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毅

“3D的意義是讓大銀幕消失得更加徹底,讓人們在影院沉浸到三維的立體感中。我想把沉迷于電腦、電視的觀眾,都拽到電影院去。”
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執導的《阿凡達:水之道》(以下簡稱《阿凡達2》)自數年前宣布拍攝時就備受期待。今年5月,《阿凡達2》定檔12月16日,隨著預告片、海報陸續流出,觀眾對這部續集電影的期待值可謂早早拉滿。根據最新調查,北美有近10%的電影觀眾愿意多支付20%—30%的票價觀看3D版《阿凡達2》,這讓電影公司頗為意外,畢竟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不少觀眾都表示對3D電影出現了“審美疲勞”。
《阿凡達2》的上映,能讓觀眾對3D再次燃起熱情嗎?
13年前上映的《阿凡達》開啟了全球電影行業的3D時代,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前所未有地普及了3D格式,革新了電影的視聽語言,進而大幅度推動了影院的硬件升級。詹姆斯·卡梅隆運用虛擬拍攝、動作表情抓取和聯合數字立體攝影機3項創新技術,將潘多拉星球的奇花異草和神奇生物逼真地呈現在觀眾眼前。這是讓無數人難忘的視覺沖擊,很多影迷第一次戴上3D眼鏡,就是觀看《阿凡達》。
該片全球票房收入28億美元,目前仍是影史上票房最高的作品。整體票房中,3D票房份額占比超過70%,達到了創紀錄的18.5億美元。但在隨后的數年內,更高的票房回報率使得3D格式開始泛濫,不少2D轉制或粗制濫造的3D作品紛紛在市場上出現。如2010年的《泰坦之戰》,匆忙的3D轉制效果引發大批電影觀眾的不滿。
如今,《阿凡達2》出品方迪士尼和其旗下的20世紀影業,乃至整個好萊塢電影行業,都寄希望于《阿凡達2》能夠讓3D再次成為拉動電影市場的關鍵因素。“當人們因為疫情而越來越習慣在家觀看電影,任何能夠鼓勵、刺激他們再次走進電影院的事情,對整個行業來說都是積極的。”迪士尼全球電影發行主管托尼·錢伯斯總結,“電影院觀影的體驗無可取代,如果影片質量足夠好,人們就會樂于將自己的觀影體驗分享出去,這就是最好的宣傳。”
“3D在這部電影中可以為觀眾創造更加身臨其境的沉浸式體驗,當觀眾觀看到3D效果時,不會像從前那樣,將3D作為只能看到外面世界的窗口,而是可以直接進入外面世界的通道。“詹姆斯·卡梅隆的合作伙伴喬·蘭道(Jon Landau)總結,“曾經有一段時間,不少電影公司陷入誤區,不顧一切地追求3D效果,以為有了3D就可以獲得更高票房。但事實是,3D改變不了一部電影的質量,如果電影本身不夠好,3D會把所有缺點都放大。3D只是一種創意元素,它和燈光、運鏡、構圖等沒有本質區別,是創作者用來豐富敘事的一種手段。”
2017年,美國的3D票房收入比2010年下降了55%。到2019年,下降達到70%以上。
曾經將3D格式作為投入重點的Imax公司,其總裁梅根·柯林根(Megan Colligan)表示,“前些年,我們從教訓中學到了很多,現在我們正在思考如何讓人們再次習慣3D。好在詹姆斯·卡梅隆非常了解這種技術,他知道如何利用3D為故事服務,創造更豐富、更真實的觀影體驗。”
3D的“復興”,無疑需要好萊塢每家電影公司盡一份力。2009年《阿凡達》問世時,二十世紀福克斯公司通過創建不同亮度、寬高比,以及針對不同3D系統的多個版本,保證這部電影在各地放映時呈現出高質量。《阿凡達2》也延續了這個做法,制作團隊制訂了周密計劃,為不同放映系統制作了不同版本,并在后期制作時一直保持與影院技術開發商的合作。
“《阿凡達2》預告片在今年的CinemaCon上放映前,我們還在關注這次展會上有哪些新產品、新技術可以進一步提升觀影體驗,”電影放映設備制造商科視(Christie)的執行副總裁布萊恩·克雷普(Brian Claypool)說,“更高亮度的3D及支持4K幀率的放映設備,無疑可以讓我們在與客戶的談判中更有底氣。”
過去十年間,電影放映技術有了長足的發展,這無疑有助于提升3D電影的呈現效果。例如,3D眼鏡會過濾掉可見光,所以圖像看起來會發暗,但亮度更高的激光投影設備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此外,詹姆斯·卡梅隆在《阿凡達2》中采用了3D、4K、每秒48幀的高動態范圍拍攝技術,每秒48幀的高幀率能讓高速鏡頭的呈現更為清晰流暢,不再出現虛影。“裸眼3D”技術也是《阿凡達2》的重點,正如卡梅隆說過的,“我希望人們遺忘技術,就像你在電影院看到的不是銀幕而是真實世界。一切技術的根本目的,是讓人們察覺不到技術的存在。3D的意義是讓大銀幕消失得更加徹底,讓人們在影院沉浸到三維的立體感中。我想把沉迷于電腦、電視的觀眾,都拽到電影院去。”
近兩年流媒體的興起,讓更多人傾向于短視頻內容的消費,“宅娛樂”成為日常,全球電影產業都在遭受沖擊,觀影人次逐年下降。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阿凡達2》能否帶給觀眾更加震撼的觀影體驗?能否打破前作的票房紀錄?能否再次拉動影院硬件升級?顯然,全世界的期待值已提升到了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