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悅?許炳坤

摘要:近年來,國內學者將語言學研究成果尤其是系統功能語言學與翻譯研究相結合,為翻譯研究提供了新的語言學視角。隨著國內學界的深入研究與拓展,主述位理論廣泛應用于英漢翻譯研究領域。基于韓禮德的主述位理論,本文以經典作品《無名的裘德》及其最具有代表性的漢譯本即張谷若的譯本為研究對象,對比分析原文文本與譯本中的主位結構,探究在小說這一文學性體裁的翻譯中譯者如何處理原文的主位結構,保證譯文語篇的準確、流暢與連貫。
關鍵詞:無名的裘德;主位結構;對比分析
托馬斯·哈代是19世紀英國杰出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無名的裘德》是他的最后一部為世人所公認的最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的長篇小說,也是他的“性格與環境”小說系列中藝術成就最高的一部作品。在這部小說中,哈代以悲愴的筆調敘述了鄉村青年裘德一生的悲劇,用自己獨特的寫作視角以及語言表達方式,對其中的人物進行了深入刻畫,塑造了裘德、淑、艾拉白拉和費勞孫等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該小說自出版后被翻譯為多種語言版本,其中漢譯本以張谷若先生的版本最為經典。因此本文選擇《無名的裘德》原文及其張谷若漢譯本為研究對象。
近年來,國內學者將語言學研究成果尤其是系統功能語言學不斷地引入翻譯研究當中,對語篇本身及其譯文做相關的對比和比較分析,為翻譯研究提供新的語言學視角。隨著國內學界的深入研究與拓展,主述位理論廣泛應用于英漢翻譯研究領域。對主位述位的分析和了解能夠讓讀者更貼切地把握原文作者的思路,使句子的翻譯更加準確,句子間的邏輯更加清晰,語篇的銜接和連貫更加合理。[1]1因此,本文基于韓禮德的主述位理論,對比分析《無名的裘德》原文及其張谷若漢譯本中的主位結構,探究在小說這一文學性體裁的翻譯中譯者如何處理原文的主位結構,保證譯文語篇的準確、流暢與連貫,希望可以幫助譯者了解在翻譯過程中針對原文的主位結構可以采取什么樣的翻譯策略。
一、主位結構理論概述
布拉格學派的馬泰休斯于1947年首次提出主位、述位的概念。之后韓禮德和湯姆森對其進行了發展。主位結構是韓禮德的系統功能語法中語篇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韓禮德認為,主位結構通常由主位和述位兩部分組成。[2]主位是信息的起點,是句子或者話語的出發點或開端,是小句所關心的成分。[3]小句圍繞主位展開,被展開的部分則稱之為述位。述位是句子或者話語的核心內容,是對主位的描述和說明。一般而言,主位傳遞交際雙方已經熟悉或聽說過的內容,即已知信息,通常位于句首的位置,有時候與句子的主題或主語重合,但有時候又不一致;述位則通常傳遞受話者未知信息或新信息,是對已知信息的補充和說明。[4]但是,主位對應已知信息,述位對應新信息也不是絕對的。韓禮德認為,人們有時候有正當的理由來違背這一模式,讓主位傳達新信息。在這種突破常規模式的情況下,句子便被賦予了自身特殊的意義(如表示強調)[1]6主位結構是以說話人為標準,主位是說話人說話的起點、談論的題目。述位是說話人圍繞起點、題目所要講述的內容。主位可以由名詞詞組體現,也可以由非名詞詞組或短語體現。[5]比如,在“Lily broke the window yesterday”一句中,主位是名詞Lily。而在“Yesterday Lily broke the window”一句中,時間狀語yesterday充當句子的主位。
