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祥,譚曉平,吳滿義
(1.新疆理工學院,新疆 阿克蘇 843100;2.阿克蘇地區供銷社,新疆 阿克蘇 843100)
近年來,國家聚焦農業發展,提出農業發展應走“提質增效、穩糧增收”的路子,鼓勵各地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延長產業鏈,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大規模招商引資能否通過引進企業和技術,調整阿克蘇地區縣域農業產業結構,提升產業發展效益,值得深入研究。同時,企業和技術的引進依賴于一定的營商環境,尤其是對外開放程度和生態環境。評估阿克蘇地區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招商引資實施效果,對于制定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招商引資優惠政策以及有效發揮招商引資在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地區農產品產業走提質增效之路、推動地區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業高質量發展方面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研究圍繞阿克蘇地區“76331”發展戰略,根據現有招商引資政策,突出經濟發展、科技創新和對外開放,同時注重生態環境可持續性發展的變化情況。
在農副產品深加工業發展效益維度,對農副產品深加工業產值增長情況、財政收入情況和項目引進情況進行指標設置。一是選取地區農副產品深加工業總產值,衡量招商引資政策對農副產品深加工業發展效益的影響。二是選取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衡量財政收入情況。三是根據資金到賬情況,認定項目引進情況。招商引資的項目資金包括協議資金、合同資金、實際到位資金等。為了反映引資實際情況,選取實際到位資金指標衡量。
選取地區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增長情況、吸納勞動力情況以及創新活躍情況衡量科技創新效益。一是選取地區農副產品加工業新登記企業數衡量企業引入情況。二是選取地區農副產品深加工業新增就業人數衡量吸納勞動力情況。三是選取專利申請量衡量創新活躍程度。現有文獻多用專利申請量、專利轉讓情況和成果轉化率表示創新情況。本研究主要反映政策對創新活躍程度產生的影響,故選擇專利申請量衡量創新活躍程度。
在對外開放效益維度,綜合考慮外資“引進來”和商品“走出去”。外資“引進來”可以用外資企業數量、實際利用外資和合同外資金額衡量。
生態環境效益維度設置資源消耗情況和環境質量情況。一是選取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衡量資源消耗情況。因為該指標可以直接反映行業發展對資源的依賴程度,間接反映產業結構狀況、能源消費構成和利用效率等,從而反映招商引資政策的實施對綠色經濟、循環經濟起到的引導作用。二是選取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反映環境質量情況。
經過對各評估方法的比較,選擇熵權TOPSIS 法。一是該方法能夠有效避免專家評估法標準難以統一、主觀因素強的問題。二是本研究采用橫向比較,搜集阿克蘇地區、喀什地區、和田地區2017 年和2018 年的統計數據進行比較分析,可以實現對全部數據的分析,無須主成分分析方法。三是考核內容有具體指標可以量化,確定性較強,不適用模糊數學理論。
選取阿克蘇地區、喀什地區和和田地區作為研究樣本,運用橫向對比分析方法,對阿克蘇地區農副產品招商引資政策效果進行綜合評估。通過對3 個地區2017 年和2018 年的年鑒、經濟發展公報和行業資料等相關數據進行整理,構建指標評價體系,運用運用熵權TOPSIS 法進行分析。
由于數據帶有相應的單位,而不同單位的變量之間不能直接進行運算,因而需要對原變量序列進行標準化處理。假設分析對象集為=(,,…,M),評估指標集=(,,…,D),分析對象M對指標D的值為X,=1,2,…,,=1,2,…,。
評估指標X經標準化處理后為Y(0≤Y≤1)。指標分為正向指標和負向指標,正向指標越接近于1越好,負向指標越接近于0 越好。
對正向指標的標準化處理過程如下。

對負向指標的標準化處理過程如下。

處理完成后,得到標準化序列。
評估指標的熵值可以反映其對綜合評價的影響,用H表示。根據信息熵的定義,在反映指標作用大小時,熵權值的大小與該指標的離線程度成反比,而離散程度與該指標對綜合評價的影響(即權重)成同方向變化,進而與招商引資乘車績效評估中的作用也同方向變化。

其中,F(0≤F≤1)為一個比例指標,反映的第個對象的第項指標的比重,計算公式如下。

在定義了評價指標的熵后,可得到指標的熵權,用W表示指標的熵權。

最優解用來表示,其中正向最優解使用“+”號小標表示,負向最優解使用“-”號小標表示,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U(U≥0)為加權規范化值,其計算公式如下。

采用S指標來反映差距,其中小標“+”表示距離正最優解的差距,小標“-”表示距離負最優解的差距,計算公式如下。

在綜合評價方面采用相對評價法,即招商引資政策對農副產品深加工業績效綜合評估值與最優解的相對貼合度。使用指標C(0<<1)來表示,C越接近于1,表明評估對象越接近于最優解;反之,越接近于0,表明評估對象越接近于最劣解。C計算公式如下。

