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剪紙是一種基于歷史傳承和人們生活的民俗文化形式,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這種民俗文化形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不斷傳承和創新,不僅展現了古代人的智慧,而且對現代藝術和文化的研究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剪紙藝術;山東;膠東半島;傳承;創新
中圖分類號:J52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2)03-00-03
1 山東剪紙發展歷史
剪紙藝術是山東地區具有代表性的一種民俗文化形式,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山東剪紙不僅融合了山東地區的歷史文化,同時承載著山東地區古人的生活智慧。山東地區在歷史發展中形成的齊魯文化為剪紙藝術的融合和創新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剪紙藝術不僅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而且蘊含著山東藝術風情和民俗文化。從山東剪紙的內容和形式來看,剪紙內容大多集中在社會勞動生活實踐中的各種活動和情感經歷上,與山東地區古時百姓的民俗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具體呈現出關于婚喪嫁娶、衣著服飾、節氣變化以及豐收景象的圖案樣式。由此可以看出,剪紙藝術本身就是對民眾生活、文化的真實反映。
無論是從山東地區,還是從全國的剪紙藝術發展情況來看,剪紙藝術都有著悠久的歷史,且依據各個地區氣候環境和歷史發展情況的不同,剪紙藝術也有不同的種類和用途,具有較為明顯的地域特色。依據地理劃分標準,山東地區的剪紙藝術更多體現北方派系的特征[1]。五蓮剪紙、濱州剪紙、高密剪紙等具體的剪紙藝術都已被納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山東地區具有代表性的剪紙藝術類型。
剪紙作為民俗文化的一種典型形式,不僅源于生活,同時也能被應用到生活中的各種節日和傳統儀式中。春節的窗花就是剪紙藝術與節日融合的一種主要形式。這種具有濃厚生活氣息的民俗文化形式,雖然會在發展過程中受到不同地區歷史文化的影響,呈現出具有明顯區別的地域特色,但都具有較為鮮明的生活藝術感。當前,山東地區的剪紙紋樣在保留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單獨紋樣、二方連續紋樣、四方連續紋樣的同時,也能夠與現代社會各種文化藝術形式和元素結合起來。
筆者曾走訪青島、煙臺、濰坊等地區,拜訪當地的剪紙藝術傳承人,更深切地體會到了剪紙藝術的源遠流長。
2 山東民間剪紙的表現形式與特點
盡管剪紙藝術在內容和形式上存在一定的差異,但從整體上來看,山東地區的剪紙藝術仍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儒家思想中的“中和”對山東民間剪紙的影響較大。這種以“仁”為核心的思想將世界看成一個有機的、完整的整體,以獨具地域特色的形式,使不同地域的剪紙藝術呈現出靈活的特點[2]。在這一基礎上,山東地區的民間剪紙藝術都是以活潑有趣的形象表現出來的,構圖雖然簡單,卻具有一定的規律,能夠展現出山東人粗獷、熱情的性格特點[3]。
受到山東人性格特點的影響,山東民間剪紙藝術蘊含著較為濃郁的生活氣息,更貼近生活,刻畫的形象也更加具體。這種簡單淳樸、敦厚的藝術表現形式能夠讓人們感受到剪紙藝術的表現力。
從山東地區的地域特征和特色來看,齊魯文化是泰山、黃河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孕育出來的,山東地區的剪紙藝術也會受到不同地域環境的影響而呈現出一定的區別[4]。以泰山和黃河作為剪紙藝術風格和形式的劃分依據,可以發現,山東地區的剪紙藝術主要分為濱州等地區的粗獷豪放型和高密等地區的精巧型兩種風格。其中,粗獷豪放型的剪紙大多以塊呈現,而精巧型的剪紙則更多以線面結合的方式來創作。盡管兩種表現形式各有差異,但都帶有山東地區獨特的齊魯文化特色。
3 膠東地區剪紙社會實踐調查研究
3.1 青島地區
青島地區的剪紙主要分布在嶗山、黃島和平度,雖同處青島,但剪紙藝術風格各有不同,內容、形式繁多,具有各自的藝術特色。
作為嶗山剪紙的代表,蘇霞的作品深受工筆畫與國畫的影響,細節方面尤為突出,常利用豐富的鋸齒毛邊增強作品的立體感,使作品躍然紙上,整幅作品都充斥著靈動與自然。平度的趙錫芬擅長拼色剪紙,她在創作過程中一次性剪多張不同色的紙張,再通過后期不同色部位的分離、拼接進行制作。顏色的多樣和形式的古樸使她的作品頗具年代感,民俗氣息也更為濃厚,就像木門上的年畫。青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傳承人之一的王明香好讀書,尤其是神話故事,如今的她常從神話故事中尋找創作靈感,其作品也具有鮮明的故事性。
