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微課可以將知識化難為易、具有直觀性等特點,從課前、課中、課后三個方面介紹在小學語文童話教學中運用微課的策略,從而提高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微課 童話教學 應用 《總也倒不了的老屋》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2)13-0077-03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要求“教師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變革,積極有效開展教育教學”。2018年4月,教育部啟動實施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提出大力提升教師信息素養。隨著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深入實施,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成為一個全新的課題。在此背景下,微課作為一種新穎的教學方式,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一、微課的定義及文本、學情分析
(一)微課的定義及其優勢
微課基于信息化平臺和技術,堅持以視頻資源為核心,具有短小、精悍,便于學生隨時觀看和查閱等優勢,能夠在短時間內集中展現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將教學中的某些難點和要點有機融合在一起。它是一種利用視頻和網絡資源交互平臺設計出短時間和高效率的課堂教學形式。運用微課進行教學有三個優勢:一是通過視頻、動畫等形式講解知識,可以有效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改變了教師“一言堂”“獨角戲”的傳統教學模式。二是微課可以反復滾動播放,能關照不同層次的學生,真正實現了因材施教。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觀看一次微課可能就可以掌握知識;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則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反復觀看微課。三是微課的時間比較短,通常時長為5—10分鐘,最長不超過20分鐘。微課不會占據課堂教學的大部分時間,但又能化繁為簡、化粗為細,只需花少量時間,就能突破教學重難點,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童話教學的概念及文本分析
童話是一種充滿幻想色彩的、獨立的文學體裁,它從兒童視角出發,采用夸張、擬人等寫作手法,用兒童的語言敘述社會生活場景,表達童年的特殊體驗。童話來源于現實但不拘泥于現實,具有兒童性、幻想性、敘事性等特點。童話教學是教師引導學生閱讀、領悟童話作品,從而達到預期教學效果的過程。
統編教材語文三年級上冊《總也倒不了的老屋》講述了老屋與小貓、老母雞、小蜘蛛之間的故事。課文用反復的手法推進情節的發展,每一個片段都是老屋準備倒下時,小貓、老母雞、小蜘蛛請求老屋不要倒下,并陳述老屋不要倒下的理由,以及老屋無一例外地答應了它們的請求,最后小貓、老母雞、小蜘蛛都得到了老屋的幫助,達成了各自的心愿。
本文是閱讀策略單元的精讀課文,是小學語文統編教材首次以閱讀策略為主線組織的單元內容。這篇課文除了承擔著童話閱讀教學的任務,還需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結合已有的閱讀經驗學會預測”的方法。
(三)學情分析
大多數學生都喜歡童話,童話故事的生動性、趣味性、故事性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小學低年級語文教材中有很多童話故事,因此,在學習本篇課文之前,大部分學生都有一定的童話閱讀經驗。但是,大部分學生在閱讀童話故事時,只是追求完整的故事情節,對童話這一文學體裁的特點并不十分了解,不能充分地感受童話故事表達的情感,未能有意識地關注、學習和體會童話故事趣味的、形象生動的語言表達特點。
結合微課和童話故事的特點,以及對文本、學情的分析,筆者認為,將微課融入《總也倒不了的老屋》童話故事教學,可以優化課堂教學方法,使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化。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的特點,將童話故事中的“體裁特點、閱讀方法、預測策略、語言反復的特點”四個重難點內容進行分項突破、強化,以此提高學生閱讀和理解童話的能力,使學生不再停留于淺表閱讀。
二、微課在童話教學中的應用
(一)設計課前微課,教給學生閱讀童話的方法
