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書慧
摘要:本文總結1例間質性肺炎伴感染患者的護理經驗。患者入院咳嗽咳痰氣喘10余年,又發4天,伴咳黃痰、氣喘等癥狀,入院后通過為其實施給氧護理、抗感染護理、預防出血、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等干預措施患者臨床癥狀減輕,呼吸困難減輕,持續經鼻高流量氧療中。于2021年7月13日患者及家屬簽字離院。
關鍵詞:間質性肺炎;感染;護理;老年
在臨床上間質性肺炎是一組以肺間質纖維化和炎癥為主要表現,且治病因素不明的呼吸系統疾病[1]。間質性肺炎患者并發感染的幾率較高,感染也是該病癥主要致病因素與急性加重的重要誘因,兩者之間互為因果[2]。近幾年,臨床治療中間質性肺炎合并感染發病率呈逐年升高趨勢,且預后效果不理想,特別是反復入院、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等人群,會導致氣機體內病菌耐藥性不斷增強,增加治療難度[3]。
1病例介紹
患者胡進,男,70歲,已婚。于2021年6月24日以主訴“咳嗽咳痰氣喘10余年,又發4天”入院。患者10余年來反復出現咳嗽,咳黃痰,伴氣喘,活動后明顯,曾多次住院治療,診斷為間質性肺病。患者4天前再發咳嗽,干咳為主,偶有少許白痰,感氣促,稍活動加重,遂于我院就診。病程中,患者納眠一般,大小便暢;近期體重未有明顯減輕。既往有“陣發性房顫”病史,有“類風濕性關節炎”史,長期口服激素及白芍總苷。否認“高血壓、糖尿病”史,否認傳染病史,否認藥物過敏史。入院體查:T:37°C,P:100次/分,R:22次/分,BP:137/90mmHg。神志清,精神一般,呼吸稍促,口唇稍紺。輔助檢查:CT檢查報告:1.慢支、肺氣腫。2.兩肺間質纖維化伴間質性炎癥。3.主動脈及冠脈硬化;血氣氧分壓:PaO2:51.7mmhg;痰培養結果示:霉菌;血常規:白細胞10.42——14.45×109/L,血小板最低值64×109/L,凝血功能:D-二聚體21.34mg/L。診斷:間質性肺炎伴感染;I型呼衰。
2護理措施
2.1給氧護理
入院后患者氣喘明顯,呼吸困難,口唇發紺,予經鼻高流量氧療,流量5L/min,吸入氧濃度65%,監測患者末梢指脈氧在77%左右。因此針對患者情況采取給氧護理。氧療期間根據患者機體狀態,及時調整氧濃度,并重點監測患者的血氧飽和度,控制在95%以上;患者在高流量氧療期間,吸入氣體干燥容易造成痰液粘稠,增加呼吸道阻塞風險,護理過程中每日予患者霧化吸入3次,濕化呼吸道稀釋痰液,促進痰液排出,按需清理呼吸道,并對霧化器清潔消毒,預防污染出現。協助患者翻身,并為其進行叩背護理,方式為手指向內彎曲呈半握拳狀態,利用腕關節的力量,以50次/分的頻率,從下而上,自外向內有節奏的叩擊患者背部,1次叩擊3-5分鐘。
2.2 抗感染護理
本例患者入院輔助檢查顯示白細胞計數10.42×109/L,中性粒細胞絕對值9.09×109/L,微生物檢驗報告:痰:絲狀真菌,患者感染癥狀診斷明確,入院后將患者安排在單獨病房內,定時對病房進行消毒,一切護理操作嚴格按照無菌操作流程進行。遵醫囑予莫西沙星+亞胺培南西司他汀+卡鉑芬凈抗感染治療。口腔環境溫暖潮濕,易引發感染及口腔疾病,因此,需用指導患者餐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潔。
2.3 預防出血
患者在院治療期間需經靜脈穿刺給藥,再加上患者血小板最低值64×109/L,嚴重低于正常水平,出血風險較高,因此,在靜脈穿刺給藥后護理人員密切觀察穿刺部位敷料情況,傷口出現滲血量增加及時上報醫生處理,護理期間嚴密觀察患者大便顏色、性狀等,以及加強血壓觀察,發現黑便以及血壓下降及時通知醫生,對患者身體進行評估,預防內出血現象發生。
2.4 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患者入院輔助檢查結果示D-二聚體21.34mg/L,深靜脈血栓評分:Autar評分:11分,中風險,再加上患者受病情及持續經鼻高流量氧療等因素影響,需多臥床休息,提示深靜脈血栓形成風險高,因此在患者護理中需對其皮溫、皮膚顏色以及足背動脈搏動情況進行重點監測。對患者下肢進行擠壓按摩,同時指導患者進行遠端肢體自主活動,促進血液循環,指導患者進行趾關節活動。并將氣囊套在患者雙側下肢上,向氣囊中充氣,實施過程中維持基本血流灌注,促進患者下肢血液循環。
2.5 營養支持
本例患者三項營養異常風險評分分別為2分、0分、2分,總計4分,根據評分標準判斷,該例患者屬于營養異常高風險者。因此,針對患者營養風險評估情況予以其如下營養護理干預:加強營養補充,提高患者機體耐受力和免疫力。同時指導患者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主,多食用高蛋白質、高熱量、低脂、高維生素類食物,多吃瓜果蔬菜,多飲水,避免食用蛋、魚、蝦等易誘發哮喘的食物,避免使用辛辣、生硬、粗糙食物。同時嚴格掌握24小時出入量。
3 護理體會
間質性肺炎伴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有G-桿菌、真菌及G+球菌等,該病癥常見真菌混合感染或多種細菌感染,且具有較強耐藥性。本例患者為間質性肺炎伴感染,在治療中需大劑量使用激素類藥物,再加上其自身存在多器官病變癥狀,導致預后效果并不理想。患者病情較重,但在護理過程中家屬予以極大肯定和理解,積極配合、支持護理工作,同時經過本次護理,我們也總結了一些臨床經驗。首先對于間質性肺炎伴感染患者而言,不可避免需應用大劑量激素,因此,在護理時工作人員需對激素的沖擊治療過程、用量、用法及不良反應等相應知識有準確了解,給藥后密切觀察患者反應,并針對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采取預見性干預措施,提高治療安全性;其次,患者自身免疫力較弱,在治療期間易發生感染癥狀,因此在護理操作前需嚴格按要求洗手,落實無菌原則,在采取侵入性操作后,密切觀察穿刺點皮膚變化情況,提前做好預防感染護理,降低感染風險;最后,間質性肺炎伴感染患者起病急、病情進展快,在護理過程中除對癥護理外,還需加強并發癥預防護理,降低患者出血、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風險,提高患者生存質量,避免加重病情。
參考文獻:
[1]孫子涵.針對性護理用于皮肌炎伴間質性肺炎患者的療效評價[J].醫學研究,2020,2(3):103-103.
[2]趙靜.80例皮肌炎合并間質性肺炎患者采用不同護理干預下生活質量評分對照分析[J].當代醫學,2018,24(3):139-141.
[3]倪澤蓉.腫瘤患者并間質性肺炎120例的觀察與護理[J].實用醫技雜志,2019,26(9):128-129.
[4]袁娜娜.類風濕關節炎合并間質性肺炎患者的健康教育及護理要點[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8,26(1):461-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