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糧 羅樹容
中等職業教育必須明確就業教育這一理念。《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要求:“推進職業教育辦學思想的轉變,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辦學方針,積極推動職業教育從計劃培養向市場驅動轉變,從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觀引導轉變,從傳統的升學導向向就業導向轉變”。以就業為導向發展職業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高技能、高素質的人才,是職業教育的宗旨。中職學校注重學生的就業教育是新時期中職學校教育改革發展創新的關鍵。中職學校要加強就業教育,為學生未來的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轉變中職學生就業觀念
作為中職學校來說,更應該立足于現實,冷靜地面對中職生的就業形勢,幫助學生分析當前市場形勢以及社會發展走向,通過開設職業指導課程,把就業指導工作作為教育教學的重要環節統籌安排,通過教學幫助學生了解職業、準備職業、適應職業,增強學生的就業意識和競爭意識,幫助畢業生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就業期望,引導學生轉變就業觀念,進而提高就業質量。(1)形成勇競爭的理念。中職學校應該正確引導學生形成勇于競爭的觀念,應該形成一定競爭意識,進一步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2)樹立先就業后擇業的觀念。在現代經濟社會,?一個人很難終身從事-種職業。因此,中職學校畢業生要打破一步到位的就業觀,樹立不斷進取的職業流動觀念,并學會在流動中發現機會、抓住機會、把握機會,形成"先就業、后擇業”的觀念。同時中職學校應該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和生產第一線實習或者?就業。(3)建立科學的就業體系。中職學校應該結合學校專業特點,利用學校優勢,建立本地中等職業學校人才就業信息網,建立人才供求溝通的橋梁,同時充分利用現代化手段宣傳中等職業教育發展動態,發布畢業生信息和社會人才需求信息,為畢業生就業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學校還應該與企業等用人單位建立良好的關系,走聯合協作辦學的路,使學校和企業形成一種穩定的互惠互利機制,穩定學生畢業后的就業之路。
二、培養中職學生的職業興趣
首先,職業興趣是在家庭、學校、社會的影響下,通過對職業的接觸、了解、認識,逐漸形成的。人的成長方方面面都要受到家庭的影響。家庭對人職業興趣的影響,一是有意識地向子女灌輸對某種職業的評價或看法,甚至進行專門技能的培養與訓練;二是家庭經濟條件,父母及家庭其他成員的文化程度、思想水平、職業等因素形成的家庭氛圍和心理狀態,對子女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學校的影響主要來自學校教師的思想品德、興趣愛好和專業知識,而學校開展的職業指導教育對學生職業興趣的培養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社會的影響主要是朋友、熟人的職業及關于職業方面的評論,還有社會輿論的導向,都會影響著人的職業興趣形成。第二,使學校、家長認識到職業興趣的形成、發展是一個不斷從簡單到復雜、從模糊到明確、從不完善到完善的過程,它經歷了有趣、樂趣、志趣三個階段。在教育過程中遵守這個規律,善加引導。第三,讓學生參加有目的的職業實踐學習,體驗職業的樂趣。學習不僅要從書本上學,而且要在實踐中學。通過職業實踐活動能深入了解認識職業的社會價值、特點等,并體驗它的樂趣。在專業課教學活動中,都有一下的時間到校內或校外的專業實習室實習。如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后,要到計算機房“上機”,進行實際操作;學習電工學后要到電工實驗室做實驗。另外,學校還要安排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進行有組織、有目的的社會實踐。這些都是了解職業、體驗職業并從中認識自我、發展職業興趣的極好機會。最后,培養學生廣泛而有中心的職業興趣。現代社會要求人的職業興趣應是廣泛興趣與中心興趣相結合。因為廣泛的職業興趣能減少人們在職業選擇上受到的限制,在職業有變動時也能較快地適應新的職業。但要切忌被動多變,過去的興趣不斷由新興趣代替,這樣將一事無成。中心興趣能使人專注于自己的本職工作深入鉆研,并容易有所發展或成就一番事業。
三、營造中職學生的就業氛圍
開展多途徑的就業教育氛圍營造和環境建設也是中職學校開展有效就業教育的重要措施。具體的說,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就業教育。首先,要強化就業教育的宣傳,利用好校園文化元素和校園網、校園環境等宣傳平臺,針對學生開展廣泛的就業指導,通過就業主題講座、就業辯論會和模擬大賽等等開展多途徑的教育宣傳。其次,要鼓勵就業社團的組建,或者是與相關企業做好就業社團的建設,通過學生自發行為、學校大力支持的模式,以學生喜聞樂見的社團模式開展就業教育指導或者是相應的實踐,再次,在頂崗實習中體驗就業。 在企業的頂崗實習,為中職生提高能力、彌補不足提供了良好的機會。我們的實訓指導教師應該抓住行業背景和崗位從業能力需求的變化帶來的教育契機,讓學生真切感受到當今社會的競爭激烈,從而讓學生更理性的規劃自我的職業生涯,激發學生以更高的熱情和更大的投入,從而提中職生就業的原動力。
四、提升中職學生的綜合素質
用人單位在招聘時更傾向于選擇綜合素質高的畢業生,比較關注畢業生的動手能力、學習成績、吃苦精神、實踐經驗、溝通能力、合作精神等,所以在校期間要有意識地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和培養良好的學習、工作態度。首先要提升知識水平,扎實掌握專業課的理論知識和各項實踐技能,為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多讀文學、管理等方面的書籍,培養高尚的情操。其次,掌握一定的就業知識,學習職業生涯規劃相關理論,對就業方面的知識進行深入學習,正確認識自我,制訂科學合理的就業規劃。學習面試技巧,多加進行模擬面試練習,體會面試現場的氣氛,鍛煉和強化面試時的心理素質。最后,增強職業道德修養。畢業生在單位會因為很多方面的原因提出辭職,一部分人甚至出現不辭而別的現象,這種情況的出現是畢業生職業道德缺失造成的,不僅會影響個人的信譽,也會對學校產生負面的影響。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是畢業生從事本職工作的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和修養,也是用人單位對聘任員工最基本的行為規范和職業要求,因此學生提升職業道德修養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