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淼 狄舒男 周妍妍 桑希生
摘要 當前中醫界多從“痰”“虛”“瘀”探討惡性腫瘤的病機,忽略了惡性腫瘤的本質特點。本文借鑒現代醫學中惡性腫瘤的概念及病理認識,結合中醫理論體系內容,認為惡性腫瘤本質為精變,核心病機有二:一是惡性腫瘤的功能病機為精變蓄積、侵蝕增長、血脈壅盛、功能損傷、正氣消耗;二是惡性腫瘤的物質病機為“正氣”有余、惡性腫瘤物質的生產、氣血的偏敏感性。
關鍵詞 惡性腫瘤;中醫;病機;痰瘀互結;癌變;血脈壅盛;癌物質;正氣
Construc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athogenesis of Malignant Tumo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odern Medicine
YU Miao,DI Shunan,ZHOU Yanyan,SANG Xisheng
(Heilong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Harbin 150010,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inly discusses the pathogenesis of malignant tumor from “phlegm,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ignoring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cancer.Based on the concept and pathological understanding of malignant tumor in modern medicine,this paper,combined with the theoretical system,believes that the essence of malignant tumor is the accumulation of essence,and the core pathogenesis of malignant tumor includes 2 aspects:First,the functional pathogenesis of malignant tumor is the accumulation of essence,erosion and growth,blood vessel congestion,functional impairment,and the consumption of righteous qi.Second,the material pathogenesis of malignant tumor is excessive “vital qi ”,and the sensitivity of the production of malignant tumor substances,partial sensitivity of qi and blood.
Keywords Malignant tum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athogenesis; Intermingling with phlegm and blood stasis; Cancerous; Blood vessel congestion; Cancerous substance; Vital qi
中圖分類號:R273 文獻標識碼:A ?doi: 10.3969/j.issn.1673-7202.2022.09.020
