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師的專業倫理問題包括多重關系、知情同意制度、隱私和保密、專業督導、心理測評等。面對這些問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師要提升專業勝任力,關注多重關系帶來的影響、權衡多方權益、科學地開展工作。通過遵守專業倫理,心理健康教師的工作會更規范,從而減少矛盾、沖突和意外傷害,提升工作質量。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師;勝任力;專業倫理
【中圖分類號】G446?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2)40-0023-03
【作者簡介】程永琛,上海市浦東教育發展研究院(上海,200125)心理健康教研員,一級教師,中國心理學會注冊心理師,上海市中小學心理輔導協會理事。
《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咨詢心理學工作倫理守則》和《美國學校心理咨詢師協會學校心理咨詢師倫理標準》均提到,心理咨詢師應不斷更新專業知識,提升專業勝任力,提高個人身心健康水平,從而更好地滿足專業工作的需要。在專業倫理要求中,不斷提升專業勝任力是心理咨詢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另外,在心理健康教師勝任力的相關研究中,知曉并遵守專業倫理要求是心理健康教師勝任力的重要維度。[1][2]
本文主要從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師勝任力的角度剖析心理健康教師常見的專業倫理問題,并嘗試提供一些提升途徑。
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師的專業倫理問題
1.多重關系問題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對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途徑、方法以及心理健康教師的工作內容進行了界定,要求學校開設心理課,開展個別輔導和團體輔導,聯系家長共同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并充分利用校外心理健康教育資源。這就意味著心理健康教師具有多重角色——授課教師、心理咨詢師、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組織者。多重角色會對心理咨詢中咨訪關系的建立以及對心理健康教師的專業判斷產生一定的影響。對兼職心理健康教師而言,這種影響更為顯著,因為兼職心理健康教師主要由學科教師、班主任擔任,他們在心理咨詢時需要進行必要的角色轉換,即由權威性、指導性的角色轉換為平等的、尊重的、具有啟發性的角色。對兼職心理健康教師來說,這樣的角色轉換容易導致角色沖突。
2.知情同意制度問題
目前,國內沒有現成的、規范的、針對中小學生的心理咨詢知情同意書模板。原因有二,一方面,因為年齡的關系,中小學生的認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其簽字的知情同意書不具備完整的法律效力;另一方面,在學校環境中,對有意愿的來訪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是心理健康教師的工作職責需要。總體來說,目前國內針對中小學生的心理咨詢知情同意制度并不完善。
3.隱私和保密問題
除了保密例外,心理健康教師要對來訪學生的咨詢內容保密。因為心理咨詢工作內容和工作環境的要求,心理健康教師不可避免地會與來訪學生、班主任、家長接觸。在接觸過程中,班主任、家長可能要求心理健康教師提供來訪學生的咨詢信息。這種要求具有兩面性,一方面,班主任、家長可根據了解到的咨詢內容采取相應策略幫助來訪學生;另一方面,如果其他人過多了解心理咨詢的細節,可能會讓來訪學生對心理健康教師產生不信任。這給心理健康教師的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挑戰。
4.專業督導問題
心理健康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積極參加繼續教育培訓,接受專業督導,提升實務能力。2019年,常梅針對上海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師的督導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心理健康教師的心理咨詢專業提升需求大;一所學校通常只有一名心理健康教師,他們缺乏同伴個案督導和轉介通道;85%的心理健康教師希望能在工作中得到專家督導。[3]
5.心理測評問題
心理測量和評估是學校心理咨詢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專業的心理測量和評估有助于心理健康教師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在學校開展學生心理測評時,心理健康教師會遇到一些倫理困境,如運用的心理測評工具不恰當,沒有得到可靠的數據;未經家長知情同意,就對學生開展大規模心理測評,容易引發輿情危機;對心理測評結果的解釋不專業,容易引發學生和家長的困擾,或者心理健康教師盲目信任心理測評結果,造成錯誤的判斷和決定。
