隗功燕
國運興衰系教育,教育興衰系教師。如果說學校是“雙減”政策落實的主陣地,那么教師就是主力軍,教師專業化發展關系著“雙減”政策的有效落位,關系著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2018年2月,在教育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的《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中提出:“教師教育是教育事業的工作母機,是提升教育質量的動力源泉”。學校要想造就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就要積極為教師搭建健康成長的平臺,引領教師走向專業發展的道路。
一、搭建學習平臺
(一)強化理論學習
教學管理者要引導教師轉變思想、更新觀念,提升認識。這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而理念的提升關鍵是理論學習,為自己充電。我們要為教師營造一種濃厚的學習與研究氛圍,讓教師真正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變教師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一是集中學習。每月按計劃集中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課程標準》《走進新課程》等等有關教育的政策、文件,使教師及時了解新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教育理念、改革目標和相關的教育措施,為提高實施新課程的能力奠定理論基礎。二是教師自學。要求教師每年學習一本教育理論專著,每月寫一篇學習心得。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實現教育資源共享。通過實踐,構建學習型組織、學習化校園環境,實現教師終身學習,在學習中提升教師專業素養,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二)加大培訓力度
為了快速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我們要立足教育教學實際,立足教師專業發展實際,加大培訓力度,創新培訓模式,優化培訓內容,提高培訓實效。學校要爭取指標,創造條件,選派教師參加市、區級教師的專項培訓,為教師提供提升自己專業素養的機會。組織教師開展各類送課活動,提升教師授課水平。組織學科教研活動,對相應學科教師進行系統培訓,并不斷豐富和優化培訓內容,提高教師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通過加大培訓力度,拓展培訓范圍,實現多層次、多方位的培訓,提高教師的執教水平,提升教師的教學理念,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三)落實“師徒結對”
“師徒結對”是有效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一種方式。在“師徒結對”中,做到按需分層,補償式發展?!皫煾怠狈謩e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適時對徒弟隨時進行全方位的指導,在幫扶中,使徒弟快速掌握教學常規和教學基本功,熟悉教材,服務教學,加快個人專業素養的提升?!巴降堋睂W習“師傅”豐富的教學經驗,“師傅”學習“徒弟”先進的思想和新鮮的做法。師徒在互相觀摩、交流研討、思維碰撞中各展其長,優勢互補。這種以老帶新,以新促老,以研促教的方式實現了教師專業共成長。堅持做好"傳,幫,帶"工作,讓教育事業在傳承創新中穩步前行。
二、搭建研修平臺
(一)在校本教研中歷練
校本教研本身就是理論指導實踐,再從實踐中產生教育效益的過程。校本教研重點解決教學實踐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總結推廣和應用先進的教學經驗,探索教學規律。我們要讓教師在校本教研的實踐研究中成長。
1.以“七個一”為載體,提升教師業務水平
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是提高師資素質和教學質量的關鍵。組織開展“七個一”活動,即每周一次校本教研活動,每月一篇教學反思,雙周一次校本教研沙龍,每月每組一節校本教研課,每月一篇教育敘事,每期一份校本教研小結,每學年每組一個教學案例或教學課例。教師在形式多樣的校本教研中,互助中學習,實踐中領悟,研究中總結,總結中提高。使教師由新課程的旁觀者,變成新課改的組織者、參與者,并在實踐中找出其中最關鍵、最困惑、最有價值的問題,針對自己的實際狀況,制定出階段性學習的努力目標,提出具體的實施步驟,在自修自研的基礎上對照自我發展目標,進行自我評價和自我總結,使教師提高了反思能力,促進了教師專業成長。
2.以“六說”為主線,提升教師教研水平
結合教師自身實際,以教師自我反思為主要內容,以同伴互助為重要方式,以專業引領為理論核心,以校本教研課、集體備課、校本教研沙龍為主要途徑,以“六說”為主線,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二)在實踐反思中成長
校本教研是教師改善自身行為的反思性實踐和專業成長的過程。在校本教研中,建立個人反思制度,堅持開展"四個一"活動:每日一反思,每周一體會,每月一交流,每學期一匯報。教學反思制度使教師以研究的心態對待教學中的每一個細節,教師不只是完成和執行教學任務,而是作為一個自覺的反思者,在不斷的自我追問中,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由單純的教學者成長為研究型、專家型的教師,由"傳道、授業、解惑"者變為"學習型"教師。教學實踐是復雜的,"行動中的反思"對個人而言是一個逐漸發展和積累的過程,是造就有經驗教師和專家教師的必由之路。通過制度建立與活動開展,極大地促進了教師養成學習與反思的習慣,增強研究意識,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反思、分析和解決自己在新課程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把日常教學工作與教學研究融為一體。教師在反思性的校本教研中實踐,能快速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三、搭建展示平臺
(一)尊重差異,因材施訓
讓所有教師都有成功的體驗,是學校提供展示平臺的宗旨。讓教師看到自己的成功足跡,可以激發強烈的前進動力,從而走上自主發展的良性軌道。學校提出了“因材施訓”的培訓理念,即關注教師個體,承認并尊重教師的個體差異,立足于教師自身,在自身現有水平上求提高,求發展。學校構建個性化培訓機制,內容上避免統一標準,提供選擇余地;形式上不拘一格,注重切合本身特點;活動的時空上,開放自由支配。重在實效,重在創造;在教學實踐和教學反思或研究項目上都以自身的個性特長尋求成長點,促使活動民主化、個性化、人性化發展,讓教師以自身現有水平作為起點,在此基點上求發展,最終引導教師專業的自主發展
(二)體驗成功,成就自我
一方面學校借助區教研室組織的系列活動,鼓勵教師在活動中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學校組織各項評比展示活動,打造教師發展平臺。
教師的專業發展,是教育事業發展之所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要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搭建優質平臺,尋求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新途徑,讓教師專業水平與新課程改革齊頭并進,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