在《功能語法導論》中,韓禮德(1985)將主位劃分為簡單主位、復項主位和句項主位。簡單主位是指句子或者話語的主位內部不含有主位述位結構,它通常由單個成分組成,形式單一。簡單主位通常由一個名詞詞組、副詞詞組或介詞短語構成。例如,在“Anna is a beautiful girl”一句中,“Anna”是該句的簡單主位,其他成分是述位。復項主位是由多種語義成分構成的主位。一個復項主位可以包含三類成分:語篇成分、人際成分和概念成分。語篇成分包括yes,no,well等連續成分,yet,so,if等結構成分以及then,therefore,as a result等連接成分。人際成分包括ladies and gentlemen,Tom等稱呼成分,surly,possibly等情態成分以及一般疑問句中的限定成分。概念成分也是主題成分,是表述的主題和對象。概念成分可以和語篇成分同時出現在一個復項主位中,也可以和人際成分同現。當三種成分同時并存于一個復項主位時,其出現的順序為語篇成分-人際成分-概念成分。[6]例如,在 “On the other hand maybe on a weekday it would be less crowded”一句中,On the other hand,maybe,on a weekday分別是語篇主位、人際主位和概念主位。句項主位是指由整個小句充當主位。例如,在“If Tom get up earlier, he would not be late”一句中,If Tom get up earlier是句項主位。
二、《無名的裘德》及其漢譯本的主位結構對比分析
《無名的裘德》是托馬斯·哈代的“性格與環境”小說系列中藝術成就最高的一部作品。國內很多學者翻譯過這部小說,其中張谷若的漢譯本最為經典。因此,本文選取《無名的裘德》及其張谷若的漢譯本為研究對象,基于韓禮德的主位結構理論,對比分析《無名的裘德》原文文本與譯本中的主位結構,探究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如何處理原文的主位結構,原文和譯本中的主位結構是否存在翻譯對等或相應的翻譯轉換問題。
(一)對等的主位結構
通過研究發現,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保留了部分原文文本的主位結構,即遵循了原文中的主位述位排列順序,實現了主位結構的翻譯對等。下面展示四個原文與譯文中典型的主位結構對等的例子(T=Theme;R=Rheme)
例1 原文:A tear(T)// rolled from his eye into the depths of the well(R).[7]5
譯文:一顆眼淚(T)由他眼里一直落到了井的深處(R)。[8]4
在原文中,A tear是句子的主位,也是句子的主語,主位與主語重合。在對應的譯文中,“一顆眼淚”是句子的主位,也是句子的主語,主位與主語重合。原文中的述位為rolled from,譯文中的述位為“由他眼里”。由此可見,原文與譯文的主位結構是相對應的。通過這樣對等的翻譯方法,譯者再現了原文作者的表達意圖,真實地傳達出了少年裘德對于費勞孫老師離開的不舍以及悲傷的情緒。
例2 原文:They(T)//seemed, like himself, to be living in a world which did not want them(R).[7]8
譯文:它們(T)也正跟他自己一樣,本是生在一個不需要它們的世界上的啊(R)![8]8
在原文中,They是句子的主位。在對應的譯文中,“它們”是句子的主位。原文中的述位為seemed,like himself,譯文中的述位為“也正跟他自己一樣”。由此可見,譯者依照原文的主位結構進行翻譯,表現了裘德對自己和小鳥們孤獨處境的同情,也為下文中裘德被辭退做了鋪墊。
例3 原文:They(T)//were elderly men, and had genial voices(R).[7]16
譯文:他們兩個(T)都是快上年紀的人,說起話來和聲柔氣的(R)。[8]18
在原文中,They是句子的主位。在對應的譯文中,“他們兩個”是句子的主位。原文中的述位為were elderly men,譯文中的述位為“都是快上年紀的人”。譯者在翻譯時依照原文的主位述位排列順序,保證語義順暢。
例4 原文:At this memorable date of his life (T-marked)// he was, one Saturday, returning from Alfredston to Marygreen about three o'clock in the afternoon(R)[7]27.
