有效性并嘗試和發展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及時、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評價和反饋方面,能夠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形成性和結論性評估,提高評估方式和方法的多樣性和適用性,并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及時的反饋;個性化學習方面,能夠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允許學生學習的不同水平和速度,遵循個人學習路徑和目標;最后還能夠促進學生提高信息技術能力。法語教師在將信息通信技術與外語教育結合的過程中,需要根據這六個方面不斷地提高自己的信息技術能力,從而更好地促進外語教學的完成。
Bibeau Robert指出信息技術成功引入教學中的關鍵除了教師,還需要將教學政策、教學機構、教學環境等因素考慮進去。只有教學機構堅定不移地支持信息通信技術與教育相結合,提供物質保證,組織和推動教師信息技術能力的培訓,才能有效地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結合,從而促進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
參考文獻:
[1]金星,郝凌川.法語口語教學困境及突圍策略淺析[J].內江科技,2009.
[2]劉文娟.“網絡在線”授課模式下大學英語學習現在問卷調查[J].海外英語,2021.
[3]任友群,隨曉筱,劉新陽.歐盟數字素養框架研究[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4.
[4]楊莉.法語專業之外的大學學生法語口語教學研究[J].文教研究,2017.
作者簡介:
周伶(1988—),女,漢族,江西贛州,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法語語音、法語語言教學、信息技術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
劉園(1986—),女,漢族,江西吉安,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法語教育、法語翻譯。
王勝杰(1988—),男,漢族,四川綿陽,雙碩士,工程師,研究方向:信息技術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