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瑞軒
自全球爆發新冠疫情后,對我國航空航天領域造成了重要影響,航空物流受到了巨大沖擊,在此背景下我國航空貨運能力方面存在的短板凸顯。在國內傳統航空貨運向著航空物流轉型的重要階段,信息技術在新冠疫情爆發期間發揮出了重要的作用,進一步推動了我國航空貨運業發展。對此,本文重點對我國航空貨運信息化發展現狀進行探討,并對其未來發展戰略進行分析。
航空貨運信息化的發展歷程
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國加強了對航空貨運信息化的建設力度,其中南京機場是國內公認的貨運信息化建設最突出的一個機場,其于2005年自主研發至今,空港電子物流信息平臺也在不斷升級。近年來,我國航空貨運信息化建設水平越來越高,許多航空貨運企業已經建立了獨立的貨運信息系統。2014年6月中貨航在浦東機場國際航班成功試用電子運單,同年南航、海航、國貨航也相繼推行。2018年7月營業部級非自營貨站擬從杭州機場推行,同時部分航司開始對信息系統進行深度開發。
我國航空貨運信息化的發展現狀及國家政策方面
我國各大貨運航空公司目前正在建設信息化系統的過程中,主要是通過借鑒國外經驗或自主研發的方式實現。如南方航空公司自主研發的“唐翼”系統是最典型的代表。不過我國貨航當前所使用的傳統操作系統靈活性還不足,航空貨運對于互聯網的應用水平仍然較低。近年來國家也高度重視航空貨運信息化發展,先后頒布的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如民航局印發的《民航局關于促進航空物流發展的指導意見》,重點針對航空貨運信息化進行了闡述,表明了國家對航空貨運信息化發展的決心。
缺乏科學合理地機隊、航線和運輸網絡布局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在航空貨運公司進行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在貨運航線、運輸網絡以及機隊規劃等方面還存在許多不科學、不合理的問題。比如在運輸網絡布局方面,仍然會受到自然條件、地理位置、經濟條件等因素的影響。航空貨運與其他運輸方式不同,機場、導航臺站、起落航線設計等都對自然條件有較高的要求,不同航線飛越地區的自然要素存在較大差異。其中地形地貌是確定航路的重要條件,所以在對航空運輸網絡進行布局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同時導航臺站的設置還需要考慮周邊的電磁環境。
信息孤島現象嚴重,信息標準缺乏
在我國持續推動航空貨運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還存在比較嚴重的信息孤島現象。航空貨運企業的信息系統和貨代公司、機場貨站、檢驗檢疫、海關等各類信息系統之間的數據格式、結構、標準未能形成統一,在這樣的情況下容易導致信息交換出現斷層,數據交換、共享受到阻礙,最終對相關業務的順利開展造成影響。
電子貨運發展滯后
從我國各大航空貨運企業的信息化建設現狀來看,電子貨運發展仍然處于滯后的局面。對于計算機、網絡、遠程通信等技術的應用程度不足,企業在開展航空貨運業務的過程中還未能完全實現數字化、電子化,實際業務開展過程中仍然采用的是紙質單據進行交易,利用網絡實現查詢、定艙、結算等業務流程還不夠完善。
貨物實時跟蹤查詢服務缺失
航空貨運業務中涉及的貨物通常有較高的價值,同時對時效性要求較高,所以在業務開展過程中實現對貨物的實時跟蹤和查詢是很有必要的。在貨物交運后,如果想要獲取貨物的運輸新信息還需要撥打航空公司的電話進行統一查詢,不僅會浪費很多時間,信息的時效性也得不到保障。在信息化建設水平滯后的情況下,甚至無法查詢許多貨物的信息,在這樣的情況下無法有效滿足用戶的需求,航空貨運的效率也得不到保障。尤其是在新冠疫情爆發期間,航空貨運投訴訂單急劇增多,這是因為貨物還需要進行檢疫,進而延長了貨運的時間,在貨物查詢、跟蹤服務缺失的情況下,用戶無法及時了解自己的貨物信息。
加強貨運信息系統建設
實現對航空貨運的信息化建設,應當加強貨運信息系統的建設力度,建立一個完善的航空貨運信息平臺。在現有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的整體框架下,建立行業統一的航空貨運信息平臺,實現航空公司、機場、貨代、用戶之間生產數據、信息的互聯互通,進一步提高航空貨運的跟蹤、查詢服務水平,讓用戶能夠在線了解貨物動態,進一步推動電子貨運發展,提高航空貨運的工作水平。在這個過程中,還應當支持資質良好、經驗豐富的第三方企業牽頭對信息系統進行開發,在數據交換平臺的基礎上為航空貨運參與方,如航空公司、貨代、海關等提供訂艙、電子運單等信息交互服務,構建一個集成化的信息共享平臺,建立一個新的航空貨運服務模式,有效避免信息孤島的現象出現,進一步增強在行業領域的競爭能力。
