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旭東
摘? 要:農業種質資源是農業生產及農業技術研發的重要基礎和保障,進行農業種植資源的保護并提升利用效率,有助于推動我國農業生產的進一步發展。本次研究,從我國當前的農業種植資源保護和利用形勢入手,重點對當前我國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列舉和分析,并結合工作經驗,給出了提升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及利用效率的對策。希望通過本文的閱讀,能夠給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相關領域的研究者或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幫助和啟發。
關鍵詞:農業種植資源;保護;利用
我國作為傳統的農業大國,農耕文明可以追溯到幾千年以前,發展出了一套相對成熟的良種選育、種質利用的體系,并薪火相傳,不斷更新發展。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科學技術在農業生產中得到了更多的應用,尤其是基因技術在農業生產、良種培育當中的應用,給世界農業發展帶來了巨大的變革 [1]。農業種質資源是一個國家的關鍵性戰略資源,農業種質資源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是農業科技創新的源頭,是傳承中華農耕文明的載體?;谵r業種植資源的這些重要作用.
一、當前我國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的形勢
1.1我國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所面臨的嚴峻形勢
我國是農業資源極其豐富的國家,但是近年來,伴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工業、建筑業等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相比之下,農業生產因其產生的經濟效益較低,導致相比之下發展緩慢,甚至因為農村青壯大量涌入城市、城市化進程加劇等問題,導致很多地區的農業發展呈現萎縮態勢。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很多地方更加不重視農業種質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工作,加上自然環境破壞嚴重,很多珍貴、古老、優良的野生農作物品種面臨消失、絕種的風險,過去30年時間,僅廣西一個地區,野生稻分布點減少100個以上,4個品種的野生稻幾乎絕跡,這給農業種質資源的保護和利用造成了巨大的考驗,也使我國農業生產所面臨的巨大損失。
1.2我國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取得的成效
面對因為經濟發展造成對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工作的忽視情況,我國也開始著手進行補救,先后進行了兩次全國范圍的農業種植資源收集普查工作, 并以此為依據不斷擴充種質保存的長期庫、中期庫、種質圃等,目前,我國種質庫內的種質資源總量超40萬份,穩居世界第二,與此同時,在后續的工作中,又針對2200個野生農業資源豐富的縣進行進一步調查,并圈定了650個重點種質資源縣,對珍惜野生種質資源進行搶救式收集和保護,進一步提升了對野生種質資源的保護效果[2]。
隨著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CGRIS系統(中國作物種植資源信息系統),收錄了340種超45萬份的農業種質資源,并利用基因技術,詳細記錄了各種種質資源的保存、繁育方法、特點、功效、用途甚至是DNA圖譜,為煙、酒、茶、牧草、棉麻等各個領域不斷輸出大量良種。
二、當前我國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存在的問題
2.1 基層對種質資源的保護和利用重視程度不夠
盡管如上文所言,我國目前對于種質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已經較為重視,甚至在2015年時還出臺了一份較為切實可行的長達16年的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計劃。但是就基層的情況來看,這種重視感實際上并沒有完全落實下去。一些被國家劃為重點的地域,則比較重視相應的農業種植資源保護和利用工作,而那些沒有作為重點縣域的地區,往往更喜歡將工作重點放在更好出成績的農業技術推廣或者良種培育、苗木推廣等方面,對于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及利用的工作,往往沒有重視也缺少熱情,效果自然不言而喻[3]。
2.2 資金投入相對不足
如上文所言,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及利用工作,并不是能夠馬上看見成效的,而是一項對于整個農業生產具有長遠影響的工作,但是與短期收益相比,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工作,需要從收集調查到保護利用,不僅涉及的地域范圍廣,而且工作環境和條件惡劣,工作周期極長,這就導致了,想要實現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及利用工作的價值和意義,就必須以大量經費投入為代價,但是實際情況來看,基層政府目前財政預算相對緊張,導致資金投入相對不足,要么無法支撐大范圍調查、要么進一步惡化了工作環境,導致了工作效果達不到預期,甚至一些項目因為中期投入不足而導致夭折,不僅導致農業種植資源保護和利用工作無法順利進行,還浪費了一定的資源和資金。