惡性腫瘤是全球醫學界亟待解決的醫學難題之一。現代醫學借助現代科技手段,對惡性腫瘤進行多靶點網絡狀的微觀探究。在病理學認識和臨床治療手段方面不斷進行突破和創新,臨床療效以腫瘤實體的縮小和腫瘤標志物水平下降為主。中醫學則基于宏觀認識和整體觀念,對腫瘤患者的整體治療顯現出一定的優勢。從中醫藥治療惡性腫瘤的循證學資料上看,中醫藥的有效干預主要集中在腫瘤難治性并發癥,如惡性胸腔積液、化療后骨髓抑制、多藥耐藥及改善生命質量等具有中醫治療優勢的臨床問題上,療效上更側重于患者的主觀感受[1],但中醫證候積分等主觀效應指標不符合現代醫學還原論指導下的療效評價,因此難以獲得國際公認[2]。這也說明中醫藥在縮小腫瘤實體和降低腫瘤標志物方面能力的不足,究其根本,是基于對惡性腫瘤病機的認識不足造成的。
受制于沒有科技手段對體內腫塊進行準確判斷,宋代之前惡性腫瘤的病癥被隱含在積聚之中,只有腫塊接近體表皮膚時才能被認識并加以描述,并命名為“癌”。《仁齋直指方論·發癌方論》曰:“癌者,上高下深,巖穴之狀,顆顆累垂,裂如瞽眼,其中帶青,由是簇頭各露一舌,毒根深藏,穿孔透里,男則多發于腹,女則多發于乳,或項或肩或臂,外證令人昏迷。”[3]相似概念還有“巖”:“初起內結小核,或如鱉棋子,不赤不痛,積之歲月漸大,巉巖崩破,如熟榴,或內潰深洞,血水滴瀝……名曰乳巖,為難療。”[4]其“毒根深藏”及“積之歲月漸大,巉巖崩破,如熟榴,或內潰深洞”的形態特點與現代醫學對惡性腫瘤的認識基本一致。直至提出了“癌毒”病機,惡性腫瘤才有了獨立的病機體系,但仍缺乏對癌毒本身的病機認識,最終回歸于“痰”“虛”“瘀”“毒”的泛化病機。惡性腫瘤的中醫學病機理論核心應探討癌毒是如何發揮“毒”的作用,因此應聚焦于惡性腫瘤的本質,提出符合臨床實際的病機理論,進而探討惡性腫瘤的臨床治療和藥物,從“癌毒”的表象認識,深入到惡性腫瘤的具體病機認識。我們認為,當代中醫學應借鑒現代醫學的技術手段,根據引發惡性腫瘤的中醫病因進行精準預防,基于惡性腫瘤病機的致病特點和病理特點,提出和構建中醫學惡性腫瘤病機理論,為臨證防病施治奠定理論基礎。
1惡性腫瘤的中醫病因
1.1體質惡性腫瘤的源頭最終可追溯到遺傳物質,這類物質屬于中醫學的先天稟賦,稟賦決定人的固有體質。由于古代中醫缺少現代技術的支撐,無法對癌進行先天稟賦的相關認知,但也有了小兒先天稟賦不足、臟腑功能發育不全則外邪易于伏留,日久成積聚的認識。年齡與性別在癌的發病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已經被確切地認識到,且都與中醫學的體質因素有關。中醫體質學試圖借用現代技術和研究手段歸納整理癌癥與體質的關系,但目前中醫學從氣、血、津液、痰濕、陰陽的角度建立的中醫體質理論,能否滿足人體體質的多層面和復合性還有待商榷。
1.2伏邪中醫學認為,伏邪能夠導致積聚。伏邪是指外感邪氣侵犯人體之后,以各種方式在人體內潛伏下來,形成的一類慢性或隱匿的發病狀態,可導致各種內傷病情[5]。《伏邪新書》言:“感六淫而不即病,過后方發者,總謂之曰伏邪……有已發治愈而未能盡除病根,遺邪內伏,后又復發,亦謂之曰伏邪。”[6]《諸病源候論·疝病諸候·寒疝積聚候》言:“但諸臟腑受邪,初未能為積聚,邪氣留滯不去,乃成積聚。”[7]伏邪導致的積聚有3類:1)影響人體氣血津液的代謝,導致代謝產物的慢性堆積留置;2)邪氣損傷血肉,機體的修復損傷過度形成瘢痕疙瘩;3)邪氣與正氣搏結,導致異常增生,直至發生突變形成惡性腫瘤。從中醫病機層次講,伏邪在氣分發為結聚,在血分則是惡性腫瘤發生的最主要病因。易于發生在血分的伏邪主要是伏風、伏燥,如“伏脾風”的最終轉歸即是“痞氣”(脾之積)[8]。在預防惡性腫瘤時,清除伏邪是重要方面。
