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群,舒 楠,羅賽男,李紹華,李德金
(1. 湖南省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湖南省農(nóng)產(chǎn)品加工研究所,湖南 長沙 410125;2. 湖南大學(xué)研究生院隆平分院,湖南 長沙 410125;3. 湖南省園藝研究所,湖南 長沙 410125;4. 岳陽峰嶺菁華農(nóng)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湖南 岳陽 414100;5. 湖南瀘溪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局,湖南 瀘溪 416100)
湖南省是我國野生獼猴桃的主要分布中心及原產(chǎn)地之一,也是野生資源的研究利用及獼猴桃人工栽培起步最早的省份之一。據(jù)相關(guān)統(tǒng)計,湖南省有獼猴桃屬植物30 種以上,占全國總數(shù)的34.70%。獼猴桃果實中富含大量的蛋白質(zhì)、糖、氨基酸等有機物以及人體所必需的多種維生素及礦物質(zhì),尤其以維生素C(VC)的含量最高,遠高于梨、蘋果等,有水果之王的美稱[1],還具有緩解腸道、通便、消炎等醫(yī)療功效,頗受消費者和生產(chǎn)者的青睞[2]。
獼猴桃果實屬于呼吸躍變型,有明顯的生理后熟過程,采后易軟化腐爛不耐貯藏[3-5]。王仁才等[6]研究表明,果實VC 含量、硬度變化和酸含量變化是反映獼猴桃果實耐貯性的主要指標。有研究報道,栽培種植過程中采取系列方法可增強耐貯性。例如:種植過程中施用鈣制劑可增加金實1 號獼猴桃果實的貯藏性[7];膨大劑處理后對翠香獼猴桃貯藏性的影響大于徐香和秦美[8];采用氮肥+磷肥+農(nóng)家肥相結(jié)合的施肥方式可顯著延長秦美獼猴桃果實貯藏期[9];采用外黃內(nèi)黑和棕黃色顏色套袋可延長貴長獼猴桃的品質(zhì)及貯藏性[10];適度掛樹預(yù)貯可提供徐香獼猴桃的耐貯性和抗冷害能力[11]。采后采用哌珀霉素+1-MCP 復(fù)合藥劑處理可保持海沃德獼猴桃的硬度[1];采用人工合成的細胞分裂素(6-節(jié)氨基腺瞟吟,6-BA)處理可保持華美2 號獼猴桃在貯藏保鮮期內(nèi)的硬度,保證果實品質(zhì)[12];采用茉莉酸甲酯處理可提高貴長獼猴桃的貯藏性能[13];褪黑素處理可延緩華特獼猴桃的衰老[14];采用CO2高滲袋(high carbon dioxide permeability film bag,GS)+乙烯去除劑(ethylene absorbent,E)+1-MCP 對金桃獼猴桃貯藏保鮮效果較好[15]。對于同一品種,不同產(chǎn)地的貯藏性能也有差異,武漢產(chǎn)金圓果實的貯藏性優(yōu)于六盤水產(chǎn)的[16]。采果方法也影響貯藏性,紅陽獼猴桃留果柄比去果柄擁有更佳的貯藏性能[17]。不同品種和不同采收期的果實貯藏性能也有較大差異。海沃德獼猴桃耐貯性優(yōu)于皖翠,81-5 獼猴桃不適宜長期貯藏[18],金艷獼猴桃以采收期Ⅱ和Ⅲ為適宜采收期[19-20],翠玉以經(jīng)室溫預(yù)冷處理、米良 1 號以間歇預(yù)冷處理后貯藏效果好[21]。
目前,對獼猴桃的貯藏研究主要集中于種植和保鮮劑處理對果實貯藏品質(zhì)的影響等方面,對不同品種獼猴桃的貯藏性和食用品質(zhì)的比較少見報道。研究以湖南省主栽的紅陽、米良1 號、翠玉、東紅、金艷5個獼猴桃品種為材料,比較貯藏不同時間后果實感官、品質(zhì)和衰老的變化情況,探討不同獼猴桃品種的貯藏性能,以期為湖南獼猴桃品種的合理布局提供參考。
供試獼猴桃果實紅陽、東紅、金艷采摘于湖南岳陽臨湘獼猴桃基地,米良1 號和翠玉采摘于湖南省園藝研究所獼猴桃基地,各品種分別于生理成熟期采摘,當天采摘當天運至湖南省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農(nóng)產(chǎn)品加工研究所實驗室。