2.3 科研技術投入不足
上文所言,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豐富先進的種質資源資料庫,并引入了先進的基因技術,對野生農作物種質進行鑒定、認證、記錄DNA圖譜等,但是從我國目前整體的情況來看,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工作,還停留在調查和收集階段,全國目前對于已收集的種質資料對的深度鑒定占比僅有2%,而到了基層,這個比例再次下降到可忽略不計,導致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是相關技術支持不到位,基層缺少對種質資源認證鑒定的相關技術且專業人才十分匱乏,使得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工作職能停留在表面,沒能持續深入,發揮更大的價值[4]。
2.4 監督管理力度不足
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及利用工作,是需要嚴格的監督管理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是費用的管理,如上文所言,農業種植資源保護和利用的經費十分有限,為了提高工作效果,政府部門不得不‘擠’出一部分經費,但是由于該工作涉及的區域廣闊、時間線拉的過長,費用的撥付和報銷若不加以監督,很可能出現浪費公款的情況,甚至是騙取經費;其二是績效管理,目前我國企事業單位正在積極引入現代企業管理方法,績效管理就是其中較為重要的核心,績效管理能夠激發工作人員的工作主動性和積極性,但是需要以科學的績效制定以及嚴格的監督管理作為前提,在農業種植資源保護利用工作中,若是管理監督不足,很難提升相關工作人員的積極性。
三、提升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及利用工作效果的對策
3.1 提升重視程度
首先要做的是思想上的統一,就是中央和地方對于農業種植資源保護和利用工作的重視程度應該是相諧的,只有思想上重視了,才能在日常的工作中管理和調度中,更好的滿足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工作的需要,提升其工作效果[5]。
3.2 增加投入
一方面,應該增加資金的投入,資金的投入才能夠保證這種廣闊地域、超長周期的工作順利進行,除此之外,若是資金不足,會導致工作人員的工作條件進一步變差,致使工作人員在工作時消極懈怠,影響工作效果。
除此之外,還要增加科研投入,降低農作物種質深度鑒定的成本,讓基層地方也有條件進行種質的認證和記錄工作,這樣既能增加工作效率,也能提升工作效果[5]。
3.3 增強監督管理力度
進一步增加管理的科學性和監督的力度,打造更加完善的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體系,建立完善的監督管理制度,保證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工作處于規范的操作之下,杜絕資源的浪費,提升工作人員的積極性,與此同時,也能夠進一步提升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效果[7]。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農業種植資源保護和利用工作,對于我國的農業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特別是日益激烈的國際農業競爭中,做好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工作,能夠提升競爭力,但是由于該工作所需資金較多,牽涉地域范圍廣、周期長,實際工作效果非常不好,這嚴重的阻礙了我國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工作的進展,進而影響我國農業的發展和進步,想要打破這種局面,需要從思想、認知、投入、監督管理等方面全方位的提高,這樣才能滿足國家當前16年種質資源保護利用的計劃要求,進而推動我國農業在國際范圍內取得領先地位,增強國家的國際間影響力。
參考文獻:
[1]黎裕,李英慧,楊慶文,張錦鵬,張金梅,邱麗娟,王天宇. 基于基因組學的作物種質資源研究:現狀與展望[J]. 中國農業科學,2015,48(17):3333-3353.
[2]楊欣,朱銀,狄佳春,徐婷婷,汪巧玲,鄒淑瓊,顏偉. 江蘇農業種質資源平臺運行管理信息系統建設[J]. 植物遺傳資源學報,2021,22(02):309-316.
[3]羅雁,鄢文光,陳蕊,毛昭慶,王雪嬌,陳良正. 云南省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對策研究[J]. 中國種業,2021(08):19-25.
[4]王平. 我國種業發展的主要問題及對策探析[J]. 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21,23(11):7-16.
[5]張興偉,馮全福,楊愛國,任民,佟英,邢麗敏,王志德. 中國煙草種質資源分發利用情況分析[J]. 植物遺傳資源學報,2016,17(03):507-516.
[6]趙勇,趙培方,胡鑫,趙俊,昝逢剛,姚麗,趙麗萍,楊昆,覃偉,夏紅明,劉家勇. 基于農藝性狀分級對317份甘蔗種質資源的評價[J]. 中國農業科學,2019,52(04):602-615.
[7]劉旭,李立會,黎裕,方溈. 作物種質資源研究回顧與發展趨勢[J]. 農學學報,2018,8(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