1.3毒“毒”在中醫學理論體系中含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毒”是指能夠對人體造成強烈傷害的一切致病因素,就致病程度來講,只要對人體造成強烈傷害的致病因素皆可稱之為毒。狹義的“毒”是指在外邪中與“淫”“邪”“疫”并列,具有發則入血、膿腫潰爛特點的一類外源性致病物質,本質為外感致病因素。由于癌的形態表現為腫潰破爛,對人體傷損重,因此有學者提出從毒論癌[9],經研究者的不斷完善,最終構建形成了“癌毒理論”,并從熱、痰、瘀、濕進行辨證治療[10]。但“癌毒理論”沒有對毒的性質進一步定性,也缺乏對癌病因性質的全面分析,因此需要進一步深入探討其內涵。
在古代,無法闡明癌與毒的直接關系,多責之于飲食因素,如酒癖。古人認識到飲酒過度可以導致黃疸積聚類疾病,其中可能包括癌。毒害物質的致病方式與伏風、伏燥相似,并非直接將機體組織毒殺,而是蓄積在體內,傷害精血而導致癌變,所以毒害致癌也是一個慢性過程。常見的有毒物質有香煙、乙醇、工業廢氣、霉變食物及重金屬等,這些都屬于現代臨床的認知。因此,規避毒害損害是防癌的基礎。
1.4衛氣癌相對于正常的人體來說屬于邪氣,對邪氣具有防御功能的是衛氣。失和作為一種病機,可發生在多種疾病的前期、中期,能否形成癌體、是否能夠出現癌體并不能由其決定,但失和對于癌的發生具有重要的病因意義。人體是一個多層面的復雜整體,失和可以表現在不同層面,衛氣失和對于癌的發生更具意義。單獨的癌變個體可以被衛氣清除,然而一旦人體內環境失和,主要是衛氣失和,癌就有可能突破衛氣的防御,導致衛氣不能對癌變個體進行清除,癌體就有可能積聚成形。衛氣失和也可以由多種因素引發,如陰陽失和、氣血失和、氣機失和、情志失和等,但并不是所有的衛氣失和都可以導致癌的形成,此時強調的是衛氣對癌的防御作用,包括識別和清除能力;而對于輔助正氣抗癌,應重點提升的是與癌相關的衛氣,而非一身之大氣和中氣。
2惡性腫瘤的病機體系
目前,對于惡性腫瘤的“痰”“虛”“瘀”病機,多數醫家僅從津液、氣血陰陽等層面進行分析,但人體是多物質、多組織、多器官、多功能的整體,惡性腫瘤作為一種異常組織打破了人體不同層面的平衡,在臨床上表現出多層面病機,如邪正盛衰病機、虛實病機、氣血病機、臟腑病機、經絡病機等,因此需要從不同層面對惡性腫瘤進行深入探析。同時,在探析惡性腫瘤病機時應注意惡性腫瘤本體病機與繼發病機的界限,譬如虛病機。“虛”是惡性腫瘤對人體氣血消耗以后的繼發病機,惡性腫瘤作為有形實體,“邪盛者為實”病機恰恰是實。因此,惡性腫瘤病機的構建首先必須集中在惡性腫瘤自身的病機特性上,只有在認清自身本質以后,才可談及對其他組織的影響;其次,盡量從不同層面認識惡性腫瘤,包括惡性腫瘤的功能層面和惡性腫瘤的物質層面。
2.1惡性腫瘤的功能病機
2.1.1精變蓄積惡性腫瘤的本質是正常人體組織的異常化生。中醫學的化生功能屬精,是能夠化生氣血、陰陽、形體臟腑的一類物質,是維持和構成人體的最基本物質。《素問·金匱真言論》曰:“夫精者,生之本也。”人體中具有精的化生能力的物質和層次稱之為精分,精分不局限于某一具體部位,現代醫學中的基因以及由其所調控的物質具有精的相似屬性[11]。精分的病機有很多種,如精虧、精虛等,而惡性腫瘤的化生異常為變,不僅是功能上強弱之變的盛衰虛實,而且是由正常到異常的變。《說文解字》:“變,更也。”[12]因此惡性腫瘤的中醫學本質為正常人體局部組織的精變,即人體內正常的化生能力的異常化。精變后氣血陰陽均會產生相應的變化,可能需要多年出現有形實體,而后“積之歲月漸大”,這一過程為蓄積。惡性腫瘤的蓄積與人體不同層面的失和正相關,如正氣失和、情志失和等。精變正常的化生不具侵蝕性,形成良性腫瘤;而惡性腫瘤變則是不完全的化生,為幼稚的不成熟細胞,具有強大的增殖能力,遠超過正常的機體生長速度,使得衛氣對他的殺滅不足以抵消生長的數量,導致惡性腫瘤的不斷蓄積增長。
2.1.2侵蝕增長惡性腫瘤體形成以后會出現侵蝕性生長,使所在的正常組織器官與惡性腫瘤體的界限模糊,對所在器官形成擠壓和侵蝕,最終導致所在組織器官嚴重的形態異常并交融在一起。當惡性腫瘤增殖到一定程度后,會出現潰爛壞死,因此古人稱其為惡瘡“潰敗肌膚,浸淫不休”[13]。