挑選大小均勻、無病蟲害和機械損傷的果實,用0.025 mm 厚的聚乙烯塑料袋包裝,每袋50 個果實置于同一實驗室進行常溫貯藏試驗(利用空調(diào)穩(wěn)定溫度)。剩余果實放置在常溫下觀察其貯藏性,每3 d統(tǒng)計一次果實的軟化率和腐爛率,對不同貯藏時間果實的內(nèi)在品質(zhì)進行測定。
1.2.1 軟化率與腐爛率統(tǒng)計 (1)軟化率:獼猴桃有手感,硬度在7~8 kg/cm2以下,可食用的計為軟化果,每隔 3 d 統(tǒng)計軟化獼猴桃的數(shù)量,重復(fù)3 次,軟化率以3 d 內(nèi)軟化的獼猴桃數(shù)量占貯藏果實的百分比計,且把每樣每次的軟化果按次序排好,以便后期觀察腐爛果。(2)腐爛率:從軟化果中每3 d 檢查統(tǒng)計一次,每隔3 d 統(tǒng)計腐爛果數(shù),以出現(xiàn)肉眼可見的菌斑,果實出現(xiàn)腫脹、果皮顏色變黑或不同于本色的為腐爛果實,計算腐爛果占貯藏果實中的百分比。腐爛率(%)=腐爛果個數(shù)×100/貯藏果實的總個數(shù)。
1.2.2 硬度測定 硬度采用TPA(CT3 Brookfield,美國)質(zhì)構(gòu)儀測定,使用P/2 探頭(直徑為2 mm)測量果實赤道部位,測前、測中速度均為1 mm/s,測后速度為10 mm/s,測試深度為10 mm,單位為kg/cm2。
1.2.3 果實內(nèi)容物含量的測定 可溶性固形物(soluble solids content,SSC)含量用手持測糖儀測定;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TA)含量采用酸堿滴定法測定;VC 含量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測定。
1.2.4 細胞膜滲透率的測定 用電導(dǎo)儀測定獼猴桃果肉圓片浸提液的電導(dǎo)值,煮沸后再測定浸提液的電導(dǎo)值,以前后2 次電導(dǎo)值之比所得的相對電導(dǎo)率(%)變化表示細胞膜透性的大小。
1.2.5 丙二醛的測定 參照張群等[22]的方法(稍有修改)測定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5 g 獼猴桃果肉組織中加入25 mL 10%的三氯乙酸(TCA),冰浴研磨,15 000 r/min 冷凍(4℃)離心10 min,上清液用10%的TCA 定容到10 mL。取1 mL上清液加2 mL 0.6%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acid,TBA),TBA 配制時用10%的三氯乙酸定容,混合,沸水浴中煮沸20 min,冷卻至室溫后再次離心,分別測定上清液在450、532、600 nm 波長處的吸光度。MDA 濃度(nmoL/g 鮮重)=[6.45×(OD532-OD600)-0.56×OD450]×V/(Vs×m×1 000)
式中,V表示提取液的總體積,Vs表示測定所用的提取液體積(mL),m表示樣品質(zhì)量(g),OD值分別表示不同波長下的吸光度。
1.2.6 過氧化物酶活性的測定 參照張群等[22]的方法(稍有修改)測定過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稱取2 g 獼猴桃果肉組織,加入10 mL 50 mmol/L pH 值5.5 的磷酸鈉緩沖液中,冰浴研磨,15 000 r/min冷凍(4℃)離心20 min,取上清液用于POD 活性測定。采用愈創(chuàng)木酚法,取1 支試管,加入3.0 mL 25 mmol/L的愈創(chuàng)木酚溶液和0.5 mL 酶提取液,再加入0.5 mL質(zhì)量分數(shù)1%的H2O2溶液,迅速混合啟動反應(yīng),同時開始計時。將反應(yīng)混合液倒入比色杯中,以蒸餾水為參比,在反應(yīng)30 s 時測其在波長460 nm 處的吸光值,每間隔1 min 記錄一次,連續(xù)測定,至少獲得6 個點的數(shù)據(jù),重復(fù)3 次。酶活性以U/mg 表示,其中以每毫克蛋白質(zhì)在460 nm 下每分鐘吸光度增加0.01 為一個單位。
