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 張婷
(四川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學前教育專業屬于教育類,該專業主要培養的是具備扎實學前教育專業知識,良好品德素質,將來能夠在教育部門、保教機構從事研究、管理的復合型人才。該專業對學生的思想品質、專業素養以及身心素質要求都非常高。在未來的舞蹈教學中,教師除了要注重學生舞蹈技能的傳遞之外,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表演意識,從這個角度出發,逐步增強學生的舞蹈能力。
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和普通的專業型舞蹈教學是存在本質性的差別的,想要研究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中培養學生表演意識的相關內容,就必須要了解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存在的特殊性。具體體現在教育對象、教育內容和教育環境這三個方面,下文重點進行闡述:
通過調查發現,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很多在學習該專業之前并沒有正規地學習過舞蹈。因此,大多數學生對于舞蹈是零基礎的,而且年齡都在20歲左右,這樣的學生其骨骼已經比較成熟,而現在初步學習舞蹈,是比較困難的。其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是基于高考這樣的形式招收的,他們在各項能力上是存在差異的。比如有的學生柔韌度比較好,有的學生就比較差。有的學生可以通過自身吃苦奮斗的堅毅品質彌補存在的不足,縮小和他人的差距??傊逃龑ο蟠嬖诓町愋?,也導致舞蹈教學開展的難度加大。
學前教育專業培養出來的是未來的幼兒教師,而在專業中開設舞蹈教學課程,就是為了培養學生舞蹈教學的能力。在未來的執教生涯中,能夠將自己的舞蹈知識向幼兒們進行傳遞,熏陶,提升幼兒的審美。所以學前教育專業教學的內容和專業舞蹈教師教學的內容是不同的,且不能盲目地照搬專業舞蹈院校的訓練模式[1]。
和初中、高中不同,在職業院?;蛘呤歉咝V校ǔW生學習是非常自由的、開放的。教師并不會每天的對學生進行催促、監督,舞蹈學習完全是憑靠學生的自覺性。在這樣一個開放性的教學環境中,學生如果不自覺,或者是不認真學習都會加大整個舞蹈教學的難度,也會影響教學的成果。
舞蹈有利于人類抒發、表達和表現情感,表演意識和舞蹈是密不可分的,其是舞蹈者有意識的情況下對舞蹈深層次核心區把握,將人類情感抒發的一種方式。比如具有舞蹈意識的學生,在表演時會更加地具有生命力、活力,也更能夠掌握自我的修養、層次以及視野,和觀眾產生共鳴。因此學習舞蹈必須要用心去感受,要讓他賦予生命力,除了肢體動作之外,更要將舞蹈表演本質的價值闡述。
學前教育主要是針對一些將來想要從事幼師這類職業的人群,因此這類學生必須要具備藝術素養,舞蹈能力就是其中之一。加強學生的舞蹈表演意識的訓練,可以幫助這類學生將來從事學前教育相關職業時,用舞姿吸引孩子,打動孩子。眾所周知,3-6歲的幼兒注意力非常有限,想要在簡短的時間內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以及各項潛能,作為幼兒教師必須要有著具備吸引力的舞姿,要能夠在舞蹈中散發出童真、快樂,而并非簡單的舞蹈技能的呈現。比如在舞蹈中無論是表現一棵大樹,還是一個小動物,如若教師能夠對幼兒的視覺、聽覺進行沖擊,幼兒便可以不自覺地加入其中。很顯然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表演,符合了該專業的需求,也有利于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增強幼兒的審美[2]。
在學前教育專業中,舞蹈教學是非?;A,也是比較重要的一項教育的內容。但是由于該專業所招收的學生大多數都不具備舞蹈的基礎功底,且身體的柔軟度較差,必然會加大整個舞蹈教學的難度加大。而從另外一個角度分析,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內容主要是以幼兒為主,是向幼兒傳遞美的一種方式。因此,如果能夠從表演意識這個切入點去開展教學,便可以較好地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或者是表演者學習舞蹈的積極性,也能夠幫助學習者較好地理解舞蹈,提升舞蹈表演的自信。