2.1.3血脈壅盛血不僅濡養臟腑形體,也為惡性腫瘤體提供能量,現代醫學已知惡性腫瘤構建自身運血通道,生成豐富的具有不完整管壁的血管網,為惡性腫瘤提供豐富的營養以保證其過度增殖。《小兒衛生總微論方·疣子論》言:“日久漸長,滋益而大,名曰瘤子……久則氣血順活,故漸長大也。”[14]其“氣血順活”的原因正是惡性腫瘤為了掠奪血中精微物質,使惡性腫瘤局部血脈遠多于正常增生的組織,出現惡性腫瘤局部血脈壅盛,而其他部位的血液運行受到影響,出現血行不暢和瘀阻的表現。這種特點促使我們思考活血化瘀藥的應用,究竟是在于促進惡性腫瘤體的血液循環,還是在于改善身體其他部位的血行?早在80年代,李學湯等[15]對丹參、赤芍等活血化瘀藥物促進腫瘤轉移進行了研究,認為活血化瘀藥物的抗癌作用值得進一步探討。孫滿強等[16]實驗研究結果顯示高劑量活血化瘀中藥川芎、丹參對路易斯肺惡性腫瘤小鼠的腫瘤生長無明顯抑制作用,且對于其轉移具有促進作用。可見惡性腫瘤的核心病機決定了治療原則,血脈壅盛病機決定了臨床慎用活血化瘀藥物的原則,因此當前的重要問題是如何做到抑制惡性腫瘤體血行而增加外周血行。
2.1.4正氣消耗惡性腫瘤蓄積期患者并沒有不適的癥狀,惡性腫瘤體形成后早期患者以乏力、懈怠、消瘦、低熱為主要表現,隨著病情進展,惡性腫瘤嚴重消耗正氣,患者全身的虛弱和臟腑功能異常逐漸凸顯。惡性腫瘤的生長速度或大小決定了對人體精微物質消耗的程度,緩慢的積聚增生往往對正氣沒有顯著的損傷,而快速的積聚增生或者惡性的腫瘤則會對人體產生過度的消耗。通過長期臨床實踐,古代醫家對緩慢生長的積聚作消極的處理,以維持基本狀態為主。惡性腫瘤后期患者,厭食及惡病質是加速腫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厭食是由于胃氣功能衰竭而導致,此時“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極具臨床價值。惡病質,古代中醫學稱之為“失營”,既來源于惡性腫瘤對正氣的耗竭,也來源于惡性腫瘤對人體功能的損傷。
2.1.5功能損傷惡性腫瘤的出現一定伴隨著組織器官的功能異常,這取決于惡性腫瘤變的部位和程度,某些患者在初期就有可能受到較大的影響,而有的患者初期可能沒有任何表現,但肯定會對機體產生持續的傷害,如脾臟的惡性腫瘤會導致脾運化水谷、統血、化生氣血的功能下降等;肺臟的惡性腫瘤會導致肺司呼吸能力下降,使全身缺乏清氣而濁氣留積在體內。此時功能的失常是因腫瘤對物質的掠奪和正常組織的形態缺失導致的,因此治療時惡性腫瘤的去除是首要的。
2.1.6傳變病機惡性腫瘤通過血管或淋巴管將部分惡性腫瘤體轉移,即中醫學所謂的血脈和經絡,實現惡性腫瘤體的傳變。惡性腫瘤的傳變病機與熱毒導致的瘡癰流注走黃十分相似。 在傳變的過程中,惡性腫瘤的流注會在局部形成又一個復雜的惡性腫瘤病機團,在新的組織器官中,惡性腫瘤依然會重復蓄積、生成血脈、發生侵蝕,最終實現惡性腫瘤體的全面生長和人體生命的終結。因此,有很多學者認為人體是惡性腫瘤體的宿主,惡性腫瘤體是具有生物特性的致病體[17]。惡性腫瘤的傳變流注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選擇性,但最終是全身性的。這種流注方式決定惡性腫瘤病機及病情的嚴重性,而且流注越快預后越差。另一種傳變為病機的累及傳變,是惡性腫瘤對全身氣、血、津液、精、陰陽的影響。
2.2惡性腫瘤的物質病機
物質是功能的基礎,惡性腫瘤的物質病機是惡性腫瘤功能病機的基礎。惡性腫瘤依賴人體物質基礎的供養,也形成了具有自身特點的物質,這些物質是惡性腫瘤體生長、侵襲的基礎,同時又具有惡性腫瘤的性質,對人體進行干擾破壞。
