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圣杰
信貸業務在商業銀行金融市場中起著重要作用,占據重要地位,但是在實際運行中,商業銀行需要理清還款風險受宏觀市場的影響。互聯網的普及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一方面可以對客戶信息完成全面的審查核實,另一方面貸款風險能夠得到有效控制。本文通過分析大數據背景下商業銀行信貸業務存在的問題,而提出了商業銀行信貸業務在大數據背景下可行、有效的風險管理創新措施。
信貸風險管理是為了把風險發展和效益發展兩方面達到一個平衡,使貸款產生的經濟收入增多,其是根據一些風險識別、計量、檢測和控制之類的應用,來通過分析評級、分類風險、報告情況和管理風險來進行的。信貸風險管理的工作內容是一直從貸款開始到還貸結束的一系列事情,是極具綜合性和條理性的。現在的信貸風險管理是為了改變信貸業務的管理模式,單方面謀求利益已經被時代淘汰,把“調整風險后的獲益”做到極致才是正確的模式;從之前風險管理方式的性質分析轉換成性質和數量結合著來分析;信貸業務進行全新的組合式的管理,并且持續加強重視每一筆信貸一頁可能發生的風險和管理每一處的風險。信貸風險管理能夠使商業銀行準確識別和計量信貸業務的風險成本和風險水平,從而實現風險與收益的匹配,使銀行的競爭減少,使銀行的利潤增多。
經濟周期理論
銀行作為金融行業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其內部的管理與風險管控認知也逐步加深,故此影響了其管理模式產生了相應的變化。縱觀當代銀行發展,其面對的挑戰越來越多,因此傳統的信貸風險認知已經不能滿足銀行企業的發展需求,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在我國商業銀行工作開展過程中,其經濟周期理論一般都是銀行政策中的調劑功能,這也是銀行中的信貸渠道和資產負債表周期的兩個重要的傳輸機制,在這中間,能夠產生的主要作用就是,在借貸的過程中,能夠享受借款待遇的人員雙方,其信息上都是不對稱的現象,這也造成了負債等情況。在經濟的周期運轉過程中,信貸市場所具有的缺陷、信貸配給和資產的價格波動之間都存在著聯系,這也為金融的經濟周期形成了一定的理論性規律。
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理論
利用系統管理的方法,建立適合商業銀行的評價模型。它從外部環境之間有著相生相息的動態關聯,且包含內外部之間的信息交換與反饋,從內部的自我調整和商業銀行發展的主體需求,來體現個體與主體間共同的目的。
建立合適商業銀行的評價指標體系,不僅要準確的體現商業銀行流程內部和外部相互牽連的構造,還需重點確定擁有特殊代表性的指標。利用商業銀行結構以及商業銀行財政現狀建立起具有關系、彼此間具有作用的體系指標,所有有關的利弊關系都將以財政指標為目的,表現各種指標間的利益關系。
與商業銀行現實狀況相結合,建立出一個信貸風險評價指標模型,對商業銀行管理層所應對措施能起到預警作用。商業銀行的風險評價不僅僅與模型相契合,通過模型只是能更好的給管理人員提供清晰的關聯關系分析,通過指標間的因果從而限制錯誤的發生幾率,適用于提前發現風險。
目前我國宏觀經濟情況
學術界對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還沒有統一的界定,但是在本質理解上是一致的,一般認為,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并且與決策有著密切的聯系。筆者整合相關研究成果,將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界定狹義和廣義兩個層面內容。從狹義上講,商業銀行信貸風險是指組織因在進行籌資活動過程中導致財務杠桿失衡而產生的一種風險形式。從廣義上講,商業銀行信貸風險是指在基于不確定因子的影響,使組織的財務整體環節在運作過程中出現諸多不確定性,導致組織面臨著效益損失利率的發生。本文所提及的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則是廣義層面的內容。

當前我國信貸情況
1.缺乏銀行信貸風險管理優秀經驗
借由諸多文獻調查結果可知,當前國外銀行針對信貸風險管理具有了相當科學完備的管理體系。其中,針對人員培訓及認真管理,打造了科學且高效的溝通管理體制,從而實現了財務專業教育過程中,除了應有理念方法學習外,著重于職業道德教育培養。當然,應對外部環境的挑戰,相關部門也借由制度的完善,法規的健全來協助金融企業的良性發展,令其與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抱有優越的競爭力,從而積極面對經濟市場挑戰。由此可見,國外銀行就銀行信貸風險管理具有較為先進的優秀經驗,但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缺乏學習應用,進而無法真正實現信貸風險管控的科學預防。