被學校學前教育專業招收的學生,通常并不是某個學校的藝術生,往往是成績達到學校招收的標準的一類學生。這類學生在文化成績上差距不大,但是在藝術功底上卻有較大的不同。比如在一個班級中,有些學生家庭條件比較好,或者是父母比較注重對孩子的藝術培養,因此從小就學習了舞蹈,甚至有較好的舞蹈基本功,對舞蹈相關的知識接受能力也比較強。還有一部分學生比較喜歡舞蹈,也參加過一些學校的文藝演出的表演。因此,身體的協調性和柔韌性較好。但是也不乏這樣一類學生,他們并沒有參加過任何的舞蹈訓練,舞蹈基礎和身體的柔韌度都非常的差,也缺乏對舞蹈的接受和學習的能力,這必然會導致班級的學生舞蹈基礎分化情況非常的嚴重,舞蹈教師如若采用統一的教學方法去對待,必然會影響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質量。
所謂的舞蹈表演意識,實際上就是指一個舞蹈演員在表演時對舞蹈內在和外在的一種理解和把握。作為一個專業的舞蹈演員,舞蹈表演意識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具備這樣的意識,才能夠在表演的過程中釋放出舞蹈的內在精神。當然,就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而言,其將來面對的是一群小朋友,必須要具備舞蹈的表演意識,才能夠提升整個舞蹈的感染力,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但是通過調查發現,并不是每一個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都喜歡舞蹈,有一些學生在內心是比較抵觸和排斥的[3]。比如在舞蹈教室中表演時,都不敢直視鏡子中的自己,很難達到提升表演意識的效果。當然像一些中等水平的學生,雖然對舞蹈比較喜歡,也希望通過舞蹈動作展現出優美的自己,但是由于對舞蹈缺乏一定的深度理解,以及基本功太差,故在表演時大多數只是在模仿,很難真正地表達出舞蹈的真諦。
無論是哪一類課程,在教學時都離不開教師良好的教學方法和技巧的指導,就學前教育舞蹈專業而言更是如此。由于所面臨的對象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開展舞蹈教學時,教師必須要具備良好的執教素養,能夠因材施教。但是從目前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現狀來看,缺乏一定的靈活性,教學方式也比較單一。比如在開展教學時,教師只是在一遍遍的去示范動作,讓學生去模仿,這種枯燥式的教學方式,必然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會使得原本具有美感的舞蹈變得毫無趣味。其次課堂缺乏良好的互動,學生學習的熱情難以被激發。眾所周知,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增強教師職業幸福感以及學生學習的興趣。然而,在舞蹈教學中師生之間缺乏良好的互動。一些學生和舞蹈教師只有幾面之緣,在學習舞蹈時,舞蹈教師只會傳遞舞蹈技能。學生各自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師生之間缺乏良好的互動,教師不能夠及時地調整教學的方案,必然會影響課堂的趣味性以及舞蹈教學的成效[4]。
在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中,對于舞蹈教學成效的評價主要是以教師為主,教師根據學生舞蹈課堂掌握的相關水平去判定,但是在整個評價中卻忽略了學生這個主體,限制了學生評價的權利,這也導致評價的結果缺乏公平、公正性,更會影響學生后期學習的主動性。其次,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對學生評價,主要是通過成績來判斷。舞蹈教學也不例外,而這種單一的評價方式,并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和能力,且僅憑一兩支舞蹈是無法展現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成效的,反而會大大地降低學生在舞蹈學習中的主動性。
