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福國 高婷婷 黃沖 呂興榮
摘 要:在1+X證書制度下,以紡機行業為背景,以提高工業機器人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紡織服裝智能技術方向)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為目的,對接職業等級標準,從人才培養方案、“三教”、實訓平臺、校企合作、考核評價體系等方面入手,對工業機器人1+X證書下的紡織服裝智能制造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探索與實踐。
關鍵詞:1+X證書;紡織服裝智能制造;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2?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4-2346(2022)01-0088-04
1? ? 紡機行業人才需求現狀
2020年,經歷了中美經貿摩擦和疫情的嚴重沖擊后,在“六穩、六保”等政策下,我國紡機行業生產經營持續恢復。在防疫用紡織設備的拉動下,行業市場呈現逐步復蘇態勢。在國內疫情防控較好,而國際諸多地區疫情蔓延的背景下,我國紡織產業鏈完善、紡織企業快速反應能力強的優勢更加凸顯,紡織品訂單增長,也拉動了對紡機智能化裝備的需求。[1-2]
傳統紡機裝備無法滿足時尚產業日新月異的需求。時尚產業對設計方式數字化、生產設備的智能化與柔性化的要求日趨顯著。這些趨勢促使時尚行業中傳統紡織服裝企業實施以技術融合為主導的戰略升級,結合以數字化建模為中心的現代設計模式,引入以工業機器人為主要組成部分的柔性化生產裝備,完成時尚行業中傳統紡織的產業轉型升級,提高紡機裝備在世界時尚市場中的核心競爭力。
由于勞動環境、薪資待遇問題,紡織服裝企業普遍面臨著“招工難”、用工成本高的問題。[3]因此,提高紡機裝備的效率,成為企業的必然要求,以工業機器人為主要作業力量的柔性制造設備勢必在時尚紡織服裝產業轉型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雖然企業對紡織服裝智能制造人才的需求持續增長,但紡織服裝智能制造人才的培養卻相對滯后。
在此背景下,優化工業機器人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紡織服裝智能技術方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寧波周邊產業急需的紡織服裝智能制造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
2? ? 開展1+X證書試點工作需解決的問題
2019年國務院制定印發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簡稱職教20條),指出要深化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模式改革,加快培養制造業轉型升級所需要的創新人才,把學歷證書和職業等級證書結合起來,探索實施1+X證書制度,即“1”為學歷證書,“X”為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4]
2.1? ? 缺乏技能證書導向,培養目標定位不準
在“職教20條”發布前,職業教育領域采用的是“學歷證書+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工業機器人技術作為新興專業,在雙證書制度下并未有與之匹配的職業資格證書[5],學生不得不考取中級電工證、電工上崗證、CAD證等相近專業證書,這導致人才培養的方向和專業課程的設置隨之有所偏重。1+X證書制度作為高校育人的新模式,彌補了雙證書制度下的短板,但專業現有的人才培養方案、專業課程內容融入度低,課證融通基礎薄弱,從雙證書制度過渡至1+X證書制度的難度較大。
2.2? ? 師資隊伍專業化程度低,教材更新速度慢
專業的師資隊伍是開展1+X證書試點工作的前提。1+X證書融入了當前企業的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標準,與企業實踐生產崗位技能緊密聯系。這對專業教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需要了解專業教學標準,需要深入學習職業等級標準,需要提升自身專業技術水平,在教學中做到“兩標準”有機融合。
雖然各高職院校購置了1+X考證設備,但與之配套的教材尚未及時更新。1+X證書內容是針對企業實際生產崗位技能設置的,目前教學中采用的傳統教材,其內容與企業實踐存在一定的脫節,達不到1+X證書考核所要求的職業標準。
2.3? ? 教學實訓條件不足,綜合利用率低
由于機器人品牌種類繁多,不同廠家的機器人操作系統和界面也不同,很難滿足1+X等級考證要求的機器人設備數量,實操課需要分組進行練習,學生人均實操時間短,很難在有限的課時中達到等級證書所要求的技能水平。然而實踐類課程結束后,機器人設備絕大部分時間處于閑置狀態,設備綜合利用率低。
3? ? 紡織服裝智能制造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
紡織服裝智能制造人才培養目標是面向紡織服裝生產及裝備相關制造業,能夠從事紡織服裝生產相關裝備的加工裝配、調試維護、現場及界面編程、品質管理、紡織服裝智能裝備設計及工藝設計等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構建符合行業需求的人才培養體系,應堅持“重技術、強技能、高素質、有潛能”的原則,以產業的轉型升級為驅動力,在現代學徒制下招生即招工的人才培養理念指導下,采用校企雙主體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與1+X等級證書相契合的課程體系,實現紡織服裝智能制造人才的培養目標。
3.1? ? 建成課證融通的人才培養方案,探索“雙元”育人合作機制
工業機器人操作與運維、工業機器人應用編程是與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高度匹配的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為人才培養方案的完善、專業課程改革提供了方向。按照專業設置與區域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學歷要求和職業資格證書對接的要求,借1+X證書試點之東風,依據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標準的要求,融合工業機器人應用編程(中級)、工業機器人操作與運維(中級)職業技能標準要求,全力整合課程資源,明確課程對應的典型工作崗位及崗位所需的基本素質、技能要求,將工業機器人應用編程、工業機器人操作與運維的職業技能要求,有機融入新的人才培養方案及相應的課程標準。
依托寧波縫制機械行業協會,通過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讓企業參與學生的培養當中,探索“雙元”育人合作機制,建成校企雙主體的現代學徒制下的培養體系。通過聘請企業資深工程師到校任職、教師下企業實踐鍛煉等方式,加強校企雙方的“產學研”交流合作。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共建實訓室、開發教學資源,形成以教師為主的公共基礎素質課和職業基礎課程體系、以企業工程師為主的專業核心課程體系、校企交替的實訓課程體系。
3.2? ? 推進“教師、教法、教材”三教改革
師資的不斷成長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是教法、教材改革的著力點,因此師資隊伍的建設,是提升專業建設,凸顯特色辦學的核心之一。
