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目的:從無痛護理技術應用入手,提升手術室護理質量的方法。方法:觀察對象主要是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診治的手術治療患者,一共為60名患者,將其隨機劃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為30例,這三十例的患者主要是采用常規護理的方式,而觀察組也是六十例,觀察組主要是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無痛護理的方法,對比兩組患者的血壓、心率指標、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的血壓、心率指標都明顯高出對照組,兩組間的對比,P<0.05。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3.33%,高出對照組的66.67%,兩組之間對比,P<0.05。結論:無痛護理技術實施在手術室的護理過程中,能夠改善血壓、心率指標,護理的滿意度有所提升,值得進一步的推廣應用。
關鍵詞:無痛護理技術;手術室護理;護理質量
一、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本文主要是選擇100例擇期手術患者,都是在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所收治,全部患者都需要實施靜脈穿刺、置入尿管、胃管,并且在手術之前簽署有關的知情同意書。排除的標準是嚴重肝腎功能的不全患者,依從性不理想的患者,嚴重精神障礙的患者,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等等。將其隨機劃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患者為30例,其中對照組中就有17例的男性,13例的女性,患者年齡在23歲至7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2歲。觀察組中有16例的男性,14例的女性,患者年齡在24歲值72歲,平均年齡為42歲左右,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沒有統計學的意義(P>0.05)。
2.方法
第一,心理護理。在患者進入手術室之后,我們的護理工作人員還需了解患者心理狀態,為患者提供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緩解心理壓力,讓其心態保持平穩。在術前還需加強健康宣傳工作,詳細的告知患者無痛靜脈穿刺、胃管放置、導尿等操作,向患者詳細的講解無痛護理技術的過程。
第二,無痛靜脈穿刺。在對患者進行靜脈穿刺之前,還需選擇丁卡因膠漿實施表皮麻醉,巡回護士應該在術前的半個小時,選擇丁卡因膠漿局部涂抹在患者的靜脈穿刺部位,涂抹厚度主要是在1毫米,再將一層薄膜覆蓋在表面,便于實施表面麻醉,在丁卡因膠漿涂抹半個小時之后,需要選擇無菌棉簽清潔患者皮膚表面,選擇安爾碘進行消毒處理,按照臨床上常規實施靜脈穿刺處理。
第三,無痛放置胃管。在進行插胃管操作時,應在可視喉鏡直視下進行,在誘導麻醉完成后,麻醉醫師在置入視頻喉鏡前,應首先在患者后鼻道插入胃管,然后將視頻喉鏡置入,插入氣管導管,在插入氣管導管后在插入導管。
第四,無痛導尿。全麻誘導患者后再予以導尿可顯著降低其術前導尿帶來的不適感,因此,導尿術適宜于在全身麻醉后使用。尿道黏膜較為脆弱,在受到尿管刺激后將變得非常敏感,很可能使患者在全麻蘇醒期后產生定向障礙、躁動等不良反應,故術前護理人員應及時向患者講解相關的注意事項,從而使患者能夠在蘇醒后有效配合護理人員的護理措施,并平穩渡過麻醉清醒階段。
3.臨床觀察指標
第一,選擇我院自制調查表來調查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調查內容包括患者對胃管放置、導尿以及靜脈穿刺等操作的滿意度,調查表滿分為100分,具體分為不滿意(<60分)、一般滿意(60~79分)、非常滿意(80~100分);一般滿意、非常滿意例數之和則為總滿意度例數。第二,對患者護理后的生理指標進行觀察,包括:舒張壓、收縮壓、心率等。
4.統計學分析
本文主要選擇SPSS軟件來分析和統計本實驗相關數據,計數資料選擇卡方檢驗,計量資料則選擇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1.兩組患者血壓、心率指標對比
觀察組血壓、心率指標均優于對照組,組間對比,P<0.05。見表1。
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護理的滿意度為93.33%,高出對照組的66.67%,兩組之間的對比,P<0.05.見下表:
三、討論
本研究中,對照組、觀察組分別選擇常規護理和無痛護理技術;結果顯示和對照組相比較,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更高;本研究結果與臨床相關研究報道結果類似;結果表明無痛護理技術能對護患關系進行緩解,讓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顯著提高,讓患者能更加信任醫護人員,讓其能積極配合臨床治療和護理工作,讓其依從性顯著提高。在對患者進行外科手術治療時,常常采用氣管內插管全身麻醉,所以術前就需要進行導尿和胃管放置等操作。如果在進行導尿和置胃管等操作時,患者處于清醒狀態則會導致其出現一定程度的疼痛不適感,進而讓患者的焦慮、恐懼情緒加重。靜脈穿刺則會導致患者的手術擔憂進一步加重。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應用無痛護理技術,對患者實施全麻誘導處理,全麻誘導后患者的意識和精神均會消失,讓患者處在比較理想的疼痛耐受階段,在此階段對患者實施導尿操作,則能讓導尿阻力顯著降低,讓患者的恐懼心理有效減輕。在手術操作期間,在喉鏡輔助下置入胃管,能讓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顯著提高,而且還能有效減輕置管對患者造成的疼痛和損傷。在對患者實施靜脈穿刺前,對患者實施局部麻醉處理能讓患者的疼痛不適感有效減輕,讓其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顯著提高。除此之外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后,為其提供有效的心理疏導和健康宣教,能讓患者的心態保持平穩,讓其能更好配合臨床治療和護理工作,讓手術的開展能更加順利,進而來保證手術治療效果。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舒張壓、收縮壓以及心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結果顯示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為患者提供無痛護理技術能對其疼痛不適感進行有效緩解,讓其血壓和心率保持平穩。此次的分析無痛護理技術對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的研究。分析結果顯示:觀察組血壓、心率指標均優于對照組,組間對比,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3.33%)高于對照組(66.67%),組間對比,P<0.05。
參考文獻:
[1]陳佳佳,韓晶晶,黃穎穎,王慧婷.無痛護理技術對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的研究[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8,25(13):106-107.
[2]羅鴻雁.手術室實施無痛護理技術對手術室護理質量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9,12(29):128-129.
作者簡介:莊衛冉(1991年—),女,山東臨沂人,漢族,本科學歷,護師職稱,研究方向為護理,37132619910907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