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雅
玩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的權利。聯(lián)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規(guī)定:“兒童有權享有休息和閑暇,從事與兒童年齡相宜的游戲和娛樂活動,以及自由參加文化生活和藝術生活。”由此可見,游戲對孩子來說是多么的重要。特殊兒童智力發(fā)展緩慢,在言語、動作、情緒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礙,但是他們與普通孩子一樣喜歡玩,理解游戲的玩法和享受游戲帶來的樂趣,并在游戲中獲得積極的體驗,游戲教學能培養(yǎng)特殊兒童的主動性,提高特殊兒童與他人的交往能力。游戲教學法將游戲與教學相結合,采取游戲的方式教學,讓學生體驗在玩中學,既玩得開心又學到了知識,因此游戲教學成了特殊教育學校可行的教學方式之一。
游戲教學在學前教育中被廣泛運用,在家庭早期教育、小學數(shù)學教育等領域也表現(xiàn)出良好的實用性,近些年逐漸被引用到特殊教育領域中,尤其在特殊兒童的教育干預中取得了很好的進展。當前,將游戲應用到特殊教育干預中,主要在于引導智障兒童在游戲中通過觀察、想象、合作、創(chuàng)作、分享等活動,獲得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tài)度價值觀的和諧發(fā)展。
一、游戲教學概述
(一)游戲教學的定義
游戲教學是指圍繞教學目標,將游戲形式融入于教學的一種教學形式。游戲教學就是從兒童的心理特點和目前教學實際出發(fā),在教學中盡可能將枯燥的語言現(xiàn)象轉變?yōu)閷W生樂于接受的、生動有趣的游戲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豐富的語言交際情景,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游戲教學不應簡單地理解成一種教學形式或教學方法。
(二)游戲教學的優(yōu)勢和技巧
游戲教學法是以游戲為前提,讓學生能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在特殊教學的課堂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差異較大,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課堂教學活動都是圍繞學生的興趣和能力出發(fā)的,而游戲的種類又是多種多樣的,所以說游戲是最能引起兒童興趣的自由活動方式。它既符合兒童的心理年齡特征又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它是一種兒童與生俱來的能力,也是唯一可以通過非語言進行溝通和交流的方式。針對兒童這種與生俱來的能力,我們就可以利用“游戲”進行有目的性的引導。
1. 游戲要有目的性
由于游戲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所以在設計游戲的時候就應該帶有明確的目的性,不要因為游戲而游戲,游戲室內(nèi)的每一種玩具,都可以賦予不同的游戲目的,通過非語言的方式進行表達與探索,借鑒不同的游戲方式,使游戲學習時,能讓大多數(shù)學生熱切地探究他們的學習項目。
2. 游戲要有啟發(fā)性
游戲的開展不僅僅是因為學習,鞏固知識、活躍氣氛,也是為了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他們的能力。在設計游戲時可以添加一些富有創(chuàng)造性和挑戰(zhàn)性的內(nèi)容,使游戲在進行的過程中讓學生能發(fā)揮想象。啟發(fā)性的同時也要考慮到學生的程度,將難度把控在“跳一跳就能摘到桃”之內(nèi),這樣學生會更愿意參與到游戲中,并獲得成就感。
3. 游戲要有多樣性
新穎好玩的游戲玩多了學生也會覺得沒什么意思,對該游戲就會失去興趣,因此教師要不斷地去挖掘游戲,不斷找適合學生的游戲,所以在制定游戲的時候,我們可以將一個游戲翻著花樣來玩,變一下游戲規(guī)則,修訂一下游戲內(nèi)容,讓學生能繼續(xù)保持熱情,玩了還想玩。游戲進行的時候不能太單一,否則對學生來說就沒有吸引他們的地方,也就不想?yún)⑴c了。
