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奇
(樂山師范學院)
我國科技水平的迅猛發展,科技化、智能化正在悄然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學習方式。高校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開展設計專業教學活動過程中,信息技術與專業課程的有機結合,能夠更好實現藝術設計與美術創作的信息化發展與改革。設計藝術專業的特殊性在改革浪潮中得以凸顯,信息技術不僅為藝術設計教育提供豐富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更好地促進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效果提升。還能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有利于新的藝術設計教育理念衍生。基于專業優勢與技術優勢,人人力求在藝術設計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進行性挖掘探索,是新時代下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重要發展方向,也是高校和教師需要重點思考的課題。
近年來,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迅猛發展,徹底顛覆了人們生活與工作方式。而信息技術的融入,不僅為人們生活提供極大便捷性,還提升人們的受教育質量,引起了我國教育事業的高度關注。高校教育與信息技術的結合,為教育者們提供了信息化終端設備,人們在智能化終端設備中進行學習和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大家的學習節奏。而我國教育事業將信息技術融入到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運用網絡和智能教學設備,對學生進行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活動的開展,對提高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效果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價值。開展傳統的藝術設計教學活動,多以師徒制的手把手言傳身教,不僅耗費大量的人力與物力,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人工操作失誤的風險。為此,高校運用信息技術展開多樣化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課程,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協助學生完成藝術設計方案以及藝術設計圖的繪制,使學生快速適應未來工作技術,更快更立體的進行藝術設計學習,對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與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新時期背景下,高校開展藝術設計教學活動過程中,根據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提出新型教育目標,要求將現代化教學手段應用到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活動中。不僅能幫助教師豐富藝術設計教學內容,還能運用多元化教學手段為學生展開藝術設計教學活動,使學生學習到的專業能力和專業素養符合新時期下國家和社會對藝術設計專業人才提出的新需求。此外,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國家和社會對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提出的多元化發展需求,高校將教育與行業發展相對接,不斷強化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時效性、有效性,是確保學生在畢業后步入藝術設計行業順利發展的重要舉措。
高校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的培養,有別于傳統意義下高職院校培養的單純技能型和應用型人才,僅側重于技能的輸送和操作熟練度的訓練。高校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其本質是強化學生對藝術設計的專業能力和思維能力,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發揮自身對藝術的理解,從而將自身對設計藝術的理解進行應用,將其思想觀念融入到藝術設計實踐活動中,為藝術設計行業創造出更高質量的作品。因此,高校開展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應當更注重學生個性化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根據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和思想現狀,將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優化和調整,確保培養學生學習能力以及藝術表達能力符合時代發展需求。因此,對于人才培養效果目標的設定尤為關鍵,信息技術是方法與手段而不是目的,采用靈活的教育規劃,才是促進高校藝術設計教學實踐效果提升的必經之路。
藝術設計專業在我國教育事業中起步相對較晚,還處于改革探索階段,但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信息技術與各個行業的深度融合,促使我國各個行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逐步增加,我國藝術專業人才教育已形成以行業發展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機制,逐漸將企業與教育進行融合,以提高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育人才培養效果。此外,由于我國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融入到設計行業中,對于技術的使用技能要求與靈活度有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術在教育階段中的合理融入,使得我國高校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育效果得到大幅度提升。因此,我國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進行改革與創新,需要根據我國藝術設計行業未來發展趨勢,加強高校、企業與政府之間的聯系,使其高校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更加完善,為學生今后發展夯實能力與素養基礎。
高校開展藝術設計專業教學過程中,雖然依據時代發展需求,將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和優化,運用信息技術展開多元化藝術專業教學。但由于我國高校教師對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掌握程度還有待提升,因此未能對信息技術應用到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活動中的力量進行重視。對提高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效率與質量起到的重要作用。此外,藝術設計教師教育信息化理念還有待更新,部分教師因致力于傳統藝術范圍的研究,而受制于傳統教學方法,導致固有的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與現代教學觀念和教學形式難以有效結合。因專業性質限制而排斥使用新媒體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和專業技巧,信息化力量的匱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效果提升。
