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麗娟,蒙田秀,黃娟娟,梁玉瓊,李本杰
(廣西中醫藥大學賽恩斯新醫藥學院,廣西 南寧 530222)
獨立醫學院校有著它獨特的教育方式,絕大多數獨立本科院校的教學模式和教學資源都主要依托母校,人才培養方向主要向著應用型人才培養。以往很多新穎的教學方式還只是運用在理論課的教學上,在實驗課中實施各種新型教學方式還很少。據不完全統計,PBL教學模式在我國高校理論教學中的應用達到87.5%,實驗教學僅有12.5%。所以我們在基礎醫學課程中的醫學免疫學實驗課中引入PBL教學的發展空間很大。文章從改變教師理念,教材改編,實驗教學中合理引進PBL等方面進行了初步的探索與實踐。
PBL教學法要求把學習設置到一定的情景中,學習者通過課前收集資料合作討論學習,課中就提出“問題”來進行辯論得出結論。其獨特和優勢在于PBL教學模式不同傳統“說教”教學模式,而是圍繞問題來展開課程。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充當配角,起到指導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著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知識的能力。最后學生利用獲取的知識去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醫學免疫學是生命科學的前沿學科之一,是連接醫學基礎和臨床診斷的重要橋梁。其理論及技術已經輻射、滲透到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各個學科。這門學科的系統知識絕大多數來源于以免疫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是研究生物體對抗原物質免疫應答性及其方法的生物-醫學科學。我們很多學生在上實驗課的時候由于缺乏相關實驗內容的知識儲備,做起實驗來都是“依葫蘆畫瓢”,照著實驗教材模仿實行,但卻不知道實驗每一步這樣做的真正意義。比如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的沖洗步驟要沖洗4-5次,其目的是洗掉游離的酶標二抗和沒有參與發生結合反應的抗原(或者抗體)。學生只有做到課前預習,查找資料了解緣由才能解讀臨床免疫學實驗每一步的用意及檢驗報告中“數字”的內涵。PBL教學模式是以“問題”為向導,積極鼓勵學生課前查閱資料了解相關知識,相互討論分析實驗現象、數據,課中操作才能有的放矢進行,課后才能交出滿意的實驗報告。目前廣西中醫藥大學賽恩斯新醫藥學院基礎醫學免疫學實驗課進行改革,所以文章以醫學基礎免疫學實驗為例,進行基于PBL模式教學模式的改革和探索。
根據本校實際情況和學生專業特點,目前所選用教材為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羅晶、郝鈺主編的《免疫學基礎與病原生物學(第2版)》。實驗教材的編寫也是把兩門課程合在一起編寫。免疫學部分的知識點多,很多知識點的相關實驗都不斷有新技術更新。所以實驗教材的編寫應遵循學院客觀條件,結合學生知識水平加入一些新的實驗內容。比如在編寫的時候凝集實驗我們就把原來的ABO血型鑒定實驗改成細菌的鑒定,利用細菌做實驗為以后學習微生物實驗也做一個鋪墊;另一方面實驗教材應結合中醫學、針灸推拿學等中醫專業的教學實際情況和課時合理安排編寫實驗項目,每個實驗除說明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內容方法,實驗要求及注意事項外,理應結合PBL教學特征附上一定量的思考題。教學改革后不同的專業擁有的實驗課時也有相應的調整。其中中醫專業和針灸推拿專業實驗課時數就有20課時,每組學生上四次實驗課。這個課時數在中醫獨立院校醫學基礎實驗課程里算是很充裕,足夠的課時確保免疫學實驗課程教學有質有量地進行。所以在進行PBL教學改革時也選擇了中醫專業的學生進行教學試行。[1]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我院開設的免疫實驗課有凝集反應、沉淀反應、溶血實驗、酶免疫吸附實驗。免疫學實驗的特點操作精細,為避免發生交叉污染,很多反應物需要進行37℃水浴30-60分鐘,有些反應甚至更久需要到第二天才能看到反應結果(如試管凝集實驗)。這個時間就給實施PBL教學方式創造了很好的討論條件。根據免疫學實驗時間特點,PBL教學模式可以這樣在實驗中進行:
2.2.1 實驗對象分組
先進行小班教學,選擇本科五年制2020級中醫專業8班的同學作為免疫學實驗PBL模式教學對象,共57人分為兩個組上課:一組29人,下面分5小組;二組28人,下面分5小組。中醫專業二年級醫學基礎課已經有一定的基礎,正準備轉入專業課的學習。學生對醫學專業的學習方法開始形成系統模式,這個時候開展PBL模式教學是最佳時期。
2.2.2 提出問題
