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園園
◆摘? 要:高校學生黨支部是黨在高校的基層組織,開展好基層黨組織的組織生活,提高組織生活的有效性,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使其成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堅強堡壘。本文依據認知方式的不同,從組織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入手,探究問題產生的原因以及進一步提升組織生活有效性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組織生活;有效性;認知差異
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中明確指出,需要以調動全黨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著力點,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
黨的組織生活是黨的建設的一項重要政治工作,是黨組織對黨員進行教育、管理、監督的重要形式。高校學生黨支部作為黨在高校學生中的基層組織,是學生工作的直接組織者和實施者,做好高校學生基層組織建設,需要調動全體學生黨員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目前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的開展還存在很多問題,因此如何進一步提高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的有效性是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的一項重要工作。
一、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存在的主要問題
1.組織生活形式方面存在的問題:
組織生活形式比較單一,大多數活動的開展僅僅以會議形式進行PPT的展示,展示過程中內容簡單,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散,支部成員存在著被動接受的現象。組織生活的民主互動性不足,大多時候都是黨支部書記對理論政策的簡單宣講,并沒有使理論學習深入支部黨員頭腦和心中。同時由于組織生活形式過于單一,致使支部黨員對組織生活興趣不高、積極性不夠,支部黨員并沒有真正的參與其中。黨支部成員之間缺乏一個良性的互動和交流,使得理論學習不夠深入。
2.組織生活內容方面存在的問題
組織生活內容過于單調,活動開展過程中大多時候是對理論政策的學習,理論學習不夠深入,缺乏系統的規劃性,理論學習停留在表面。組織生活的內容大多數是關于政治理論學習的,不太貼近學生,貼近生活,使得學生對組織生活的參與熱情不高,存在為了完成任務而參加組織生活的心理,使得組織生活的學習效果不佳。組織生活的內容與實踐聯系不夠緊密,大多數理論學習只是進行淺顯的學習,不能深入理解理論學習的精髓,不能將所學運用到實踐中去,從而影響組織生活的學習成效。
3.組織生活組織者業務能力不強
組織生活的內容在較多時候需要對黨和國家的一些政策進行學習解讀,對時事政治進行學習評論,對理論學習有正確的理解和認識。學習的內容要求黨支部書記需要具備較高的理論素養和扎實的理論知識,能夠學懂弄通黨的先進理論和時事政策,并且具備較強的文字表達能力和理論宣講能力,能夠為支部黨員宣講黨的理論政策。而高校基層黨支部的書記一般為輔導員或者由所在學院研究生擔任,從活動組織者的角度來說,存在著缺少相關業務培訓、自身理論素養不夠、重視程度不夠等問題,使得組織生活的有效性大大降低。
4.學生黨員主體意識不強
黨支部在開展組織生活的過程中,往往存在著被動參與、主動性不強的現象。部分黨員把組織生活看成是一種負擔,只是為了參加而參加,自我意識不強,缺少在組織生活中的主體性作用,只是為了完成任務才進行組織生活,支部成員之間沒有良好的互動和交流,使得組織生活的有效性大打折扣。部分高校對于學生黨支部的組織生活不夠重視,組織生活的管理和監督制度不夠完善,不能起到及時監督和檢查的作用,造成組織生活不能按照規定保質保量地開展和進行。對于不符合規定、不按照規定開展組織生活的黨支部懲處力度不夠,對于先進典型的黨支部表彰和鼓勵力度不足,大大降低了黨支部開展組織生活的積極性。
二、基于認知差異視角的分析
認知方式是指人們在對事物、現象或人進行認識的過程中,個人所偏愛使用的加工信息的方式,也叫認知風格。每個人所偏愛的認知加工方式是不相同的,同樣的內容每個人接收后經過加工所獲得的信息也是不相同的。其主要的表現方式有三種:沖動型與沉思型、具體型和抽象型、場獨立型與場依存型等。
1.沖動型與沉思型
每個人對問題的思考速度不一樣,導致看待問題的全面性、精確性都會有所差別和不同。沖動型的學生對于問題的反應速度更快,但是其精確程度會比較差,對于遇到的問題也可能會急于得到解決,不會對問題的方方面面進行全面細致的分析,這類學生更傾向于輕松的學習開展形式。沉思型的學生的認知方式的特點是反應比較緩慢,但對于問題的思考和回答的精確程度比較高。沖動型的學生看重問題回答的速度,卻不關注質量的好壞,而沉思型的學生更看重解決問題的質量,并不過分看中回答的速度,這類學生更傾向于對理論政策進行深入的學習。
2.具體型與抽象型
具體型的學生比較擅長對某一個具體觀點或者特定情境進行深入地分析,而且需要掌握更多的信息,才可以對問題進行比較全面的分析,這種類型的學生更傾向于提供參考資料進行系統地學習。抽象型的學生在看待不同的事物時,能夠多角度地去看待遇到的問題,并進行一些概括性的思考,這類學生更傾向于對理論政策進行全面的學習和講述。
3.場獨立型與場依存型
場獨立型的學生善于根據自己內在的標準或者內在的參照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和處理,但缺少對外界事物的觀察,不太依賴于外界的環境,這類學生更傾向于內容上是否具有邏輯性。而場依存型的學生一般需要參照外界的環境,根據自己對事物的觀察繼而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和處理,這類學生更傾向于獲得學習的幫助和具體的指導。
三、基于認知差異視角的對策分析
1.創新組織生活形式