傳統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模式的開展,一方面,是因為部分教學觀念陳舊,缺乏積極運用信息技術開展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能力,也未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融入到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對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了解現代藝術創作與藝術設計動態起到的積極作用。另一方面,教師自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沒有得到合理的指導,未充分將現代化教學理念融入到教學活動之中,導致在嘗試信息化教學時耗費大量時間,但收獲的教學效果卻不佳。在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仍以傳統教學方式為主,導致信息技術在傳統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的人才培育優勢難以得到發揮。
部分傳統藝術設計專業未積極根據時代發展趨勢,將專業課程內容進行優化和豐富,導致高校部分專業課程教學內容缺乏時代性和先進性。高校設計教學與設計行業需求脫節,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的藝術思維與藝術創作方式未發生改變,難以滿足社會藝術設計行業對藝術設計專業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在信息化進程逐漸加快的當下,當下流行的設計內容與技術也在不斷更新,而高校教學從使用的設計軟件到設計理念都偏向于繼承早年間的內容。藝術設計教育目標除了傳承之外更多的是創新,沒有先進技術與理念支撐,也沒有根據時代發展需求去豐富藝術設計課堂教學內容。導致學生對于傳統藝術設計教學內容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很難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現代藝術創作和藝術思維。
教師教學能力和教學觀念,決定高校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效果。因此,更新教師教學觀念、提升教師教學能力,是為我國相關行業培育高素質、高能力人才的重要舉措。但目前,因大部分高校教師已形成固定的知識結構和教學手段,在開展藝術設計教學過程中,仍沿用自己習慣的教學方式進行基礎內容和基礎技巧的講解與傳授。對于信息技術融入到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的接受程度較低,甚至有的教師抵觸使用信息技術開展網絡藝術設計教學活動,進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效果的提升。
優化教師專業能力分配,對師資力量進行重組與再利用。根據新時代對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高校應將傳統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和改革,為教師提供新型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以促進高校藝術設計教學效果的提升。因此,高校應意識到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開展,對阻礙學生學習積極性與學習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是主體,是學生學習和實踐的主導者,學生在課堂中被動學習和實踐,傳統教學模式的開展難以突出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特色。高校定期組織教師參加學術交流會和研討會,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和信息化教育理念,根據時代發展需求,將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和改革,為教師提供豐富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轉變師生在課堂中角色。簡而言之,教師將學生與教師在課堂中的關系進行轉換,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而教師積極在課堂中與學生展開交流和互動,教師能夠充分了解學生實際學習情況,藝術設計師資力量的增強,對提高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效果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藝術設計專業具有較強藝術性、文學性和社會性,而藝術設計作品更具有欣賞價值、使用價值和社會價值。藝術設計行業的迅猛發展,促使藝術設計行業對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現代高校開展藝術設計專業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扎實掌握藝術設計理念和基礎知識,還需要將藝術思維和概念傳授給學生。藝術設計思維往往跟隨時代發展變化,技術發展作為促進各行業發展的決定性要素也應當在教學中體現其重要性。提高學生的藝術專業水平和專業理念,應利用信息技術將傳統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和改革,為學生提供可以學習和交流的網絡平臺,教師可以此為基礎,在課堂中引領學生合理利用互聯網平臺實現現場觀摩與實景操作,通過技術加入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提升學習專注度,更好的幫助學生開拓其設計學習思路,側面提升學生專業水平和專業素養。
高校藝術設計課程應當追求教學內容的實質性突破,因為專業的快速變化這一特征,導致高校教學非常容易滯后于設計行業需求。這就要求教師首當其沖掌握設計發展趨勢,了解設計技能發展要求,把握設計行業流行命脈。對藝術設計的重點概念、主要歷史和經典案例有深刻的了解,能夠精準的區分經典和老舊。時時專注于對教學內容的更新,同時勇于摒棄陳舊內容。充分發揮出互聯網技術在藝術設計專業中的教學優勢,利用互聯網技術,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資源。
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育教學的改革和創新,依附于教師教育理念的轉變,是當下藝術設計專業教育改革需要解決的問題。應當鼓勵教師在開展藝術設計專業教學過程中,應摒棄自身傳統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主動學習、深入了解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加強自身對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和水平。以自身為原點對學生展開多元化藝術設計教學,以提高學生藝術設計專業水平和專業素養,為學生今后步入社會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綜上所述,我國信息技術的發展,促使各行各業的發展形勢和方向發生嬗變。將信息技術融入到藝術設計教育事業中,能夠為我國高校提供新型教學手段、教學內容和教學觀念。因此,高校開展藝術專業教學過程中,應轉變校內師生觀念、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增強校內藝術設計專業師資力量,勉勵教師采用多元化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傳授給學生現代藝術思維和藝術知識,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思維能力,為學生今后發展打下扎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