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逸
摘要:大單元教學是目前小學數學教學中重要的一環。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合理地設計教學,應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教學內容,改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此學習期間,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水平得到了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
引言
在小學數學教育中,要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和思想,使他們能把數學和生活聯系在一起,運用數學的思想去解決問題。大單元設計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能有效地解決傳統單元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計教學結構,可以用不同的學習方法來組織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對所學的東西有更好的了解。為此,必須把中學數學單元教學與分析相結合,以加強數學教育的有效性,從而提高其教學質量。
一、聯系生活實際進行大單元教學
在小學數學課程中,教師根據教材的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實際出發,對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提高對數學的認識,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教學目的合理選擇單元內容,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并與現實生活環境相聯系,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要根據課本的要求,合理選取數學單元的內容,把知識單元的內容轉換成活動單元,通過各種活動來調動學生的興趣,增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單元教學內容應該是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的。通過構建富有生命特征的情景,把它融入到數學教學中,使學生在情景中主動探究,從而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同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興趣特征,設計具有趣味性的數學教學活動,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促進教學的順利進行,并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主動思考和協作。同時,在課程內容上要結合學生的成長特征和人生經驗,使大單元的教學效果更好。例如,在學習加法和減法時,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和課本的內容,設計出相應的教學內容,通過游戲的方式進行教學,提高單元教學的效果;還可運用律動操形式的游戲來開展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筆算問題回答活動,使學生在游戲中更加積極地進行思考,并且將其與生活情境聯系起來,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效掌握其中的知識。
在實施單元整合教育時,首先,要明確單元教學的目的,對教材的內容進行研究,并確定單元教學的具體任務。要明確教學目標與任務,明確教學重點與難點,科學地安排教學方案,確保科學的教學系統,確保學生的學習成果。在制定了教學目標后,要認真研讀教科書,明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師要確定教學內容的難度,循序漸進地向學生灌輸數學知識,提高數學水平。其次,通過構建單元知識結構,使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所學的內容。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教育的首要目標是提高學生的數學技能和提高他們的思維水平。然而,由于數學知識太過抽象,容易造成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混亂。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采取大單元的總體教學方式,運用單元知識架構的方式,進行整體的計劃,使學生對單元的總體內容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已有的教學單位也可以進行擴充。在此基礎上,將所學知識與現有知識相結合,形成一個結構,使學生能夠將不同的知識節點進行歸類。在教學中,教師首先運用多媒體技術,使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溝通,并對所學的要點進行反思,以促進學生的自主性、增強記憶、提高知識掌握水平,從而達到整體的學習效果。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又可以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二、建立結構模型開展大單元教學
在大單元的數學教學中,通過在單元中構建模型,培養學生的模型思考能力,將模型思維與教科書的內容相結合,使學生能夠更好的運用模型來解決問題。通過合理的大單元教學設計,有效地整合了資源,調動了學生的內在動力,尋找了恰當的學習方式,構建了一套完整的知識與方法系統,使學生在協作與探索中具有批判的思考能力。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實現數學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比如,在教授操作規則時,可以將其分為模型類、應用類、擴展類和梳理類。將定律的應用,乘法的分配律,除法的性質等方面作了闡述,并作了一些思考。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構建相應的模式,并運用模式進行自主探究,從而實現對模型的擴充。結構化教學模式課程的設計與開發,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邏輯思考,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
數學思考是通過對數學知識和技巧的抽象化而形成的一種理性認識,它能讓學生對數學的規律有所領悟,從而使他們能夠正確地使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問題。加強學生的數學基礎能力。教師通過舉例,引導學生進行猜想、驗證和總結,從而得到相關結論。例如,觀察12+15+18、72+57+43、12×3×5、125×67×8的公式,讓同學們自己動手去做,然后再對這些問題進行推理,最后得出一個結論。通過探究交換律與加法結合律的操作規則,建立相應的知識模型,使學生易于理解,培養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形式進行探究思考,探究式思考有助于學生對數學的思考方式和學習能力的提高。
三、滲透學科文化知識加強大單元教學效果
在大單元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學生的經驗,以活動的方式進行設計,使學生能夠更好地認識到所學的內容,從而使他們對數學的學習產生正面的作用。加強學生的數學基礎能力。在進行教學時,應結合教學內容及學生的特點,進行課程設計。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必須讓同學們認識到歷史的變遷,使他們更好地理解數學。要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的文化和價值,就必須要達到大單元教學的目的,為學生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它能夠把數學的發展歷程與教學內容結合起來,讓學生能夠獨立地感受到自己所學的知識,從而在數學中發掘其文化的價值,從而提高其學習的水平。
例如,在學習計算器的時候,要讓學生了解計算器的按鍵名稱和相應的功能,就可以用它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教師可以從珠算開始,進行教學,讓學生對珠算有濃厚的興趣,并了解人們怎樣利用它來進行計算。通過對計算器發展歷史的學習來開展計算器發展主題活動的調查,使學生能夠運用算盤進行簡單的算術運算。通過介紹計算機歷史,讓同學們認識到它的發展歷程,在理解它的基本原理的基礎上,發現它的不足,體會它的精致設計,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水平。
結語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大單元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并采取相應的措施,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針對現實生活中的大單元式教學,構建有組織的課程示范系統,通過對學科文化的深入和對教學進行合理的評估,從而提高大單元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 陳國.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研究[ J] .天津教育,2019(21) .
[2] 張優幼.指向認知結構生長的大單元教學[ J] .教學與管理,2019(26) .
[3] 李超.深度學習下小學數學大單元主題教學的研究[ J] .智力,2020(23) .
[4] 錢心悅.探究小學數學個性化教學單元設計的實踐研究[ J] .當代家庭教育,202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