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智穎,朱璐婕
(玉林師范學院商學院,廣西 玉林 537000)
專業設置是培養專業人才的前提條件,高校的專業設置不僅影響高校的發展,而且關系到國家發展和社會需求。專業設置及其存在的問題成了高校的關注點。高校的品牌建設與專業設置也具有一定的關聯性。因此,如何解決專業設置方面存在的問題和有效設置專業成了各高校追求的目標。
高校的專業設置是根據國家政策、社會需要、高校的自身條件,在不同的學科下再設置若干個專業,以滿足各種人才培養的需要。人才是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石,也是社會各行各業發展的最寶貴資源。人才培養的情況是衡量高校品牌知名度的一個指標。因此,專業設置對于高校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所以各高校原則上都會把專業的設置列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雖然高校十分重視專業的設置,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目前,高校在專業設置方面存在的問題有:忽視自身情況而盲目地追捧,開設各種“熱門”專業[1];盲目追求學科專業設置的“大”而“全”;高校之間的專業設置趨同化高;專業設置與社會實際需求不相符;部分專業缺乏整合,專業特色不夠明顯,專業取舍缺乏依據[2];對不合適的專業沒有及時調整;專業設置與師資力量及相關教學資源的配置緊密度不足。對于高校專業設置效果的具體情況,從教育部公布的相關信息便可窺一斑,2019年高校的本科新增專業1672個,已批準的有181個,撤銷專業367個[3]。專業設置方面存在的問題所導致的結果通常表現為畢業生的實操能力差、就業率低,學生對專業的滿意度低,社會認可度低,高校的品牌美譽度也相應低。
在上述問題里,大學生是專業的學習者和受益者,是專業設置最終成效的直接體現對象。因此,大學生對專業設置的滿意度對專業設置的效果具有現實的參考意義。在對A高校S學院學風建設的有關調查中,近60%的同學對所學專業滿意度一般,認為所學專業前景不容樂觀;僅有約30%的同學對自身專業感到滿意,并充滿信心;少部分同學不滿意、不重視自己的專業,甚至感到前途迷茫。以上調查結果雖然只是顯示了一所高校的二級學院學生對專業設置的意見反饋,但是也反映出了高校在專業設置方面存在問題的一個縮影。影響學生對專業設置的滿意度有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專業的設置、課程設置(人才培養方案)、實踐教學、課堂教學質量、師資力量、教學模式、學習環境、校企合作、以研促教、學生自身因素等方面的綜合原因。
高校的專業設置除了以上相關問題外,在客觀上還存在著專業設置往往滯后于社會需求的現象。原因在于,高校的職能是傳播知識和創造知識,但知識來源于實踐,實踐上升為理論知識需要一個過程。高校主要是通過傳播知識來培養人才,而人才的培養同樣需要時間。由于知識從實踐到理論和人才培養兩方面所造成的時間差,導致了高校的知識和人才培養跟社會的實際需求情況出現差距。社會發展的速度越快,一些新技術和行業快速誕生,對人才的需求更新就越快。高校的專業設置引領社會需求的發展畢竟是少數,在更多情況下,專業往往是根據社會需要而設置,所以出現了滯后性。專業越滯后,人才培養跟社會的實際需求差距就會越明顯。因此,正常情況下高校的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出現的脫節現象是必然的。從人才培養模式來看,高校的人才培養可稱為“一次造就”,社會用人單位對高校培養出來的人才也需要經過“二次再造”,通過入職和到崗培訓,使人才符合用人單位的要求。
另外,高校自身決策錯誤而導致的問題也不容忽視,除了客觀性的因素外,控制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脫節程度大小的主動權在于高校。控制的根本在于高校根據擁有的資源有效結合實際,量力而行。
品牌是消費者對某種產品或服務的認知和接受程度。品牌是擁有者加在產品、服務和其他方面的標志,是由名稱、名詞、符號、象征、設計等方面要素綜合構成的一種價值體現,能給擁有者帶來增值的一種無形的資產。品牌代表著競爭力。品牌建設包括品牌的規劃、設計、宣傳、管理等一系列組合。企業的品牌建設原理能應用到高校,為高校的品牌建設提供參考作用。