由表1 可知,通過計算相關數據并進行對比發現,阿克蘇地區相對貼合度最大,排名第一,表明阿克蘇地區招商引資政策對農副產品深加工業績效綜合評估最優;喀什地區相對貼合度排第二,表明喀什地區招商引資政策對農副產品深加工業績效綜合評估次之;和田地區相對貼合度排第三,表明和田地區招商引資政策對農副產品深加工業績效綜合評估最差。

表1 新疆南疆3 個地區招商引資對農副產品深加工績效綜合評估相對貼合度情況
在產業發展效益評價方面,阿克蘇地區在產業增長情況、財政收入情況和項目引進情況方面均高于其他兩個地區,說明阿克蘇地區招商引資政策的實施對農副產品深加工業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進一步分析行業結構、生產運營模式和盈利模式,在阿克蘇地區行業企業結構中,國有控股、獨資占比較高,私營經濟成分占比較低,需要進一步加大對民營經濟的支持力度;阿克蘇地區招商引資農副產品企業深加工技術儲備不足,產品技術含量低,生產運營模式主要是建設冷庫儲存農副產品或進行簡單粗加工,盈利模式以低買高賣為主,資本驅動型強,技術創新驅動力不足。
在科技創新效益維度方面,阿克蘇地區行業新增企業數和專利申請量均高于其他兩個地區,并且專利申請量和發明專利在全疆處于前列,2018 年、2019 年和2020 年(數據截至2020 年10 月)有效數據分別是856 件和127 件、988 件和145 件、910 件和183 件,但阿克蘇地區行業新增勞動力處于較低水平。行業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競爭,阿克蘇地區需要不斷加碼對人才的吸引政策。
在對外開放維度方面,阿克蘇地區在外資利用方面優于其他兩個地區,但在外貿出口方面低于喀什地區、高于和田地區。外資是加快經濟發展的催化劑,是經濟工作的一個重點。對外資的有效利用,能夠補充建設資金不足,加速經濟發展。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管理和經驗,提高地區人才素質和經營管理水平,有利于產業結構調整。
在生態環境效益維度方面,阿克蘇地區優于其他兩個地區,說明在招商引資過程中,阿克蘇地區能夠按照國家產業指導目錄的要求,引進符合國家環保要求的產業和企業。阿克蘇地區工業增加值能耗偏高,說明經濟發展對能源的依賴程度較高,間接反映出產業結構還需進一步調整升級,加大對節能政策的實施力度。
一是進一步完善阿克蘇地區科技創新體系,加強地區產業基礎研究能力。政府應加大對現有基礎研發投入的補貼力度,將相關成果申報自治區級獎勵。目前,阿克蘇地區雙創新高地主要是對項目孵化、初創企業扶持和成果產業化進行幫扶和引導,在基礎研究領域仍處于待開發狀態。應積極發揮阿克蘇地區高校在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的積極作用,使企業和科研院所形成合力,打造產學研高地。
二是進一步加強構筑人才高地戰略。阿克蘇地區將人才看作助推經濟發展的第一資源,相繼出臺了《阿克蘇地區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1—2020 年)》《阿克蘇地區引進優秀人才辦法(暫行)》《阿克蘇地區拔尖人才選拔管理辦法》,組織專人前往內地省份引進人才。相關政策實施對人才引進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在現有人才培養方面仍需加大力度。應制定鼓勵人才參加繼續教育和攻讀學位的激勵制度,放寬條件限制,建立人才回流機制。
5.2.1 外資引進方面
阿克蘇地區應積極對接東部產業轉移的契機,不斷完善產業鏈,達到產業集群化發展水平。要進一步提高產業發展軟環境建設力度,將區域營商環境建設放在重要位置,著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向企業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服務,實現“軟環境”抵“硬成本”,這樣才能增強地區競爭力和吸引力,更好地集聚行業企業,提升產業發展能級。
針對地區產品產業鏈條短、產業配套能力不足、未能聚集形成有效產業集群的現狀,需要培育和吸引流通行業和中介機構參與產業集聚,降低交易成本。為促進地區農副產品深加工業發展,需要培植和發展商貿會展業、物流業、品牌設計、文化產業等,從而進一步延長產業鏈,擴大產業集群規模,提高影響力。
5.2.2 對外貿易方面
應充分利用阿克蘇地區打造區域性交通樞紐、商貿物流產業集群的契機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的歷史機遇,勇于開拓國際市場,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潛在市場,鼓勵自主建立國際銷售渠道,實現市場多元化發展。
在資金融通方面,針對民營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困境,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對中小企業的資金投放。深化金融機構體制機制改革,提高資源供給,改革績效考核,不斷進行產品創新,降低中小企業準入門檻。調整金融機構監管內容和金融機構內部激勵機制,對中小企業信貸業務實施差別監管,適當放寬不良貸款率容忍度。在金融機構內部激勵機制中,增加對小微企業信貸資金投放的考核內容,并適當提高考核權重。
宣傳民營經濟政策,表彰優秀民營企業家,營造濃厚“親清”型政商關系。鼓勵各類新聞媒體宣傳民營經濟扶持政策,傳播民營經濟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對具有自主品牌、發展效益好、輻射帶動強、示范效應好的民營企業家進行表彰,積極搭建干事創業的平臺,引導民營經濟為阿克蘇地區社會經濟發展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