2.2.1“正氣”有余由于惡性腫瘤來源于人體的正常組織器官,不同組織精變以后產生的惡性腫瘤不同,所以惡性腫瘤一定程度上具備了原本組織的生理功能。而由于惡性腫瘤體的增長,這些本是正常的生理功能即“正氣”在精變的作用下生機勃勃,這些“正氣”可以作用于局部也可以作用于全身,形成“正氣”的有余狀態,進而影響了全身的功能,形成“壯火食氣”的病理狀態。尤其是能產生重要物質的器官,如甲狀腺惡性腫瘤、腎上腺惡性腫瘤、垂體瘤等。而來源于不以生成維持人體生理功能物質的臟腑,在這方面的表現就不突出。但對于同一來源的惡性腫瘤,異化程度越高產生的組織功能就越低,如肺小細胞惡性腫瘤。這促使我們思考扶正的“正氣”是在惡性腫瘤前期提高“正氣”的防御能力,還是在惡性腫瘤晚期改善“胃氣”,從而提高患者生存狀態。更進一步,臟腑生理功能之氣是否是正氣的一部分,如果是扶正,是否應考慮到惡性腫瘤組織的來源與異化程度,進行精準地糾正而非扶正。
2.2.2惡性腫瘤物質
惡性腫瘤除了搶奪人體的精微物質,作為人體的異化部分,其自身也產生一定的物質基礎,用以支撐自身的生長、流注,這部分物質是具有惡性腫瘤性質的癌精、癌氣、癌陰陽。這一理論被現代中醫學者提出[18],是惡性腫瘤物質病機,也是病因性質的一個重要部分。
2.2.2.1癌精癌精是決定惡性腫瘤本質特性的物質,相當于惡性腫瘤的本質,來源于發生癌變的組織,與原組織具有同一性和變異性。與人體之精一樣,作為惡性腫瘤組織的最基本物質,癌精決定了惡性腫瘤所有層面的形態與功能,與形體之精相對應,是惡性腫瘤病機中最根本、最核心的研究內容,解決了癌精的問題才是解決惡性腫瘤的全部。
2.2.2.2癌氣癌氣是惡性腫瘤表現出來的生長性和運動性,以及惡性腫瘤自身的氣化能力,是一大類物質的綜合,是惡性腫瘤“正氣”有余的基礎。不同惡性腫瘤的癌氣支持不同氣機與氣化,比如生長、脫落逃逸、改造血管和淋巴管、自我更新等。癌氣是惡性腫瘤自身的生成物,并作用在自身保持惡性腫瘤的多方面,可作用在人體的相關層面。現代醫學針對惡性腫瘤的分子生物學研究很多,中醫學的相關研究還是空白,這是惡性腫瘤病機理論中重要的方面,在癌氣認知上的任何一點進步,都有可能為藥物治療研究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2.2.2.3癌津液津液的功能是對組織的濡養滋潤。濡養惡性腫瘤組織的津液主要來源于人體的津液,但是惡性腫瘤組織也會產生津液,對其起滋潤濡養作用,甚至由于惡性腫瘤血脈壅盛,這些津液會在其周圍形成痰飲。
2.2.2.4癌血惡性腫瘤血脈中流動的仍然是人體的血液,其功能依然是營血功能,即濡養,所以癌血的內涵與營血相同。
2.2.2.5癌陰陽物質只要是人體組織,均具備支撐組織功能的一切物質基礎。與精、氣、血、津液一樣,陰陽也是人體的物質基礎。有學者提出了癌的寒性與熱性的問題[19],用以闡釋癌陰陽屬性。但古代哲學中的陰陽被醫學家改造后,已形成物質化的陰陽。物質化的陰陽既不是物質的屬性分類,也不寒熱病機,而是具有陰陽性質特點的兩類物質,如腎陰腎陽、心陰陰陽。癌也有自身的癌陰、癌陽。首先,癌的陰陽可以服從于所在部位的陰陽特點。雖然整體上人體為陰平陽秘,但有些組織偏生陽氣,有些組織偏生陰液,因此源于不同部位的惡性腫瘤便具有自身的陰陽偏性。另外,機體的正常生長是依靠“陽化氣”的推動和“陰成形”的積累[20],癌的產生依然能夠體現這一原理。“陽化氣”,癌陽助長癌氣是腫瘤生長,又可導致機體功能偏亢和紊亂;同時癌陽消耗人體之陰,助長人體之陽,在內分泌癌癥中表現明顯。“陰成形”,癌陰并非痰飲水濕,而是一種能夠形成實體的物質基礎,《難經·五十五難》曰:“積者,陰氣也,”說明腫瘤的形成與癌陰密切相關,因此內皮生長因子和血管生成因子可能與癌陰相關。
在各種致癌因素的作用下,人體組織器官中的癌精被激發,癌精生成的癌陰不斷積累形成腫瘤實體,癌陰滋養癌氣、癌陽以發揮功能。雖然惡性腫瘤均具有這些物質基礎,但不同來源的惡性腫瘤所具備的物質以及惡性腫瘤本身對這些物質的生成有很大的不同。具體的惡性腫瘤物質及其偏頗性研究內容可能會超過人體的研究內容。由于中醫學對人體的宏觀認識,對惡性腫瘤的物質基礎的深入認知要依賴現代醫學技術,以反向論證惡性腫瘤的中醫性質,這是中醫惡性腫瘤證治醫學范疇中一個尚未開啟的重大研究方向。