4. 游戲要有靈活性
游戲教學的過程中要把握好度,適當?shù)臅r候開展適度的游戲,在課堂中要把控游戲的節(jié)奏,注意課堂氣氛,并調(diào)節(jié)好課堂氛圍,當出現(xiàn)狀況的時候,要學會靈活處理游戲中出現(xiàn)的問題。游戲要服從教學要求,圍繞教學要求開展游戲教學。
在特殊教育學校里會有單獨的游戲室,教師可以通過游戲室內(nèi)有限的資源,為兒童營造一個寬松、自由的氛圍,實現(xiàn)游戲教學的有效性。如繪畫,兒童可以在游戲室內(nèi)盡情地涂畫,這樣可以建立特殊兒童與教師的良好關系,而教師也可以通過兒童的作品發(fā)現(xiàn)問題,并針對問題解決問題。例如,娃娃家族與玩偶,是兒童最喜愛的玩具之一,利用娃娃家族作為游戲的輔助品,可以了解兒童在家中的情況,以及家人對其的態(tài)度;玩偶則可以讓兒童發(fā)泄自己內(nèi)心的沖突,借助玩偶安全地表達、發(fā)泄深藏內(nèi)心的想法和不良情緒。而劇本游戲、主題游戲都是與智力落后兒童教育課程緊密相連的,培智教師以小步子教學方法為依據(jù),通過對教學內(nèi)容的規(guī)劃整合,設置主題目標、分角色演練,循序漸進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注意力,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鍛煉學生的肢體動作等。
二、游戲在特殊兒童教育中的應用價值
(一)游戲是特殊兒童問題表現(xiàn)的良好途徑
伴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特殊兒童的康復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和重視。特殊教育強調(diào)對特殊兒童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干預,學前康復教師們在游戲教學過程中應及時發(fā)現(xiàn)兒童身心發(fā)展的異常,如:足球踢不到指定位置;拿著拼圖小塊不能放到對應的位置;不會玩游戲;不遵守游戲規(guī)則等。游戲是兒童最放松的時刻,所表現(xiàn)的也是最真實的自我,因此他們存在的問題往往會暴露在游戲過程中。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兒童的問題所在,從而進行針對性早期干預,更便于提高特殊兒童以后的康復。
(二)游戲培養(yǎng)自信心
特殊兒童受言語、認知、溝通交往等能力不足的制約,在各方面都落后于同齡人,常表現(xiàn)為不能完整說出一段話、不理解別人的語言、不和人接觸等。這些差距都會讓兒童產(chǎn)生挫敗感,認為再努力也難以取得成功,所以在康復過程中遇到困難,他們總是會輕易放棄,并產(chǎn)生抵觸和厭倦的情緒。如果把這個“困難”分解成一些游戲性強、難度較低的學習活動,他們就會從中體會不同程度的成功的體驗,同時再運用一些建構游戲或合作游戲等團體類的游戲,使他們?nèi)谌爰w、互相接納、平等對待,并及時給予鼓勵,讓他們在愉悅的氛圍中產(chǎn)生自我信服的力量。
(三)游戲促進身心發(fā)展
游戲已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每日的教學活動中都安排了充足的游戲時間,過一段時間回顧和評價他們的成果,發(fā)現(xiàn)效果是驚人的,具體表現(xiàn)為:
1. 身體動作的發(fā)展
特殊兒童在身體動作中的平衡能力、協(xié)調(diào)能力、敏捷度等動作技能的發(fā)展都不如正常兒童。如果單一重復地對這些動作技能進行練習,特殊兒童會表現(xiàn)出煩燥、尖叫、哭泣等抵觸行為。我們可以把這些運動融入到游戲活動中,有指導地要求兒童進行游戲,讓他們在游戲中奔跑、追趕、跳躍,讓他們在享受活動帶來快樂的同時,增強了動作技能的訓練。
2. 認知能力的發(fā)展
游戲對促進兒童認知發(fā)展和學習是很重要的,研究發(fā)現(xiàn),花更多的時間進行社會性表演游戲的兒童智力發(fā)展更決。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常運用安靜的、有規(guī)則的游戲,循序漸進、層層深入地提高認知能力。在提高兒童注意力、記憶力方面,可以采用找不同、玩拼圖等游戲,還能延長兒童有意注意的時間;讓兒童玩海洋球、做手工,可促進他們的感知覺發(fā)展;通過形象生動的視覺游戲如打地鼠、抓蝴蝶,增強兒童的形象思維。
