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摘要:新課改為教育領域各學科的教育教學提出了新要求,致使教育領域各學科的教育手段和教學側重點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不光要求教師轉變傳統的教育教學觀念,將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方向過度,引導學生愛上高中歷史課堂,愛上高中歷史知識,從而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和技能水平的提高,完成素質教育的既定目標。運用歷史故事的方式進行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是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所以本文對基于歷史故事展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進行研究,提出幾點策略,供相關領域工作者借鑒。
關鍵詞:歷史故事;高中歷史;策略
歷史故事是歷史學科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每一個歷史故事的發生都有特定的歷史條件和歷史環境,在歷史課堂當中講述歷史故事,是將教材上單一的、乏味的枯燥的知識應用到歷史故事當中的重要表現。除此之外,教師運用生動的歷史故事可以吸引高中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求知欲望,讓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感知歷史知識。從以上的這些優點不難看出,歷史故事的教學方式是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方式方法。所以當前階段,高中歷史教師應該將講故事,講好故事納入到高中歷史教學當中來,提高學生的綜合歷史素養。
一、借助歷史故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高中歷史相對于初中和小學的歷史來說理論性和邏輯性都較強,再加上受高中階段的教學任務和學習壓力的影響,高中歷史知識對于高中生來說比較枯燥和乏味。如果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仍舊使用傳統的教育教學方法,那么課堂的收效必然不高,久而久之,學生不但對歷史學科提不起興趣,還很有可能從心理上排斥歷史課。相反,在高中歷史課堂當中應用講歷史故事的方式,為學生營造一個歷史環境,通過聽故事的方式加深對某一段歷史的客觀背景的印象,從而實現提升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能力。
以《商鞅變法》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就可以將歷史故事和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引入到課堂教學過程中去。在上課之前教師先通過自身的知識和技能找尋到與《商鞅變法》一課吻合度最高,趣味性和代入感最強的歷史故事。找到這些歷史故事之后,制作成相應的多媒體課件。可以在相應的階段配備上古風的音樂或者曲目,將學生們帶入到相應的歷史環境當中。例如在制作多媒體課件的過程中教師選中了“立木賞金”這個故事。教師可以將故事做成幻燈片,或者直接在互聯網渠道中選取相應的影視劇作品或者短視頻,給學生講一個小故事。當時秦國準備開始商鞅變法,為了讓大家相信,于是將一根木頭立在了城南,并且告訴民眾說,把這塊木頭從這里搬到城北,就會獎勵大家十金。但是過了很久,也沒有人來嘗試,商鞅一看,將賞金提高到了五十金,結果還有一個人還真的就將一塊大木頭從城南搬到了城北。果然這個人拿到了五十金賞金。隨后引發學生們對這個故事的探討,引導學生們探究商鞅變法能夠成功的原因。通過這樣的一引導,一討論讓學生們對《商鞅變法》一課的知識有了學習的欲望和興趣,從而提升高中歷史課堂的學習效率。
二、借助歷史故事,將抽象的歷史變得真實生動
歷史知識是發生在歷史特定環境之下的知識,這些知識對于生活在現代的學生來說十分抽象。如果不能夠充分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事件發生的歷史脈絡等,通過死記硬背的形式很難學好高中歷史這門學科。在這樣的狀況之下,高中歷史教師就應該充分調動和發揮自身的各項歷史學科教學技能,通過創設情境,講故事等多種形式,讓遙遠歷史背景下的歷史知識變成有情景、有畫面感的故事。通過這樣的方式讓拉近學生與歷史背景之間的距離,讓抽象的歷史知識變得更加生動和真實。
以《大蕭條和羅斯福新政》一課的教學為例,通過深挖教材知識點之后不難看出,本課的重點教育內容是探究大蕭條出現的原因。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最常見的操作方式是,通過自己的經驗告訴學生們,大蕭條到底是如何出現的。但是由于受到知識和理解等多種條件的限制,學生根本理解不了所謂的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本私有化之間的矛盾。此時講一個歷史故事,歷史故事教學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例如,美國當時礦工一家老小都在寒風中瑟瑟發抖。有姐弟兩人問爸爸,為什么這么冷,爸爸回答說因為爸爸沒有錢買煤取暖了,爸爸失業了。小男孩問,為什么爸爸會失業呢?爸爸回答說:因為現在的煤炭太多了。通過母親的話學生們很容易就能夠將資本主義社會的私有制特點理解的很到位。這樣一來,不但將抽象的知識化成了有型的場景,還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和教師的教學難度,提升了高中歷史的教學效率。
三、借助歷史故事,促進學生知識構建
歷史知識的學習,對于架構和邏輯性的要求非常高,在傳統的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能夠在既定的時間內完成相應的教學目標,所以習慣性的以課為單位,將歷史知識分成一個一個知識點進行教學,在講完這些知識點之后,教師會讓學生對各個知識點進行背誦。這樣的教學形式雖然能夠起到一定的教學目的,但是深究之后就會發現,教學成果效率并不高。所以教師應該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借助歷史故事,幫助學生將歷史知識構建成一個科學、健康又邏輯完整的知識架構。
例如在《古代中國的發明和發現》的學習過程中對《本草綱目》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將李時珍嘗草藥的故事當作引子激發學生們對《本草綱目》一課的學習興趣。再例如學習中國歷史政治制度的相關知識時,此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們講述多種多樣的變法故事,例如商鞅變法、屈原楚國變法、王安石變法等等,通過歷史故事的形加深學生對這些變法知識的印象,為學生們構建一個中國歷史政治制度變革的知識架構,通過聽故事,價格低高中歷史教師的教學難度,完善和豐滿學生的歷史知識體系,從而提升高中歷史的教學效率。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歷史課堂中應用歷史故事教學的方式,首先要通過歷史故事的趣味性和引導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歷史課堂知識有探索的欲望。其次要讓歷史故事將歷史知識轉化成有型可感的內容。最后應該通過歷史知識為學生構建堅實的歷史知識體系。從而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素養,構建高中歷史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 趙士祥.神入歷史與理解力培養的教學研究———以歷史故事的教學價值為例[J].歷史教學(中學版) ,2012( 6) .
[2] 張莉娟. 淺析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 用[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 ,2018( 3) :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