1.2.7 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測定 參照張群等[22]的方法(稍有修改)測定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取1 支試管,加入1.5 mL 50 mmol/L、pH 值5.5 的乙酸-乙酸鈉緩沖液和1.0 mL 50 mmol/L鄰苯二酚溶液,最后加入1 mL 酶提取液,以緩沖液為參比,同時開始計時。在反應(yīng)30 s 時測其在波長398 nm 處的吸光值,并每間隔30 s 記錄一次,連續(xù)測定,至少獲得5 個點的數(shù)據(jù),重復(fù)3 次,酶活性以U/mg 表示,其中以每分鐘每毫克蛋白質(zhì)在398 nm 下吸光度增加0.001 為一個單位。
采用 SPSS 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結(jié)果以平均值±標準誤(SE)表示,采用Duncan 法檢驗差異顯著性,用Excel 軟件繪圖。
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果實的軟化呈上升趨勢,不同品種的獼猴桃果實開始軟化和軟化完畢的時間差異較大。由圖1A 可知,紅陽、米良1 號、翠玉、東紅、金艷5 個獼猴桃品種果實開始軟化的時間分別為貯藏第3、6、6、9、9天,軟果率分別為21.00%、11.00%、5.00%、15.00%、5.67%,軟化完畢時間分別為貯藏第12、18、18、21、21 天。從軟化速率看,紅陽軟化速率最快,東紅、金艷軟化速率較慢。不同品種的軟化速率由高到低的次序依次為紅陽>米良1 號>翠玉>東紅>金艷,其軟化時間段分別為貯藏3~12、6~18、6~18、9~21、9~21 d,紅陽和金艷出現(xiàn)軟化高峰的差異最大,金艷較紅陽的軟化高峰要晚9 d。
腐爛率是衡量果實耐貯性和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之一。隨著貯藏期的延長,獼猴桃的腐爛率呈顯著上升趨勢,與東紅常溫貯藏[4],貴長獼猴桃適宜后熟后冷藏[3]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但不同品種的獼猴桃果實在貯藏過程中開始腐爛的時間和腐爛完畢的時間差異較大。由圖1B 可知,紅陽、米良1 號、翠玉、東紅、金艷5 個獼猴桃品種開始腐爛的時間分別為貯藏至第9、12、15、18、18 天。從腐爛速率來看,紅陽貯藏18 d 時腐爛率達80%,貯藏21 d 時腐爛率達100%,已無商品價值。米良1 號在常溫貯藏12 d 時出現(xiàn)5%的腐爛率,后期快速上升;貯藏21 d 時,腐爛率達80%,貯藏24 d 時腐爛率達100%。翠玉在貯藏15 d時出現(xiàn)5%的腐爛率,貯藏24 d 時腐爛率達50%,貯藏27 d 時腐爛率達75%。東紅貯藏18 d 時出現(xiàn)5%的腐爛率,貯藏27 d 時腐爛率達70%。金艷貯藏18 d時僅2%的果實腐爛,貯藏24 d 時腐爛率為25%,貯藏27 d 時腐爛率為55%。這說明不同品種獼猴桃果實在常溫下貯藏時間差異較大,紅陽常溫貯藏最早軟化和腐爛,東紅和金艷出現(xiàn)軟化和腐爛的時間較晚,比較耐貯藏,米良1 號和翠玉居中。

圖1 不同品種獼猴桃常溫貯藏下果實軟化率(A)和腐爛率(B)的變化
