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夢楠
摘要:幼兒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期,良好的飲食習慣,將影響幼兒一生的發展。目前幼兒飲食習慣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針對不同情況對幼兒飲食采取了相應的對策:重視家園合作科學飲食;重視幼兒生理和心理發展,建立良好的飲食制度;學校開展良好飲食教育活動及及講座,正確判斷媒體廣告的真實性,創設良好的飲食環境。
關鍵詞:幼兒 關鍵期 飲食習慣 培養 教育
一、分析3歲左右幼兒良好飲食習慣和現狀
根據《0~3歲嬰幼兒膳食指南》結合《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健康領域中:
(1)3~4歲幼兒能熟練地用勺子吃飯;
(2)飲食定時定量;
(3)在引導下,不偏食、挑食。喜歡吃瓜果、蔬菜等新鮮食品;
(4)吃飯時不分散注意力,細嚼慢咽;
(5)愿意用杯子飲用白開水,不貪喝飲料;
(6)在提醒下,每天早晚刷牙、飯前便后洗手。
二、幼兒日常生活中不良的飲食習慣
1.通過多次觀察,我發現幼兒自理能力比較薄弱,尤其是飲食方面
吃飯時,要么坐在餐桌上發呆;要么連勺子都不會用;要么用手抓菜玩;要么不愿自己吃飯,等家長、老師或保育員等人來喂……可見,幼兒自理能力較弱,嚴重影響了幼兒對食物的欲望。
2.挑食、暴飲暴食
吃飯時狼吞虎咽、邊吃邊說邊笑;還有的幼兒偷偷地把自己不喜歡吃的菜挑出來,或者怕訓斥吃了又吐出來;還有幼兒遇到自己喜歡吃的菜,就算撐得不行還要吃,這樣都會影響腸胃消化吸收。
3.飲食不規律
有的幼兒早上睡懶覺,早餐和午餐一起吃;還有部分家長認為孩子在學校沒吃飽,回去給各種東西吃。為了哄孩子吃飯家長會用零食或者各種垃圾食品來哄孩子或獎勵孩子;也有的家長是孩子要吃什么給什么,無節制的縱容,不定時定量。
4.把零食當正餐
幼兒禁不住現實生活中的誘惑,例如:麥當勞、肯德基等等。有的家長跟隨潮流,每隔幾天就帶孩子去這些地方大飽一頓。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出現嚴重的偏食、挑食,很容易導致營養失調。
三、幼兒不良飲食習慣的成因
(一)家庭因素
1.家長不良飲食習慣的影響
由于許多家長本身就有挑食的行為,自己認為不好吃的東西,就不做。沒有考慮孩子的營養需求。同時,家長的行為也會影響到孩子。比如:有的家長喜歡吃零食,那么孩子的口味就跟隨改變了;有的家長由于工作忙或者睡懶覺,早餐隨便吃點或者不吃就湊合過去了;有的家長喜歡去外面路攤吃或者打包外面的飯回家吃,這些都是很不衛生的;還有的家長喜歡吃油膩、過咸、過甜和過涼等食物。這些不良的飲食習慣都會影響孩子的成長。
2.不良的教育觀念影響
有些家長以為孩子還小,吃零食很正常,就買很多零食;有的家長錯誤的認為葷菜營養豐富,就讓孩子天天吃葷菜。有的家長認為吃得多,身體就健康。還有的家長執迷一些營養產品,經常買一些林林總總的營養品給孩子喝。還有的家長認為肯德基店、麥當勞等可以當正餐。這些錯誤的觀念會誤導孩子的成長和健康。
3.家庭環境的影響
首先,家庭的經濟收入對幼兒膳食營養攝取的影響:
城市家庭,生活水平提高,壓力大,沒有時間和精力家庭膳食的營養搭配。
農村家庭,家務農活分量、家庭經濟收入等原因,營養搭配不當。
