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莉
【摘要】作業不僅能幫助學生鞏固和理解知識,還能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解決生活問題能力。由于傳統的作業形式重結果輕過程,所以傳統單一的作業形式,只能使學生形成固定的思維,不利于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根據“雙減”政策的要求,小學作業設計旨在以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為主。因此,教師在設計數學作業時,須以如何豐富作業內容,優化作業形式著手,設計學生愛做、愿做的作業,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各方面的數學能力。
【關鍵詞】小學;雙減;數學作業;優化策略
優化作業設計是實施“雙減”政策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的重要途徑。
一、小學數學作業現狀
(一)學生作業負擔過重
以往,一些學校的日平均作業量超過國家規定時間的兩倍以上,小學生完成家庭作業的日平均時間為1.5小時。有的教師不僅作業留得多,而且在二、三年級,學生花在作業上的時間超過了3小時;有的教師不僅作業留得多,而且在學生做錯作業后還要加倍罰做,使學生苦不堪言,久而久之,導致學生對學習產生厭倦心理。
(二)過度重視書面作業
“雙減”政策前,學生和教師在書面作業上花費了很大一部分時間,這并不能反映學生對該學科的興趣、實踐技能等情況。除了書面作業、試卷等形式的家庭作業外,通過一些家庭作業設計讓學生從課本的知識中,進入到生活實踐來,幫助他們更好地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通過自己對調查的理解、發現問題的實踐、研究和解決問題,在潛移默化的數學思維訓練中,提高學科閱讀能力。
(三)作業形式單一
很多時候,作業形式非常單一,書面作業居多,以絕對性答案書面性的習題為主,而很少有實踐活動、動手操作、上網查詢等非文字類的作業。這類單一作業嚴重挫傷了學生答題的積極性,抹殺了學生自主表達的創意,造成學生的依賴性和思維僵化。
二、優化數學作業設計的重要性
為了促進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教育部出臺制定訂了“雙減”政策,嚴格控制小學作業的時間和數量,為優化小學作業指明了方向。因此,無論是在教學中還是在作業設計過程中,教師都應該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技能和數學思維為核心,確保作業設計能充分提高學生的數學興趣和思維能力,使作業不再成為學生的負擔。“雙減”政策的到來不僅是為了減輕學生負擔,更是為了鼓勵和引導教師在教學中創新,在作業布置中改革。因此,教師如何優化日常作業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三、優化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策略
(一)優化作業數量,確保學生身心健康
沉重的家庭作業負擔會導致學生的身體疲勞和心理壓力過重,這將極大地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嚴格控制課外作業總量是優化作業設計策略之首。如何有效控制數學作業的數量,達到復習、鞏固和拓展的目的,同時又不會增加學生的身心負擔呢?筆者認為,有效控制數學作業的數量,最好的辦法就是設計分層作業。實施分層作業布置前,筆者采用測試和談話等方法,對班上的學生的認知水平、性格特征、特長及能力等逐一進行了解,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智力水平和學習態度等,將學生分A、B、C三組,代表低、中、高三個層次。A知識基礎水平智力較差,接受能力不強,學習積極性不高,成績欠佳;B知識基礎、水平智力一般,學習比較自覺,有一定的上進心,成績中等:C基礎扎實,接受能力強,學習自覺,方法正確,成績優秀。分好組后,確定各個層次的指導思想:對低層次學生,采用低起點、鼓勵,拉著走的方法;對中層次學生,采用多練習、小步走的方法;對高層次學生,采用小綜合、多變化、促自主的方法,力求多點開花,全面發展。對基礎性的作業,A組學生必做,BC組的學生可以不做;對提高性的作業,AB組的學生必做,C組的學生可以不做;對創新性的作業,AB組的學生可以不做,但C組學生必做。如此分組分層布置作業,對減輕學生作業負擔,控制作業量帶來了實效性,確保學生身心健康。
(二)優化生活作業,確保學生樂趣不減
生活是數學的本源,又是數學的歸宿。從生活著手,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落實生活化作業,建立符合學生實際,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課程,讓數學作業回歸學生的生活,體現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在數學中認識生活的意義。
比如,學習《元角分》這一知識后,筆者布置學生去超市購物的任務,讓學生付款,同時觀察付款金額及找零的變化,商品的價格和物品數量的變化,讓學生在實踐中了解貨幣的換算和加減;在學習了測量長度后,筆者讓學生用尺子測量家中物體的長度,例如窗戶、櫥柜等長度,讓學生感受到了長度的概念。這種貼近生活的實踐作業,讓學生在作業過程中樂趣無窮。
(三)優化拓展作業,確保數學思維訓練到位
所謂拓展作業,是以某一個學習內容為基礎,設計實踐性、開放性、體驗性的作業。其是教學內容的拓展和延伸,是學習方法的綜合運用,是教學與生活結合的重要途徑。這種有別于傳統作業的形式,側重點在于培養學生創新與實踐的能力,能有效地拓寬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確保數學思維訓練到位。例如,一個樓梯總共有八個臺階,規定一次只能上一兩個臺階,從地面到頂部可以有多少種不同的方式,請同學們試一試。這種作業是有一定難度的,如果不讓學生親自去體驗一個,學生靠想象是很得出答案的。于是,筆者帶學生到室外,親自走走,看看到底能有多少種方式,走到頂部。作業的形式新穎有趣,學生不僅愛做樂做,還能確保學生的思維訓練到位。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作業設計中,教師以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為主旨,優化作業設計,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應用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等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楊梅.雙減背景下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21(32):3.
[2]高玉翔.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研究[J].時代教學:中旬,2021(11):2.
責任編輯? 胡健文28AB5A49-7F3E-41C2-B644-404C0254B0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