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寬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斷提高與人們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離退休人員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加。文化養老是一種新型的養老方式,與傳統的物質養老和待遇養老方式有著很大的區別,直接體現出中國的傳統文化和當代的人文關懷,是滿足離退休人員美好生活需求的有效途徑,是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的有力抓手。因此,我們需要提高重視度,凝聚多方力量,爭取最大的資金支持,加強宣傳力度,增強離退休人員的文化養老意識,為離退休人員積極打造文化活動養老陣地和發揮余熱的平臺,加強對離退休人員的人文關懷,從而構建更加完善全面的文化養老建設體系,豐富離退休人員的文化需求和晚年生活,提高社會精神文明面貌,大力推進和諧社會建設。
近年來,人口老齡化形勢越發嚴峻,離退休人員數量呈現上漲趨勢,導致養老問題日益突出,如何解決離退休人員的養老問題,提高離退休人員的晚年生活水平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討論,這也是相關部門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離退休人員的養老不僅要解決衣食住行問題和醫療問題,還需要將離退休人員的精神需求和精神慰藉納入考慮范疇,同時需要為其參與文化和公共活動等方面創造良好的基礎條件。而文化養老在全面保障養老服務的基礎上,以文化活動為載體,建立起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體系,為離退休人員提供高水平的精神文化食糧,不斷滿足離退休人員晚年的精神生活,提高離退休人員的生活品質。因此,我們需要加強離退休人員文化養老建設,引領離退休人員建立積極的老齡觀,將文化養老全面滲透到離退休人員的頭腦中和生活實踐中,充分調動離退休人員參與文化活動的主動性與創造性,讓離退休人員真正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為、老有所安。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程度比較高的國家之一,如何滿足數量龐大離退休人員的多方面需求,如何妥善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是當前的重點工作,這關系著人民的福祉和國家的發展大局。讓所有離退休人員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晚年生活環境離不開文化養老建設工作的做實做細,具體來說,加強離退休人員文化養老建設的重要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加強文化養老建設,不僅能夠滿足離退休人員的物質需求,也能滿足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物質養老與文化養老有著密切關系,相互影響、相互作用。詳細來說,物質養老工作可以為文化養老提供堅實的基礎,從而激發文化養老的生命力和活力,促進文化養老建設的蓬勃發展,而文化養老建設的蓬勃發展也會優化完善物質養老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近年來,離退休人員的年齡結構、文化水平層次等都發生了相應的變化,無論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傳統的物質養老方式和待遇養老方式已經無法貼合他們的實際需求,通過加強文化養老建設才能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
第二,加強文化養老建設,有利于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愛老的傳統文化。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我國崇尚以孝為本,但是“贍養”和“孝養”還是有著很大的區別,是兩個不同層次的養老觀念。就實際情況而言,很多子女都是采取的贍養方式,為離退休人員提供基本的衣食住行,滿足他們低層次的物質需求,并沒有經常陪伴在離退休人員身邊,他們的精神文化需求極度匱乏,得不到精神慰藉。通過加強文化養老建設,實施孝養的養老方式,能夠滿足離退休人員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他們的退休生活品質,讓離退休人員能夠用積極的精神面貌面對生活,優雅地度過晚年,這樣可以提高離退休人員的身體素質和生活情趣,還能夠營造良好和諧的家庭氛圍,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
第三,加強文化養老能夠推動離退休人員思想政治工作的持續發展。在離退休人員管理中,離退休人員的思想政治工作作為重要的管理內容,必須引起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文化養老通過開展政策法規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讓離退休人員及時了解國家的方針政策,能夠加強離退休人員思想上的教育引導,進一步激發離退休人員增強愛黨愛國的政治熱情,堅定政治立場,從而有效穩定離退休人員隊伍,確保隊伍內部和諧發展。
