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晶晶
一、轉變教學主體,凸顯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創新教學方法
新課程背景下教學指導思想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的,所以要改變傳統教學理念下的教學方法,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目標,讓學生打心底真正的喜歡上學習,讓學生把學習課程當做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只有學生愿意學,樂于學,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才有可能好好學習,學生才能學的輕松,教師教的輕松新,起到異想不到的效果,事半而工倍。新課程標準下課程教學旨在通過課堂學習的探究活動以及教材內容,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思想認知水平以及人文素養,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的培養,張揚學生的個性,允許學生犯錯誤,允許學生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敢于在課堂上發言,暢所欲言,師生融為一體,師生關系像朋友似的,放下教師的權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把課堂變成學生學習的主陣地,所以教學方法的創新是要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中以知識傳授為主,凸顯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要充分的了解學生的實際,備課要充分的備學生,從而加強師生互動以及知識交流,通過各種教學形式以及方法的組合,加強現代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在教學手段中的應用,適應新形勢的要求。讓學生通過教材提前進行預習及課后復習,鞏固知識。所以教學方法的創新,是傳統教學方法結合新教材內容的創新,彌補教材以及案例的缺乏,以教材及學生學習實際情況為主,優化教學,也要結合課程目標引入新的教學方法,深化課堂延伸知識,完善課程教學體系,構建新的教學模式。
二、發揮教師的“領頭羊”作用,加強師生互動,綜合使用多種教學方法
新課程背景下課程有著全新的教學理念,那么地理教學方法也該與時俱進,有所轉變,基于新課改理念,師生交流中教師主要是引導者,領頭羊的引領作用很重要,學生在領頭羊的帶領下,循序漸進的步入科學的殿堂,教師啟發和激發學生的學習思維,重點在于學生自主思考和合作交流,要讓學生勇于說,敢于說,教師應該構建和諧、平等、民主的課堂氛圍,教師應主動貼近學生,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消除學生對教師的畏懼感和威嚴感,讓學生能夠在輕松的關系中充分表達內心的疑惑,要讓學生敢于說,勇于犯錯誤,這樣才能教師正確掌握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情況,既實現學生鉆研精神以及自信心的培養,加強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也讓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實際學習狀況制定符合學生學習進度以及知識理解的教學內容安排。也就是在師生平等的基礎上雙方共同決定課堂教學內容以及進度安排,即使面對基礎差的學生,教師也要充分引導學生融入到課堂學習中,情景教學及案例教學就是很好的方法,但是要促進師生互動以及小組合作,或者是利用多媒體播放相應的科學視頻,引起學生的關注后設置相應問題,讓學生探究,允許學生犯錯誤,把課堂當做是練兵場,從而成功消除學生的顧忌,提高課堂學習氣氛,從而改變以往的懼怕心理以及沉悶的氣氛,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掌握更多的學習情況,及時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這樣的教學過程其實是融合的合作交流學習以及情景教學、多媒體教學等多種方法。所以新課程背景下教學方法的創新,更多是要教師以學生為主,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主觀能動性。換言之就是將課堂交還給學生,教無定法,學無定法,教學相長,引導及啟發學生知識學習及思考,加強師生互動以及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
三、轉變課堂組織形式,注重于信息技術的整合
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氣氛要活躍、輕松,注重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以及學習興趣,要讓學生將自身的知識、經驗以及思考靈感等等參與到課堂教學環節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參與者、體驗者。改變教學組織形式,加強教學實踐的豐富性、多變性及復雜性。通過實踐提高教材學習,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新課標下教學理念是將預設性目標和生成性目標結合,促進學生個性及共性發展,求同存異。以實踐式教學為主,選出符合高中生學習及探討的內容,作為課堂教學的學習思考話題以及問題預設,提前在上一堂課中完成學習小組劃分以及課題分配。可以將考試難點融入到日常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探索更多的方法及其用途,不斷挖掘學生的潛能以及考試的潛在功能,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及知識儲備、應用的提升。注重地理知識教學與社會生活及環境的關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增加知識聯想以及理解,構建完善的知識框架。
總而言之新課程背景下教學必須要擯除傳統教學觀念以及教學模式限制,不斷突破傳統教學的禁錮,引進新的教學方法以及優化傳統教學方式,注重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