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鳳琴
摘 要: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2021 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公辦廳印發(fā)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的出臺,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校內作業(yè)管理及參與校外培訓活動都做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和部署,同時對學校的課后服務提出了要求。
關鍵詞: “雙減”政策;課后服務;加強策略
前言
為了深入貫徹黨和政府關于“雙減”工作的重要指示,切實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過重和校外培訓負擔過重的現(xiàn)象,提升課后服務質量已刻不容緩。 為此,相關部門要加強監(jiān)督管理力度,學校要促進課堂提質增效,同時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完善課后服務評價機制,從而構建高質量課后服務體系,助力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一、 “雙減”政策課后服務現(xiàn)狀
1.課后服務設施與師資力量不協(xié)調
在條件相對較好的學校,各類功能教室齊全,設施較完備,各專業(yè)教師配備較為充足,同時家長也足夠重視,可以依托學校豐富的資源開展多種形式的優(yōu)質課后服務。但對于一些農村薄弱學校來說,想要實施課后服務還存在很多困難,無法同時滿足家長、學生以及社會的需求。
2.家長的需求和目標不同
一是農村大多數父母在外務工,兒童被迫留守家中,家長迫切希望課后服務能夠成為家庭教育的有力補充。二是在農忙時期,家長大多沒有時間接送孩子,也沒有精力照顧好孩子,希望通過課后服務解決時間沖突和無人照顧的問題。三是由于農村家長的文化水平有限,家長不能有效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難題,迫切希望通過課后服務來彌補自身課后輔導能力的不足。簡單來說,農村家長和學生對于課后服務的要求以照料為主、學習為輔。而城市學校的家長則不同,除了課后服務基本的監(jiān)護功能外,還對學生的文化課培優(yōu)、藝術愛好特長、身體素質提升等都有一定的期待和要求,這也就造成了城市學生更多的學習壓力,同時也造成了家長的心理焦慮。
3.家長和教師的責任不同
雖然學校可以通過有效管理來調動教師參與課后服務的積極性,激發(fā)其無私奉獻精神,但很多教師也有家庭,課后服務給他們自身增加了很多壓力。學校提供課后服務能一定程度上解放家長的時間,代替家長在特殊時段看管孩子,但客觀上也加重了教師的工作負擔。
二、課后服務概述
1.任務
在開展課后服務的內容方面,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可幫助他們進一步提升學習效率;對于課堂學習效果不理想的學生,應提供補充性輔導,幫助他們鞏固課堂知識。學習之余還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藝術、體育、書法等社團活動,引導學生陶冶藝術情操,愉悅身心。因此,課后服務并不能等同于一般意義上的教學時間延長,時間的增加必須帶來內容、形式上的豐富和發(fā)展。
2.特點
課后服務應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銜接點,使學生通過課后服務可以有效地消化各個階段的知識,有充足的時間掌握知識,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課后服務一定要體現(xiàn)關注、補充、完善、豐富的原則,要關注學生身心成長,彌補學生課堂學習的不足,完善學生個性化需要,豐富學生課余精神生活。
三、“雙減”政策下加強課后服務的具體措施
1.重視課堂的提質增效
現(xiàn)如今,如何立足課堂,幫助學生將教學內容最大程度地在課內消化,成為廣大一線教師必須共同面對的挑戰(zhàn)。對此,可以加強區(qū)域性教學研究,促進區(qū)域學校、教師業(yè)務交流。同時,加強校本教研,不斷提升教師教育教學水平,以適應新形勢的發(fā)展和需要。課后服務必須立足于常規(guī)課堂的提檔升級,絕不能以課后服務代替常規(guī)課堂,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教師正常的教學安排、學生正常的學習進度都應該堅決維護。
2.強化師資隊伍建設
課后服務的管理者主要是教師,其專業(yè)水平決定了課后服務的質量。對此,要在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的過程中,不斷為學校引進多學科、多專業(yè)的人才,為學校發(fā)展注入新鮮血液。按照學校需求,給足編制數,特別是要配齊音樂、體育、美術等學科的專業(yè)教師。在學校日常管理中,應該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yè)化水平,為教師創(chuàng)造更多便利條件和發(fā)展空間,支持和鼓勵教師進修學習。要經常組織業(yè)務培訓,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知識、基本技能和與家長良好溝通的能力。
3.加強監(jiān)督力度
教育行政管理部門要為課后服務制定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明確課后服務的功能定位,加強學校基礎設施特別是功能室建設,滿足學校全面提升的需要,促進課后服務高質量發(fā)展。相關部門還要加強監(jiān)督力度,對于課后服務職責履行不到位的學校要督促其進行整改。
4.重視服務評價機制的建設
對于日常教學和課后服務的評價機制也顯得尤為重要。過去,不少地方的教育管理部門習慣性地組織一些區(qū)域性的統(tǒng)考或校際間聯(lián)考等,以此來檢驗學校教師的工作實績。這樣的傳統(tǒng)評價方式,勢必將倒逼學校和教師增加文化課投入,增加作業(yè)和考試頻率,這顯然與“雙減”政策精神是背離的。因此, “雙減”政策下的課后服務,在評價機制上絕不能再走過去的老路。在課后服務過程中,學校與教師、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家長等多方面的評價結果,都對課后服務工作起著至關重要的導向作用。因此,要注重收集教師、家長和學生的反饋意見,建立科學評價管理體系,促進該項工作的健康發(fā)展。
四、結語
課后服務是伴隨著“雙減”政策出臺的重要舉措,是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師生實現(xiàn)“雙減”目標的重要路徑。廣大教育工作者必須領會政策、落實政策,加強學習研究,切實提升工作效率,確保課后服務質量不斷優(yōu)化。學校要積極爭取政府支持,加大投入力度,關注教師健康,為教師提供良好的發(fā)展環(huán)境和工作環(huán)境。在工作中,還要注重學校與家長和社會的溝通協(xié)調,力促學校教育得到良好的拓展和延伸,最大限度地取得家長和社會的理解和配合。只有這樣, “雙減”工作才會真正落到實處,以“雙減”為目標的課后服務,才會實現(xiàn)家長、學校和社會的三方共贏。
參考文獻
[1] 沈蓉. 課后服務:踐行”雙減”政策的有效路徑[J]. 江蘇教育(教育管理版),2022(1):15-17.
[2] 都曉. “雙減”視域下課后服務的難點與進路[J]. 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44(3):121-132.
[3] 黃春紅. 課后服務的行動策略初探[J]. 教育視界,2022(9):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