課前預習即學生在教師講授課文之前的預先學習,是學生自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預習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設計課前微課是為了幫助學生提前了解課堂教學內容,對本課所學的內容形成初步的認知。
筆者通過分析學生學情,了解到學生在閱讀童話故事的時候大多只注重故事情節,對童話體裁的特點不理解。為了讓學生對童話知識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掌握閱讀童話類文章的方法,筆者特意制作了課前微課——《走進童話》。
筆者在網上搜集各種素材并進行了教學加工,如:搜集《舒克貝塔歷險記》《皇帝的新裝》《灰姑娘》《小水滴想旅行》《總也倒不了的老屋》等故事的封面圖片及書中主角的圖片,再用變聲專家軟件把錄音轉換成書中人物的聲音,給素材圖片配上微課的文字內容,按講解的順序制作成多張PPT;使用電子白板自帶的錄音軟件,一邊操作PPT一邊講解微課內容,同步使用剪輯師軟件錄下講解的過程。
該微課主要向學生介紹了什么是童話,重點讓學生明白童話具有人性化、大膽想象、夸張、蘊含哲理等特點,并介紹了童話的4種類型。《走進童話》微課內容包含4個環節。第一環節,出示文字“第一類——擬人體童話”及《舒克、貝塔歷險記》封面圖片,點擊畫面中的兩只小老鼠可發出介紹的聲音:《舒克、貝塔歷險記》這個童話故事把老鼠當成人,讓舒克、貝塔具有人的語言、行動和智慧,這就是擬人體童話。第二環節,出示文字“第二類——常人體童話”及《皇帝的新裝》中皇帝的動畫圖片介紹:童話當中的主人公有可能是人,甚至整個故事參與的都是人,而不是植物或動物,這種稱之為常人體童話,比如《皇帝的新裝》。第三環節,出示文字“第三類——超人體童話”及灰姑娘人物形象,主要介紹:在《灰姑娘》這個故事里面,那個幫助灰姑娘去參加舞會的仙女具有超能力,能把南瓜車變成漂亮的馬車,像這類有超能力參與的童話,稱之為超人體童話。第四環節,出示文字“第四類——科學童話”及《小水滴想旅行》的封面圖片,介紹以下內容:“這種童話可以帶給我們很多科學知識,比如《小水滴想旅行》這個童話主要講水變成水蒸氣、云朵、小水滴掉落并流進大海的故事。閱讀完這個故事,我們對水就有了一定的了解。這些故事教給我們科學知識,像這樣的童話故事稱之為科學童話。”最后,通過動畫的形式飛出一個大問號,引發學生思考:在閱讀童話故事時,先想一想,這是哪一種類型的童話?童話中的主人公是誰?主人公具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優秀品質?童話中的哪些句子充滿了想象和夸張?故事里的語言有什么特點?我們從童話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親愛的孩子,開啟你的童話閱讀之旅吧!9BC0C12A-9C81-43F8-961A-5C49AFA42537
制作好微課后,教師把微課發到班級群,讓學生觀看,要求學生認真記錄微課中講解的關于童話特點及分類的知識,并轉化成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讓學生觀看微課后,根據微課中羅列的閱讀童話故事的方法預習《總也倒不了的老屋》。通過課前微課,學生的閱讀思路更清晰,并在閱讀過程中有針對性地思考,加深了對童話這種文體的感悟,為接下來學習課文做好了鋪墊。
(二)設計課中微課,學習預測策略
教學《總也倒不了的老屋》這篇課文,讓學生掌握預測策略是教學的重難點。為了突破這個重難點,筆者設計了課中微課——《預測的方法》。
筆者首先整理了《總也倒不了的老屋》關于預測的內容,用希沃軟件把課文片段逐一按順序做成課件,邊翻頁邊結合課文內容進行講解:同學們,讓我們來讀一讀這7處旁批,并從中學習在什么地方預測,可以預測什么。比如,第一處旁批:“老屋總也倒不了,是被施了魔法嗎?”這是對課文題目的預測。從這個旁批,我們可以學到第一種預測的方法——結合課文題目進行預測。你可以從題目中猜一猜:《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會講述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第二處旁批:“圖中的老屋看上去那么慈祥,它應該會答應吧!”這處旁批教會我們第二種預測的方法——借助課文插圖進行預測。比如,根據圖片中老屋的形象——額頭布滿皺紋,面容慈祥,預測它會答應小貓的請求。第三處旁批:“我想老屋可能會不耐煩了。”這處旁批出現在老母雞請求老屋不要倒下時。結合生活經驗,我們可以推斷出假如一個人不斷地被別人打擾,可能會覺得厭煩,所以這是“結合生活經驗”做出的預測。第四處旁批:“一讀到這句話,我就知道,一定又有誰來請老屋幫忙了。”這是聰明的小讀者根據前面反復出現的故事情節所做出的預測。因為每次只要老屋一說:“再見!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時候了!”就會有誰來請求老屋幫忙。因此,結合故事的情節進行預測也是一種好方法。第五處旁批:“我猜到了老屋會怎么回答。”你猜到了嗎?結合故事前面老屋的回答,我們可以知道老屋肯定會答應小蜘蛛的要求,它會和答應其他小動物一樣:“哦,是小蜘蛛啊。好吧,我就再站一會兒。”這也是結合故事情節進行的預測。你的預測是否和老師的一樣呢?