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辦好新時代職業教育的基礎工作,按照“四有” 和“六要”的要求,多措并舉打造符合紡織服裝智能制造人才要求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1)“1+X”證書試點,培訓學生,先要培訓教師,國家將組織“1+X”的師資培訓,借此機會,送一批專業骨干教師去參加工業機器人編程應用、工業機器人操作與運維師資培訓,使專業教師知識和技能水平都大幅提高,使專業師資力量不斷壯大。
(2)鼓勵和激勵教師指導學生參與智能制造及裝備大賽,同時教師也參加職工組智能制造及裝備類大賽。通過競賽指導和自身競賽,接觸新設備、新工藝、新技術,提高專業技能和本領;同時激勵教師參與教學能力大賽,提升教學水平。
(3)教研室內部定期開展教學研討、相互開展公開課,優秀教師傳幫帶青年教師,幫扶青年教師成長。加強與紡織服裝產業裝備與工藝智能化設計及應用類企業合作,拓寬教師眼界,增長見識,了解新形勢、新技術、學生就業情況和企業對專業人才需求情況等。
工業機器人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紡織服裝智能技術方向)專業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宜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在做與學中理解理論知識、掌握技能。同時倡導教師充分利用虛擬仿真等信息化技術,積極推廣模塊化教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等新型教學模式。
通過一輪“1+X”證書試點,形成一批與學生學情相符的專業核心課程自編教材、講義、在線課程等課程資源,與緊密校企合作企業的企業專家共同開發校企“雙元”合作教材及實訓指導書。
3.3? ? 學賽一體化的實訓平臺建設
以學生技能和全面素質成長為抓手,建設課內學習、課外競賽相融合的學賽一體化實訓平臺。
(1)以創新型人才培養為核心,構建學生課內技能學習與課外技能競賽實踐相融通的學賽一體化實訓模式。通過課外競賽進一步鞏固課內所學知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2)從學分替換、競賽化技能考核、開放實驗室等方面著手,打通全專業課程的時間空間間隔,以技能點培養為主線,搭建符合紡織服裝產業裝備與工藝智能化設計及應用產業需求的實訓培養體系。
(3)按照工業機器人應用編程(中級)、工業機器人操作與運維(中級)職業技能標準要求,規劃整合現有實驗室設備,新購部分實訓設備,配合好實踐類課程教學。
3.4? ? 改革考核方式和評價體系
專業課程除了進行常規的理論知識、實踐動手能力測試外,還應增加增值評價,力求構建多維評價系統。按“理論知識網上測評/技能水平仿賽測評/素質能力多維評價”,力求對學生的考核符合全面、客觀、公正的要求。考核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扮演”工業機器人操作與運維模擬考評員。對任務實操實現量化考核指標,對素質能力評價實施“考勤+實操評分表+課后增值評價(教師打分)”多個維度的評價,結合學習通平臺的成績統計功能,系統自動生成學生各項指標得分情況和課程成績。教師通過成績統計,可以及時掌握學生學習效果,調整教學進程和教學策略。
4? ? 結語
在1+X證書試點工作下,學校緊跟紡織服裝智能制造人才需求,針對目前開展1+X試點工作所遇到的問題,積極對接職業等級標準,明確1+X新制度下的人才培養和定位,將職業等級技術要求有機融入專業課程教學,建成課證融通的人才培養方案。創新校企合作培養模式,通過共同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共建實訓室、開發教學資源等方式,探索“雙元”育人合作機制。搭建學賽一體化的實訓平臺,構建課內技能學習與課外技能競賽相融通的學賽一體化實訓模式。改革考核方式和評價體系,形成一套融入增值評價指標等元素的多維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王繼征.從變革和重組中尋新機[N].中國紡織報,2021-01-18(003).
[2]王繼征.市場春來早 提升正當時[N].中國紡織報,2021-03-08(003).
[3]閻迪.紡織機器人的應用及發展趨勢[J].棉紡織技術,2017,45(09):81-84.
[4]佚名.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J].勞動和社會保障法規政策專刊, 2019(4):4-10.
[5]陳益飛.基于1+X證書制度的高職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人才培養途徑探索與實踐[J].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33(05):1-5.
[6]李愿,沈桓宇,董亮,等.基于"1+X"證書制度的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課程改革探索與應用[J].科技視界,2020,303(09):88-89.
Exploration of the Training Mode of Textile and Garment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alents Based on the 1+X Certificate
LIU Fu-guo? ?GAO Ting-ting? ?HUANG Cong? ? LYU Xing-rong
(School of Mechatronics and Rail Transit,Zhejiang 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ingbo,Zhejiang 315211,China)
Abstract:Under the 1+X certification system,with the textile machinery industry as the background,the goal i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in industrial robot technology and mechatronics technology (in the direction of textile and cloth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Docking the professional grade standards, and starting with the talent training plan, “three educations”, training platform,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 etc., the textile and garment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alent training model under the industrial robot 1+X certificate has been explored and practiced.
Key words: 1+X certificate;textile and garment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alent training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