獼猴桃果實硬度是反映果實耐貯性、衡量果實品質(zhì)、評價其貯藏性能最直觀的指標。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不同品種果肉硬度均呈下降趨勢(圖2),硬度曲線明顯可分為2 個階段,快速下降階段和緩慢下降階段,與金艷[23]、東紅[4]、海沃德[1]、翠玉和米良1 號[21]等的貯藏研究結(jié)果一致。獼猴桃采后由于淀粉等物質(zhì)降解,引起果實軟化,硬度降低。在常溫下貯藏12 d,紅陽的軟化率已達100%,米良1 號和翠玉的軟化率達45%~50%,東紅的軟化率為40%,金艷的僅有20%。貯藏到27 d 時,紅陽和米良1 號已全部腐爛,硬度僅0.1 和0.2 kg/cm2;金艷的腐爛率僅48.33%,硬度最大,為3.19 kg/cm2;東紅的腐爛率為63.33%,硬度為2.5 kg/cm2。相比較而言,金艷和東紅在貯藏27 d 時還保持較高的硬度,屬比較耐貯藏的品種。

圖2 不同品種獼猴桃常溫貯藏下果實硬度的變化
SSC 和TA 是決定果實口感的重要指標。SSC 是植物細胞重要的滲透調(diào)節(jié)物質(zhì),能夠增加胞內(nèi)溶質(zhì)濃度。如圖3A 所示,在整個貯藏過程中,不同品種果實在貯藏過程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隨著果肉硬度的下降而增加,當達到一定峰值后趨于平緩,然后維持在相對穩(wěn)定階段,后期轉(zhuǎn)入緩慢下降階段,與金艷[19]和東紅[4]、翠玉和米良1 號不同預(yù)冷處理后[21]的貯藏研究結(jié)果一致。不同品種獼猴桃果實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達到峰值的時間不盡相同,變化的時間拐點不同。紅陽、米良1 號、翠玉、東紅、金艷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別在貯藏6、9 、12 、15 、15 d 時達到峰值。金艷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峰值較紅陽延后約9 d,峰值含量高于紅陽。
不同品種的獼猴桃果實在常溫貯藏下,可滴定酸含量緩慢下降,維持在較低水平(圖3B),與東紅[4]、金艷[19]、海沃德獼猴桃[1]的貯藏結(jié)果一致。相對可溶性固形物的劇烈變化而言,各品種可滴定酸的變化較為平緩,紅陽、米良1 號、翠玉、東紅、金艷的可滴定酸變化范圍分別為0.90~1.01、1.01~1.47、0.94~1.39、0.93~1.20、0.76~1.31。
VC 是獼猴桃果實營養(yǎng)品質(zhì)的重要指標之一。采收后,VC 含量隨貯藏時間的延長先增加后逐漸降低。采收到軟熟,獼猴桃的VC 含量呈上升趨勢;軟熟后,隨貯藏時間的延長,VC 含量呈直線下降趨勢(圖3C),與金艷[19]、東紅[4]貯藏的結(jié)果一致。不同品種的獼猴桃后熟過程中VC含量不同,金艷VC含量最高,其余品種按高低排序依次為翠玉>東紅>米良1 號>紅陽。對于果實耐貯性而言,東紅比紅陽耐貯藏,與東紅常溫貯藏[4]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

圖3 不同品種獼猴桃常溫貯藏下果實主要內(nèi)容物含量的變化
果實采后衰老劣變與膜透性和MDA 的積累密切相關(guān)。在整個常溫貯藏過程中,不同品種的獼猴桃果實細胞膜透性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總體呈逐漸上升的趨勢,在軟化可食用前相對電導(dǎo)率處于緩慢升高并維持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后期急劇上升(圖4);與海沃德獼猴桃[1]的貯藏結(jié)果一致。不同品種間差異顯著,金艷的相對電導(dǎo)率升高拐點要顯著緩于紅陽,表明金艷果實組織細胞的衰老劣變要緩于紅陽;隨后依次為東紅、翠玉、米良1 號。紅陽獼猴桃的相對電導(dǎo)率一直處于高水平,且上升幅度最大,表明組織破壞程度呈線性加劇模式,最不耐貯藏。金艷獼猴桃的快速升高拐點最晚,表明該品種具有較強的延緩細胞膜相對電導(dǎo)率增加和細胞衰老的能力,在貯藏過程中能較好地維持細胞膜的完整性,延長貯藏期。

