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美美,高建有,羅 慶,查滿榮,王 琰,朱 里,彭小列,劉世彪
(吉首大學生物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湖南 吉首 416000)
獼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Planch)俗稱陽桃、羊桃、藤梨、猴子梨、奇異果等,是一種多年生漿果類藤本果樹,隸屬于獼猴桃科獼猴桃屬。獼猴桃屬包括54 個種和21 個變種共75 個分類單位,其中52 個種原產于中國,尼泊爾獼猴桃(A. strigosa)和白背葉獼猴桃(A. hypoleuca)分別為尼泊爾和日本所特有[1]。獼猴桃是20 世紀野生果樹經人工馴化栽培最有成就的4 大果樹之一,其果實富含維生素、礦物質、色素和酚類等20 多種人體必需營養物質[2],被譽為“世界珍果”和“果中之王”,深受人們喜愛,因此獼猴桃產業在中國和全球得到了快速發展。
獼猴桃細菌性潰瘍病是獼猴桃栽培的最大限制因子之一,其致病病原菌是丁香假單孢桿菌獼猴桃致病變種(Pseudomonas syringaepv.actinidae,Psa),為一種桿狀、革蘭氏陰性、好氧細菌[3-4],主要危害獼猴桃枝干、嫩枝、葉片、花和果實,感病后枝條皮層組織變軟且隆起,后表現出1~3 cm 長的條狀縱向裂紋,并有乳白色粘液從病部溢出,在早春傷流期時常與傷流液混合后氧化成紅褐色,導致枝條韌皮部腐爛。葉片發病的癥狀為先形成水漬狀小點,后葉片萎蔫,形成近圓形褐色病斑,病斑周圍出現2~5 mm 黃色暈圈;花蕾發病輕時不能完全開放,且容易脫落,發病嚴重時變褐枯死后脫落;果實發病常導致果實皺縮、變小,果味變酸,果品品質下降[5-7]。獼猴桃潰瘍病被稱為獼猴桃的“癌癥”,其發生具有范圍廣、致病性強、傳播迅速、根除難度大等特點[8],在新西蘭、意大利、智利、日本等獼猴桃產區都有發生[9-10]。中國最早于1985 年在湖南省石門縣東山峰農場報道了此病[11],隨后蔓延到許多獼猴桃產區,是一種極具毀滅性的細菌性病害。目前湖南省的獼猴桃主要栽培地區如吉首、張家界等地潰瘍病發生嚴重[12],湘西州作為我省獼猴桃的主產區,潰瘍病時有發生。為了全面了解獼猴桃潰瘍病在湘西州的危害狀況,筆者對湘西州吉首等6 個縣(市)的潰瘍病發生情況進行了抽樣調查,并進行了致病因子分析,以期為潰瘍病的防治和產業發展提供參考。
湘西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處湘鄂黔渝四省(市)交界處,屬于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有8 縣(市)。2021 年3—4 月對吉首、永順、鳳凰、保靖、花垣、古丈6 個縣(市)獼猴桃主產區12 個村的14 個果園進行了潰瘍病發病率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調查的獼猴桃品種有米良一號、紅陽、貝木、金艷、東紅、翠玉、湘吉紅7 個品種。調查地點的基本情況見表1。
首先根據查閱相關資料和與種植戶的訪談結果確定調查果園,然后采用田間現場檢測法,以60~100株獼猴桃植株作為1 個大樣方進行逐株調查,詳細記錄果園的生境、獼猴桃品種、感病癥狀和管理措施等。參照張鋒等[13]的方法對獼猴桃潰瘍病的病情按下列標準進行分級。
0 級:無病;1 級:輕病,1/3 以下枝條發病或萎蔫死亡,主桿病斑不超過莖圍1/3;2 級:中病,1/3~1/2 枝條發病或萎蔫死亡,主桿病斑繞莖圍1/3~1/2;3 級:重病,2/3~4/5 枝條發病或萎蔫死亡,主桿病斑繞莖1/2~3/4;4 級:全株死亡(見圖1)。
圖1 獼猴桃潰瘍病分級標準及部分癥狀
根據公式(1)和(2)分別計算發病率和病情指數。
對14 個果園的獼猴桃潰瘍病調查結果如表2 所示,14 個果園中只有2 個沒有發病,發病果園占調查果園總數的85.7%。不同果園的發病率與病情指數存在較大差異,以保靖縣遷陵鎮那鐵村紅陽獼猴桃果園的發病率最高,達96.02%,保靖縣遷陵鎮跨虎村紅陽獼猴桃果園的病情指數最高,為61.13,除了保靖縣遷陵鎮隴木峒村的翠玉獼猴桃果園和古丈縣紅石林鎮花蘭村貝木獼猴桃果園沒有發病外,其他果園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病。由此可見,獼猴桃潰瘍病在湘西州各果園普遍存在,一些果園受害較為嚴重,甚至出現毀園現象。
