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的夏天,我在泰國見證丹哥躺贏湯杯。圖片拍于中日大戰(zhàn)前,我們帶著各自的國旗為熱愛吶喊助威。場上是對手,場下是友誼,一切都很美好。
在回憶里搜索對湯尤杯最初的印象,總會想起2008年的初夏。那時候還是小學生的我獨自在家寫作業(yè),趁著大人不在,偷偷打開電視機,漫無目的地尋找節(jié)目觀看。恰好切換到體育頻道,我的視線被正在進行的羽毛球比賽牢牢吸引住了。那是我第一次知道羽毛球團體賽,記下了比賽時間,隨后的幾天,每晚我都找到時機看一會電視直播,一直到?jīng)Q賽捧杯,那是一個男團女團蟬聯(lián)多屆冠軍的“黃金時代”。
中學之后,隨著年齡增長,連守在電視機前看賽事直播的時間也少得可憐。很多比賽的賽果是通過“羽壇快訊”的簡訊得知的,曾經(jīng)想要完完整整追著看完一次湯尤杯的愿望也沒能實現(xiàn),甚至逐漸淡忘。聽說熟知的、喜歡的球員一個接一個地退役,淡出舞臺,卻并沒有意識到離童年越來越遠的同時,離“黃金時代”也越來越遠。
重新開始關注羽毛球,詫異地發(fā)現(xiàn)當今主力都是和我差不多甚至比我更小的年紀。有時候忍不住在想,當年小小的他們是不是和我一樣在電視機前收看著湯尤杯的比賽,而如今他們已經(jīng)成長為代表國羽出征的新生力量。從丹麥奧胡斯到泰國曼谷,我完成了小學生時期的小小心愿,因為湯尤杯,我又找回了我的“黃金時代”。希望國羽的新生代也是,打造出屬于自己的“黃金時代”!
從當年看湯尤杯直到2022年,還找到了好早之前的電子資料(2006年5月/6月),有些紙質(zhì)雜志也只能找到2007年的了。之前的紙質(zhì)資料實在是找不到了,應該是有個創(chuàng)刊號,如果沒記錯的話,現(xiàn)在翻起來還是滿滿的記憶。
我美好的湯尤杯記憶留存在2004年雅加達第23屆湯姆斯杯,最終中國3比1拿下丹麥。
那一年,正是林丹的鼎盛時期,漂亮的扣殺和細膩的網(wǎng)前小球不僅讓對手蓋德頻頻失利,更是讓觀眾們拍案叫好。獲勝后的林丹興奮地脫下自己的球衣,那一刻,我看到的不僅是林丹的個人勝利鼓舞了中國隊的隊友,更是鼓勵了我自己開始愛上羽毛球,漸漸地癡迷羽毛球,由此,我也開啟了一生為之奮斗的目標。
那一次,最終中國隊以3比1戰(zhàn)勝丹麥隊,時隔12年再一次登上羽毛球男子團體的最高領獎臺。這是歷史性的時刻,也是中國輝煌之師再創(chuàng)佳績的時刻。
那一年,我才14歲,從那一刻起,一切美好漸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