譯文:在他一生中這段值得紀念的日子里(T-marked),有一天禮拜六下午三點鐘左右,他正從阿爾夫銳屯回瑪麗格倫(R)。[8]32
在原文中,“At this memorable date of his life”是句子的主位,但不是句子的主語,因此屬于有標記主位。在對應的譯文中,“在他一生中這段值得紀念的日子里”是句子的主位,也不是句子的主語,因此屬于有標記主位。原文中的述位為“he was”,譯文中的述位為“有一天禮拜六”。由此可見,原文與譯文中的主位結構是對應的。原文作者使用有標記的主位來突出強調裘德一生中的這段值得紀念的日子。裘德懷著滿腔熱情去追尋自己的夢想,他內心純粹,一心向往著學術。這樣的日子在裘德遇到艾拉白拉后就不存在了。譯者在翻譯時保留了原文有標記主位的順序,準確地傳遞了原文作者想要突出強調的信息。
通過原文與譯文的對比分析發現,譯者在翻譯主謂賓、主系表等英漢語言中通用的句子結構以及有標記性主位的句子時,能夠最大程度地忠實于原文的主位結構,自然地實現主位結構的翻譯對等,向讀者準確地傳達原文作者的表達意圖。
(二)非對等的主位結構
通過研究發現,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改變了部分原文文本的主位結構,實現了主位結構的翻譯轉換。下面展示一個原文與譯文中典型的非對等的主位結構的例子。
例5 原文:A magic thread of fellow-feeling(T)//united his own life with theirs(R). [7]8
譯文:一種共生天地間的同感,像一道富有魔力的絲線一樣,(T)把他自己的生命和它們的生命貫穿起來了(R)。[8]9
在原文中,“A magic thread of fellow-feeling”是句子的主位,該主位屬于簡單主位。在對應的譯文中,“一種共生天地間的同感,像一道富有魔力的絲線一樣”是句子的主位,該主位屬于句項主位。原文中的述位為“united his own”,譯文中的述位為“把他自己的”。由此可見,原文與譯文的述位是對應的,而主位不對應。譯者將原文中的簡單主位轉換成了句項主位,將原文中的一個名詞詞組翻譯為一個句子。這樣不僅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還能夠使讀者更好地理解原文作者想要表達的情緒。
三、結語
本文基于韓禮德的主述位結構理論,對比分析《無名的裘德》原文及其張谷若漢譯本中的主位結構,探究了在小說這一文學性體裁的翻譯中,譯者如何處理原文的主位結構。通過分析發現,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采取了兩種方式來處理原文中的主位結構:第一,在翻譯主謂賓、主系表等英漢語言中通用的句子結構以及有標記主位的句子時保留原文的主位結構,實現主位結構的翻譯對等,向讀者準確地傳達原文作者的表達意圖;第二,由于英漢兩種語言在表達方式上存在差異,為使譯文符合漢語表達習慣,在最大程度地還原完整的原文信息與保證譯文語義連貫的前提下改變原文的主位結構。因此,譯者要重視原文的主位述位,在翻譯過程中要注意不能硬搬原文的主位結構,以免造成譯文不通順,影響譯文質量,而是要采取恰當的方式來處理以保證譯文的準確、流暢與連貫。
作者簡介:陳悅(1998—),女,漢族,山東德州人,碩士在讀,安徽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外國語言文學專業,研究方向為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參考文獻:
〔1〕鄒玉婷.從系統功能語法主述位理論的角度談英漢翻譯[A]. 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2年會論文集[C], 2012.
〔2〕Halliday. 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Second Edition London: Edward Arnold,1994.
〔3〕Halliday. 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Third Edition London: Edward Arnold,2003.
〔4〕Halliday. M.A.K. Exploration in the Functions of Language[M]. London: Edward Arnold,1973.
〔5〕胡壯麟等.系統功能語法概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6〕梁漢平.簡析主述位結構與主位推進模式[J].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08(3):68-72.
〔7〕HARDY T. Jude the Obscure[M].Beijing: China Translation & Publishing Corperation, 2012.
〔8〕張谷若.無名的裘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