豐富的組織生活開展形式對于黨支部的組織生活成效的提高有較大的促進和提升作用,可以增加黨支部黨員參與組織生活的興趣和積極性。通過前期支部書記、黨支委、黨小組的積極參與和認真策劃,開展具有一定創新性的活動,在每學期可以開展一次外出參觀學習、走進社區參與志愿服務、前往敬老院照顧老人等實踐活動。通過開展實踐性的活動,讓支部黨員參與到與理論學習不同的組織生活中,豐富黨支部的組織生活形式。在理論學習的過程中,可以適當加入一些知識競賽的題目或者是與活動主題相關的內容,增加組織生活的趣味性,如黨史知識競賽等。在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可以采取微信、微博、短視頻等新媒體宣傳形式,運用新媒體的表現力和宣傳力去進行傳播和宣傳,吸引和提高支部黨員的注意力,也增加了組織生活宣傳成效的受眾群體,提升了黨支部組織生活的影響力。同時也要注意增強支部黨員之間的民主互動性,通過增加一些小組交流、現場提問、小游戲等環節,讓每個黨員都可以參與其中,發揮其積極性和提升其參與性。對于沖動型的黨員可以通過寓教于樂的形式進行組織生活的開展,讓其能夠靜下心來進行深入地學習。對于沉思型的黨員,可以通過理論宣講、微黨課的形式進行深入地學習。對于場依存型的黨員,可以通過小組互助學習的形式進行交流和互動。對于場獨立型的黨員,可以通過撰寫學習筆記的形式,增強其思考的邏輯性。
2.豐富組織生活內容
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要牢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立足點,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和各種具體活動中去,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豐富組織生活的開展內容。結合黨支部黨員的實際需求和自身存在的問題、社會熱點等,認真設計組織生活的主題、互動的時間和內容,利用討論交流和辯論的方式,調動學生黨員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同時可以通過開展參觀、講座、觀看影片等活動,把組織生活滲透到學生的生活中,利用好“三微一端”,加大對黨支部組織生活的宣傳力度,使學生在思想上能夠重視組織生活。具體型的黨員擅長對某一個具體觀點或者特定的情境進行深入地研究,抽象型的黨員能夠從多角度去看待問題,可以把開展組織生活的主動權交給他們,從學生的角度去豐富組織生活的內容,讓組織生活更接近學生的實際。
3.提升組織者能力
作為基層黨組織組織生活的組織者和實施者,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視組織生活的開展,組織生活的開展成效對于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黨支部黨員在班級的示范引領作用有著重要的提升作用。其次要不斷加強自身的理論學習,熟練掌握黨的相關理論知識,積極參加黨支部書記網絡培訓班和學校的相關講座培訓,讀原著,關注時事政治,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多思考交流,不斷地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和邏輯思維、表達講述能力等,為開展組織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保證組織生活可以保質保量地開展。同時還要注重自己的實踐能力的提升,積極參加學校微黨課比賽、黨團知識競賽,提升自己的綜合寫作能力和演說講述能力、新媒體操作使用能力等。組織者只有自身理論素質過硬,才能開展好黨支部的組織生活,不斷提升黨支部組織生活的質量。
4.提高黨員主體意識
黨員的參與性和積極性不高是目前高校基層黨支部普遍存在的問題,支部書記作為黨支部活動開展的組織者、活動的策劃者,同時也是活動的實施者,而學生黨員則往往是被動參與的一方,存在只是為了參與而參與的心理,積極性主動性不高,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參與組織生活。為調動學生黨員參與組織生活的積極性,可以與黨支部委員共同探討要開展的活動主題,并且征求支部成員的意見。活動的主題確定以后,可以采取輪流擔當主講人的方式,把主講的任務分派給支部的黨員或者是即將要發展的對象,給每位支部成員提供充當主講人的機會,提升支部黨員的主人翁意識,使其能夠真正參與到組織生活當中,切實體會到組織生活的魅力。活動開展完成后,要做好臺賬記錄、總結和反思的工作,通過總結和反思才能不斷地進步,宣傳委員根據組織生活的內容做好會議記錄并撰寫宣傳稿,通過網絡媒體進行必要的宣傳,提升組織生活在班級當中的感染力和號召力,擴大組生活的影響力。
四、小結
做好新時代黨的建設工作,需要各個基層黨組織協同發力,共同探索黨的建設路徑,強化黨支部組織建設,健全組織生活的質量保證體系,落實組織生活的規范性和計劃性,明確每月組織生活的主題和要求。同時加強組織生活的評估和反饋,不斷優化和提升組織生活的質量,提高組織生活的有效性。通過創新組織生活形式、豐富組織生活內容、提升組織者能力、提高黨員主體意識,不斷提升組織生活的有效性,使得支部黨員和班級學生能夠在組織生活的學習中和影響下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繼而加強和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參考文獻
[1]錢濛,劉靳.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力提升方法路徑研究——以S市H大學為例[J].改革動向,2019,(08):20-21.
[2]馮國珍,郝清羽.對進一步增強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有效性的思考[J].高教學刊,2020,(14):57-60.
[3]劉暢.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有效性路徑探究[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9,33(03):10-12.
[4]張楠.從學生的認知方式差異的視角探討網絡化教學策略[J].科技信息,2009(08):37-5.
[5]宋芳,王珊.創新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有效性研究[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6(0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