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貴合
摘要:語文是一門注重語言表達的學科,它不僅需要學生有大量豐富的知識,還需要學生有非常不錯的語感,然而語感的學習與訓練沒有其他捷徑可走,只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訓練來慢慢培養;培養語感最好的方法就是通過朗讀來達到訓練語感的目的。其次,朗讀也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語文其他知識的方法,因為通過朗讀不僅可以為學生與作品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讓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基于此,以下對淺談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朗讀指導的策略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朗讀指導;策略
引言
“書聲瑯瑯”是衡量一節語文課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規定:從入學開始就應指導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低年級孩子正處于學習朗讀的起步階段,朗讀指導在教學中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要讓學生打好朗讀基本功,具備基礎的朗讀能力。那么,教師應如何在課堂上引導低年級小學生學習朗讀,樂于朗讀,讓瑯瑯書聲回蕩課堂呢?
一、從小處入手,讓她們了解相關知識
語文朗讀的學習也是如此,要想真的讓學生可以學好與朗讀有關的知識,需要從現在開始認準自己的位置,擺正自己的態度,然后認認真真、踏踏實實的去學習與朗讀有關的技巧和知識。例如:在小學二年級上冊的語文學習中,第三單元第一小節第八課的內容是《古詩二首》,在語文的學習中對學生來說最難的就是文言文和古詩詞了,因為他們看不懂他們卻要朗讀和鑒賞它們。在進行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們根據自己對朗讀的了解來進行朗讀,然后教師會進行一次示范朗讀,再然后讓學生們評判一下誰的朗讀更好,最后教師會對學生的朗讀進行一下點評。這個環節過后,教師就會把與朗讀有關的知識傳授給大家,小學生要學習的朗讀技巧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是:首先要把字詞的音讀準確,要注意停頓,然后就是在朗讀時要做到流利,注意句式,因為不同的句式的讀法不一樣,其次還要注意它的環境;最后就是讀者不能毫無感情的去朗讀,因為沒有感情的朗讀是無法感染他人的,因此,朗讀者在朗讀的時候需要注意感情方面的問題。
二、要適時引導,切記心中有愛
朗讀中,學生在進入了文本,必定會伴隨著感受。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告訴我們文字語言與音樂的共同性;大詩人王維多才多藝,工詩善畫,兼通音樂、書法,他的詩被蘇軾贊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說明文字語言還與繪畫等有共同性。讀白居易的《琵琶行》,仿佛對面便是坐的那歌女;品味王維的“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仿佛真的來到了那山澗中,聽著鳥鳴聲。讀出自己的感受,那么朗讀便能從“死氣沉沉”,重回“生機勃勃”。因此,學生想提高朗讀水平,離不開老師的適時引導。要想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老師的引導必不可少。“教育需要真正的智慧,而不是不擇手段。”拜讀了陶行知先生的作品,我被他的和藹可親、平易近人深深地吸引了,除了幽默,作為教師的我們還可以通過循循善誘來引導學生進行朗讀,潛移默化,讓學生能夠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進而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當學習詩歌時,老師可以示范朗讀,用自己的朗讀帶著學生走進文本,去感受課文的點點滴滴;當學習到童話、寓言等有趣味性的課文時,老師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讀,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男女合作等方式,讓課堂有滋有味;當學習愛國英雄的事跡,學生需要宣泄心中的悲壯情懷時,老師帶著他們一起低聲地朗讀,感受悲壯,感嘆來之不易的幸福今日……老師多種方式帶著學生感受到了文本中藏著的“小秘訣”,學生自然樂于朗讀。
三、重視朗讀教學,給予更多朗讀機會
教師要想提高朗讀教學有效性,就要提高對朗讀教學的重視,明確朗讀教學的意義和價值。同時,給予學生更多的朗讀機會,積極利用好課上和課下時間,幫助學生養成有效朗讀的好習慣。例如,教師可以在早晚自習的時候,給學生布置朗讀學習計劃,讓學生能夠在有限的學習時間中抽取一點時間進行朗讀練習。同時,在課上教師也要給予學生一個良好的朗讀展示平臺,豐富朗讀學習形式,進而促使學生提高對朗讀的興趣。再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小蝌蚪找媽媽》的學習中,教師結合學生們的心理采用了競爭式的朗讀教學。通過角色劃分和大眾評分的方式選出最佳朗讀小能手,并給予小紅花獎勵,在朗讀比賽中,教師做好監督和指導工作,確保學生的朗讀效果和朗讀質量。除此之外,學校也可以定期舉行朗讀比賽,為表現出眾的學生頒發榮譽證書,從而提高學生對朗讀的重視,充分給予學生朗讀鍛煉機會,以強化學生朗讀能力,增強朗讀自信心。又如,在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小公雞和小鴨子》的時候,教師組織學生每三個人為一個小組,要求學生在組內做好分工,由一人讀旁白,其余兩人一個扮演小公雞,一個扮演小鴨子。組織三輪到四輪兩組朗讀比賽,其余組同學可在每輪中進行投票,選出配合最為默契小組與朗讀情感豐富小組,兩個獎項。這樣學生們都有機會在課堂中獲得朗讀機會,同時,教師又能夠了解部分學生對朗讀技巧的掌握與應用,從而對學生們進行針對性的指導。
結束語
“教有千法,讀為上策。”語文教學要回到朗讀,回到基本功。教師要做有心人,把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有滋有味的朗讀中來,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奏響美妙的讀書樂章。讓學生愛朗讀,會朗讀,用瑯瑯的讀書聲叩開語文學習的大門。
參考文獻:
[1]羅蘭.小學語文低年級朗讀指導現狀及策略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20.
[2]雷鳴學.試論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朗讀指導[J].試題與研究,2019(31):141.
[3]柳亞芳.試析小學低年級語文朗讀指導策略[J].情感讀本,2019(1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