相關理論授課結束后,擬定實驗思考題,免疫實驗課授課前兩周告訴學生,各小組組長組織預習與討論,于實驗授課前2天將實驗方案及可能會出現的實驗現象、結果和結果分析等交給老師;免疫學實驗課一個實驗就是一個知識點,方便同學們查找資料。針對提出的問題老師指導學生可以通過書報刊查找文獻,或者通過數據庫來收集相關資料和信息,如龍源、知網、維普、萬方等,充分利用這些豐富的網絡資源查找資料拓展知識。
2.2.3 課堂分組討論
利用試劑水浴或者孵育的時間,以小組為單位選派一個代表逐一發言。發言要簡明扼要,內容圍繞當次實驗提出相關獨到見解或可行方案。每組發言結束后,由其余各組學生對發言內容及實驗方案進行評價,指導教師要對學生發言及時進行點評;教師根據學生的討論結果,指明原理、指出實驗操作要點、找出偏差或不足;利用這個時間進行討論,一方面避免了學生在等待結果過程中由于無事可做發生玩手機、聊天的情況;另一方面老師也能隨時查看小組討論的情況,給予討論積極的組員附加實驗分數。老師提出的問題主要是引導實驗發展來展開的,教師要把握討論的進度和方向,不能脫離實驗課本身,適時引導學生實驗操作規范的重要性,避免偏離主題的情況出現。學生才是學習過程的主體,由學生討論構建知識,老師進行技能引導,活躍現場氣氛,控制全場討論大方向。討論部分結束后,老師及時肯定同學們的積極學習態度和團結合作的精神。肯定同學們勇于嘗試,敢于挑戰的精神,鼓勵他們在今后的學習中要一直保持這種求知和自主學習的能力。[2]
2.2.4 效果分析
每組同學做完四次實驗后,進行PBL教學方法滿意度和課堂效果的問卷調查。此次問卷采用紙質版和回訪的方式。紙質版發下去57份,收回來57份?;厥章?00%,兩組學生對PBL模式實驗教學課堂滿意度和效果調查結果見表1,表2?;卦L主要是針對表示不滿意和覺得無意義的幾個同學進行意見收集。

表1 兩組學生對課堂的滿意度調查
從表1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學們對課堂滿意度很高,少量同學認為無意義。覺得在免疫課中引入PBL教學模式無意義的同學通過回訪談話發現該同學選擇醫學非他本身志愿,但是也從同學們討論過程中得到收獲。
從表2的調查結果來看同學們對調查的項目認同度很高,其中認同度最高的是3,7,9項目都是98.2%。表明同學們在提高查閱資料及獲得信息的能力,提高實驗操作技能和課堂氣氛活躍方面收到很好的效果。認同度較低的是提高語言表達與交流能力(85.9%)和啟發創新思維(87.7%)。這個也說明了實驗課和理論課的最大不同,理論知識點多學生可以從不同的切入點進行論證。而實驗課局限于某個知識點,操作步驟固定。學生針對提出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就比較單一,所以在實驗課上提高語言表達和創新思維就要求學生掌握更多實驗知識,學會更多操作技能。

表2 兩組學生對PBL討論課堂效果的調查結果
綜合結果表明PBL教學模式在免疫學實驗中運用受到大多數同學的歡迎,覺得從課前討論到課中發言,再聯系現場做實驗更好地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實驗操作起來也不再是枯燥無味,而是每一步都有了小目標。小部分同學可能還沒有適應這樣的討論方式,但是表示會積極去融入,期待下次實驗能做得更好。極少數幾個同學由于其他原因不喜歡討論的方式,從中旁聽也收獲了知識。本次在免疫學實驗中引入PBL模式的小班實驗教學學生的滿意度很高,學習效果達到預期效果。再加上獨立本科院校學生性格活潑,接受新事物比較快的特點,把PBL教學模式免疫學實驗課堂推向更多班級非常適合我院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方案。[3]
綜上所述,在醫學基礎免疫學實驗教學改革中引入PBL教學方法,從改變教師理念,編寫實驗教材,實驗教學的PBL教學模式試行等方面大膽改革創新后,學生對這樣的教學方式接受度很高。獨立醫學本科院校的醫學免疫學實驗教學進行PBL教學法改革與實踐非常必要,可在今后的實驗教學中進一步推廣應用。存在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也有幾個:教師方面,適應新教學模式對教師的知識面要求更高,老師需要不斷更新知識,接觸最新免疫診斷領域才能更好為學生答疑解惑;學生方面,中醫類院校學生比較注重專業課,像醫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這類傾向西醫的基礎學科得不到同學們的重視,在今后教學中教師可以加以引導,學習知識不分家,中西結合融會貫通才能培養出合格的醫學生,更好救治病人;學校方面,學校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該提供更好的實驗器材和實驗場地以滿足免疫學實驗不斷更新的技術要求。多方面改進才能力求給學生提供最好的教育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