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 王曉娟
◆摘? 要: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斷創新的成果,“課程思政”在我國存在的時間尚短。因此,很多高校在課程思政建設中有著與“思政課程”混為一談、課程“思政化”、“課程思政”建設脫離學校和學生實際等問題。原因在于高校對“課程思政”內涵理解不夠深刻、對“課程思政”建設缺乏頂層設計,以及對課程思政建設的功利化取向。為了使課程思政更高效地發揮育人作用,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應恰當處理與“思政課程”的關系、系統規劃設計高校課程、建設高素質的程思政師資隊伍、構建科學化的課程思政評價體系。
◆關鍵詞:課程思政;質量評價;問題;原因;對策
一、高校課程思政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與“思政課程”混為一談
思政課程,主要指“學校專門開設的為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一系列顯性課程,在課程內容上主要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傳播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具有鮮明政治屬性的課程”。由于“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都屬于思想政治教育領域,承擔的育人目標有相似之處,所以很多高校在進行課程思政建設中將“思政課程”一并納入規劃范圍,忽略了二者在課程屬性、具體目標、傳授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導致“思政課程”的淡化和弱化,任課教師的使命感隨之下降,從而抹煞“思政課程”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二)課程“思政化”
2017年12月,教育部發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明確提出要“大力推動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優化課程設置……”。此后,全國高校掀起一股課程思政的熱潮,爭相改革專業課程、通識課程、公共基礎課程等。很多高校要求任課教師梳理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誠然,這一做法有助于構建全課程育人的格局,但在具體實行中,部分高校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識和能力還存在差距,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恰當融入課程教學,只能以附加形式,向學生生硬宣講,最終導致原有課程任務與思想政治教育任務比重的失衡,產生課程“思政化”傾向,犧牲了原有課程所承擔的教育功能。
二、高校課程思政建設中問題產生的原因
(一)對“課程思政”內涵理解不夠深刻
課程思政育人作用的高效發揮建立在對其內涵的深刻理解之上。首先,課程思政的根本目標在于“立德樹人”,對學生進行價值觀的引領、品格的塑造以及人文素養的培育,使學生不被社會上充斥的各種錯誤觀念所誤導,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其次,課程思政具有“隱性思政教育”的功用,“往往采取一種比較潛隱的形式滲透于專業課的教學過程當中,學生于潛移默化中接受主流價值觀念的熏陶”。最后,課程思政與其他課程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其往往依托、借助于專業課、通識課等進行,使其他課程在進行智育、體育、美育的同時,發揮德育價值。當下高校出現的“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混為一談,課程“思政化”傾向,以及教師不重視課程思政建設等問題,正是對上述三點理解不夠深刻才導致的。
(二)對“課程思政”建設缺乏頂層設計
課程思政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高校統籌規劃。然而,現實中很多高校只是一時熱情,對此缺乏整體的規劃設計,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課程思政改革機制。在改革理念上,不能將“課程思政”納入思政教育與專業教學有機結合的“大思政”工作格局,發揮教育的協同作用。在制度建設上,未將課程思政納入學校章程和發展規劃,人才培養方案、授課計劃中也很少看到課程思政的影子,評價體系、績效考核體系更無從談起。在物質保障上,缺乏對教材開發、資源整合的部署,忽視課程思政教學平臺的建設。在師資團隊上,存在著專業課教師對課程思政重視程度不夠、有所誤解的現象,教師思想政治素養和思想政治教育意識、能力有待提升。在課程教學上,受到原有學科思維的束縛,無法科學有效地挖掘課程的德育資源。以上幾點使得很多高校的課程思政淪為了形式主義。因此,高校在課程思政建設中要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才能充分發揮其育人作用。
三、高校課程思政建設中問題的應對之策
(一)恰當處理與“思政課程”的關系
課程思政”理念的提出在于使其他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發揮教育協同作用。因此,課程思政的建設首先要處理好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關系,明確自身的定位。第一,要把握好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之間的聯系和區別。聯系在于課程思政是思政課程在專業領域的延伸和拓展,是基于專業課程內在體系,對思政課程中的一般性原理、要求的深化和具體化。區別在于“課程思政”需要借助其他課程教學進行,是一種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思政課程可以直接進行系統化的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傳授,是一種顯性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要構建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之間良好的合作關系,使思政課程為課程思政提供基本理論的指導,并為課程思政的設計與規劃、內容開發等提供支持,保證課程思政的高效運行;另外,要通過課程思政擴大思政課程的影響力,提升其教育效果。第三,要堅守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主陣地,堅持思政課程的主體地位,讓馬克思主義在課程思政建設中發揮引領作用。
(二)構建科學化的課程思政評價體系
科學的評價有助于發現課程思政的育人效果、改進課程思政教學,促進課程思政體系的建設。高校應立足于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發展,建立科學的課程思政評價體系。第一,向教師闡明課程思政評價的功用,幫助其認識課程思政評價的重要性,從而激發踐行課程思政的積極性和創造活力。第二,制定科學、系統的評價方案。第三,重視評價結果。評價結果得不到運用,評價就會流于形式。因此,高校應注意將課程思政的評價結果作為改進課程教學、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重要依據。
參考文獻
[1]鄭永安.以立德樹人為根本? 全力構建“三全育人”體系[J].中國大學教學,2018(11):11-14.
[2]譚曉爽.課程思政的價值內涵與實踐路徑探析[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04):44-45.
課題:天津師范大學2018年教改項目(項目編號:JGYB01218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