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丹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語文教師的一大難題,習作讓很多學生望而生畏。《語文教學大綱》中說:“小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圍繞這一目標,老師應當用恰當的方法,把學生引導到寫作之路上,激發出他們濃厚的寫作興趣,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因此,作文教學方法的指導尤為重要。我認為,作文教學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作文教學,應從低段抓起,激發學生的寫話興趣
一年級時,學生剛開始寫話,教師就應要求他們把句子寫通順,用詞要準確。從組詞到造句,從造句到寫話,老師都應該耐心指導,對每個學生的寫作內容,仔細過目,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并讓學生馬上訂正。一來二去,學生就摸索出一些寫話的技巧,能寫出通順的句子來。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練習看圖寫話。首先指導學生觀察圖畫上的內容,其次讓學生按一定順序把圖畫內容說完整,最后把說的內容完整地寫下來。在這個活動過程中,老師應有意識地指導學生用上一些優美的詞語,嘗試簡單擬人句的寫法,讓學生感受語言的生動形象,拓展學生思路,讓他們有話可寫。另外,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些簡單的游戲,或者一次有意義的活動,活動結束后馬上練習寫話。讓學生熱炒熱賣,一口氣就把剛才的內容寫下來了。這樣的即興寫話練習,來源于生活,就是學生的親身經歷,學生很感興趣。再加上教師適當的評講,選取好文章在班上誦讀,及時給與表揚,學生興趣大增,慢慢的就喜歡上了寫話。
二、培養學生堅持寫日記的習慣
日記,是讓學生記錄自己的生活,它是學生真實情感的流露。可以寫親眼看到的、耳朵聽到的、心里想到的人或事,比如觀察日記,學習日記,活動日記等。在寫日記前,老師要引導學生回憶一下當天的所見所聞,讓他們想想什么事情讓自己最感興趣,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生這時往往覺得沒什么可寫,這時老師就要舉自己生活的例子,口述一則日記,指導學生如何去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學生細心觀察植物、動物、天氣,以及學習的內容等等,都可以作為寫作的內容。剛開始寫,內容不一定很豐富,只要學生肯動筆,能寫出來就好了。這個階段,主要是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慢慢的,學生就會有話可寫,很自然的把話說清楚,寫清楚。以后的要求可以逐漸提高,讓學生的日記質量越來越高。當然,這期間,離不開老師的及時批閱,適時鼓勵,恰到好處的表揚,讓學生信心十足,興趣倍增,愛上寫日記,提高寫作技巧。只要長期堅持,學生就會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
三、文本結合,活學活用
語文課本就是很好的寫作范本,里面的每一篇文章都是著名作家的佳作,對學生的寫作有很好的指導作用。從三年級開始,我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的學法指導,讓學生歸納總結出作者的寫作方法,讓他們用在自己的文章里。還通過優美詞句的賞析,讓他們感受到語言文字的精妙之處,從而萌生一種寫好作文的愿望。有些文章,跟學生的生活聯系得很緊密,學完后,我就讓他們仿寫,文中的好詞佳句應運而生,恰如其分地用起來,讓自己的文章增色不少。讓學生明白,原來我的作文也可以寫得這么優美。后來,也可以擴展文章的體裁,比如詩歌、散文等,讓學生體驗到寫作的樂趣,感受到成功的快樂。通過長期練習,學生的寫作水平增長很快,有時你會發覺,學生作文的質量超出了你的想象,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甚至有時會發出概嘆,我的學生真了不起!有了長期大量的訓練,學生再也不會為寫作發愁了。你布置的作文題目,學生稍加思索,就能提筆一氣呵成,這時你會感受到寫作方法給他們帶來的巨大潛力。
四、注重作文的批改和講評
作文的批改和講評是作文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師生間雙向交流的形式,是教師對學生寫作熱情的回應。從學生的作文心里看,學生每次作文后,最急于知道的就是教師對作文情況的反饋,他們會從作文的批語中找到寫作的成就感。評價得當,能激勵學生敢于作文,樂于作文。對學生的文章,評價不能千篇一律地一味表揚,也不能一棒子打死過度批評,應根據不同水平的學生給與正確的評價。對基礎好的學生應有較高的要求,在表揚的同時,也要一針見血的指出不足,讓他們有進步的空間;對基礎較差的學生,更應該保護他們的自信心和寫作興趣。要從他們的作文中,盡量尋找閃光點,哪怕是一個好詞,一個好句,都要認真圈畫出來給與表揚,同時委婉的指出文章的不足。這樣,讓他們既得到鼓勵,又看到自己的缺點,同時也看到了希望,他們會繼續努力,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作為語文老師,應牢牢掌握作文的批改和講評的藝術,從而更好的平等交流。只要我們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勞動成果,以平等的身份坦率地與學生交流,就能得到學生的信任,他們也會在作文中真實地記錄下自己的喜怒哀樂,從而寫出一篇篇內容豐富、情感真摯的好作文。
總之,作文教學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教師必須在理論教學中不斷探索,在教學實踐中獲得啟示,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才能對學生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