很多家庭進餐時間無規律,有時過長,有時過短,沒有考慮到孩子的腸胃吸收能力。還有一些家長在孩子吃飯時看電視,放音樂等等吃飯的場所很不安靜,這很容易讓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減退吃飯的欲望。還有一些家庭,吃飯前總是訓斥孩子或家長之間吵吵鬧鬧,這很容易影響孩子的情緒,使其情緒低落,沒有心情吃飯。還有一些家長烹飪的方式有問題,使有營養的菜做出來低營養和無營養,或者有毒。
因此,幼兒的飲食受室溫、室內的整潔度、空間大小及噪音等影響。
(二)社會因素
1.幼兒食品良莠不齊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各種類型的食品,風味多樣,新穎獨特,吸引了孩子們。但是,這些零食一方面沒有營養的保證,更沒有安全與衛生的保障。還有一些外面路邊攤,有的油是反復使用沒有換過很不衛生,里面會產生致癌物質。還有的賣家將剩下來的殘渣或壞了的東西,再一次重新加工出售。這些都有可能嚴重的威脅到兒童的健康發展。
2.食品廣告的不良誘導
目前,電視廣告已風靡全球,看見形形色色的廣告,家長和和孩子都被吸引。有些商家會組織員工在人群聚集處發傳單,優惠套餐限時搶購,再加上圖畫鮮艷,無不讓人垂涎欲滴。
3.周圍人為環境因素的影響
如今,許多私人小販為了生意紅火,在街上吆喝說唱,吸引過路的人。還有賣冰糖葫蘆圍著孩子轉。還有的小販在醫院里面賣各種零食,完全不顧孩子的身體健康。有的學校門口聚集好多小販,特別是孩子放學時候,他們在周圍等待時機。這不僅影響了交通安全,還影響了幼兒的身體健康。
(三)生理因素的影響
1.幼兒飲食特性的影響
勺子使用不夠熟練,會減退他們的飲食興趣。一般來說,幼兒喜好甜的食品,可是大人做飯每每依照自己的口感來做,過膩或過咸,這會大大降低孩子的食欲。因此,幼兒具有自身的飲食特性。
2.幼兒身體原因的影響
生病期間,幼兒會對食物不感興趣;有的幼兒對一些食物過敏;還有的幼兒換牙期間或牙齒發育不好,對堅硬的食物不好咀嚼,也會影響他們的食欲;還有的缺乏鍛煉,這也會影響幼兒的腸胃的消化吸收。
三、培養幼兒良好飲食習慣的策略與教育建議
(一)學校培養幼兒良好飲食習慣方法
1.飯前誘導法
輕松的氛圍,會增加幼兒的食欲,在進餐前播放輕音樂,作為飯前的信號,幼兒聽到音樂開始洗手、坐好,等待吃飯。這時教師還可以講述有關飲食的故事,教育幼兒珍惜糧食、不挑食。也可以語言引導,比如讓幼兒猜猜今天的午餐名稱、味道,簡單了解食物的營養價值。
2.示范法和鼓勵法
利用樹立榜樣方法,在進餐中對于吃得好的幼兒要進行及時的表揚和不斷的激勵,同時,讓他在同伴中樹立榜樣的作用。不僅表揚他吃的好,還要夸他變白了,變漂亮了。其他的孩子,會因為愛美之心,想得到老師的表揚和認可,好好吃飯。
對于那些偏食、留剩飯的幼兒,每一次的進步都要及時獎勵,可以發給小紅花、小貼畫、小卡片、送擁抱等。激勵幼兒養成不偏食和不留剩飯的良好習慣。
一次性給孩子盛太多的飯會讓他們有恐懼感,生怕吃不下或吃得慢而受到責備。少盛多添飯可增加幼兒的信心。適當給予幼兒分餐具、發水果的機會,增強其動手能力。
對于能力較弱的幼兒,教師可以耐心指導和幫助幼兒用正確的方法飲食,適當的給予關心和照顧。并不斷地激勵、表揚他,使其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3.提供自由選擇的機會,創建個性環境
首先,為幼兒提供一個清潔、美麗、秩序井然的進餐環境。保育員在衛生消毒工作各個方面做好工作,為孩子提供一個好的集體用餐環境,保教結合。
其次,讓幼兒自主選擇用餐伙伴和餐點。開展每月自助餐活動,提供多種材料供幼兒自由選擇。
最后,自主選擇就餐座位,改變桌椅的擺放形式,擺成圓型、馬蹄形、S型,創設不同餐廳模式加強幼兒參與度。
4.科學安排幼兒的一日活動
依據幼兒的年齡特征,每天戶外活動不少于2個小時,缺乏活動或活動量過度,都會影響幼兒的食欲。因此,動靜交替,科學合理安排好幼兒一日活動必不可少。