制定行業信息技術標準和相關規范
在大力推動航空貨運信息化發展的過程中,應當嚴格對行業信息技術標準以及相關規范進行建設,這主要是為了對航空貨運信息化建設的行為進行規范,約束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一些不良行為,主要針對現行業務流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和處理。根據國家、行業信息化建設標準規范,結合信息化的具體實施要求,適時制定實用性強、滿足企業需求的標準或規范,最后形成完整的航空貨運信息化標準規范體系。
推進電子貨運
有序推進航空電子貨運項目建設,是提高航空貨運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手段。在這個過程中應當著重加強計算機技術、遠程通信技術與網絡技術的應用,實現航空貨運業務開展的數字化、網絡化、電子化發展,依托電子貨運實現航空貨運的減負目標。比如電子貨單的退出,能夠節省大量紙質單據所造成的開支,在單據管理上拋除傳統復雜的步驟,能夠實現單據的一鍵查詢、一鍵管理。
完善接口系統
在建設信息化系的過程統中,為了避免出現信息孤島的問題,應當重視各系統的外部連接,因此需要做好系統接口的設計,實現各系統接口的統一,確保及時獲取用戶信息、貨運信息和業務變更信息,從而有效提高航空貨運的跟蹤、查詢服務水平。
國外航空貨運信息化成功案例
美國航空公司目前正利用人工智能實現航空貨運的自動化操作,目前在自動化建設方面已經取得了較大成就。依托人工智能的航空貨運自動化,能夠更好的對貨物容量進行預測,同時在發出預定請求的時候,系統能夠自動確認航空運單和貨物類型。與人工確認預定請求的時間相比,在人工智能的幫助下速度能夠提升10倍左右,并且準確性能夠得到保障,在航空貨運業務開展過程中能夠節省大量時間。
國外航空貨運信息化發展對比
當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充分利用數據庫技術、電子數據交換、條形碼技術等信息技術,不斷對空港物流信息系統進行完善。在用戶數據分享、用戶業務交易等方面已經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比如依托信息化建設的用戶數據分享主要體現在貨物跟蹤和資料查詢系統上,能夠滿足用戶對貨物信息的需求,幫助用戶及時掌握貨物的實際位置以及預計到達目的地的時間,其中包括了對貨物品名、重量、運輸方式等信息的反饋。同時在電子運單與訂艙等系統上,這些功能實現了航空貨運公司與用戶之間的全天候業務聯絡,無論是什么時候航空貨運公司都能夠對于用戶的需求予以回應。
國外航空貨運信息化發展對策
航空貨運想要朝著航空物流的方向發展,并非是簡單在傳統航空貨運的基礎上進行延伸,而是應當建立在信息技術的技術之上,以客戶為核心結合現代企業供應鏈管理、配合生產廠商的一站式服務等特征的一體化物流解決方案。在國際多式聯運的發展與綜合運輸鏈復雜性不斷增強的過程中,世界各國高度重視航空港建設,致力于將其打造成能夠提供全方位增值服務的主體,集配送、批發、自由貿易等功能于一體,著重為企業提供綜合性航空物流服務,以提高聯運效率為目的,著重對運輸節點的功能進行強化,將航空港打造成為航空運輸鏈中的綜合物流中心。同時,各國目前正在加強空港物流的商務中心建設,以便為用戶提供運輸、金融、商業等方面的服務,國際航空港逐漸朝著人才流、資金流、技術流、商品樓匯集的中心。
綜上所述,新冠疫情爆發后讓我們認識到了航空貨運信息化發展的重要性,也認識到了傳統航空貨運存在的弊端,當前加強我國航空貨運信息化建設力度迫在眉睫。現階段我國航空貨運信息化發展比較緩慢,數據共享目標仍未實現。因此我國還需要結合我國航空貨運信息化建設現狀,制定行業信息技術標準以及相關規范,持續加強航空貨運信息系統建設力度,建立完善的航空電子商務平臺并推進電子貨運。同時為了保障航空貨運業務中貨物跟蹤、查詢服務質量,還應當著重對各系統信息接口進行完善處理,實現系統信息接口的統一,便于實現數據、信息實時共享。
(廣東省機場集團物流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石學剛,周琳.后疫情時代提升我國國際航空貨運能力的對策建議[J].綜合運輸,2020,42(12):108-113.
[2]楊光.我國航空貨運的信息化發展狀況和對策[J].科技資訊,2019,17(32):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