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青云
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在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文化素質上方面得到全面發展。這種教育以受教育者身心得到健康發展,形成健全的個性為出發點和歸宿。但長期以來,很多人對身體健康比較重視,而忽略心理健康的發展。實際上只有身體和心理健康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健康。可見人的健康不僅指生理上,還應包括心理上的健康。這種觀點正被越來越多人所認識、所接受。加強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成為了共識。那如何才能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一、加強教師學習,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
作為一名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現代化生活日益緊張和繁忙,給人們帶來許多心理變化,面對激烈的升學競爭及來自社會各方面有形無形的壓力,使一些教師產生心理沖突和壓抑感。教師的這種心理狀態必然導致不當的教育行為,這種不當的行為必然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老師要重視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師的職業的特殊性要求教師要有極強的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教師要用科學知識調整自己心態,使自己始終處于積極樂觀、平和穩定、健康的狀態以及旺盛的精力、豐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緒投入教育教學工作中去。
此外,要對教師廣泛的開展心理學知識的培訓,學校應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教師繼續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使每一位教師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以便正確對學生進行指導,并在教育教學過程不出現失誤。因此,培養一支身心健康并懂得心理學專業知識,掌握心理輔導技能和心理訓練方法的教師隊伍,這是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至關重要的一環。教師在教學中端正教育思想,創新教育教學方法,融洽師生關系,并創設一個使學生心情愉快的學習生活環境。
二、加強對家長的指導和幫助
中小學生這代孩子的父母,很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尤其很少學過教育學、兒童心理學的有關知識。很大一部分的家長沒看過教育學方面的書,更沒有看過心理方面的書籍。所以他們不了解如何更科學地教育孩子。因此,學校要通過家長會,家長座談會等到方式,讓家長懂得青少年心理發展規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懂得教育學生的正確方法,使家長了解青少年是一個特殊年齡階段。學生情緒反復,行為多變,對此要有心理準備,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們。對學生教育既要鼓勵,也可以批評,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規律。此外對“問題家庭”的學生更要特別留意關心,幫助他們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響引起的心理問題。
三、開設心理課程,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目前不少中小學已開設健康教育課,?其中也開始涉及心理健康的知識。但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不僅僅是普及心理學有關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課中進行心理訓練、心理指導。心理健康教育課應該是融知識性、趣味性、參與性和操作性為一體的,這樣才能學以致用,真正提高學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調節能力,減少心理障礙及其他心理問題。讓每個學生都能達到身心健康、意志健全、行為協調、人際關系適應的心理健康標準,全面提高學生心理素質。
四、建立健全學校心理健康服務體系
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服務,缺少專業人員是一大難題問題。在短期內還很難解決這一問題,老師應該成為孩子們的心理輔導教師。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開展心理健康服務工作。此外應該在學校開設心理咨詢室、心理閱覽室、心理活動室等,定期為學生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對孩子們進行心理健康學習指導,作為班主任和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中心任務,使孩子們的心理?健康工作落到實處。
總之,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是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的一個至關重要的過程。它不但對中小學生高尚的品質和人格以及情操的形成會產生巨大的影響,更影響他們今后的社會生活。因此,加強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