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倩

“從始至終,美國的保險公司都未認可‘新冠肺炎疫情’這個索賠理由。”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蔓延,2020年9月,好萊塢主要影視公司與演員、制片等幾大行業工會達成共識,發布了第一份用于保障疫情期間拍攝安全的《新冠肺炎防疫安全指南》(下簡稱《指南》)。去年7月,《指南》第一次進行內容修改,加入了與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相關的內容。雖然每版《指南》在公布時都有相應的失效時間,但由于美國新冠肺炎疫情的走勢一直起伏不定,這個時限也一直在持續延長。
《指南》要求每個片場必須設置疫情協調監督員,但由于缺乏足夠的培訓和明確的安全標準,這些原本應該負責保護片場安全的人,被頻頻推到崩潰邊緣。華納兄弟一位曾擔任疫情協調監督員的員工透露,由于擔心失業,他只能接受了這個新崗位,但幾個月后,他就對此后悔不已,“疫情帶來的連鎖反應極為混亂,我們是首當其沖的受害者,公司高管坐在家中隨意發布防疫指令,我們卻不得不面對整個劇組的擔憂和抱怨。”
亞馬遜工作室的一位疫情協調監督員也曾對媒體透露,他們沒有接受過正規防疫和醫學培訓,“對新冠病毒一無所知”,卻不得不負責確保所有工作人員的安全。很多時候,疫情協調監督員無法強制片場中職位比自己高的人執行防疫措施。況且,由于防疫措施十分煩瑣,很多人會企圖“鉆空子”。
今年2月,《指南》曾做出小范圍修改,認可了快速抗原檢測,同時注明,必須接種過加強針才能被算作“完全接種”。此外,《指南》還對雇傭方做出規定,加入了“新冠肺炎確診帶薪病假”,以及在片場和后期制作場所為雇員提供KN95/KF94或N95口罩的要求。
從今年3月開始,美國政府在整體防疫政策上開始放寬,好萊塢制片方和各大工會也開始就調整《指南》展開協商,但直到4月下旬,都未能在最新失效日期(4月30日)前達成共識。
不過,工會方的消息顯示,“《指南》內容不太可能變化太大,最終也不過就是繼續照此前執行罷了。”國際戲劇舞臺雇員聯盟工會(IATSE)的一位代表也透露,目前協商進行得并不順利,《指南》修改起來也不容易,“我們當然希望《指南》的規定更嚴格一些,因為片場的工作環境確實很容易造成大范圍感染。為了保障劇組人員的健康,我們的基本原則是‘如有疑問就先延期’,這樣至少能讓工作環境盡可能安全。”
也有消息稱,《指南》中有關新冠病毒檢測的要求可能會放松,這主要是出于成本和時間的考慮。據參與修改討論的制片工會成員透露,“制片方當然還是希望拍攝場地的安全有所保障,畢竟一旦出現確診病例,就意味著拍攝暫停,且暫停時間無法預估;但與此同時,他們又希望執行防疫政策的成本能夠降下來,也能少花一些時間在病毒檢測上。”
樂博律師事務所(Loeb & Loeb)分管娛樂部門的總裁比爾曼(Ivy Kagan Bierman)認為,放寬防疫措施有可能緩和片場的緊張氣氛,提高拍攝效率,“我參與了很多疫情期間的影視拍攝項目,這些防疫措施除了增加成本,還在片場造成了焦慮情緒,有時因為對某項措施有不同想法,工作人員之間還會出現矛盾,拖慢拍攝進度。”
直到5月第一周,好萊塢主要制片公司和各大工會終于就修改《指南》達成初步一致:在北美新冠住院率相對較低的地區,放寬病毒檢測和佩戴口罩的限制,并即刻生效。
但在最新一版《指南》中,并未解釋如何界定“低住院率”地區,放寬的限制同時針對已接種和未接種疫苗的員工(也就是所有員工)。新版《指南》同時保留了對進入片場前進行病毒檢測的強制要求,進入片場核心拍攝A、B區的演職人員和其他工作人員,可適當放寬進行病毒檢測的頻率。此外,“大部分”拍攝場地不再強制要求除入鏡演員的其他人佩戴口罩,唯一強制要求戴口罩的地點是車內。新版《指南》還提及,在情況允許的前提下,可以對包括餐飲服務和交通服務在內的限制規定做出調整,但尚未公布具體細節。
目前來看,核心的A區(有不戴口罩出現的演員,是拍攝關鍵區域)仍是防疫要求最高的,除檢測間隔可適當放寬,其他相關要求基本保持不變,進入人員必須完成包括加強針在內的疫苗接種。
此外,新版《指南》保留的內容還有:制片方必須雇用至少一位疫情協調監督員;拍攝期間,工作人員一旦檢測出新冠病毒陽性、出現相關癥狀、被要求或自我隔離,或成為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密接等情況時,可以獲得總計10天的帶薪病假。同時,新版《指南》也允許制片方根據拍攝地點和方式,制定更嚴格的佩戴口罩和病毒檢測要求。
修改后的《指南》適用期限為今年7月15日之前。
防疫措施從出臺到部分放寬,都是為了保證在這個特殊時期的拍攝進展,但總體來說,相比美國整體放開防疫政策的現狀,好萊塢的防疫政策仍然收得比較緊,這很大程度是因為,從疫情最初暴發到現在,相關勞務糾紛始終沒停過。從經濟角度上看,本來應該作為“后盾”的保險公司,并不會輕易賠付與疫情相關的損失,所以一旦出現疫情,“千斤重擔”自然都要落在制片方身上。
在美國疫情初期,各大保險公司都面臨著動輒數十億美元的索賠要求,其中不少來自好萊塢。根據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法學院一位教授開發的新冠疫情保險案件追蹤程序顯示,相關案件數量超過2300件。
從始至終,美國的保險公司都未認可“新冠肺炎疫情”這個索賠理由。保險公司主張,合同中有關業務中斷賠償的條款中,不包括疫情導致的封鎖狀態;同時,要求索賠的前提是必須出現明確的物質或財產損失。商業組織美國保險信息研究所的珍妮·魯伊斯認為,保險公司無法承擔新冠肺炎疫情這種體量的危機,“自2003年的‘非典’之后,保險公司意識到這種疫情通常是全球性的。即使保險公司都會有賠款準備金和投資收益,但手頭的錢也不足以應對如此廣泛且巨額的索賠。”
不少美國的保險公司自去年就開始停止針對好萊塢獨立電影和電視制作的疫病保險。一位制片人提到,一些劇組在為演員投保醫療保險時,發現大多數保險公司把新冠肺炎和其他傳染病從承保范圍中刪除。如果缺乏足夠保險,制片人將無法從銀行獲得貸款來完成影視制作,可能將影響好萊塢未來數年的節目供應。
如今,疫情已經持續了兩年,美國保險業在應對疫情的索賠案件上一直占據上風,絕大多數案子都被駁回,或判決保險公司勝訴,其中駁回的案件占到總數的八成。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好萊塢對于防疫要求如此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