表2 不同果園獼猴桃潰瘍病的發病情況
將14 個果園中的獼猴桃潰瘍病發病情況按品種進行統計后發現,不同品種的潰瘍病發病情況存在明顯差異(表3),潰瘍病發病率由高至低依次為紅陽>米良一號>東紅>湘吉紅>金艷>貝木>翠玉;病情指數由高至低依次為紅陽>米良一號>湘吉紅>金艷>東紅>貝木>翠玉。紅陽的發病最重,其平均發病率為93.16%,病情指數高達60.15,為高感品種;米良一號發病也很重,平均發病率為65.61%,病情指數為25.80;貝木發病較輕,發病率和病情指數分別為4.24%與1.06;而翠玉在此次調查中沒有發現病株,為高抗品種。
表3 不同品種獼猴桃潰瘍病的發病情況
湘西州以山地為主,各獼猴桃果園的海拔高度不同。對管理水平相近的5 個不同海拔高度的米良一號果園進行調查,結果(見表4)表明:果園的海拔高度與潰瘍病的發病率具有正相關關系,相關系數為0.924,達到顯著相關水平;但海拔高度與潰瘍病病情指數無明顯的相關性。永順縣的海拔高度為700 m 左右,松柏鎮心印村和松柏村獼猴桃果園的潰瘍病普遍暴發,發病率多在80%以上;而海拔高度相應較低的鳳凰縣阿拉營鎮上坡村和石灰窯村獼猴桃果園的發病率分別只有48.99%和51.43%。
表4 不同海拔高度米良一號獼猴桃的潰瘍病發病情況
調查發現,獼猴桃果園的管理水平與潰瘍病發病情況有一定關系(見表5),保靖縣遷陵鎮海拔高度只有310 m 的那鐵村比海拔高度670 m 的跨虎村紅陽獼猴桃的發病率要高,甚至比海拔高度484 m 的隴木峒村紅陽獼猴桃的發病率高8.5 倍,這主要是由于那鐵村的果園管理粗放,園中雜草叢生,發病初期無相關防治措施,近2 a 沒有進行修剪和藥劑防治,導致樹體生長不良、樹勢衰弱,果園發病率高達96.02%,病情指數為59.36;隴木峒村的果園進行了定期除草、修剪和農業防治,管理水平比較規范,因此發病較輕;而遷陵鎮跨虎村的果園雖然管理水平較高,但可能是由于其高海拔的低氣溫和高濕度而導致發病率較高。另外,花垣縣雙龍鎮十八洞村的果園海拔高度雖有527 m,但果園排水通暢、密植合理、管理精細、有機肥充足,并且采用了感病枝條定期修剪、涂抹含銅類制劑防病,冬季樹干涂抹生石灰防治蟲害,因此發病率和病情指數相應較低。
表5 果園管理水平對獼猴桃潰瘍病的影響
調查結果表明,湘西州吉首等6 個縣(市)都普遍有獼猴桃潰瘍病的發生,且發病情況與栽培品種、海拔高度、管理水平等因素有關。品種是決定獼猴桃潰瘍病發病率的主要因素,紅陽為高感品種,一旦感病就會病及全株,3~5 a 內即可毀園;米良一號的發病率較高,但其病情指數較低,病級多為1 級,不會導致大面積毀園;保靖縣遷陵鎮隴木峒村的紅陽和翠玉的管理水平一致,而翠玉在此次調查中沒有發病,說明其抗病性很強,是高抗品種,表明選育高抗品種可以減少潰瘍病的發生[14]。海拔高度與潰瘍病發病率呈顯著正相關,這與胡黎華等[15]報道的紅陽獼猴桃在高海拔果園中的發病普遍比低海拔果園嚴重的結果一致。因為海拔高的果園冬季寒冷,常導致植株遭受凍害,加之風害易對枝條、葉片等部位造成皸裂,引起樹勢衰弱,抗病性下降,病菌易于從傷口入侵。因此,高海拔地區種植獼猴桃不宜種植紅陽等高感品種。馬利等[16]和李有忠等[17]研究表明潰瘍病的發生與果園管理水平有直接的關系,此次調查結果也表明管理水平越低、管理越粗放的果園發病越重。
針對湘西州獼猴桃潰瘍病的發病情況,提出以下防治建議。首先,要加強品種抗性評估,根據果園的具體環境條件選擇相應品種,尤其在高海拔地區不宜盲目栽培紅陽等紅心品種,若要種植則需做好防凍害和防雨措施。其次,要加強栽培管理,通過合理耕種、樹干涂抹生石灰防治蟲害和合理的水肥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樹體自身的抗病性,大規模種植一定要得到專業團隊的技術支持。第三,種植前要加強苗木檢疫,并做好土壤消毒滅菌。第四,修剪、嫁接工具等要用酒精或甲醛嚴格消毒,剪口要涂藥保護,并注意將帶病苗木和剪除的病枝及時帶離果園燒毀。第五,增加雄株比例,盡量不用外來商業花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