2.管理認知初顯,但總體水平不高
現階段,隨著社會時代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我國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認知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國家有關部門也加大了相關的政策扶持力度,根據整體發展的需求,我國商業銀行的管理者根據自身的情況,逐漸意識到信貸風險在銀行發展中的重要意義以及作用。由此可見,信貸風險管理在當前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認知中雖然具備了一定的認知度,其在總體操作水平上卻仍顯不足。從而導致我國商業銀行在信貸風險管理上遇到了眾多現實問題,其缺乏高素質從業人員、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想脫離等情況加深了信貸風險管理弊端,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國商業銀行的整體發展。
風險評級模型缺創新
目前,以傳統數據為基礎的內部和外部評級體系仍然被商業銀行采用。因為方法傳統,并且至今仍然被許多銀行沿用,說明該方法的科學性是能夠保證,不會被客戶懷疑的。但是隨著外部環境不斷變化更替,銀行可以通過更多的渠道獲得數據和信息,這些數據和信息被商業銀行充分利用后,使商業銀行信用評級的準確性和實用性得到進一步提高。計算機技術的持續發展促使許多商業銀行更加重視對數據庫的嚴格創建。但是商業銀行不能夠對評級模型進行及時更新,所以導致該模型的數據庫系統不能夠被充分使用。
信貸體系有待完善
我國商業銀行由于起步較晚、發展迅速,所以銀行內的信貸業務管理人員的辦理信貸業務水平都有待提高,由于信貸業務人員對信貸市場的變化尚且不夠熟悉,所以在辦理信貸業務時常常出現不合理的現象,這將嚴重影響銀行信貸業務的辦理效率,同時也增加了商業銀行信貸業務風險。此外,政府部門或者其他相關部門的監管模式還很落后,并且監管力度也不夠,對監管內容的界限劃分也不夠清晰。然而只有完善的商業銀行發展體系,才能夠在商業銀行的發展過程中為其提供保障,保駕護航,才能夠使許多商業銀行能夠更清晰地理解信貸征信系統和信貸風險監管體系,逐漸彌補改善商業銀行信貸業務建設中的不足。
從業人員素質較低
由于商業銀行所建立的培訓機制對于從業人員來說缺乏針對性,這使得許多業務人員雖然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去學習培訓,但是卻不能夠提升專業技能和專業水平。此外,部分商業銀行信貸業務人員不能夠緊緊地跟隨信貸市場變化的腳步,他們對大數據技術的重要作用還不能夠充分把握,認為大數據技術不能夠有效地降低商業銀行信貸業務風險。因此,這些商業銀行信貸業務人員的業務能力可能沒有提高,反而會對大數據技術產生厭惡和反感的情緒。
深度挖掘個性消費數據資源
過去,銀行都是根據客戶在銀行存款和固定資產來完成對客戶的信譽和資產狀況的了解。但是,市場總消費量在不斷增長的同時,客戶個性獨特消費的比例也在不斷地增加,人們的消費水平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評估用戶的還貸能力已經不能僅僅依靠用戶的銀行存款和固定資產。因此,在估算個人消費情況時,合理地利用大數據技術對客戶的個人消費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 ,得到更準確的數據。在實際工作中,商業銀行要與互聯網的平臺大量合作,從多個方面了解用戶的個人消費習慣和消費特征,降低商業銀行信貸業務中的潛在風險。商業銀行要關注客戶的理性消費特征和非理性消費特點。
大力構建社會信貸體系
商業銀行信貸系統如果能夠運用大數據技術來進行信貸業務辦理和信貸業務風險管理,將能夠大大提升商業銀行信貸征信系統的運行效率,縮短工作時間。在實際開展信貸業務時,商業銀行的信貸系統風險管理人員應該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在安全的環境下進行業務辦理,有效避免壞賬的出現,同時還要利用大數據技術的輔助功能,了解到用戶的信用程度和級別,避免對不合格的用戶進行了信貸業務辦理。此外,重點建立信息化完備的信息征信系統,可以讓以后的查詢信息變得更加方便,而且能夠有效減少信息偏差的情況,降低了商業銀行信貸業務辦理的風險。此外,商業銀行信貸業務辦理人員應當熟練掌握大數據技術,這就要求商業銀行信貸業務人員應該參與適當的培訓活動,學習應該掌握的大數據技術內容,為商業銀行安全性的保證做出貢獻。商業銀行還應該完善監控系統,包括內部監控系統和外部監控系統,這對信貸業務風險管理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全面監督管理工作的獨立性和有效性,使銀行的信譽得到保護。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管理要重視大數據技術并且運用大數據技術,開展針對性強、效率高的監管工作,整頓創新監管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從業人員綜合素質