5.開展有關飲食的主題活動
圍繞“好吃的蔬果”主題,我們帶領幼兒到小果園,知道一般的蔬菜和水果,一起摘蔬果,可嘗試讓他們參與食物制作,并品嘗與分享;還可以推薦給家長親子美食活動,這樣,不僅增強幼兒動手能力,還增強了親子關系。
(二)家庭科學培養幼兒良好飲食習慣的教育建議
1.以身作則,提高對健康飲食的認識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一定要樹立不挑食的榜樣。不談論食物好吃與否,會給幼兒造成心理暗示。家長可以分享食物營養價值,增強自己的烹飪技巧讓幼兒不愛吃變喜歡。
2.對幼兒進行啟發,培養飲食興趣
家長可以帶幼兒去買菜,一起做飯,感受勞動的快樂和辛苦,不浪費糧食。另外,要根據幼兒的個性和愛好,將食物做成幼兒感興趣的造型,吸引幼兒的注意。和幼兒一起種植蔬菜,在松土、播種、澆水的過程中,體會食物的來之不易,
3.營造輕松的進食氛圍,避免強迫幼兒進食
有些家長急于達到目的,采取強迫、威脅等方式。這種方式短期有效,但不夠長遠。用餐時關掉手機、電視等噪音,安靜地和幼兒進餐。
4.強健幼兒身體,養成健康體魄
通過活動不僅可以鍛煉幼兒的身體,還會使幼兒有饑餓感。然而活動量過大,則會讓幼兒感到疲勞,減少食欲。所以,適當的運動,有利于幼兒腸胃的消化吸收,有利于增強幼兒的體質。
(三)家園配合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
1.改變家長的教育理念
通過家長會和家長沙龍向家長傳授有關培養幼兒良好飲食習慣的教育理念。
2.家園配合進行一致的教育
父母要準備食物多樣化,改善烹飪技術,家庭配合是培養幼兒良好進餐習慣的關鍵。在學校營養員提供膳食品種多樣化,提倡自然食品均衡膳食,教師因材施教,糾正幼兒不良的飲食習慣,反饋家長幼兒飲食問題,并給出合理的建議,家長配合老師共同努力。
(四)有效的社會引導
首先,兒童食品的電視廣告要對幼兒進行良性引導,其次,家長對周圍吸引幼兒的店員及時制止,有效回避,然后,對食品有問題的商家及時舉報,以免傷害更多無辜幼兒。
總之,培養幼兒良好飲食習慣是一長持久戰。需要家園攜手合作,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將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馬燕琴.淺談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食習慣.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3.【G】.第6期.118
[2]張紅敏.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保育與健康.2005.9.【G】.第5期.49
[3]馬龍超.漫談幼兒良好飲食習慣的培養.幼教天地.2014.【G】.第86期.192
[4]翁映君.糾正托班寶寶挑食和偏食現象三部曲.當代學前教育.2013.【G】.第9期.44
[5]張寶平.小班良好飲食習慣培養.教育實踐與研究.2014.1.【G】.第6期.43
[6]姚梅林主編.2001.11《幼兒教育心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7]崔靈菲責任編輯.2012.10第一版《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8]劉金花.2013.7第一版《兒童發展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