3. 言語語言能力的發(fā)展
聽障兒童因聽力障礙沒有語言,孤獨癥兒童因心理因素不開口說話,智力障礙兒童因認知量少不能說出大量的語言。根據(jù)殘疾類型的不同,教師的任務是要把精細的語言整合到各種游戲活動中。如適合所有兒童的配對游戲,在游戲過程中要求說出配對物品的名稱,并在語言能力方面進行拓展與延伸。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他們的語言能力,并借助語言傳遞信息進行交流,進而學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三、特殊兒童教學中游戲的應用與探究
游戲深受兒童的喜愛,游戲教學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我們根據(jù)培智學生的水平,精選了大量的游戲,為了能讓學生都參與到游戲中來,我們選了一些適合中重度特殊孩子的游戲教學內(nèi)容。各類游戲的內(nèi)容具體如下:
(一)語文游戲
看圖學說話:給學生看一些動物的視頻,聽聽動物的叫聲,試著讓學生來模仿,讓中重度的特殊學生達到開口的目的。
詞語開花:一個字組成不同的新詞,該游戲可以幫助能力強的學生豐富詞匯。
模仿秀:跟著教師的口型說,如“啊”,讓學生仔細觀察教師的口型,看著教師,跟著模仿時,教師將學生的一只手放在自己的喉嚨處,一只手放在他的喉嚨處,感受“啊”的音。這個游戲可以使學生從不會發(fā)音到學會發(fā)音,最后會較準地發(fā)音。
(二)體育游戲
夾沙包走:兩人一組,將球放在胸前夾緊,兩人的手可以抱住對方肩膀,然后步伐一致地向終點快速行進。這個游戲可以提高學生的體能,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烏龜搬家:請學生們來扮演小烏龜,設置一個情境,說小烏龜要搬去一個新的家,可是要穿過荊棘叢,就要很小心。在搬家的途中,身體就要貼地面,頭要側一側,手肘帶動身體爬一爬,屁股也要低一點,這樣就可以順利過去啦!該游戲能提高學生的協(xié)調(diào)性,學會匍匐爬,提高爬的能力。
袋鼠旅游:探索布袋的玩法,站進布袋里變身成為小袋鼠,可愛的小袋鼠要旅行了,它跳過小河,跳過草地,跳進了森林里。在旅行的過程中,要小心不要跳得太高,不要跳得太快,不要急。這個游戲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勇敢,并學會能雙腳跳。
(三)感知覺游戲
1. 聽覺游戲
聽音尋物:教師將一個物品藏在教室的某一個地方,請學生聽聲音去尋找,離物品越近,聲音越響;離物品越遠,聲音越輕,在聲音的的引導下找到物品。訓練學生的聽覺能力。
2. 視覺游戲
走迷宮:畫一幅簡單的圖形給孩子看,再讓孩子憑著記憶將圖案畫出來。由簡單到復雜,孩子畫不出來就降低難度,以后再慢慢縮短觀察記憶的時間,增加圖案難度。這個游戲能鍛煉孩子的視覺處理能力,也能訓練孩子的記憶力。
3. 觸覺游戲
隧道轉圈:學生鉆進隧道,在隧道內(nèi)放置毛巾、積木、海綿墊等,讓學生體會在不同觸覺刺激下的身體活動,同時在學生進入隧道后教師滾動隧道。注意開始轉動的幅度不要太大,可左右轉動幾次后再向某一方向轉圈,轉動中教師要與學生進行語言交流,視學生的反應情況決定訓練時間。這個游戲一來刺激觸覺神經(jīng),二來積累觸覺的生活經(jīng)驗,增強自己照顧自己的能力。
4. 味覺游戲
看表情猜味道:準備好酸、甜、苦、辣、咸五樣食物,先給學生展示一下食物,最好是常見的食物,然后教師表演吃到食物后露出夸張的表情,請學生來猜猜看,吃的是什么味道的食物。這個活動不僅能加深學生對食物的印象,也能嘗到食物的味道,記住味道。
總結:
我們把游戲引入到教學中的時候要注意到對游戲形式的控制,無論怎樣的游戲都要符合學生的發(fā)展需求與發(fā)展情況,不能對他們的發(fā)展起到消極作用。游戲時間要控制,不能沉迷游戲,幼兒們往往自控能力不足,需要教師把控好時間。游戲的難度應在幼兒能接受的范圍內(nèi)。難度過低和過高對我們的教學都是一種反作用,需根據(jù)學情來制定游戲才能對教學起到推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