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淼
摘 要: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自覺地發掘教材中所包含的勞動元素,使其在以核心素質為基礎的思維目的中的文化素質、思維素質等方面,努力通過課堂教學與勞動結合的方法,來提升學生的勞動能力,使其形成“我勞動,我快樂”的觀念,進而加強學生的思想素質,進而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本文以此為基礎,探討了小學英語課程中勞動教育的整合與滲透。
關鍵詞:小學英語;勞動教育;教學研究
前言
作為綜合性實踐性教學的一種重要內容,它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勞動教育在教育內容中占有很大比重,所以,要把勞動教育與學科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是新時期的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不僅要注重對學生進行系統科學的知識積累,還要注重對其進行勞動教育,堅持追求人的全面發展和實現人的自由發展和諧統一。本文就如何把小學英語課程教學與勞動教學有機結合起來,進行了探討。
一、小學英語教學融合勞動教育的意義
(一)有利于拓展勞動教育的發展途徑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該淡化學科的界線,與其它學科一道,從多學科、多學科、多渠道、多模式等方面,將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課程與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相互促進、互成一體的教育系統。生活型小學勞動教育課程資源蘊涵于各種學科的教學資源之中,但教師要充分挖掘英語課程的特點,結合學校內外的教學資源,把勞動教育與勞動教育相結合,把勞動教育融入到課程教育教學中,使勞動教育滲透到課程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根據該課程的特點,充分發揮該課程的資源和潛能,將其與其它課程相結合,形成一套完整的英語課程體系。新時期的勞動教育在基礎教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要把勞動教育與小學英語教育相結合,構建多種形式、豐富的勞動教育途徑,促進學生的勞動觀念和勞動行為的發展。
(二)有利于發展勞樹德教育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的生活也在不斷地改善,人們的生活也在不斷地得到改善,人工智能技術的出現,使人們的身體和精神得到了解放,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巨大的方便和舒適。這將使小學生的工作機會減少,不管是在家或在社區。與此同時,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人們的價值觀也發生了變化,比如懶惰、金錢至上、不勞而獲。這些價值觀在一定程度上對未成年人產生了負面的影響,致使部分小學生不愛勞動、不會勞動、不理解勞動,不尊重勞動成果。勞動教育既是一種技術的教育,也是一種價值的教育。勞動不但能創造生命,而且還能塑造人、改造人、培養人。勞動教育是實現人的本質,勞動教育就是讓人回歸本質,回歸自我。小學英語教學可以運用教學環節和資源,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既要動腦子,又要動手,要做細做細,把勞動教育和小學英語教學有機結合起來,營造一個生動的勞動教育系統,使小學生在英語教學中能主動地投入勞動,培養勞動意識,了解勞動精神,崇尚勞動美德,回歸日常生活,回歸成長必需,領悟勞動即生活。英語教師要以英語勞動教育為切入點,與各專業教師共同努力,構建以勞健體、勞育智、以勞育美、以勞樹德、勞德相結合的全方位教育培養模式。
二、勞動教育主題下的小學英語教學難點
(一)教師缺乏勞動教育意識
在英語教學實踐中,英語教師普遍存在著對勞動教育的認識不足。因此,許多教師不自覺地把英語課程與勞動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使兩者的教育和教學價值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英語老師的這種觀念和觀念,是由于他們把勞動作為一項特殊的教學工作,與英語專業無關。由于教師在教育觀念與觀念上的差異,使其不能清楚地認識到勞動教育在學生個人發展中的重要意義和作用。
(二)學校沒有對勞動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撐
許多學校缺乏對勞動教育的認識和重視,導致了勞動教育的整體實施。由于沒有強有力的支撐,學校也就沒有實施相應的教育和教學方案,因此,各學科的任課老師都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因此,許多教師在實際工作中不能把勞動教育由理論轉化為實踐,不能使師生之間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當然,在培養英語的過程中,學生的整體素質是不可能提高的,他們的勞動能力和勞動素質也缺乏科學合理的培養。
三、勞動教育主題下的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樹立勞動教育的價值觀
要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積極開展勞動教育,就必須重視英語教材所蘊涵的勞動教育的價值,但不能只講“教材論”,這樣會使教學過程變得機械化,使教師無法充分發揮其靈活性。如今,教科書中的圖畫愈加豐富,圖畫生動,更是體現了編者豐富的教學思想。通過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培養學生的勞動價值,培養他們的勞動價值。
(二)利用課文進行勞動知識的培育
在實踐中,教師還可以利用教科書和教材,對學生進行豐富的勞動知識進行指導。英語教科書所包含的語言知識相對較多,能夠使學生能夠深入地分析課文,并能夠從詞匯、詞匯、句子和段落中充分挖掘其所蘊含的知識和知識。因此,在英語課堂中,教師可以利用這些教育資源,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勞動教育,從而使他們的勞動技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從而達到有效的教學效果。
(三)提高學生的勞動體驗
通過多種形式的課堂活動,教師可以通過設計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使其在英語學習中獲得知識,并通過勞動教育來提升自己的英語素質。在實踐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活動,使學生參與到勞動創造中去,體會勞動的樂趣。在教學中,老師還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對蔬菜色拉的制作進行整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這個勞動過程。根據這個理論,老師讓學生重復做蔬菜色拉,考察學生對這個知識的掌握程度,然后讓他們進行實際操作。在完成了蔬菜色拉后,老師也可以讓同學們一起分享,體驗勞動帶來的樂趣。在此過程中,教師以培養核心素質為先導,開展了一系列的實踐拓展活動,使學生充分參與到勞動的全過程中,體驗勞動的快樂,從而實現了對勞動教育。
四、結語
要把勞動教育有效地滲入到小學英語教學中,必須通過不斷地優化學生的學習過程,豐富他們的學習內容,讓他們通過多種形式的課堂活動了解到與勞動有關的知識,從而讓他們真正體會到勞動的真諦,從而達到全面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王新星. 探究勞動教育和小學英語教育的有效結合[J]. 文淵(中學版),2020(12):1181.
[2] 林舜屏. 小學英語滲透勞動教育主題活動[J]. 魅力中國,2021(52):134-135.
[3] 李潤利. 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J]. 北京教育(普教版),2020(9):87.
本成果系: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教育部重點課題“新時代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資源的深度開發研究”(課題批準號:DHA200367)專項課題研究成果.