在這個微課中,教師將PPT與動畫、音頻相結合,結合課文中的七處旁批,細致講解了預測的方法,使整個微課直觀、形象、生動、有趣,吸引學生主動觀看。在上課的過程中,教師結合教學需要運用“播放、暫停”的方法,引導學生基于思考逐步掌握7種預測的方法。授課完畢,教師播放完整的微課內容,再次提示、復習7種預測方法,強化學生的記憶,有效突破了教學難點。
(三)設計課后微課,指導拓展閱讀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小學與初中的九年閱讀量做了明確規定:背誦優秀詩文24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語文統編教材總主編溫儒敏先生提出“將課外閱讀納入語文教材體系”。“課外閱讀課程化”是語文統編教材的編寫亮點之一。教師可以要采取“1+X”的方法,即講一篇課文,附加若干篇課外閱讀的文章,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多篇文章,提高閱讀能力,成為一個會閱讀的人。
在上述理念的指導下,在上完《總也倒不了的老屋》這篇童話課文之后,為了讓學生掌握預測的方法,筆者設計了課后微課——《“預測”讓閱讀更有趣》,對學生提出了課外閱讀的要求。筆者從網上搜索《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點金術》《神奇樹屋》《寶葫蘆的秘密》《草原上的小木屋》《黑眼睛的大紅魚》等故事圖片,添加各種動態效果,使圖片變得形象生動,再添加文字和配音:“這些童話故事十分有趣,大家在閱讀的過程中一定會有很大的收獲。那么,怎樣閱讀這些童話故事書呢?老師給大家提出三點建議。”然后,通過動畫漸變式縮放出示第一點內容并播放錄音“先看書的封面,根據書的封面預測書的內容”;通過動畫方式扇形展開第二點內容并播放錄音:“再看書的目錄,根據目錄預測故事的內容”;通過動畫圓形擴展第三點內容并播放錄音:“選擇1—2個自己感興趣的故事,邊閱讀邊預測,再把自己的預測與作者的故事進行對比,看看你想的是否和作者想的一樣,這將會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過程,它會讓你感受到閱讀的樂趣。”最后,用變聲專家軟件把錄音轉換成書中人物的聲音,按講解的順序制作成多張PPT,并使用電子白板自帶的錄音軟件,一邊操作PPT一邊講解微課內容,同步使用剪輯師軟件錄下講解的過程。
筆者將自制的課后微課發到班級群,讓學生自主觀看微課,然后從微課推薦的書目中選擇一本童話故事書,運用微課中講的閱讀方法展開閱讀。溫儒敏先生在《溫儒敏談讀書》中提到,在教學中,教師必須賦予學生一定的自主閱讀權,其中就包括“按興趣自由選擇圖書”和“按習慣安排讀書活動”的權利。因此,在微課中,筆者除了推薦學生閱讀,還鼓勵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書進行閱讀,并且對“運用預測方法”開展課外閱讀做了細致的指導,讓學生有目的地閱讀,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運用預測方法,學習實效。
微課是一種新生事物,部分教師認為微課屬于信息技術教學,需要耗費時間制作課件,再加上對制作技巧不夠熟練,往往需要很長的制作時間,誤認為運用微課開展教學是“本末倒置”,導致微課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使用率不高。但筆者認為,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微課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尤其是在分層教學、突破小學語文教學重難點方面很實用,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姜晗靜.微課在小學語文童話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長江叢刊,2019(26):64-65.
[2]溫綺玲.微課在小學低年級語文童話閱讀教學中的實踐研究[C]//2021傳統文化與教育創新理論研討會論文集.[出版者不詳],2021:567-570.
[3]戚玲.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18):52.
作者簡介:揭金花(1978— ),廣西博白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教育。
(責編 黎雪娟)9BC0C12A-9C81-43F8-961A-5C49AFA42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