圖4 不同品種獼猴桃常溫貯藏下相對電導(dǎo)率的變化
MDA 常用來表示果實衰老過程中細胞膜脂過氧化程度。MDA 是膜脂過氧化作用的產(chǎn)物,MDA 積累過多會破壞細胞膜結(jié)構(gòu)的完整性,導(dǎo)致細胞衰老。MDA 含量的變化與細胞膜相對電導(dǎo)率類似。由圖5可知,隨著貯藏期的延長,獼猴桃果實組織過氧化物MDA 含量逐漸增加,在貯藏初期變化幅度較小,這與張四普等[15]用CO2高滲袋(high carbon dioxide permeability film bag,GS)+ 乙 烯 去 除 劑(ethylene absorbent,E)+1-MCP 處理金桃獼猴桃后的貯藏結(jié)果一致。獼猴桃果實采后衰老過程中,組織細胞內(nèi)發(fā)生復(fù)雜的生理生化變化,MDA 含量升高,細胞膜穩(wěn)定性降低,細胞膜完整性破壞,膜透性增加,膜內(nèi)容物外滲,果實腐爛。在整個貯藏期間,5 個獼猴桃品種果肉組織中MDA 含量均增加,細胞膜脂過氧化程度增大,線粒體膜完整性受損,果肉組織衰老劣變。在軟化可食用前呈緩慢增加,后期快速增加,但不同品種其增加的幅度不同(圖5)。各品種MDA 含量變化出現(xiàn)拐點的時間有所差異,按先后順后依次為紅陽、米良1 號、翠玉、東紅、金艷。其中,金艷、東紅2個品種果實的MDA 含量一直處于較低水平,較低水平的MDA 含量積累,可延緩SSC 含量的上升,保護細胞膜免受損傷、維持細胞膜的完整性,保障獼猴桃果實品質(zhì),提高其耐貯藏性。

圖5 不同品種獼猴桃常溫貯藏下MDA 含量的變化
在整個常溫貯藏過程中,不同品種獼猴桃果實的POD 活性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而持續(xù)上升(圖6A)。隨貯藏時間的延長,品種間POD 活性差異顯著,增加幅度不同。貯藏初期,各品種POD 活性相對平穩(wěn),后期出現(xiàn)拐點,呈加速上升趨勢,其中紅陽獼猴桃的上升趨勢最明顯,隨后依次為米良1 號、翠玉、東紅、金艷。與紅陽相比,東紅、金艷的POD 活性一直處于較低水平,維持組織細胞的穩(wěn)定性。貯藏末期,各品種POD 酶活性表現(xiàn)為紅陽>米良1 號>翠玉>東紅>金艷;其中,金艷和東紅的差異不顯著,但二者顯著低于紅陽,進一步表明東紅和金艷的耐貯性較高。
PPO 是細胞內(nèi)活性氧的保護酶之一,可清除獼猴桃體內(nèi)活性氧,抑制活性氧在植物體內(nèi)的積累,提高果實耐貯性。由圖6B 可知,PPO 酶活性在貯藏過程中先升高,到峰值,然后緩慢下降。不同品種的PPO酶活性到達峰值的時間不同,紅陽獼猴桃貯藏9 d 左右出現(xiàn)PPO 酶活性峰值,金艷獼猴桃貯藏18 d 左右出現(xiàn)峰值。紅陽的PPO 酶活性最高,一直處于高水平;金艷的PPO 酶活性最低,一直處于最低水平,有助延長其貯藏性。

圖6 不同品種獼猴桃常溫貯藏下過氧化物酶(A)和多酚氧化酶(B)酶活的變化