高校品牌是高校以辦學理念、教學質量、辦學特色、科研成果、社會服務等方面所獲得的社會認知和接受程度,是高校在長期發展過程中沉淀積累下來的無形資產。狹義的高校品牌是指校名、校徽等標志。廣義的高校品牌是指高校的名稱、標志和提供教育服務,以及為培養人才的師資、校園文化、教學設施等要素的總和,是高校綜合實力的體現。品牌代表著高校良好的辦學質量與信譽,是事關高校長遠發展的一種軟實力[4]。隨著時代的快速更迭,社會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也不斷增大,使高校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為了在競爭中獲得優勢,提高社會的影響力,高校需加強品牌建設,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為高校發展提供有力保障。[5]高校品牌建設是對高校品牌的構成要素進行有效的整合、布局和構建[6]。
在高校品牌的構成要素里,專業設置是重要的基本構成要素之一。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的契合程度影響培養出來的人才是否能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結果就是社會對高校的認可程度。這種認可度是對高校的教學質量和辦學特色的反映,同時也是衡量高校品牌知名度的一種尺度。專業設置首要任務是結合國家政策的有關要求和順應時勢符合社會需求。習近平同志提出了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目標。為了更好地實現這一目標,前提條件之一是需要相關的專業人才支持。針對廣西農業經濟作為第一產業的特點,玉林師范學院商學院設置的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就是為了符合地方社會實際需要而培養具有系統的管理科學、經濟科學的基礎理論和相關的農林業科學基礎知識的應用技能型農業經濟管理高級專門人才,也是積極配合國家的發展需要。高校培養出來的人才符合社會需求,同時也提高了高校的品牌知名度。
另外,專業設置也是傳播和保護地方文化的有效途徑,是地區文化安全建設的有效措施。以玉林師范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為例,在專業設置建設方面,結合本地域民族文化特色和優勢,拓展玻璃工藝、銀飾工藝、鐵畫工藝實驗室建設,依托廣西傳統工藝工作站(玉林師范學院站),積極推進民間美術文化的研究、傳統工藝創新研究和民間美術資源的開發和應用,基本構建形成了“3個平臺+3個模塊”的課程體系和5個(1+1)一體的實踐應用型課程教學模式,積極推廣民族地區文化。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是文化自信的基礎,而這種基礎是源自具有5000多年生生不息且博大精深的輝煌燦爛文明歷史。“四個自信”也是以其中的文化自信為基礎。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調研了有關民族文化保護與傳承的情況。這充分體現出了植根傳統、復興文化的精神。因此,高校通過品牌構成要素的規劃和建設所達到的成效來反映出高校的辦學特色。專業設置能夠結合地區文化特色,不僅對弘揚和保護地方文化起到積極作用,而且也能夠宣傳高校的品牌。
高校的品牌雖然對高校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目前高校在品牌建設上依然存在不足,比如品牌建設意識差,對品牌沒有準確的定位,沒有長遠的戰略規劃。高校的品牌知名度是高校綜合實力的最終體現,涉及高校的方方面面,因此,高校品牌的建設規劃要全面考慮與發展戰略、專業設置、師資隊伍建設、校園文化建設等規劃相結合。這是高校進行品牌建設的有效途徑。
