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仙華
教育部新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前言中就明確地告訴我們:“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單元整體教學要求從學科規律出發、有計劃性和針對性的開展語文教學。單元整體教學,也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可以分為單元內整體教學和單元間整體教學,既可以是話題組元也可以是主題、文體組元。
下面,我結合自己的語文教學實踐,談談對單元內整體教學的認識。
單元內整體教學就是以一個單元作為語文教學的基本單位,從整體出發,統籌安排,以一篇或兩篇帶動整個單元以及相關文章的閱讀和教學,把講讀、自讀、練習、寫作、考查等環節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互相聯系的教學整體,它既有利于提高語文課堂效率,又能漸次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美國教育學家史密斯將閱讀水平分為層層深入的四級——認知性閱讀、理解性閱讀、評價性閱讀、創造性閱讀。認知性閱讀,體現為能夠認識課文的字、詞和通讀全文,能夠復述大意,能夠參照課文注釋回答問題;理解性閱讀,體現為教師引導學生解釋詞語、分析段落、提示主題,引導學生尋求作家的思想和風格、聯系作品的社會文化背景,教給學生語言規則、介紹文學常識;評價性閱讀,體現為探究課文的內容和價值、課文的表達技巧和風格,課文的社會作用和時代意義、作者的觀點和情感傾向,以及寫作的環境背景等;創造性閱讀,即發現性閱讀,能夠離開課文提出新問題、發表新見解或做出新答案。單元整體教學符合這一教學思想,有利于學生閱讀水平的層層深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要整體設計一個單元的活動,就要全盤考慮這個單元的總體目標,把課堂教學、課外閱讀、寫作、語文實踐活動有機地整合起來。具體的教學的流程是:單元導學,整體感知 →范文精讀,明確學法 →對比閱讀,知識遷移 →課外閱讀,拓展提升→ 學以致用,習作展示。本單元整體教學流程的構建,能有效地打破初中語文現行的教學模式,它既有一定的理論性 ,又有很強的實用性。下面以人教版國家統編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為例具體談一談。
教師要在學生課前充分預習的基礎上與學生共同探究本單元的目標,制定預習任務單,學生自讀課文,自行查閱字詞和文學常識等相關資料,熟悉文章的基本內容,了解單元主題,梳理單元學習疑難問題。這重在培養學生整體感知能力、提取信息能力、自學能力,幫助教師了解學情。課型一般是單元導讀課,包括“積累字詞,夯實基礎”“走近作者,了解文學常識”“梳理思路,整體感知”等。
例如: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單元導讀課的學習目標就可以設置為“1.快速閱讀文章,能夠提取文章中的關鍵信息。 2.熟練掌握文章中的字音、字形、字義,積累語文知識。 3.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二、范文精讀,明確學法
我們要從每單元中的講讀課文中挑選一篇作為精讀課文,對其深入探究。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可以選擇《藤野先生》為精讀課文,引導學生精讀探究,掌握通過典型事例、側面烘托等,表現人物特征的方法。課型一般就是例文指導課。
三、對比閱讀,知識遷移
這要求將本單元其他文章與精讀課文比較,放手讓學生找出他們的共同特點,將精讀課文所學知識用于其他篇目的學習和賞析,同時,在對比閱讀的過程中發現不同,找到各篇課文各自的風格、特色等,找出其閃光點、成功處加以賞析品味,完成本單元所有篇目的學習。學習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時,在精讀探究《藤野先生》結束后,將《回憶我的母親》《列夫·托爾斯泰》與之對比,可以從外貌描寫表現人物個性這個角度設置“故人難忘形飛揚——解讀托爾斯泰的個性魅力”,可以從表達方式賞析學習“議到真處情自來——《回憶我的母親》語言賞析”。
四、課外閱讀,拓展提升
每個單元的學習都要安排一節拓展閱讀課。讓學生搜集同一體裁或同一題材的文章,拓展閱讀量,教師指導讀書方法、做好閱讀筆記,在課堂上通過展示交流進行分享。做到閱讀與積累、交流、欣賞、練筆的“四個結合”,真正實現“得法于課內,應用于課外”,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此類課型一般是“走馬觀花也留情”的群文閱讀賞析課。例如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可以從主題學習中選取《這個星球有你》《在那顆星子下》《寂寞的茨威格》《飛鳥之后留印痕》《發光的羅丹》《最后的陽光》《阿來的如花世界》 《胡適先生二三事》(節選)等多篇文章,進行群文閱讀和賞析。
總之,實施單元整體教學,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任重而道遠。它對我們語文教師的要求是“更上一層樓”。每位語文教師要從語文素養整體提高的要求出發,關注學生的發展需要,對教材要做到得心應手,做好具體學習活動的設計,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深入研究單元整體教學的實質。只有這樣,我們的語文課堂才能真正實現“整體的功能大于部分之和”。語文教師的教學之路會越走越寬,學生的學習能力會越來越強。980F3533-30F4-4D67-80E3-B9C9722B4F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