辛安文聯剪紙家協會副主席管茹則一直從生活中尋找靈感,在傳統紋樣的基礎上創新,風格細致中帶著創新和抽象思維,融合民間剪紙藝術表現手法的同時又結合時代新主題,使圖形美觀大方,形成了線條流暢、主題鮮明、寓意深刻的風格。2017年7月14日,筆者到管老師家中拜訪,提出了幾個關于管老師剪紙生涯及經歷的問題,了解到為何管老師年紀輕輕就有如此剪紙成就,原來她的姥姥是當地巧手,經常幫助街坊鄰里繡制婚嫁用品、剪裁節日窗花,故名聲在外。受姥姥熏陶,管老師幼時便對剪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再大一點,便跟隨剪紙技藝嫻熟的母親學習剪紙。從管老師的話語中,筆者能感覺到老師幾乎把剪紙當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隨后,管老師展示了她的剪紙作品冊子,其剪紙作品《年年有余》《青島西海岸》等在慶奧運青島市民間工藝精品大展上獲得精品獎和金獎、銀獎,管老師也成了蜚聲青島的剪紙藝人。她的大多數作品都是利用刻刀完成的,風格并不像老一輩那樣單一,管老師會隨著社會的發展添加一些適合現代群眾觀賞的圖案與花色,使剪紙作品更加豐富多樣。
3.2 煙臺地區
煙臺剪紙是膠東剪紙的一個重要分支,具有獨特魅力。煙臺剪紙是一門古老的民間藝術,依據張貼位置和用途的不同,可以將煙臺剪紙劃分為幾十種不同的題材,如炕墻花、天棚花、面缸紙斗花等。剪紙的稿樣大多取材于年畫、插圖等傳統物品,因此剪紙藝術能夠成為具有鮮明特征的地域性藝術形式。依據剪紙風格的不同,煙臺剪紙又能分為以魚、蟲、鳥、獸作為器物裝飾的榮成、文登等地具有渾厚、樸實特點的剪紙;以小巧玲瓏、絢麗多姿的線條為主的掖縣剪紙;以擅長運用虛實對比手法的人物和動物形象為主的蓬萊剪紙。
作為煙臺地區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之一,朱曼華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在剪紙的傳承與保護上,她現為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剪紙研究會聯誼委員、中國國家藝術網藝術顧問、中國國際文藝家協會主席、中國國際行業組織研究會高級研究員、煙臺剪紙藝術協會副會長……在近70年的專業剪紙生涯中,其創作作品10萬余幅,作品被國內外多個國家美術館、博物館收藏。朱曼華多次到美、法、日、韓、澳大利亞、南非、斯里蘭卡、新馬泰、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展演。美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的電視臺和我國的人民日報、中國日報、政協報、僑報、經濟報等多家主流媒體都為其做過數次專題報道。
她的家中珍藏著數百件百年前的剪紙作品,從花紋形式到繁復的結構,無不體現出舊時代剪紙與當代剪紙的巨大差異。舊時代剪紙題材以民俗故事和當年戲班子上演的戲曲為主,且多數成套,一套剪紙為一個完整的故事。剪紙作品不常作為禮品相贈,但也不局限于窗花,更多的是門聯、門錢等用于日常家庭裝飾和祈福的剪紙作品。當代剪紙相較于舊時期,多了趣味性和藝術性,多用于裝飾。朱曼華常年游走于世界各地,與外國交流頻繁,遂出現了巧妙結合西方星座與東方的生肖剪紙作品,中西方文化的碰撞,產生了一種別樣的美感。
筆者還拜訪了朱曼華老師的兒子胡文老師。胡文老師的剪紙技藝主要源自母親朱曼華老師,僅短短的幾秒鐘,便可以剪出一只活靈活現的小鳥。在向他學習剪中國結的過程中,筆者逐漸感受到剪紙藝術具有的獨特魅力。胡文老師說,現在國家越來越重視傳統藝術了,前不久《中國詩詞大會》節目組還把他們母子請上臺現場表演剪紙藝術。
在胡文老師的工作室里,筆者體驗了一次剪中國結。將已經設計好的圖案放在最上層,然后底下加上要剪的五顏六色的紙,用剪刀將最上層圖案中的白邊全部剪掉,這樣多張不同顏色的中國結就完成了。這次的學習,讓筆者感受到了剪紙藝術的奇妙,同時筆者不禁開始思考,現代青年人該如何學習剪紙藝術,又該如何將瑰麗的傳統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呢?這一系列問題,值得深思與探討。
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梁巧燕對剪紙文化的傳承別用新意,她主打剪紙衍生品的開發與創作,目前正試探性地將自己創作的剪紙作品與杯子、地毯、抱枕、掛件等日常用品相結合并面向大眾銷售,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和日常需求。她對剪紙的理解采取了更加新穎的方式,使剪紙更為巧妙地融入現代人的生活,像吊墜、床上用品、旗袍等中都添加了不可多得的圖案樣式。梁老師有繪畫基礎,并且多方面學習、接觸我國各類傳統藝術,用多重寫實的手法將中國山水畫表現在剪紙作品中,給人帶來一種視覺上的美感,讓剪紙藝術與時代發展相結合,走進了我們的生活。