由于專業設置影響人才培養和高校的發展,而品牌對高校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因此,高校要從宏觀的角度看兩者相互之間的戰略性關系,才有利于高校的整體發展規劃。高校是為社會培養人才的地方,高校設置的專業是培養人才的直接載體。因此,高校專業設置的目的是為了培養人才,是高校自身實力和特色的體現,也是社會需求的反映。專業設置與相關課程構成一體,影響人才培養的成效和教學質量。這種成效決定了高校的競爭力,最終結果反映出高校在社會上的品牌美譽度。高校的品牌美譽度高會在社會產生積極的效應,社會認可度高,就更容易吸引優質生源、高素質的教師加盟,以及用人單位的青睞,使高校的發展進入良性循環狀態。高校的品牌美譽度高反過來會促進專業的發展。它們之間的關系構成了一個相互作用的關聯體,所產生的效應關系見圖1所示。因此,專業設置與高校的品牌建設之間具有相互促進作用。

圖1 專業設置與品牌產生的相互效應關系
專業設置是受高校的內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因此,高校在專業設置方面要做到合理化規劃,就需要結合內外部環境因素進行規劃。首先要考慮的因素是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國家的教育政策、經濟發展宏觀政策、經濟發展狀況及其他環境因素對高校的專業設置具有指引作用。比如在教育政策方面,2021年7月,教育部頒布了關于2021年度高校專業設置的有關要求,明確支持符合國家與社會發展需要和高校具有自身特色的專業,特別是一些文理、理工、醫工等交叉融合的新專業,嚴格控制藝術類專業設置,要求保障專業建設的基本質量,防止大量重復設置“過熱”專業[7];其次,關于內部因素的影響,高校自身的辦學資金投入、教學設施、師資力量、教學模式等教學資源與教學理念對專業的設置起決定性作用。
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主要面臨兩個方向的選擇,一是符合當前社會需求,具有跟隨性和被動性;二是超前社會需求,引領社會發展需求。兩者相比較,對于高校而言,前者是主要選擇,甚至是唯一選擇,而后者則是較少選擇,甚至是無法選擇。因為大部分高校被自身的條件所制約,所以人才培養能滿足社會需求是目前高校的基本選擇。在影響人才培養的因素里,專業設置是否合理直接決定了高校人才培養職能發揮的效果,所以,調整和優化專業設置成為高校專業建設的一個重要任務[8]。基于專業設置對人才培養成效、辦學特色、高校品牌等所產生連鎖效應的重要性,高校專業的設置只有實行合理化規劃,才能使高校的資源充分利用而實現價值最大化,才能突出辦學特色,有效提高品牌的知名度。
為了提高專業設置的成效,高校專業的設置實行合理化規劃需要采取以下有效措施:(1)遵守相關指導原則。專業設置的前提條件首先是要遵循社會需求、國家政策和高校自身發展三方面情況來規劃[9],以需求、政策、特色和質量作為專業設置的導向準則;(2)結合實際并量力而行。高校在難以做到全面發展來滿足社會各種需求的情況下,就應該從社會的實際需求出發,結合發展戰略規劃、師資力量、教學條件等資源進行適合自身發展的專業設置,來突出具有個性化的辦學特色。專業不在于“多”和“全”,應該突出“特”和“強”。因此,高校在專業設置上要做到將自身情況與實際相結合,集中有效資源把專業做專、做強,才能使專業設置更具有效性,才能更好地提升高校的品牌知名度;(3)建立有效的增加和退出機制。為了提高專業設置的有效性,就需要加強專業的規劃,與時俱進,不斷適應社會的變化需求,及時、合理、有效優化專業,并建立專業的增加和退出機制;(4)以學生為本。專業設置除了要考慮作為知識傳播者的師資力量外,還要考慮作為知識接受者的學生特點,以學生為本,才能有效兼顧全面性;(5)專業設置的針對性。社會對人才也有不同層次、不同專業知識與技術的需求,因此,專業設置也要具有針對性;(6)課程的合理化規劃。高校要根據社會的發展實際情況和自身擁有的辦學資源對與專業設置相關的課程內容進行合理化的規劃,以保障課程的內容與專業的匹配性、實用性、有效性;(7)設立專職責任人。為了及時掌握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動向,為專業設置決策提供及時性信息,高校應該設立專職負責社會對人才需求調研的職能部門或人員。
專業設置對高校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專業設置與高校品牌建設之間具有相互促進作用的戰略性關系。高校需要結合內外部環境因素對專業設置進行有效的規劃,采取遵守相關指導原則、結合實際并量力而行、建立有效的增加和退出機制、以學生為本、專業設置的針對性、課程的合理化規劃、設立專職責任人等有效措施,才能有效解決專業設置存在的問題和提高專業設置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