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表演意識的培養,關乎到將來從事該行業人群的綜合素養以及幼兒的課堂專注力等,因此培養該類學生的表演意識是必不可少的。而作為舞蹈教學的教師,必須要提升對舞蹈表演意識的重視度,能夠知道表演意識是該門專業學生學習過程中必備的一種素養,并在舞蹈教學的方方面面中融入。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舞蹈表演意識進行關注,比如有很多的學生在分析舞蹈時,認為身體的柔韌性好,能夠將舞蹈通過肢體的方式表達出來,就是舞蹈能力較強,其實這種認知是片面的,舞蹈除了是肢體動作的呈現,更是情感的一種展現。如果只有肢體,沒有情感,那么和耍雜技毫無區別。因此,在課堂中,教師要時刻地引導學生去關注舞者的內核,尤其是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而言,大多數舞蹈都是具有童真和童趣的,在表演的過程中,會從內而外地去散發舞蹈的情感,要鼓勵學生去想象一個舞蹈的形象。只有當教師和學生都對表演意識極其關注的時候,才能夠真正地在表演時散發出一個舞蹈的內在靈魂。
學前教育專業針對的是將來從事幼兒專業的學生,這類學生將來很可能會成為幼兒教師,因此舞蹈教學的主要內容應該圍繞兒童舞蹈。其實兒童具有童趣性的特點,舞蹈表演時會通過夸張的表情和動作描述出心情、或者是某個事物的特征。教師可以結合這類舞蹈存在的優勢,培養學生的童真表演意識。比如“小鴨子”這個舞蹈,肢體動作是比較簡單的,但是對童真的表演卻是關鍵。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學會唱這首歌曲,并理解這首歌曲呈現的內容以及情感。當學生們對小鴨子這種形象有了較好地體驗以及感悟之后,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堂中將自己的認為的舞蹈表情在課堂中呈現,引導學生去理解兒童的天真和快樂,繼而實現情感和動作的有效結合。
表演意識實際上就是指表演者在進行表演活動時對表演內容的理解以及能動的程度,這是一種思維和感覺的結合。舞蹈教師在開展教學時,要給予學生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能夠自主地編排舞蹈,去理解舞蹈內核和外在之間的關系,繼而在舞蹈表演中呈現出更好的形象。當然舞蹈編排通常和學生的舞蹈功底、動作水平以及心理有著密切的關系,僅憑借某一個學生的力量是很難起到較好的編排效果的。因此教師可以將班級的學生根據對舞蹈的興趣、舞蹈的基本功等情況,分成6人一個小組,小組中成員對舞蹈的造詣不一,有中等的,有優秀的,同樣也有對舞蹈不感興趣的,綜合在一起,相互學習,共同提升。比如數鴨子這首歌曲,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利用空余時間,和小組成員根據該歌曲編排舞蹈,并說出為什么想要編排這樣的舞蹈。學生編排舞蹈時,會充分的考慮歌曲的中心內容以及整個舞臺的呈現效果。這樣的活動,既可以增強學生和學生對舞蹈的探究能力,又能夠培養學生的舞蹈表演意識。
在舞蹈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表演意識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傳統的評價主體和方法不利于表演意識的滲透,因此需要對傳統舞蹈教學評價進行改革。首先,從評價的主體上,除了由輔導教師進行評價之外,還應該融入學生以及觀眾,通過多元化的主體,分析學生在表演過程中表演意識存在的相關問題。根據問題教師不斷地改進舞蹈教學的方法,提升舞蹈教學的成效。其次,評價的方式不應該僅以一兩個舞蹈表演的成果去判斷,應從日常學習過程中學生參與舞蹈練習的積極性、創新力、理解力等多個角度去分析,避免傳統評價方式的單一性,也能夠讓所有的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舞蹈教學的學習中,而并非考試前的臨陣突擊。
綜上所述,在學前教育專業中培養學生的表演意識,有利于增強學生對舞蹈學習的興趣,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在表演中呈現出舞蹈的生命力,同時能夠優化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質量。然而想要將舞蹈表演意識滲透其中并非一件易事,需要教師能夠提升對表演意識的重視度,能夠從多個角度對學生的表演意識進行分析,不斷的進行優化,同時還要在課堂中融入多元化的舞蹈教學的方式,讓學生更好地通過舞蹈展現內心的世界,逐步形成習慣性的表演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