梁巧艷老師指出:“探索非遺文化是新時代的藝術新聲,是傳統文化在大眾市場面前的價值衍生,創新是對文化最好的繼承和保護,唯有創新才能賦予文化持久的生命力。” 剪紙,是一種技藝,其核心是創意與創新。唯有創新才能賦予文化持久的生命力,并且她也會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經驗和技巧傳授給他人,使剪紙這門藝術充分與現代社會對接。工作室里的一些剪紙作品已經變得商業化,并且能夠和現代商業融合在一起,這樣的剪紙作品著實表現出了另一種生命力。我國的“非遺”文化只有跟上時代的發展步伐,才能不被時代淘汰,才能一直發展下去。希望未來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接觸剪紙藝術,這對作為青年人的我們來說,更是一種挑戰。
3.3 威海地區
以黑色為主的威海剪紙,早期主要用于裝飾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器皿——膠東紙斗。威海剪紙憑借威海“最長海岸線城市”獨特的地理特點,形成了別具特色的“海味剪紙”。
中華文化促進會剪紙藝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山東省剪紙學會會長王言昌家中收藏著從民間收集的許多威海傳統以魚、蝦、蟹以及漁家生活和海上勞作等場景為主題的“海味剪紙”。除此之外,王言昌本人也大膽創新,利用剪紙創作連環畫并成功出版。他的作品中常出現鋸齒紋、月牙紋、云紋和螺旋紋等傳統紋樣,在繼承傳統的同時發展了傳統藝術。王老師有著扎實的繪畫基礎,所以他的剪紙創作與其他幾位老師都不同。雖然以傳統的東西為基礎,但是更多的是他自己獨有的風格,他有一種難以言述的美術天賦,曾經多次發表作品并且獲獎,代表作有《中國威海剪紙》《王言昌剪紙連環畫》等。
王老師講到,很多人都只注意到剪紙的商業價值,覺得小小一張紅紙不值得花如此多的錢購買。其實剪紙是一門非常驚喜的藝術,稍有不慎,就會功虧一簣。不說剪紙的制作難度,單提它的藝術價值,就是其他藝術不能比擬的。曾有人想用現代打印技術制作剪紙作品,卻只能打出個大概輪廓。那些精致的毛刺、微小的花紋變化等,不手工剪制是無法做出來的。如今,社會各界對剪紙藝術表現出前所未有的熱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正準備把剪紙藝術列為無形文化藝術遺產。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威海的剪紙事業將創造新的輝煌。
4 結語
剪紙是我國傳統民間藝術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種藝術形式,對了解和研究古人的生活具有重要的價值。其質樸、生動有趣的藝術造型能充分反映百姓的生活內涵,是中國眾多民間美術形式的縮影,已成為世界藝術寶庫的瑰寶。膠東三地的剪紙藝術家們用手中的剪刀剪出了絢麗多彩的膠東珍品,展現的不僅僅是高超的技藝,還有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燦爛文明。我們所看到的也不僅是藝術家的作品,還有他們對剪紙的那份熱愛與執著,以及為了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作出的不懈努力。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主要內容之一,剪紙藝術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價值是極為重要的。在現代社會的背景下,將剪紙藝術與現代文化藝術元素結合起來,不僅能夠促進剪紙藝術在新時期的傳承和發展,還能讓人們在感受到傳統文化和藝術魅力的同時,不斷增強文化自信,在傳承和發揚剪紙藝術的過程中,不斷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和在世界市場中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王玉.山東民間剪紙藝術的保護與開發[J].民俗研究,2015(3):135-138.
[2] 孟祥才,胡新生.齊魯思想文化史[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2:225-226.
[3] 張丹丹.齊魯文化影響下的山東民間剪紙藝術風格[J].藝術品鑒,2018(29):188-189.
[4] 劉德增.解讀山東人[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6:56-58.
作者簡介:呂元藝(1997—),女,山東青島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書法。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21年江蘇師范大學研究生科研與實踐創新計劃項目“山東剪紙藝術的傳承與創新——以膠東半島為例”成果,類別:實踐計劃,類型:人文社科,項目編號:2021XKT0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