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師的專業倫理提升途徑
1.關注多重關系,提高心理咨詢質量
面對中小學心理咨詢中的多重關系,心理健康教師要明白多重關系是難以避免的,要清楚地認識到多重關系會影響自己的專業判斷和學生的表達傾訴度。
另外,心理健康教師還要積極采取措施提升心理咨詢質量,如提升心理咨詢技術、做好知情同意、做好相關記錄、尋求專業督導。
2.探討知情同意,告知保密規定
心理健康教師要對來訪學生進行一定的知情同意宣告和討論。具體內容包括心理咨詢目的、可能運用的心理咨詢技術、保密和保密例外情況。通過討論,可以讓來訪學生對心理咨詢有一定的了解,同時,也可以規避遇到保密例外時產生的沖突。
3.厘清保密邊界,尊重各方權益
在咨詢中面對保密困境時,心理健康教師要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提升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保證學生與班主任和家長的自主溝通效果,以便他們了解學生的更多情況。
未出現保密例外時,心理健康教師在和家長溝通時要注意談話的內容,盡量不涉及學生的隱私,但是也要考慮家長作為監護人的知情權。一般來說,學生的年齡越小,父母的監護權利越大。[4]因此,心理健康教師與家長溝通時要盡可能地遵守保密原則,談話內容側重家庭教育方式。另外,心理健康教師可以和班主任多交流師生溝通方式,避免泄露學生隱私。
需要注意的是,以下情況需要保密例外,可突破保密原則:心理健康教師發現學生有傷害自身或他人的嚴重危險;不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受到性侵犯或虐待;法律規定需要披露的其他情況。[5]對于這些情況,心理健康教師不可廣而告之,而應當最低限度突破保密原則,保護學生權益。心理健康教師可以參考的突破保密原則的對象為:家長、校長、班主任等,并要求他們盡量幫助學生,不要隨意傳播學生信息。
4.接受專業督導,提升專業能力
面對專業督導不足,心理健康教師可尋求其他學校的心理健康教師的支持,組建心理健康教師同輩互助團體,形成同伴督導機制。心理健康教師不定期參加專家組織的個體或團體督導,提升專業能力。另外,心理健康教師也可以在教研活動中探討個案,提升心理咨詢專業水平。
5.遵守測驗倫理,慎用測驗結果
為了避免心理測驗中的倫理問題,心理健康教師要具備一定的心理測量學和統計學知識,選用符合國情的、適合學生年齡段的、信度與效度高的權威測評工具,熟悉心理量表使用手冊。在大規模測評前,應征詢家長同意,尊重家長對孩子的監護權。在向學生和學生家長解釋測評結果時,心理健康教師不能根據測評結果盲目下結論,要告知“測評結果僅作為參考,不是診斷結果”。由于心理量表測評結果可能有“假陽性”或“假陰性”,為全面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心理健康教師還應該結合班主任對學生平時的表現評價綜合判斷。
在面對倫理兩難困境時,心理健康教師要注意以學生的福祉為先,要將靈活性和原則性相結合,遵守法律法規,做出恰當的決定。專業倫理是心理健康教師勝任力中的重要維度。同時,專業倫理要求中也有關于勝任力的內容。通過遵守專業倫理,心理健康教師的心理咨詢工作會更規范,心理咨詢質量也會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莊超凡.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職業勝任力、工作滿意度、工作投入的現狀及關系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9.
[2]肖穎.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師勝任力模型構建與應用[D].廣州:廣東技術師范大學,2021.
[3]常梅.區域性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師專業督導模式實踐探索[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9(21):58-61.
[4]SALO M,SHUMATE S. Counseling Mi-nor Clients.The ACA Legal Series,Volume 4[M].Alexandria:American Counseling Association,1993.
[5]中國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注冊工作委員會倫理修訂工作組,中國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注冊工作委員會標準制定工作組.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咨詢心理學工作倫理守則[J].心理學報,2018,50(11):1314-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