第四,加強文化養老能夠激發離退休人員奉獻余熱、服務社會的責任意識,反哺社會,從而為整個社會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首先,開展文化養老建設工作能夠為離退休人員打造文化活動陣地,不僅能夠繼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和綜合素質,還能起到模范帶頭作用,為新一代年輕人樹立良好的榜樣,有利于培養優秀、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其次,開展文化養老建設工作能夠為離退休人員提供發揮余熱的平臺,離退休人員自身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能夠為各項工作出謀劃策,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推動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加強宣傳增強文化養老意識
思想決定意識,意識決定行動,加快離退休人員文化養老建設的關鍵就在于提高離退休人員的文化養老意識,這樣才能獲取廣泛的群眾基礎,贏得離退休人員的大力支持,進而推動文化養老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確保文化養老建設取得顯著成果。因此,開展離退休人員文化養老建設工作時,相關部門需要加大文化養老的輿論宣傳力度,將文化養老建設作為重點工作內容,全面提升離退休人員的文化養老意識。
可以在報紙、網絡、電視、廣播中宣傳文化養老,也可以在各個單位、社區中組織宣傳活動,讓離退休人員深刻認識到文化養老的內涵,了解文化養老建設推行的重要意義,明辨文化養老與傳統養老模式(待遇養老、物質養老)之間的差異性;加強思想引導,引導離退休人員增強文化養老意識,確保離退休人員能夠認同接受文化養老,激發他們的文化活動參與熱情,自覺參與到文化養老建設中,以實際行動表明自身的積極性。在文化宣傳和思想引導下,離退休人員能夠建立健康積極的養老觀念,認識到自身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充分發揮自身的余熱為社會提供無私奉獻,這樣不僅能夠讓離退休人員獲取精神滿足,通過精神生活充實自身的晚年生活,還能舒悅身心,放松心情,享受美好生活,積極追求生活品質,從而推動文化養老的建設步伐。同時通過全方位、多角度的宣傳工作,能夠在單位、社區中營造良好的文化養老建設氛圍,形成離退休人員全員參與文化養老建設的良好態勢,進而潛移默化影響其他人員的思想觀念,提高他們對文化養老建設的高度關注和重視,為文化養老建設工作的開展提供支持幫助。
打造文化活動養老陣地
有很多離退休人員離開工作崗位后,就失去了生活激情,每天只能呆在家里看看電視或者睡覺,偶爾出門散散步與人聊聊天,生活比較枯燥無味,而且生活空間越發狹窄;有的離退休人員雖然不服老,仍舊保持著老當益壯的精神風采,但是周圍生活中并沒有建立良好的服務平臺,導致他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長期無法得到有效滿足。針對此種情況,就需要重視活動陣地建設,通過實地考察、入戶走訪、問卷調查等方式了解離退休人員的愛好特長,并統籌各項資源,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根據實際需求構建豐富多樣的文化養老平臺,為離退休人員提供“老有所樂”的活動載體,讓每個離退休人員都能找到適合自身發展和興趣愛好的文化養老活動,滿足自身的美好生活需要。需要注意的是,構建的活動陣地需要打造開展豐富多彩、健康有益、跟緊時代發展的文化活動、娛樂活動、智能技術活動,活動的多樣性、目的性需要突出明顯,而且需要有機結合思想性、政治性、趣味性,不能搞違反國家規定的活動,要保持正確性和政治性,這樣才能實現文化養老的美好愿景。
進行活動陣地建設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是文化活動陣地,需要構建多個圖書室,按照各種類別放入各種文化書籍以及每期的報紙、雜志,供離退休人員隨時翻閱,了解最新時事和社會動態,確保自身快速適應日新月異的社會生活。還需要定期開展黨的方針路線、政策宣導活動,確保“三會一課”的相關工作全面有效落實,加強管理離退休人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堅定政治立場,提高政治覺悟。還可以組織離退休人員開展座談會,了解離退休人員對文化活動陣地的意見和看法,從中提取關鍵意見加以改正,確保有效滿足離退休人員的文化訴求。第二個是娛樂活動陣地,顧名思義就是為離退休人員提供的各項娛樂活動。根據離退休人員的年齡特點和需求,成立多項娛樂活動,書法、繪畫、下棋、舞蹈、花卉、養生等活動都比較適合離退休人員參與,這些娛樂活動能夠陶冶情操,放松心情,緩解緊張情緒,有利于身心健康,確保離退休人員始終保持著良好的精神風采,為文化養老建設的健康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還可以從各個活動小組中挑選出一些精英骨干,以模范帶頭作用引導小組內的人員活躍起來,自娛自樂,遇到一些傳統節日時,各個活動小組還可以出門郊游,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提升自身的精神狀態。第三是智能技術活動,組織離退休人員進行智能技術培訓,以線上服務+線下教學的方式進行。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智能化水平越來越高,生活的各個場景都需要用到智能手機,各個場所的門票都需要使用手機支付,很多離退休人員不會用智能手機,不熟悉操作方式,導致他們的基本文化權益難以有效保障。鑒于此,就可以開展線上線下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培訓班,為社區中的離退休人員搭建了一個社區終身學習平臺,幫助離退休人員跨越數字鴻溝,全面享受智慧生活,讓離退休人員在家即可鑒賞文化藝術作品、獲取文化信息,聆聽藝術講堂,讓離退休人員的精神文化生活質量更高、體驗更優。
