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蕓
一、體驗式教學的含義
(一)體驗式教學的概念
體驗教育是教師根據教育內容、學生生活、自身經歷背景情況,引導學生從被動參與到主動參與,接受體驗教育與傳統教育相比,更加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價值塑造,更加注重學生主體性、游戲性、教育性,更加注重學生生活體驗和現有背景,更加注重教育性和自然與社會生活的契合性。
(二)體驗式教學的特點
1.親歷性
經驗總是與主體自身的經驗聯系在一起,作為一種與生命和生存息息相關的行動。當一個人說自己經歷了一種特定的生活,并不意味著他從外部受眾的角度認識或認識到這種生活,而是他自己經歷了這種生活,在生活的過程中,他對生活有著深刻的理解和意義。由此,我們可以認識到體驗式教學的親歷性是指在教學中,學生能通過“親身”或“親心”經歷的方式獲得對知識的認知,情感和價值觀的提升。
2.主體性
經驗不是被動的行為,而是行為心理學中的刺激反應。從經驗中獲得的所有情感、理解、情感和意義都是由主體通過自主活動自覺產生的,而不是被誘導、強加或脅迫。經驗與生活并存。換言之,如果經驗是一種經驗,那么它也是一種3.整體性
體驗式教學的整體性可以從兩個角度來談。一是從橫向角度來看。傳統教學知識之間缺乏連接點,學科之間的知識更是壁壘森嚴,這樣的教學不利于學生從跨學科的、綜合性的角度來分析問題,體驗也就此擱淺。二是從縱向的角度來看。傳統教學中的知識具有“斷層性”。體驗式教學就是認識到體驗的這個特點,關注教學內容的縱向以及橫向的整體連貫性,為學生的體驗獲得構建完整的知識背景。
4.個體性
體驗式教學的另外一個特征是個體性,所謂個體性就是指學生在面對同一認知對象時會產生獨特的、不可替代的體驗。體驗式教學認為每位學生都是獨特的,他們有自己獨特的認知結構,生活經歷、價值取向,在面對同一認知對象時,會形成不同的個性化體驗。體驗式教學的個性化意味著體驗不是被那些抽象的、普遍的、預設的、價值中立的概念限定者,而是與自己的生命中具體的、生動的、獨特的情境結合起來,從而獲得最真實、最不可替代的體驗。
二、體驗式教學的方法與策略
(一)中國古典舞體驗式教學案例
對于高中生而言,不同于舞蹈專業學生,大多數高中生不具有舞蹈功底,因此,體驗式教學在舞蹈課程中的重要性更為突出。本環節將以中國古典舞為例,研究高中生體驗式教學的具體方法與策略?!绑w驗式”教學模式,此模式由4個教學階段組成,分別是課前資料整理、課堂情境導入、情感與想象的醞釀、人物形象的創造與重塑。值得注意的是,后三個教學階段并不是截然分開的,常常呈現出互相交織,相互貫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狀態。
1.課前資料整理
此階段主要是指教師的備課,在進入課堂組合教學之前,教師需要準備大量的文本、視頻資料,對即將教授的組合進行動作剖析與情境設定,在此基礎上把相關素材制作成多媒體課件,以直觀的視覺熏染方式調動起高中生對古典舞學習的熱情與興趣。此過程可視為體驗式教學的前奏。
2.課堂情境導入
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共同觀看和體驗相關素材,加深高中生們對古典舞的基本概念與身體美學的認知,從視覺的體驗逐漸過渡到身心的體驗,從認知到感悟,從接觸到參與,是高中生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習得的關鍵,教師通過語言或肢體語言的啟發,使高中生置身于教師所營造的特定情境中,對即將體驗的角色有一個初步的認知與判斷。此過程為體驗式教學的導入階段。
3.情感與想象的醞釀
高中生在特定情境的體驗(實踐體驗與心理體驗并存)中,逐漸滲入其自身的藝術感情,激發藝術想象力。舞蹈的審美體驗始終充滿著情感的體驗,體驗的目的是獲得與角色相類似的情感,這種情感既是高中生自己的,又是角色所需要的。當充沛的情感流溢于高中生的身體時,審美形態方面的規格與范式已不再高高在上,相反,豐富的情感可賦予動作鮮活的生命力,將一串串動作符號轉化為藝術語言,塑造出生動而耐人尋味的角色形象。然而,情感與想象好似不可分割的藝術“密電碼”,如果說情感是體驗角色的根基,想象則是塑造角色的羽翼。因此,藝術想象的開發對這些非職業舞者藝術修養的提高同樣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前提是情境的營造與啟發。情感與想象的醞釀過程,無疑是審美體驗的主體部分,對體驗式教學的成敗起著至關重要的決定性作用。
(二)體驗式教學的方法與策略
1.構建交往互動的師生關系
一方面,要提升教師道德建設,疏通師生關系。教師要加強自我發展,提高抵御不良社會風氣侵蝕的積極性和能力。同時,要為凈化師生關系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必須更新管理理念,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另一方面,我們需要在教育上建立民主思維。換句話說,教師必須認識到學生作為人的價值。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的權利和尊嚴,越來越多的學生有自己的想法、感受和需要。
2.樹立知情合一的教學目的
要真正樹立知情合一的教學目的,可以通過這一方式,即將情感作為輔助知識獲得的一條有效途徑。這也就是說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直觀的教學方法,如出示圖片、播放音樂或者是通過生動的語言描述,創設一定的情境,它負責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和動力,激發對知識的好奇和渴求,促進學生獲得知識。但是,要特別注意的是,情感雖然有助十學生掌握知識,但是不能僅僅將情感作為掌握知識的途徑,而是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達到情感的日標,換言之,情感既是學習的手段,也是學習的目的。
3.建立關注生成的教學目標
體驗式教學強調教學是一個具有開放性、生成性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有一個預設的目標,但不是將這個目標作為禁錮學生思維的枷鎖,而是要根據教學過程的不斷推進,創設情境,尊重學生生成的問題,并創設相應情境幫助學生獲得屬于自己的個性化體驗。因此,重視教育過程的產生是促進實證教育實施的有利條件。
只有精心準備,跨代航行,抓住課堂機遇,動態生成,有效開發教育資源,才能用師生智慧傳授更多精彩。此外,雖然在終端視圖中看不到目標,我認為完成目標并不是完成任務,但要把完成的任務作為下一步教育活動的開始,這類教育可以螺旋式地結合和發展,因此這類教育的學生將充滿積極的學習動機,從學科材料實現人才的跨越,讓新時代的發展機遇為新時代的人才導航,促進社會發展的同時,可以發揮主體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