不同品種獼猴桃常溫貯藏期間果實的感官品質(zhì)、營養(yǎng)品質(zhì)與衰老品質(zhì)之間關(guān)系密切。由表1 可知,獼猴桃果實的腐爛率與相對電導(dǎo)率、MDA 含量、POD酶活性和軟化率呈極顯著正相關(guān)(R=0.639 ~ 0.919,P≤0.01)。隨貯藏時間的延長,果實組織衰老劣變,細胞膜滲透性加劇,相對電導(dǎo)率加速升高,果肉組織稀化滲水,腐爛率升高。獼猴桃果實的腐爛率與VC 含量和硬度呈極顯著負相關(guān)(R=-0.653 ~ -0.417,P≤0.01),表明內(nèi)源性抗氧化物質(zhì)VC 含量下降,導(dǎo)致清除果實體內(nèi)自由基的能力降低,其抗氧化能力變?nèi)酰毎麅?nèi)的氧化還原平衡向一側(cè)傾斜,使細胞出現(xiàn)衰老劣變,果實加速軟化,并開始腐爛。試驗發(fā)現(xiàn),較耐貯藏的東紅和金艷品種,其果實的VC 含量下降緩慢,MDA 含量增加延遲,這些都可以減少自由基的累積,保持細胞膜的相對穩(wěn)定性,延緩衰老和腐爛。這與張群等[22]研究葡萄貯藏過程時獲得的結(jié)果一致。而像紅陽一樣的不耐貯藏品種,貯藏過程中VC 含量快速下降,組織抗氧化能力隨之降低,積累活性氧,導(dǎo)致細胞膜系統(tǒng)膜脂過氧化作用加強,從而破壞細胞膜結(jié)構(gòu)的完整性,膜透性增加,果實迅速軟化,并開始腐爛。果實硬度與相對電導(dǎo)率、MDA 含量、POD酶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極顯著負相關(guān)(R=-0.784 ~-0.698,P≤0.01)。硬度反映組織間的質(zhì)地,硬度大,細胞組織結(jié)合緊密。隨貯藏時間的延長,組織衰老劣變,硬度下降,組織軟化,膜透性增加,電導(dǎo)率和MDA 含量升高,淀粉轉(zhuǎn)化,可溶性固形物增加。5 個品種中,金艷和東紅能較長時間保持相對較高的硬度,從而延緩軟化和衰老,耐貯藏性高。

表1 不同獼猴桃貯藏品質(zhì)與衰老指標的皮爾遜相關(guān)性分析(n=10)
試驗對湖南主栽的5 個獼猴桃品種進行耐貯性比較分析,不同品種獼猴桃的耐貯性不同。獼猴桃的貯藏效果主要受溫度、乙烯濃度、相對濕度和病害等因素的影響[6],但品種間的耐貯性差異也是影響貯藏效果的主要因素。在常溫貯藏下,獼猴桃果實硬度均表現(xiàn)為貯藏初期軟化較快和貯藏后期緩慢軟化2個階段,5 個獼猴桃品種的硬度保持能力依次為金艷>東紅>翠玉>米良1 號>紅陽。紅陽常溫貯藏3 d 開始軟化,12 d 軟化達100%,腐爛達20%;東紅常溫貯藏9 d 開始軟化,貯藏18 d 后軟化達100%,腐爛僅5%;金艷貯藏9 d 開始軟化,貯藏18 d 后軟化達100%,腐爛僅2%。這可能與東紅和金艷屬晚熟品種,而紅陽屬早熟品種有關(guān)。紅陽于8 月中下旬采摘,東紅和金艷則于10 月中下旬采摘,晚熟品種果實的酶和激素等物質(zhì)得到充分合成,使獼猴桃果實的生長周期延長,提高了貯藏性能[9]。另外,與氣候因素也有較大關(guān)系。
不同品種獼猴桃在常溫貯藏下,其品質(zhì)變化的幅度差異較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先升高,維持較平穩(wěn)水平,后緩慢下降。東紅和金艷2 個品種果實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升緩慢,可滴定酸和VC 含量維持在較穩(wěn)定水平,果實硬度大,POD 酶和PPO 酶活性上升也緩慢,有效地阻止了膜脂過氧化,較好地維持了果實品質(zhì)。而紅陽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升幅度最大,軟化最快,貯藏性能相對較差。這可能與生產(chǎn)周期長、生長中酶和生長素等物質(zhì)充分均衡合成,營養(yǎng)物質(zhì)(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得到均衡積累[9],提高了果實的應(yīng)激能力有關(guān)。
綜上所述,晚熟的金艷、東紅2 個獼猴桃品種的耐貯性佳,早熟的紅陽品種耐貯性差。在進行品種種植區(qū)域布局時,需要合理安排,相對增加耐貯藏品種的種植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