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邁南




“與以往不同的是,‘她’題材創作正逐漸進入細分階段。”
5月,聚焦女性自我成長的《明天會更好》拉開熒屏大幕;展現女性職場風采的《請叫我總監》《女士的法則》陸續開播;由劉亦菲、陳曉主演的女性古裝勵志劇《夢華錄》也出現在騰訊視頻的待播片單中……根據已開機及待播劇公開信息,接下來還將有《野蠻生長》《二十不惑2》《歡樂頌3》《溫暖的,甜蜜的》等一大批女性題材劇集接踵而至。
熒屏女性形象更加多元
從聚焦家庭的《渴望》,到愛情至上的瓊瑤女郎、灰姑娘式的甜寵女孩,事業型大女主,再到現實生活中的平凡女性……多年來,“她”題材劇集創作經久不衰,創作風格和視角也幾經迭代。3月8日,由全國婦聯宣傳部指導,優酷發布《2022熒幕女性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隨著現實題材劇集的加碼,近一年來熒幕女性呈現出形象更真實、性格更獨立、職業更多元的特點。
2022年開年以來相繼發布的女性題材劇集,聚焦醫生、律師、警察、主編、心理咨詢師等多種職業女性形象。比如,《請叫我總監》關注女性在投資領域的職業成長;《女士的法則》重點呈現兩位女律師的職場生活;待播的《女刑警隊長》《女法醫JD》《關于唐醫生的一切》《公訴精英》等劇更直接以女主角的職業命名。
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教授盧蓉認為,就目前已播及待播的女性劇集數據來看,“她”題材選題范圍較去年變化不大,主要關注都市女性成長、情感和事業發展幾個層面,“前兩年,一些劇集在話題性上傾力更猛更明顯,例如聚焦育兒、親子教育等廣受社會矚目的領域,甚至成系列化編排。今年要有所破局,還需要劇作自身出彩,話題性只是市場運營的一部分。”盧蓉同時表示,與以往不同的是,“她”題材創作正逐漸進入細分階段,“很多劇集在策劃階段就已經有意識地根據女性不同年齡段、不同生活階段面臨的不同問題來細分選題,希望從受眾層面鎖定并黏合目標群體,以延伸話題吸引垂直人群。”如檸萌影業推出的《三十而已》和《二十不惑》系列,以及創作中的《四十正好》,均是觀照不同階段女性需求的典型代表。
“類型拼裝”是目前女性題材劇集的另一創作趨勢,“很多女性題材劇集嘗試融合更多元素,如女性加懸疑、女性加勵志、女性加行業等,希望通過類型元素拼裝實現選題和形式的創新。”盧蓉表示。其實從去年開始,《危險的她》《不完美的她》《白色月光》《摩天大樓》等懸疑題材就已經陸續切入“她”劇集領域,今年同類題材創作深入探討女性困境與自我成長。如,由馬思純主演的女性懸疑劇《江照黎明》,不僅在播出期間引發權威媒體廣泛報道,更有頗具規模的公檢法機構在線發聲,掀起看劇普法熱潮。
需要突破創作窠臼
“她”題材熱度延續的同時,創作窠臼也是不少觀眾的吐槽焦點,如女性劇集角色設定及劇情走向的大同小異。“主角的人設,觀眾們都熟悉,必有美艷拽姐、高冷女強人、平凡普女搭配的設定,穿插著貧富差距、原生家庭等背景,劇情無非職場打拼、家庭瑣事、斗渣男及女性自我成長。”
盧蓉也表示,很多冠以女性題材的劇集過多依靠夸張的人設、刺激的社會話題吸引眼球,不僅情景設置、情節走向、思維方式同質化嚴重,人物也過于扁平化,沒有真實地從生活邏輯、人物關系出發。
在專欄作家、評論人丁道師看來,很多女性劇集中的女孩雖然走著“覺醒、打拼、成長”的女性獨立之路,但往往都是被男性傷害、欺騙,或者生活中遇到困境后才燃起斗志,開始有了強烈的女性力量和覺醒意識。“這樣的精神內核過于落入俗套,難道沒有男性的驅動和反向激發,女性就無法自立、覺醒嗎?其實,當下有很多獨立、強大的女性,完全是依靠自我驅動力去完成各種挑戰的。”
丁道師認為,真正切入現實,從個體意識差異等層面深度挖掘女性獨立意識,能對觀眾產生更大的正面激勵和價值引導作用。優酷發布的《報告》對此也有所印證。超過半數接受調研的年輕人表示會將優秀的熒幕女性作為現實生活中的榜樣。“賢妻良母”“溫柔可愛”“美麗善良”不再是當下年輕觀眾判定優秀女性的主要標簽,“勇敢”“奮進”“獨立”成為屏幕上新女性更受歡迎的品質。
“她”題材創作空間廣闊
咨詢機構埃森哲(Accenture)的報告顯示,中國擁有近4億年齡在20—60歲的女性消費者,每年掌控著高達10萬億元的消費支出。
丁道師表示,女性的影響力日漸擴大,早就輻射到文化領域,“她”題材的火爆,背后映射的是整個社會出現的流行趨勢,“隨著這些年移動互聯網、社交網絡的蓬勃發展,女性群體的自我意識已經全面覺醒。不僅是劇集,綜藝、電影、圖書、游戲等各種文化產品都會有意傾向該群體。女性受眾的聲音擴大也需要影視市場與時俱進,不斷對作品內容做出適應性調整。”
在盧蓉看來,“她”題材作為市場效應明顯的商業類題材,本身帶有比較多的消費元素,加上社會思潮的推波助瀾,近年來在全球劇集市場都有著極高的熱度。但這一題材要想獲得健康持續的發展,“需要創作走心、走深、走開闊,需要把人物打回‘原形’,去套路、去懸浮,不要工具人,要尊重生活的邏輯,用真實打動人心。”同時,更要進一步拓展創作思路、開闊文化視野,“所有的創新都來自于對人性和生活的理解,以及對題材的開采能力。”
盧蓉表示,表面上看,女性題材貌似切入點較窄,實際上它的社會含義和輻射面非常寬廣,所反映的不僅僅是女性問題,更牽扯到復雜的社會層面,“創作者要有對復雜問題的整體認知能力和把握能力,不斷從生活中汲取營養,逐步將女性題材挖掘到更廣闊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