只有提高商業銀行信貸業務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水平,才會更好地建成商業銀行信貸業務風險管理體系。商業銀行要成立大數據技術培訓的機制,要支持商業人員資金和場地方面的需求同時商業銀行還應該為信貸業務人員配備優秀的教師資源,注重對業務人員大數據技術能力的培訓提升,培訓的主要內容則為信貸管理風險和大數據技術。培訓要有一定的針對性和吸引力,不能讓被培訓的人寶貴的培訓時間被白白地浪費。商業銀行信貸業務人員應該借此機會使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都被提升。商業銀行相關部門科學合理地安排培訓時間,避免引發員工的抵觸心理,還應該灌輸大數據思想,使員工們充分意識到學習大數據的必要性以及大數據技術在信貸業務工作方面的重要作用,進一步提升員工的綜合素質和學習知識的能力和速度。
強化銀行對自身信貸業務的監督管理能力
大數據背景下的商業銀行信貸管理體系主要分為建立健全風險預警機制、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建立健全信貸退出機制三個方面,這需要風險管理人員建立合理有效的預警指標和預警系統,降低預警風險。還應該完善激勵機制,激發員工工作的動力,明確自己的任務和目標,學會承擔責任。同時相關人員應該清楚的把握信貸行業業務周期,用這個對信貸業務進行調整。企業信貸業務以企業生命周期為重要依據,規避信貸風險需要正確選擇信貸業務。商業銀行需要強化對自身信貸業務流程的監督管理能力,當客戶申請貸款時,需要認真、反復地檢查客戶資料的真實性,對客戶的信息資料要及時存檔,避免丟失讓銀行的風險被避免。為了確保貸款資金的安全,商業銀行需要控制貸款的數量和日期,經常進行和加強對風險的評估,不僅要確保客戶提供完整的材料,還要確保客戶提供的為真實可靠的資料信息。
與風險偏好匹配的客群選擇范圍
從理論上說,所有的互聯網用戶都能夠被商業銀行覆蓋,但是實際上,商業銀行很難做到對互聯網用戶的全面覆蓋。為了降低風險,取得收入和風險的平衡,使客戶和企業雙方的收入和風險達到平衡,讓成本被保障,滿足市場供求關系。商業銀行信貸體系要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了解客戶的信息資料,掌握客戶的信譽方面信息。商業銀行應該根據銀行的規模和資金運轉,對風險承受能力進行精確計算,需要在互聯網借貸的早期階段,對互聯網借貸業務的客戶群進行詳細地區分,實事求是,精準計算。并且商業銀行應該根據每個客戶不同的業務需求,根據實際情況幫助客戶進行業務辦理,有效的減小貸款業務的風險。
綜上所述,商業銀行應該明確信貸業務存在的風險與問題,了解大數據技術在信貸方面的優勢,并且積極運用大數據技術,對銀行信貸業務風險管理工作進行優化和創新。借助大數據資源,去充分了解客戶的真實可靠的資料信息和信譽信息,有效避免銀行信貸管理需要承擔的風險。此外,商業銀行還應該完善監督管理機制,建立健全風險預警機制,實施科學合理、可行性高的風險管理措施。商業銀行信貸業務應該在互聯網技術的背景下,充分運用大數據技術有效管理,實現避免風險,使商業銀行信貸業務越來越安全,越來越穩定。
(湖北經濟學院法商學院金融系)
參考文獻:
[1]聶興華.大數據背景下商業銀行信貸業務與風險管理創新[J].中國集體經濟,2021(05):93-94.
[2]單光年.大數據背景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策略研究[J].商業經濟, 2020(08):164-165.
[3]趙美.淺談大數據背景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J].現代金融,2020(06):23-25.
[4]劉曉龍.大數據背景下商業銀行信貸業務與風險管理創新[J].山西農經, 2020(08):161-162.
[5]陳婕.大數據助推商業銀行信貸業務與風險管理創新[J].財經界,2019(35):62-64.
[6]古躍.基于大數據的商業銀行個人信貸風險管理研究[D].貴州財經大學, 2018.
[7]馬藝文.商業銀行消費信貸業務的風險管理研究[J].商展經濟,2022(07): 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