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艷芳

“雙減”政策背景下,由新課標引領讀整本書對學生素養培養至關重要。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值得每一位語文教師思考。下面,筆者以《小英雄雨來》整本書導讀課為例,談談自己對整本書閱讀的認識和做法。
《小英雄雨來》編排在統編語文六年級上冊的“快樂讀書吧”中,閱讀主題是“笑與淚,經歷與成長”,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讀小說,關注情節、環境,感受人物形象。”小英雄雨來是抗日戰爭年代里晉察冀少年兒童的一個縮影,講的是雨來經歷了給八路軍送雞毛信,掩護八路軍戰士,與敵人的斗爭等事情,在戰爭中雨來不斷成長,完成了多項任務,最后如愿加入了游擊隊的故事。筆者在進行這本小說導讀教學時,以《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為指引,運用了“鏈接課文,激發閱讀興趣”“習得策略,提升閱讀能力”“制訂計劃,落實閱讀任務”等方法。
一、鏈接課文,激發閱讀興趣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說:“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或者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的吸引住。”運用鏈接已經學過的課文來敲這“第一錘”,容易將學生帶入積極的思維狀態。由于學生在四年級已經學習過《小英雄雨來》,筆者在課的伊始讓學生說一說雨來的印象。學生沖口而出“勇敢、機智、了不起……”筆乾順勢而為引出今天的學習內容《小英雄雨來》第6-11章。與以前學過的課文相連接,讓學生的閱讀有連續性,容易激發學生對少年英雄的崇拜之情,引起閱讀興趣,樂于探索整本書的未知章節。
二、習得策略,提升閱讀能力
讀整本書是葉圣陶語文教育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導讀課教學中,筆者結合學情,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積極地展開整本書閱讀,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筆者首先點燃閱讀期待。課中播放一段關于抗日戰爭歷史視頻,其中,南京大屠殺部分歷史片段,通過畫外音向學生講述日寇如何在中國土地上肆意妄為、殘殺無辜。學生通過視頻目睹了日寇的殘酷,同時也明白了國難當前,全國上下,男女老幼都憑著一腔熱血與敵斗爭的精神。隨后,筆者以“看完短片,你想說什么?”引導學生表達出自己對敵人的恨以及對祖國之愛。學生有的回答:“日本鬼子太可惡了!我想對他們說:‘侵我國土者,雖遠必誅!’”有的學生說:“我覺得我們的戰士太厲害了!真是英雄!”
筆者順勢介紹《小英雄雨來》的創作背景及作者介紹。《小英雄雨來》情節一波三折,筆者通過層層遞進的方法引導學生感受雨來英雄形象。
1.走入小說,讓人物“活”起來
龔自珍有言:“可能十萬珍珠字,買盡千秋兒女心。”閱讀小說的第一個境界,就是能通過書中對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描寫,認識小說人物,讓他們在讀者心中“活起來”。
在第六章《軍事演習》閱讀教學中,筆者引導學生精讀雨來和小伙伴們模仿八路軍戰士進行軍事演習的情節。例如,二黑的“在腿上纏了綁腿,不住往上提滑溜下去的褲子;喜氣洋洋,咧著嘴巴齜著滿口白牙笑。”三鉆裝模作樣地叫:“別碰到我的劍上!扎了你!”小說通過對每一個人物的動作、語言等描寫,讓人物形象活靈活現,而生動的畫面感和小說人物鮮活的形象,讓學生閱讀起來津津有味。
接著,筆者引導學生朗讀自己喜歡的人物。學生踴躍舉手,有的喜歡雨來“頭上戴一頂褪了色的綠軍帽,帽舌軟塌塌地耷拉著,看人得仰起脖子,差不多臉朝天。”有的喜歡鐵頭“鼓著嘴巴,眼睛射出莊嚴的眼神。”為了加強學生閱讀感受,筆者輕輕把一頂軍帽扣在學生頭上,請他演一演鐵頭和雨來的神態和動作,課堂氣氛馬上活躍起來。隨后,筆者利用情感遷移法指導學生朗讀描寫三鉆兒、二黑和老爺爺等人物。在反復朗讀中,小說人物在學生眼中“活”起來了。
2.潛進情節,讓人物“站”起來
情節是小說塑造人物時常用的手法,抓住情節中的典型細節,生動描繪,不僅再現場景,使讀者身臨其境,更能使人物血肉豐滿,在讀者面前“站”起來。
第七、八章教學中,筆者采用精讀加批注法,請學生閱讀并批注出印象深刻的一處情節。小說情節轉折較快,在第六章積累到的閱讀體驗驅動學生很快投入到閱讀中,并都能通過自己思考做批注。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在隨后的小組交流中,學生踴躍表達自己的閱讀思考,在互通中更是獲得嶄新的閱讀認知,既豐富了自己的閱讀體驗,又激發了對整本書及人物形象的探索精神。隨后的個人分享環節,學生能準確地表達出自己從情節中感受到雨來消滅敵人的決心和志氣。此時,發言的學生仿佛成了一個個小雨來。雨來的小英雄形象在不斷推進過程中在讀者心中“站”了起來。
3.沉浸感受,讓人物“立”起來
塑造主人公形象是小說創作的靈魂,通過導讀教學使雨來的形象變得立體而真實,是這一節導讀課的教學重點。筆者抓住一個關鍵:主人公的使命感。《小英雄雨來》中,雨來的使命就是成為八路軍,消滅敵人。于是,筆者在九、十、十一章導讀教學中,利用跳讀法指導學生快速瀏覽內容,從細節中跳出來,感受雨來的英雄形象。
筆者承接第八章《危險的偵查》結尾處寫到特務正埋伏抓人的內容,用緊張的語氣追問:“究竟雨來和小伙伴們有沒有在這次危險的偵查中被敵人抓走呢?我們迅速瀏覽九、十、十一章,在閱讀中,你分別看到了怎樣的雨來?”有了前面的“人物活起來”“人物站起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迅速被激發。分享環節,學生迫不及待地說出自己心中的雨來,如,第九章《特務》,學生有的說道:“我覺得雨來有點大意了。”有的說道:“雨來在被特務抓住的一刻還不忘呼喚小伙伴們快點逃跑,真勇敢!”筆者相機接住學生的話:“對啊!盡管雨來有大意的時候,但在危難之際,他心中卻記著同伴的安危,正像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筆者通過提高精神層次,讓雨來的英雄印象在學生心中變得立體而高大。在隨后第十章《這兒是中國的土地》及十一章《憤怒的土地》閱讀分享中,雨來不怕犧牲,引敵深入地雷陣,與敵人斗智斗勇的形象讓學生深受感動,于是,筆者再次將雨來的形象和“我將無我,不負人民”融合,塑造出一位以消滅敵人為使命,不怕犧牲,勇敢機智的小英雄形象。小英雄雨來再也不僅僅是一本小說的書名,而成為在每位學生心中屹立不倒的光輝形象。
三、制訂計劃,落實閱讀任務
整本書導讀目的是通過教師的教,引導學生整本書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因此,筆者在導讀課延伸部分設計了《小英雄雨來》閱讀計劃表及《抗日小英雄系列小說閱讀表》,引導學生從“讀好一本書”到“讀好一類書”。
“一本書就像一把利斧,能夠破除我們心中的冰海。”閱讀是一項任重道遠的工作,愿我們每一個在座的語文教師,都心懷一顆虔誠的信念,以書為斧,破除我們前行道路上的各種“堅冰”,堅定地做閱讀的執行者和引路人,用書香去滋潤師生的心靈,豐厚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