2.2.3惡性腫瘤對全身氣血的偏敏感性失和既是惡性腫瘤癥發生的基礎,又是惡性腫瘤出現后打破平和出現的結局。不同的惡性腫瘤都會有適合自身生長的失和狀態,不同的物質對不同的惡性腫瘤會產生敏感效應,因此找到準確的物質與惡性腫瘤敏感關系,就會找到治療的目標。從婦科惡性腫瘤對沖任氣血的敏感性來看,正是利用它們對人體這些物質的敏感,以達到治療目的,如“溫煦腎陽”防治卵巢惡性腫瘤[21],“溫腎助陽、調攝沖任”治療乳腺惡性腫瘤[22]。
2.3繼發病機——痰瘀互結
惡性腫瘤除了以上的核心病機外,還存在繼發病機。繼發病機不等于次要病機,相反在某些階段正是繼發病機對人體的作用,導致了嚴重的并發癥和加重病情。但將繼發病機和核心病機進行清晰區分,才能促進對惡性腫瘤本質的研究。惡性腫瘤作為一種正常機體的變異,在病理學上已經不是人體內代謝障礙的產物。痰、飲、瘀血、水濕源于津液和血,只是惡性腫瘤內部及周邊的病理產物,可因病情的發展不一而表現不同,比如惡性腫瘤癥繼發的胸腹水、關節的腫脹疼痛或不同部位的梗阻等,但這些病理產物與惡性腫瘤有著本質上的不同,不可將二者混淆。
2.3.1痰瘀論理論源流古人對積聚痰瘀論的病機認識基于模糊的認識,況且早期確實是有痰積與血積的病情,而且病理代謝障礙的產物主要來源于津液和血,這樣就形成了痰瘀的病機認識。但是,對于息肉的論述“肉積”已經明確地確定了肉的病機主體,隨后的分類研究便在病機學方面理清了物質之積與形體之積的很多不同。但是中醫學的理論研究在漫長的古代歷史中,受五行論的影響,宋以后很多疾病的研究又走向主觀化或宏觀模糊化,使醫學的具體的分類法在很多方面是模糊的,從而以陰陽五行為綱,將既往的學術理論研究退至簡單化,使沒有深入學習的繼承者能夠容易接受。最終被后世醫家廣泛地繼承,出現了痰瘀病機統治復雜疾病的局面。事實上痰瘀病機僅是積聚類疾病的一個小側面,這種病機的認知嚴重地誤導了中醫臨床治療。
2.3.2痰瘀病機在積聚中的意義對于痰核瘰癘類積聚病,“痰”確實是主要的病機,但是導致痰積的病機才是最重要的病機組成,痰飲只是繼發的病理產物。瘀血的生成可以產生一定的堆積,但是臨床上瘀血都是可以很快消除的。在一些疾病中,早期的病機可能以痰飲與瘀血為主,但是痰飲與瘀血依然是繼發的病理產物,如果這些病理產物繼續堆積或導致堆積的病機沒有解除,那么疾病就會逐步發生病理學方面的改變,即所謂痰、瘀搏結而形成腫瘤[23]。此時,原有的痰飲、瘀血可能同時存在,也可能已經消失,被新的能夠導致積聚的病機取而代之,并最終發展成形體之結聚。但是,如果這一病機轉變沒有被認識到,就會被誤解成痰瘀病機是積聚的主體病機。在所有的積聚類疾病中,病機的核心特征決定了痰飲、瘀血是作為伴隨病機或者繼發病機而存在的。面對痰瘀互結的惡性腫瘤病機,治療上必然以化痰、活血、散結為主;而惡性腫瘤恰恰血脈豐富,全身的氣血郁滯是瘤體內血脈豐富的結局,治療時應抑制瘤體內血脈聚集,順活全身氣血,否則為本末倒置,這也揭示了很多積聚類疾病與真實的痰飲瘀血類疾病從痰飲瘀血論治在療效上的巨大差別。因此明確痰瘀病機在積聚類疾病中的地位,對于建立積聚類疾病病機理論至關重要。若依然以痰瘀立論,不界定痰瘀與惡性腫瘤的關系,則會誤導惡性腫瘤的研究方向。這種回歸疾病本質、明確疾病的核心病機與繼發病機關系的研究思路,也適用于其他復雜疾病的病機學研究。
3總結
惡性腫瘤的病機學內容涵蓋了中醫學病機的方方面面,對惡性腫瘤的病機認識體現了中醫學分析復雜疾病的能力。我們認為,在構建惡性腫瘤的病因病機體系方面,中醫學仍有很大的空間,但應注意,在探討惡性腫瘤的病機時,應甄別核心病機與繼發病機的先后、主次,治療時對核心病機與繼發病機的權衡尤為重要,特別是惡性腫瘤癥患者最終的生命結點往往源于繼發病機,但治療繼發病機并不等于治療惡性腫瘤。我們當嚴格區分和準確把握惡性腫瘤的病機范疇,切勿將繼發的痰、瘀、虛作為疾病的病機主體,方能確保療效。
參考文獻
[1] 陶李蕙蘋,沈政潔,李柳,等.中醫藥治療惡性腫瘤系統綜述/Meta分析的現狀評價[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7,35(12):3126-3130.
