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潔
摘要:在新時代的教育背景下,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強調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的培養,從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解決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更好地促進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對于現階段德育工作中所存在的問題,班主任應盡快加以解決。基于此,本文對新時代背景下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德育;對策
引言
在當代“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下,德育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逐步規范個人行為,養成優良的品德作風的重要途徑。班主任理應扛起德育工作的大旗。班主任要對德育工作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研究,明確德育內容,把握德育方向,創新實施方法,巧妙運用多方資源,聚焦學生的品德培養,夯實學生的思想基礎,從而使學生能夠有意識地提升道德認知,豐富道德體驗,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
一、小學班主任工作德育效能的內涵
要厘清小學班主任工作德育效能的內涵,首先要對小學班主任工作有一個較為清晰的界定。在以核心素養為核心的教育改革實踐中,小學班主任工作的范疇正在不斷拓寬,不僅要進行班級管理、關懷學生、人際溝通等傳統工作,還要進行組織和管理教學活動、調控教學過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三觀等多元化的任務。學者鄭燕翔在《教育的功能與效能》中,將教師效能定義為在特定情境下引導學生實現超出預期的相關教育目標的能力。在此基礎上,鄭燕翔進一步提出了德育效能的概念,即通過德育活動對學生發展起到應有作用與實際結果之間的有效性程度。作為小學德育實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學班主任工作的效能自然離不開“育人”。綜上所述,本研究中的小學班主任工作德育效能是指班主任通過各類教學活動培養小學生的思想品質與道德行為所產生的功效和作用。
二、小學德育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更加重視學生的成績,從而忽視了德育教育。這是因為班主任沒有對德育教育形成正確的認知,思想觀念陳舊,認為學生成績好了其他一切都會好,也因此耽誤了德育工作的進展。德育教育內容包含多個方面:道德認知教育、道德情感培養、道德意志磨煉以及道德行為實踐等。但目前的教育體系根本無法全面地讓學生學習到這些,班主任也無法將這些內容系統地整理出來教給學生,雖然學校有品德教育課,但大多時候只是一個擺設,即使班主任偶爾會上課,教育內容也是按照教材進行。對學生進行的德育教育應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是對教材進行生搬硬套,那樣只會讓學生反感。現今,相當一部分小學對德育教育內容的安排實際上是不合理的,里面的一些內容涉及甚至超出了小學生所能接受的程度,但班主任和學校對這些似乎置若罔聞,他們忽視了小學生缺乏生活經驗的事實。在教育的大背景下,這些教育工作者始終是空喊口號,忽視了學生作為教育接受主體的地位,這就導致學生對學習產生厭倦感,認同感不足,致使德育工作無法順利開展。
三、提高小學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加強班級管理,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質量
班級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內容,是提高班主任工作質量的重要手段,加強班級管理可以大大增強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性。在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通過組建班委會,形成班級管理的基礎。選拔班干部時要避免“省心省事”,選拔過程中要及時發現學生的優勢,讓“英雄”有用武之地;同時要關注在某些方面能力不足的學生,讓需要鍛煉的學生獲得機會。班委會確定后,要加強對班干部的管理,根據年級和學生情況的變化,不斷優化班委會,讓班干部成為班級管理的重要力量,形成班級凝聚力,以對班主任工作有效性的提升助力。逐步培養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班級管理工作中,有計劃、有步驟地參加班級管理工作。通過設置諸如值日班長的形式,形成人人參與班級管理的良性循環,增強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集體主義觀念和服務班級的意識,從而提高班級管理的水平,有效地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質量。小學班主任工作的主要模式是班主任主導、學生配合。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起到核心作用,通過不斷提升自己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水平,不斷有效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質量。
(二)鞏固家校德育合作
學校是實施德育的主陣地,但德育也離不開家長的配合。家校合作是小學階段加強德育的重要形式之一。首先,與學生家長建立順暢的溝通渠道。除了通過社交軟件與家長溝通,班主任還可積極家訪,定期舉辦家長座談會,與學生家長深入交流,形成德育合力。其次,要注意溝通的有效性。班主任需要與家長展開平等的對話,要本著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意愿與家長共同商議、設計德育的實施策略。例如,在進行以“孝”為主題的德育教學時,與家長進行了相關合作。為了保證德育工作的高效實施,與學生家長商定,在一個星期內,學生每天回家之后需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而家長則需要如實記錄學生的表現,還要在學生表現優異時給予一定的鼓勵,或口頭表揚,或送出實際禮物,并在合適的時機對學生進行與“孝”有關的教育。在規劃了活動的內容與流程后,將活動規則發送到家長微信群,向家長作出解釋。為了方便家長理解和配合,還邀請了兩位家長率先做了幾天模擬實驗。這樣的家校德育合作,既彌補了學校教育的短板,使德育工作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又具有實效性和針對性。學生在這樣的家校德育合作中,對于“孝”的認識和理解也得到了更為顯著的提升。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德育的實施過程中,班主任和學校應積極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在健康和諧的班級環境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有效提升其思想道德水平,進而為國家培養德才兼備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創造良好的條件。
參考文獻:
[1]韋秋益.小學班主任工作的困境與對策[J].祖國,2019(06):298+295.
[2]全天毅.略談小學班主任工作的困境與對策[J].考試周刊,2018(93):184.
[3]李永東.淺析提高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途徑[J].學周刊,2018(04):169-170.
[4]馬曉雯.淺談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開展[J].新課程(上),2018(01):223.E4ADAC3D-A0EE-4E02-8AE2-7CCA9CCD36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