積極搭建發揮余熱的平臺
離退休人員在上班期間,形成了較高的文化素質和豐富的工作經驗,而且服務意識和無私奉獻意識較強,同時自身具有更高層次的精神文化追求,即便是在退休后,工作熱情仍舊高昂,他們希望能繼續發揮自身的余熱,可以體現自身的養老價值,想在社會發展、經濟建設等方面繼續創造價值,貢獻自身綿薄力量。因此,在離退休人員文化養老建設過程中,需要根據離退休人員的綜合優勢為其搭建合適的余熱平臺,積極發揮出他們的社會價值,實現老有所為。
首先,需要重視離退休人員的教育引導作用。在各項工作開展中,可以廣泛聽取離退休人員的意見,讓他們為各項難題出謀劃策,結合他們的合理化建議優化各項工作,提高工作成效。還可以邀請離退休人員為年青一代開展思想教育講座,講述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心路歷程和艱苦卓絕的奮斗歷史,弘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讓年青一代能夠肩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重任,增強文化自信,發揚民族精神。其次,可以發動離退休人員積極參與到社區管理的協助工作中,利用離退休人員的特長和扎實的知識技能高效服務社區工作,推動社區的繁榮發展。離退休人員的責任心強,做事耐心不毛躁,而且與人和善,即便在處理瑣碎復雜的社區工作時,仍舊能夠保持耐心開展各項工作,確保工作圓滿完成。并且離退休人員具有一定的社區威望,贏得社區居民的尊重和好感度,能夠采取合適的方式方法處理社區糾紛和鄰里矛盾,確保社區管理效果達到顯著成效。最后,可以讓離退休人員為社區的文化建設貢獻力量。每個社區中都有一面廣場文化墻,這些墻面設計工作可以交給離退休人員負責,設計出貼合時代發展特征和居民心理需求的文化墻,這樣可以增添社區的人文新貌和新氣象,還能宣揚中國傳統文化,提升社區文化品位的同時能夠潛移默化影響居民的行為習慣,共建美好社區。
凝聚多方力量爭取最大支持
離退休人員文化養老建設工作開展的系統性、綜合性很強,涉及到多方面的工作內容,整體工作任務量較為繁重,文化、健康、學習、娛樂等各方面都不能存在遺漏和缺失,每個細節工作必須做到位,這樣才能取得顯著的工作效果,才能為離退休人員提供高質量的養老服務,提升離退休人員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因此,在進行離退休人員文化養老建設工作時,還需要凝聚多方力量,爭取最大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支持,在政府全力支持和全社會共同參與下,進一步構建完善的文化養老運行機制,確保文化養老工作落到實處,執行到位。
政策保障會對文化養老的建設發展起到直接影響,直接關系著文化養老的走向。因此,政府部門需要提高重視度,頒布文化養老相關的政策,出臺一系列的指導文件,還需要投入一定的資金支持,為順利開展文化養老工作提供強有力的保障,離退休人員的家屬需要解放思想,改變傳統的養老觀念,樹立新型的文化養老意識,做通離退休人員的思想工作,鼓勵離退休人員走出去,廣泛參加各種文化活動、娛樂活動、智慧技術活動,讓離退休人員在廣闊的平臺上施展自身的才華,盡情發揮自身的余熱。通過多管齊下,形成發展合力,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文化養老氛圍,才能推動離退休人員文化養老建設的深入發展。
綜上所述,加強文化養老建設在離退休人員管理工作開展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能夠滿足離退休人員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有利于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愛老的傳統文化;積極推動離退休人員思想政治工作的持續發展;激發離退休人員奉獻余熱、服務社會的責任意識,反哺社會,從而為整個社會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因此,需要加強離退休人員的文化養老建設,采取多項措施落實文化養老建設工作,滿足離退休人員的養老需求,提高離退休人員的晚年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
參考文獻:
[1]林朝暉.高校離退休文化養老服務工作存在的問題及改善建議——以華僑大學為例[J].海峽科學,2020(05):79-82.
[2]賈立瑩.用“文化養老”理念引領新時期離退休工作[J].國防科技工業, 2019(02):66-68.
[3]陳汝雅,許藝瀚.高校離退休人員文化養老建設問題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6,3(18):116-118.
[4]劉建,張金玲.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文化養老問題——以高校推行文化養老為例[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 2016(06):72-73.
[5]許鋼,齊璐,丘桂凱.高校文化養老工作的實踐與思考[J].市場論壇, 2015(08):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