[2] 張帆,劉光輝,張哲,等.有關中醫臨床療效評價指標的思考[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3,31(6):1285-1287.
[3]楊士瀛,林慧光.楊士瀛醫學全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6:279.
[4]薛己,盛維忠.薛立齋醫學全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9:1006.
[5]狄舒男,于淼,周妍妍,等.伏邪概念實質探析[J].中醫藥學報,2017,45(1):1-3.
[6]劉恒瑞,裘慶元.三三醫書·伏邪新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183.
[7]巢元方.諸病源候論[M].宋白楊校注.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1:115.
[8]桑希生,張春曉,劉鯤鵬,等.《金匱要略》黃疸病分類與后世黃疸病分類的區別[J].中醫藥學報,2008,36(6):78-79.
[9]張繼澤,單兆偉.張澤生醫案醫話集[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81:341.
[10] 程海波,周仲瑛,李柳,等.基于癌毒病機理論的中醫腫瘤臨床辨治體系探討[J].中醫雜志,2015,56(23):1989-1992.
[11] 劉升勝.精分證理論探討[J].環球中醫藥,2011,4(3):207-209.
[12]許慎,湯可敬.說文解字今釋[M].長沙:岳麓書院,1997:440.
[13]王肯堂,陸拯.王肯堂醫學全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9:1311.
[14]曹炳章.中國醫學大成·小兒衛生總微論方[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17.
[15]李學湯,王永泉,傅乃武.幾種活血化瘀藥物對小鼠肝癌細胞形成肺轉移影響的初步實驗觀察[J].中醫雜志,1980,21(8):75-77.
[16]孫滿強,胡凱文,楊新階,等.高劑量丹參、川芎對Lewis肺癌小鼠腫瘤的影響及機制研究[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8,13(10):1333-1335,1360.
[17]白先信,白航,白末了.癌變和癌的本質[M].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09:102.
[18]肖沖,由鳳鳴,祝捷,等.癌精癌氣癌血癌津癌液理論探析[J].新中醫,2016,48(11):1-2.
[19]徐尚文,黃源鵬.腫瘤病機陰陽辨[J].中醫雜志,2015,56(23):1993-1995,2001.
[20]許博文,李杰,高瑞珂,等.基于“陽化氣,陰成形”理論探討腫瘤的中醫辨治[J].中醫雜志,2020,61(4):315-318.
[21]沈影,韓鳳娟,王秀霞.“溫煦腎陽,搜剔胞絡瘀滯”理論提出、應用及發展的思考[J].中華中醫藥雜志,2020,35(3):1336-1339.
[22]王曉娜,劉曉菲,孫穎,等.陽和化巖湯對乳腺癌癌前病變細胞P53、Ki67表達的影響研究[J].中醫藥學報,2020,48(6):9-13.
[23]程海波.癌毒病機理論探討[J].中醫雜志,2014,55(20):1711-1715.
(2020-09-04收稿本文編輯:芮莉莉)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青年科學基金項目(81803984);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一般研究項目(SJGY20170611)作者簡介:于淼(1983.06—),女,博士,講師,研究方向:中醫病因病機研究,E-mail:maggie_5555@163.com通信作者:桑希生(1967.05—),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中醫理論及臨床研究,E-mail:sangxishe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