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陜西理工大學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 李坤 李娜 高凱 黃現代 達列雄
2016年12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了關于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關系問題,指出思政課程必須要把課堂教學作為主渠道,不斷改進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親和力以及教育針對性,思想政治課要在學生的成長發展中起到關鍵作用,而其他各類課程也要和思政課程同向而行,起到協同作用。這里的其他各類課程包括了各類專業課程,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為專業課程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指明了方向。
課程思政是指高校除了原有的思政類課程以外,其他所有面向學生的課程也同樣要發揮思想政治育人作用。學者丘偉光提出了“課程承載思政、思政寓于課程”的課程思政理念,就是說高校教師要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同時注意價值導向,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注意知識蘊含。要想在課程中精準實施課程思政,就必須要準確把握課程思政教育特征,理論和實踐結合,深入探索課程思政教育教學規律,構建科學可行的專業課程育人體系,促進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協調發展,推進本科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提高。其關鍵是首先要確定專業課程實施的指導思想,其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一)堅持需求導向,突出價值引領。在知識傳授中注重價值、道德理念培養,在能力養成中重視理想信念的樹立。
(二)堅持問題導向,遵循教育規律,勇于改革創新。聚焦薄弱環節,根據青年學生思想特點和發展需求,優化內容供給、改進教學方法、創新教學載體。
(三)堅持頂層設計,注重協同聯動。專業課課程思政實施要采用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的方式,突出重點目標,并不斷取得標志性的階段成果。
(一)課程思政是一種理念與價值的培育和輸送。實施“課程思政”的整體方案是:圍繞“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引領”相結合的課程目標,構建“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的課程內容體系。思政教育即思政理論課(四門必修課+形勢政策課);專業教育包含綜合素養課(即人文素質選修課、公共基礎課等)和專業教育課程(包含哲學社會科學課程和自然科學課程),把思政理論課、綜合素養課、專業課程三者有機結合,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矩陣。因此,課程思政最關鍵的要素是一種理念與價值的培育和輸送,而不是簡單開設幾門課的問題。
(二)課程思政是有選擇地對一批課程賦予德育內涵。在課程思政內涵的賦予問題上,絕不是簡單地給學生的每一門課增加德育元素,而是要選擇一批適合的課程進行“思政化”。高校的學科門類眾多,專業劃分也不盡相同,每個專業的學科屬性和知識體系也具有各自特點,這就要求我們在進行專業課課程思政建設時,要結合專業培養目標,學科發展方向,專業設置情況,課程體系安排,教學評價標準、育人效果評價等眾多因素綜合考慮,在專業課程中精心選擇幾門課程進行課程思政改革,為其他的課程起到示范帶動作用。
(三)課程思政要堅持進行學科化分類指導。從學科屬性來看,高等學校的學科分類主要可以分為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等幾個大類,不同學科的專業課程實施課程思政,要以分類化指導為原則。對于不同類型的高校而言,“課程思政”不但要直接為專業培養目標服務,同時還要體現其辦學特色和專業特色。在教學目標上,突出體現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教學內容上,把價值引領貫穿到專業課、實踐課及其教育活動中。例如陜西理工大學就是一所地方應用型高校,那么我們在課程思政中就要突出敬業精神、工匠精神及責任意識的培養,而我校的師范專業要注重師德教育等。
《網絡管理》是網絡工程專業中重要的專業課程,旨在培養學生測量、協調和控制網絡行為的能力,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掌握對網絡運行狀態進行檢測和控制,響應和排除故障的基本理論,能提供有效、可靠、安全、經濟的網絡服務。結合課程思政的精神內涵和內容要求,我們在陜西理工大學網絡工程專業《網絡管理》課程中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課程思政的嘗試。
(一)確定《網絡工程》課程教學目標。《網絡管理》課程原有的教學目標中只是單純給出了網絡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對于《網絡管理》課程的基本需要,缺少來自課程思政、社會需求及學生未來發展的頂層設計。我們從社會實際需求出發,考慮學生未來發展需要,同時深度融入課程思政元素,對《網絡管理》課程的教學目標進行重新設計。建立一個以產出導向(OBE)理念為根本,以學生和用人單位滿意度為依據,能體現陜西理工大學網絡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理念的全新課程教學目標。
(二)優化《網絡管理》課程教學內容。教學內容體現了課程目標,需要認真梳理,精心凝練。合理的教學內容組織安排,才能全面體現教學目標要求。根據新的教學目標,課題組首先全面梳理了《網絡管理》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深度挖掘課程重點難點與課程思政元素的結合點,并對《網絡管理》課程原有的課程內容進行重新組織,通過授課教師對講授內容的巧妙設計安排,把原有課程目標和課程思政元素有機結合在一起,使之自然融入課程教學的全過程和各個教學環節中,使得《網絡管理》課程教學內容更加豐富、飽滿,更能體現新時期黨和國家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專業素養方面的最新要求。也能滿足新的課程目標對于教學內容的新要求。
(三)改進《網絡管理》課程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服務教學目標,方法是達到目的的方式和手段,是為目的服務的。教學方法對教學工作的成敗有特殊的作用。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已經不能很好地適應信息時代的課堂教學了。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注意運用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特別是具有時代特點的網絡教學平臺(超星學習通、中國大學MOOC慕課堂)和便于師生互動的智慧教學工具(如雨課堂)等先進教學工具的使用。在《網絡管理》課程的教學中,教學團隊已使用了上述教學平臺及教學工具,教學效果明顯提升,學生反映良好。
(四)健全《網絡管理》課程評價體系。課程思政的評價部分在原有《網絡管理》課程評價體系中并無體現,如何將《網絡管理》課程原專業內容授課效果評價和課程思政實施效果評價融合,形成有效的評價體系,是課題組研究的重點內容。課程思政教學內容的評價方法根據課題組所查閱的文獻來看,國內還沒有一套成熟有效的評價體系。對此課程組嘗試了“作業+測試+考試”的立體考核方式,通過“過程性考核+結果性考核”的方式同時考查學生的課程思政和專業知識掌握情況,再結合學生日常表現,最終給出《網絡管理》課程的綜合評價結果,最后通過該綜合評價結果對《網絡管理》課程進行教學評價,考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師的授課效果并進行反饋。
(五)《網絡管理》課程教學資源的完善。教學資源的完善包括師資團隊建設和教學場景建設。《網絡管理》課程首先組織教師對課程中育人元素點進行深度挖掘,并持續進行了教學方法研討,爭取每位教師都能以潤物無聲的方式把課程思政內容融入相關知識點教學中。對于教學場景建設,課程組根據陜西理工大學的辦學宗旨和網絡工程專業特點,錄制了《網絡管理》課程視頻,并建成了《網絡管理》在線課程,通過在線課程對課堂授課進行補充和增強,線上課程突破了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在內容上也比課堂內容更加豐富,《網絡管理》課程中許多課程思政元素通過線上課程的形式進行了傳達,這種“線上+線下”的課程思政模式在《網絡管理》課程教學過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全員育人的體系中,專業課、基礎課、選修課等課程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起著各自不同的作用,在專業課中實施課程思政,就是要消除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分離,將專業能力培養和道德能力培養相結合,形成統一的思想政治育人體系,這就要求我們專業課教師不斷研究專業課課程思政實施方法,爭取為社會培養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新時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